—以上內容為廣告——
炸了!
重磅消息震撼傳出!
萬眾矚目!
近日
《閩西南協同發展區發展規劃》
重磅出爐啦!
著力構建「一核三灣兩帶兩軸」的
協同發展新格局
閩西南協同發展區
三大重點灣區——
廈門灣區、泉州灣區、東山灣區
超!速!騰!飛!
即!將!崛!起!
其中廈門灣區
除廈門六區外還包括了:
龍海市、漳州招商局經濟技術開發區
這也就意味著
漳州港被劃入都市核心區!
將作為先行示範區
最先發展起來
促進形成協同發展格局
推動閩西南區域發展從「點軸模式」向「網絡化模式」提升,構建以廈漳泉都市區為主體、廈漳泉同城化區域為突破口,泉州灣區、廈門灣區、東山灣區為引領,沿海城鎮發展帶、山區綠色發展帶為支撐,廈漳龍、廈泉三發展軸為紐帶,其他中小城市為節點的「一核三灣兩帶兩軸」的協同發展新格局(見下圖)。
圖1 「一核三灣兩帶兩軸」發展新格局
一核引擎
以廈漳泉同城化為引擎,充分發揮廈漳泉都市區在改革開放和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中的重要作用,通過優化開發、功能提升和制度創新,加快發展灣區經濟,實施港產城聯動,建設廈漳同城化先行示範區、廈泉臨空協作區、廈門翔安-泉州南翼科技創新走廊,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和先進位造業,強化區域物流、金融、貿易、航運服務中心功能,全面推進廈漳泉同城化建設,打造高質量發展的樣本和典範、參與國際合作與競爭的高地,建設成為輻射帶動閩西南協同發展的前沿。
灣區先行
立足各灣區的發展基礎、區位特徵和資源稟賦,推動各灣區發揮優勢、差異化發展,強化聯動互動,加快建設高端臨海產業帶、創新要素集聚區、先進海空樞紐港、深度融合城市圈,打造產業聚集、科技密集、交通匯集、城市群集的現代化灣區,成為帶動閩西南協同發展的主體。
兩帶支撐
包括沿海城鎮發展帶、山區綠色發展帶。依託廈門全域,泉州泉港區、惠安縣、石獅市、晉江市、鯉城區、豐澤區、洛江區、南安市和漳州龍海市、漳浦縣、東山縣、雲霄縣、詔安縣等沿海城區、縣市以及重點城鎮,協調城鎮發展方向和空間布局,合理規劃岸線開發利用和港口建設,推進臨港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建成人口與產業集聚、創新要素集聚的沿海城鎮發展帶。依託龍巖、三明全域和漳州、泉州西部,發揮山地綠色生態資源優勢,統籌開發利用紅色旅遊與生態旅遊資源,協同提升特色產業發展水平,打造山區綠色發展帶。
兩軸紐帶
包括廈漳龍發展軸、廈泉三發展軸。依託廈龍鐵路、廈蓉高速公路等骨幹交通建設廈門漳州龍巖發展軸,依託興泉鐵路、廈沙高速、泉南高速等建設廈門泉州三明發展軸,打造貫通山海、聯接中西部的重要通道。以沿線各類高新區、開發區、產業園區等為載體,深化區域產業合作,實施產業梯度轉移,打造優勢產業鏈群,推進廈漳泉都市區和內陸腹地的整體聯動。
軸帶聯動
發揮廈門、泉州中心城市輻射帶動作用,增強漳州、三明、龍巖區域中心城市綜合功能,推動龍海、長泰、漳浦、晉江、石獅、南安、惠安、永安、沙縣、上杭、漳平等縣市融入中心城市發展,支持其他縣(市)做強特色經濟、做大城關(區),促進閩西南各節點城市的網絡化發展,推進兩軸兩帶聯動融合。
拓展與周邊地區聯動空間
深度融入「一帶一路」建設,積極對接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地區,聯通中西部腹地、聯動閩東北協同發展區,集聚優化配置資源,形成海向拓展、陸向支撐、全方位對接融合的協同開放聯動發展格局。
