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之渙這首送別詩言淺意深,看似平淡卻意味深長,也是難得的佳作

2020-08-17 塵世曉書僮

王之渙是盛唐時期著名的邊塞詩人,他與當時的岑參、高適、王昌齡等人齊名,被稱為「四大邊塞詩人」,他的詩氣勢磅礴,意境高遠;雖然存詩量很少,只有區區的六首,但有一些作品也是膾炙人口,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作品有《登鸛雀樓》和《涼州詞》。在《舊唐詩》和《新唐詩》都沒有王之渙的記載,只在《唐才子傳》裡有一段簡略的介紹,王之渙,字季凌,公元688年生於絳州(今天的山西新絳縣)。

當然一個人作品的數量,並不影響名氣,如果是好的作品,即使是只有一首,也足以流芳百世,王之渙很顯然就是屬於那種精益求精的詩人,儘管只有六首,可是他的名氣很大,除了前面介紹的兩首經典名篇之外,還有這首《送別》,也是一首難得的佳作,不僅寫出了新意,另外寫作手法也很高明,只是那麼淡淡著筆,但是通篇言淺意深,看似平淡卻意味深長。

《送別》

唐代:王之渙

楊柳東風樹,青青夾御河。

近來攀折苦,應為別離多。

古人比我們要更憂傷,特別是在送別之時,可能今天的人,已經是很難感受到那種離別之苦,畢竟現在科技發達,交通也很方便,即使是天各一方,只需要一部手機,那麼就可以與遠方的親人和朋友聯繫,另外出行的方式也是有多種選擇,拉近了大家的距離,所以我們比古人更幸運;對於古人來說,他們出行是一件大事,可能在路上的時間就要花費幾個月,甚至是更長的時間,這種不確定的旅行,常常伴隨著許多的威脅,這也就是為什麼,古人在送別時往往表現得很悲傷。

《全唐詩》裡收錄了四萬多首詩,其中送別詩數量最多,大部分的詩人都寫過這一題材,至少對於古人來說,他們時常要面對離別,無論是自己出行遠行,還是送別朋友,正是在這種情形之下,很多的詩人在送別時往往會寫詩贈送給對方,一則表達依依不捨的留戀之情,二來更多的是一種美好的願望,祝福對方在路上平安。

王之渙這首詩如果從字面上來看的話,寫得好像並沒有什麼特別之處,其實他寫得很巧妙,通篇都是在描寫離別之苦,可是卻又沒有寫一個「愁」,字字未提送別卻字字點題,其中的描寫言簡意賅,成為了送別詩裡比較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所以從這麼一首小詩中,也是最能夠體現出詩人獨特的才情,還有他的一片深情。

第一二句先是交代了時間和地點,這樣一起筆也就有了一種淡淡的憂傷,同時也是突出了這首詩的主題;那這兩句也是比較好理解,它大致的意思是,楊柳樹在春風中長得鬱鬱蔥蔥,這原本是一年中最好的季節,可是我們卻要面對分別,那些楊柳樹沿著護城河生長,所以到處都是呈現出一片綠色。

第三四句則是直接描寫送別之時的無奈,還有悲痛之苦,也就使得這首詩有著一種更為濃重的悲傷,「近來攀折苦,應為別離多。」,最近攀折起來不是很方便,古人有折柳送別的風俗,每當送別朋友都會折下一枝柳條,以此來祝福對方,由於攀折柳枝不方便,可能是由於最近送別的人太多了。最後這一句,又是緊扣主題,讓這首詩更具有感染力。

王之渙雖然作品不多,可是每一首都是精品,這首《送別》無論是寫作手法,還是作品中所傳遞出來的那份情感,那都是屬於上乘之作,達到了很高的藝術水準,這樣的作品自然是值得我們細細品讀。

相關焦點

  • 王之渙這首送別詩言淺意深,看似平淡卻意味深長,也是難得的佳作
    當然一個人作品的數量,並不影響名氣,如果是好的作品,即使是只有一首,也足以流芳百世,王之渙很顯然就是屬於那種精益求精的詩人,儘管只有六首,可是他的名氣很大,除了前面介紹的兩首經典名篇之外,還有這首《送別》,也是一首難得的佳作,不僅寫出了新意,另外寫作手法也很高明,只是那麼淡淡著筆,但是通篇言淺意深,看似平淡卻意味深長。
  • 王之渙這首詩,只有短短20字,卻言淺意深,令人回味無窮
    而到了唐代,「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柳條折盡花飛盡,借問行人歸不歸」、「杏花含露團香雪,綠楊陌上多離別」,楊柳成了一種意象,被廣泛運用在送別詩的創作中。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送別》,便是此類詩歌作品中的一首佳作。《送別》出自唐代詩人王之渙之手,是王之渙創作的一首五言絕句。
  • 我們都知道王之渙的白日依山盡,其實他的這首送別詩同樣膾炙人口
    相信很多人在小時候都學習過《登鸛雀樓》這一首詩,而且對於「欲窮千裡目,更上一層樓」這樣的名句更是記憶猶新,家長、老師甚至是領導通常也會用這一句詩來激勵我們。而這一首千古名篇就是出自王之渙的手裡,王之渙是我國盛唐時期的著名詩人。他性格豪放,喜歡一邊擊劍一邊高聲歌唱。
  • 九日送別王之渙古詩的拼音 九日送別王之渙注音版
    古時候關於《送別》的古詩有很多,每位詩人的表達方式也不同,《九日送別》便是其中一首。這首詩是王之渙的代表作之一,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這首詩的注音版,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九日送別》  唐·王之渙  jì tíng xiāo sè gù rén xī ,hé chù dēng
  • 這首被選入《唐詩三百首》的七律,看似平淡無奇,後人卻難以模仿
    這首詩不僅收錄於《全