灣港產城聯動提升協同發展區發展水平
串聯泉州灣、廈門灣、東山灣等灣區,整合灣區資源,推進核心港區整體連片開發和集疏運體系建設,打造面向世界的規模化、集約化、專業化的港口群。優化提升臨港產業布局,打造藍色產業集聚區和智慧海洋示範區。加快臨港城鎮建設,推動港區、園區、城區一體化發展,建設港口、產業、城鎮發展密集區。以灣區發展為先行帶動,以綜合交通網絡為支撐,沿廈漳龍、廈泉三軸線拓展腹地,並向粵贛延伸,陸海統籌、山海協作、港產城聯動,提升閩西南協同發展區的整體競爭力。
廈門灣區
發揮廈門中心城市引領帶動和自貿區廈門片區、國際航運中心、國家海洋經濟發展示範區的平臺作用,進一步落實同港同策,推進廈門港政策向各個港區延伸,推動自貿區廈門片區的功能及政策拓展到漳州招銀、後石港區。以廈門港海滄港區、招銀港區、後石港區為主強化港口輻射能力,鞏固貨櫃幹線運輸,發展國際郵輪、對臺客滾,拓展現代物流和高端航運服務。
以廈門新機場為中心,推動翔安和泉州南翼新城等機場周邊區域連片發展。
以廈門海滄臺商投資區、漳州臺商投資區、漳州招商局經濟技術開發區等產業集中區為主要載體,集中發展高端臨港產業。依託現代立體綜合交通網絡,促進灣區資源配置空間往龍巖等內地拓展,對接聯動龍巖等陸地港。提升沿灣城鎮集聚功能,形成港口群、產業群、城鎮群聯動發展格局。
泉州灣區
整合泉州、晉江、石獅中心城區,優化湄洲灣南岸地區和南翼環圍頭灣地區的功能布局,構建「一灣兩翼三帶多支點」的環灣城市發展空間結構。支持泉州適度超前打造海上絲綢之路樞紐港,以泉州灣港區為主重點發展貨櫃運輸,鞏固沿海內貿貨櫃樞紐港地位,逐步拓展近洋外貿航線,兼顧腹地經濟社會所需幹散貨和件雜貨運輸以及服務對臺客滾運輸。引導現代產業和高端項目布局向環灣集中,提升環泉州灣沿岸高端產業服務職能和輻射能力,打造全國重要的先進位造業基地。以福廈客專、廈漳泉城際R1線等建設為契機加快廈漳泉同城化,依託興泉鐵路等推進與三明等內陸地區協同發展。
東山灣區
以環東山灣區域為核心,聯動浮頭灣、詔安灣,統籌古雷石化基地與漳浦、雲霄、詔安、東山、常山等周邊區域的產業、生態和城鎮建設,打造協同發展區南部產業核心區和城鎮密集區。依託古雷石化產業園,加快古雷港區的規模開發,建設世界級大型石化基地,形成全國重要的臨港石化產業和先進位造業基地。積極發展濱海旅遊、漁業及加工等傳統優勢產業。
接下來
我們一起來了解下
閩西南協同發展區有哪些
令人期待的代表項目吧
閩西南協同發展區重大基礎設施布局圖(2017-2020年)
交通基礎設施重點項目
鐵路:加快建設福廈客專、浦梅鐵路建寧至冠豸山段、興泉鐵路等項目,推進雙龍鐵路、漳汕高鐵儘快開工建設,開展建寧至資溪、長(汀)永(安)、昌廈(福)鐵路等項目方案研究。
軌道交通:加快廈門地鐵一、二期建設,推進廈漳泉城際R1線、R3線、廈門地鐵6號線漳州角美延伸段、漳州現代有軌電車項目儘快開工建設,開展泉州城市軌道交通線網規劃等前期研究。
高速公路:加快建設漳武線永定至上杭段和永定至南靖段、莆炎高速尤溪至建寧段、泉廈漳城市聯盟路泉州段、廈蓉高速龍巖東聯絡線等項目,推進翔安機場高速北段等項目儘快開工建設,加快推進國高網沈海線福廈段擴容二期工程泉州段、泉南線永春互通至湯城樞紐擴容工程、廈沙線湯城樞紐至德化段擴容工程以及德化城關至永泰嵩口高速公路等開展前期工作,開展瀋海高速公路漳州至詔安段改擴建、廈沙高速複線大田廣平至安溪官橋高速、廈蓉高速上杭蛟洋至長汀段改擴建、建寧經長汀至武平等項目前期研究。
普通公路:加快國道G324漳州九龍嶺段、廈漳同城大道、S209線漳州長泰段公路工程二期、國道G235大田段等項目建設,推動廈門與泉州對接的翔安南路,與漳州對接的G324廈門境內段、省道S209廈門境內段、省道507線廈門境內段、翁角路、海翔大道等跨市域公路貫通,推進國道G324田頭至仙棋山(漳州界)段、國道G534大田段等項目儘快開工建設。開展省道206線即聯十一線泉州境內路段等項目前期研究。
港口:加快建設廈門港東渡港區0-4號泊位改造、古雷港區古雷作業區北1-2#泊位、泉州港石湖作業區5-6#泊位、肖厝港區肖厝作業區18ABC泊位等碼頭項目,以及後石航道二期、古雷航道三期等航道項目,推進廈門港海滄航道擴建四期、古雷作業區南15-19#泊位、海滄港區22-24#泊位、肖厝港區肖厝作業區14ABC泊位等項目儘快開工建設。
綜合客運樞紐:加快泉州火車站綜合客運樞紐、漳州客運南站等項目建設,推進廈門新機場綜合客運樞紐、廈門東綜合客運樞紐、福廈客專廈門北綜合客運樞紐、福廈客專晉江綜合客運樞紐、三明站和永安南站綜合客運樞紐、龍巖綜合客運樞紐等項目儘快開工建設。
鐵路
福廈客專
福廈客專作為京福高鐵的重要延伸,北段銜接京福高鐵、溫福鐵路,南段銜接廈深鐵路、龍廈鐵路,既可構建京福廈高速鐵路客運通道,也是東南沿海鐵路客運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
目前,福廈客專已正式進入線上架梁施工階段。
雙龍鐵路
雙龍鐵路北起福建的龍巖市,南至廣東河源的龍川縣,線路全長276.36公裡,全線設11個車站,分別是龍巖、古田會址、上杭北、武平、蕉嶺、雁洋西、梅州西、梅州、興寧南、五華、龍川西。
雙龍鐵路全線建成後,龍巖至梅州、廣州的旅行時間分別縮短為1小時、2.5小時,龍巖將在全省率先實現鐵路交通對所有縣市區的全覆蓋。
據悉,福建省龍巖市官方於5月20日對外宣布,雙龍(福建省龍巖市至廣東龍川縣)鐵路龍巖至武平段工程開始招標,該項目計劃於今年9月開工。
軌道交通
廈門軌道交通第二期建設規劃
建設線路為:地鐵2號線二期、3號線二期、4號線和6號線一期共4個線路。
2號線二期工程自天竺山至蘆坑站, 線路長 15.5 公裡,設站 9座, 投資 122.18 億元, 規劃建設期為 2016~2020 年。據悉,2018年12月19日12時,2號線二期工程已全線貫通。
3號線二期工程自五緣灣至翔安機場站, 線路長 22.6 公裡,設站 13 座, 投資 151.54 億元, 規劃建設期為 2016~2020 年。
4號線工程自嵩嶼碼頭至翔安機場站, 線路長 69.6 公裡,設站18 座, 投資 362.56 億元, 規劃建設期為 2017~2022 年。
6號線一期工程自林埭至影視城站, 線路長 44.5 公裡,設站27 座, 投資 364.64 億元, 規劃建設期為 2017~2022 年。
廈漳泉城際R1線
城際鐵路R1線為廈漳泉大都市區城際軌道交通骨幹線路,全長214.9公裡,設計時速160公裡,設置29個站,總投資408億元平均站間距7.68公裡,最大站間距為14.8公裡,最小站間距4公裡。建成後,屆時廈漳泉城際往來可以縮短到半個小時。
據了解,目前城際鐵路線網處於前期研究工作階段。
廈漳泉城際R3線
R3線屬廈漳城際鐵路環線中的南環線,北起漳州市南靖縣靖城鎮、向南經漳州高新區、薌城區、龍文區、龍海、浮宮、漳州開發區後下穿廈門灣海域進入廈門島內,全長約88.525千米,其中廈門轄區約7.41千米,漳州轄區約81.115千米,總投資186億元。
日前,廈門市資源規劃局在網友諮詢中回應,R3已獲得國家相關主管部門批覆,不建議取消。
廈門地鐵6號線漳州角美延伸段
該項目起於漳州市臺商投資區角美龍江明珠站,止於廈門軌道交通6號線一期工程起點林埭西站(不含),全長9.857公裡,全地下敷設,設站7座,分別為龍江明珠站、石美站、角江路站、龜山站、文圃站、角海路站、社頭站。
目前,省發改委已批覆地鐵6號線角美段可研報告,項目總投約82億,項目建設工期43個月。
高速公路
翔安機場高速北段
項目位於廈門市東部,緊鄰泉廈邊界線,路線整體呈南北走向,起於瀋海高速公路(泉廈段)、中間與海翔大道(泉廈漳城市聯盟高速公路)相交,終點在翔安南路以北與在建的翔安機場快速路南段相接,全長10.097公裡,與南段、大嶝島段共同構成翔安機場高速公路整體。項目道路等級為高速公路,採用雙向8車道,路基寬度為41m,設計時速為100Km/h。
日前,市交通運輸局回應,項目相關施工招標工作已完成,目前正在推進互通等關鍵性控制工程施工相關準備。
翔安機場集疏運體系示意圖
普通公路
廈漳同城大道
2月1日凌晨零時許,廈漳同城大道全線通車,對接廈門海滄海翔大道。廈漳同城大道的通車,意味著連接廈漳兩地的又一條交通大動脈實現貫通,對於完善交通路網結構、帶動沿線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推動閩西南協同發展區的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從漳州到廈門北站最少節約半小時車程。
港口
廈門港海滄航道擴建四期
據廈門日報報導 近日,廈門港海滄航道擴建四期工程開工建設。
海滄航道擴建四期工程位於海滄港區,是在現有海滄航道三期的基礎上進一步拓寬增深。建設規模為20萬噸級航道,全長11.5公裡,工程總投資概算約3.4億元。該項目疏浚工程量648.86萬立方米,除礁工程量9.28萬立方米,還包括航標設置等相關附屬工程。
海滄航道擴建四期工程正式開工,將進一步提升海滄港區的船舶通航能力。
(圖/王協雲 攝)
綜合客運樞紐
泉州火車站綜合交通樞紐
泉州火車站綜合交通樞紐項目於2016年7月立項,2017年3月正式開建,原工期3年,經建設方加大投入和有序組織施工,有望2年完工,目前項目已試運營。
項目建成後將成為泉州首個集道路客運、公交、計程車、私家車和城市軌道及火車等交通服務為一體的綜合交通樞紐,乘客搭乘公共運輸出行可通過該樞紐實現10分鐘交互換乘。
能源水利重點項目
能源:加快漳州、泉州LNG接收站、海西天然氣管網二期工程、西氣東輸三線天然氣管網等項目建設,推進漳州核電站、雲霄抽水蓄能電站、泉惠石化園區熱電聯產工程、閩粵電網聯網工程、西三線閩粵支幹線、福建金輝(集美)500千伏輸變電工程、永安(大湖)500千伏輸變電工程等項目儘快開工建設,開展福建北部向南部新增輸電通道、漳州LNG冷能利用產業園等項目前期研究。
大中型水庫:建設長泰枋洋、泉州白瀨、尤溪汶潭、沙縣雙溪、永安溪源、新羅坪坑、長汀榮豐、連城福地、連城永豐、永春馬跳、大田下巖、武平百把寨、龍巖富溪一級等大中型水庫項目。
防洪:建設九龍江防洪工程漳州段(二期)、龍巖段(二期)、汀江防洪工程(二期)、晉江防洪工程(二期)、閩江防洪工程三明段(二、三期)、閩江上遊防洪工程連城段、韓江上遊防洪工程武平段等。
大型灌區:實施泉州山美、龍巖蘇區、三明蘇區、漳浦朝陽等大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項目。
引調水:實施龍巖萬安溪引水、泉州七庫連通、金門供水水源保障、閩西南水資源配置(西水東濟)等項目。
能源
漳州核電站
漳州核電項目位於福建省漳州市雲霄縣境內,介於廈門和汕頭兩個經濟特區之間。漳州核電廠是福建省首個在項目起始階段就按照第三代AP1000核電技術論證的成熟沿海廠址,總裝機容量約750萬千瓦。
其中,一期工程建設4臺機組,裝機容量500萬千瓦,建成後年產值可達150億元,年利稅超過50億元。
圖片來源網絡
大中型水庫
長泰枋洋
作為廈門重要的新水源工程、閩西南經濟協作區的重大建設項目,長泰枋洋水利樞紐工程是廈門、漳州兩市依託九龍江流域,實現跨區域、跨流域配置水資源的重要工程。建成後將同時惠及廈門、漳州兩市人民,年均可向廈門供水約 2 億立方米,屆時將與九龍江北溪引水共同擔當廈門供水任務,提高廈門供水的安全保障程度。
引調水
金門供水水源保障
兩岸於2015年10月12日正式開工建設金門供水工程,緩解金門地區的水資源供需矛盾。金門供水工程設計流量為3.4萬噸每天,輸水線路總長約27.62公裡,其中福建方面的陸地管道11.68公裡,海底管道15.74公裡,金方陸地管道0.2公裡,工程總投資38782萬元。
金門供水工程於2018年8月5日正式通水,截至2018年11月已累計供水105萬噸。
現在,泉州市結合部分原有規劃項目策劃啟動金門供水水源保障工程。工程建設內容主要包括湖庫連通工程、晉江市水源地保護工程和金雞閘上遊水資源保護工程三部分,總投資估算80.7億元。目前,金門供水水源保障工程已列入水利部水利改革發展「十三五」規劃。
區域協同創新創業平臺
創新平臺:中科院海西研究院泉州裝備製造研究所、福建(泉州)哈工大工程技術研究院、晉江哈工大機器人研究中心、自然資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清華海峽研究院、中科院海西研究院廈門稀土材料研究所、中船重工廈門材料研究院、廈門產業技術研究院、廈門大學能源與石墨烯創新平臺;泉州華中科大智能製造研究院、晉江石墨烯產業技術研究院;機械科學總院(福建)海西分院、中國重汽技術中心海西分中心、將樂半固態研究所、永安永清石墨烯研究院、永安石墨烯應用工程實驗室;廈門大學龍巖產教融合研究院、龍巖市廈龍工程技術研究院、龍巖紫荊創新研究院;6.18協同創新院微電子分院、食品分院、機械裝備分院、竹產業分院等。
創業平臺:晉江市創意創業創新科技孵化基地、永安市石墨烯產業園孵化中心、輕合金成形先進位造產業孵化園、龍巖市科技創業園、廈門留學人員創業園、臺灣科技企業育成中心、火炬石墨烯新材料孵化基地、豐澤區國家雙創示範基地;領SHOW天地、廈龍築夢紅色、中機院科技企業、中節能節能環保產業等孵化器;美亞柏科網絡安全、金暘高分子新材料、龍巖稀土多功能材料研發與孵化平臺等眾創空間。
公共服務平臺:海洋生物產業化中試技術研發公共服務平臺、閩臺重要海洋生物資源高值化研發技術公共服務平臺、海洋微生物製劑產業開發平臺、海峽技術轉移分中心等。
創新平臺
廈門產業技術研究院
2009年12月30日,廈門產業技術研究院正式掛牌。
功能布局分為三大塊,一是研發服務中心,二是行業公共技術平臺,三是產業技術發展中心。
創業平臺
火炬石墨烯新材料孵化基地
為了積極響應福建省政府的規劃要求,同時加快布局和促進火炬高新區石墨烯產業發展,為石墨烯中小企業進入產業化階段提供載體支撐,高新區規劃和建設以石墨烯為代表的新材料產業園,計劃總投資近10億元,建築面積近30萬平方米,將建設技術研發中心、加速器、生產廠房和生活配套等設施,為入園企業提供全方面、全產業鏈的服務體系,促進石墨烯新材料企業快速發展。
公共服務平臺
閩臺重要海洋生物資源高值化研發技術公共服務平臺
閩臺重要海洋生物資源高值化開發技術公共服務平臺是由國家海洋局批覆建設,項目內容包括閩臺重要海洋經濟生物種質資源庫、海洋生物精深加工產業化開發技術工程中心、產品綜合評價及標準化研究中心、科研成果展示及信息服務中心,建設總面積10000㎡。平臺建成後將提供重要海洋經濟生物良種親本、幼苗及精子保存服務和重要海洋經濟生物信息資源;在海洋食品新技術研發、海洋生物製品研發以及海洋生物高值化利用等領域提供中試、質量安全評價以及功能活性評價服務。
現代物流產業重點項目
加快廈門前場物流園區、京東同安物流園、漳州漳龍物流園區、漳州鑫展旺物流園、漳州菜鳥電商物流園、臺商區保稅物流園、漳州開發區冷鏈物流園區、海西宏圖物流產業園、石獅東南冷鏈倉儲物流基地、石獅安通綜合物流園區、晉江圍頭物流園區、南安天地匯(泉州)公路港、傳化公路港、晉江陸地港、三明陸地港、三明大阪物流園、龍巖陸地港、中國(龍巖)農產品物流交易城、龍巖公路港、長汀電商物流園項目等項目建設,推進廈門新機場物流園、順豐創新產業園、漳平公鐵聯運物流園、廈門郵政速遞物流新處理中心、漳州傳化物流園、泉州(晉江)快遞物流電子商務園區暨海峽兩岸快件集散中心等項目和泉州黃塘、三明北、龍巖東等鐵路物流基地項目儘快開工建設。
廈門前場物流園區
集美前場物流園區位於廈門市集美區西南側,規劃面積約7.25平方公裡。廈漳泉高速公路從園區北側穿過,324國道距園區3公裡;灌新路、西環快速路直通海滄和東渡碼頭,距離僅為20公裡。
前場物流園區系廈門市的四大物流園區之一,主要依託鐵路和公路交通樞紐優勢,發展陸路物流,以鐵路公路聯運,貨物集散、配送為主要特徵,具有倉儲、運輸、加工、包裝、信息服務等功能。它將是福建省最大的公路、鐵路貨物集散地,直接輻射整個海峽西岸經濟區和我國東南沿海。
閩西南共建園區
海投(長泰)科技創業園、翔安雲霄產業園、詔安(同安)山海協作產業園,廈泉(安溪)經濟合作區,廈門龍巖山海協作經濟區、武平(思明)高新產業園區,集美(清流)產業園區;晉江(長汀)工業園區,明溪鯉城山海協作共建產業園、泉港寧化華僑經濟開發區;龍海泰寧產業園等。
廈龍山海協作經濟區
2014年5月,福建省政府批覆廈龍山海協作經濟區成立。
據了解,廈門龍巖山海協作經濟區規劃面積約57.5平方公裡,合作期限30年,分三期建設實施。一期為雁石產業園,規劃面積3.5平方公裡,著力打造宜居宜業的工貿新城。二、三期為白沙-蘇坂產業園,規劃面積54平方公裡,著力打造促進新型城鎮化發展的集工業產業、商貿服務、旅遊休閒和生活居住為一體的產城融合生態文明示範區。另外,協作經濟區也是目前全國唯一一個既享受特區政策又享受中央蘇區政策的經濟區。
該區定位為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示範區,提出「一年打基礎、三年開框架、五年初見成效」的目標要求。
廈門龍巖山海協作經濟區位置示意圖(來源廈門日報)
海投(長泰)科技創業園
據介紹,海投(長泰)科技創業園項目位於長泰縣武安鎮官山工業區和馬洋溪生態旅遊區內,由海投集團與長泰縣政府通力合作,項目規劃建設面積約2000畝,計劃總投資超過100億元,將引進80家高新技術製造業及物流供應鏈服務業企業,計劃5年內完成開發建設並全面投產,預計每年可實現工業產值80億元至100億元以上。
同時,將在馬洋溪生態旅遊區內建成包括研發中心、服務中心、培訓中心、教育配套、職工公寓和高檔別墅在內的自然生態綜合體。
泉州廈門(安溪)經濟合作區
2013年,泉州安溪與廈門達成戰略合作意向,並於同年10月、2014年7月在安溪南翼新城分別啟動湖裡園、思明園建設,計劃數年內對接廈門島內100家以上成長性好、貢獻力強的電子、機械類企業入駐。
2018年8月,兩園區已建成標準廠房21萬平方米、主次幹道8公裡、商業配套及宿舍樓3萬平方米;入駐企業29家,總投資額達27億元以上,預計投產後年產值達81億元,年稅收3.3億元以上,可提供1萬個就業崗位。
湖裡園已引進企業17家,總投資額達18億元以上,預計投產後年產值可達54億元,年稅收2.2億元以上,可提供6000個就業崗位。
思明園已12家企業,總投資額達9億元以上,預計投產後年產值可達27億元,年稅收1.1億元以上,可提供4000個就業崗位。
翔安雲霄產業園
位於雲霄經濟開發區的雲霄翔安山海協作共建產業園湧動著建設熱潮,該園區由翔安和雲霄對口幫扶共建,目前已有七個項目落戶,總投資達58億元。
2015年翔安區對口幫扶雲霄縣,2016年籤訂山海協作共建產業園區協議,共建工業產業園區。在雲霄經濟開發區共建雲翔工業產業園,主要承接節能光電、鋰電子電池、電子技術、模具製造等產業入駐,基礎設施項目計劃總投資15億元,從而帶動雲霄縣工業經濟更快發展。雲霄縣一方面加快產業園區土地徵遷,截至3月份已完成土地徵遷1350畝,並加快園區配套設施建設,另一方面與翔安區合作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翔安區出資340萬元進一步完善產業園區的配套設施,完成益樹大道、水、電、管線、綠化等基礎設施配套建設,同時,幫助雲霄縣招引好項目。
此外,雲霄翔安將深化產業對接,在土地規劃、人才引進、用工需求等方面,進行互補,進一步做大做強雲翔產業園區,為雲霄縣脫貧奔小康增添新動力。
集美(清流)產業園區
清流,集美,一個地處西部山區,一個地處東部沿海,2012年,得益於我省掛鈎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制度牽線搭橋,兩地牽手。
2016年5月19日,雙方籤訂《集美(清流)產業園框架協議》,在清流縣城南工業園區內,共建一個佔地面積100畝的產業園。雙方合作期限5年,其間稅收收入用於園區開發建設,期滿後產業園移交清流縣管理。
共建產業園區總投資3億元,由集美、清流共同籌措。其中,集美出資1億元。產業園一期自2017年8月進場施工以來,科技研發樓、宿舍、食堂、電子實驗室、4幢標準廠房、道路管網及附屬基礎設施已基本完工,其中兩幢廠房通過初驗。
閩西南協同發展區大發展
不斷升級ing
讓我們一起期待!
來源:廈門地產情報站(ID:xmjiufangwang)整合編輯
部分內容來源:福建省發改委
廈門規劃局、廈門市交通運輸局
廈門日報、石獅日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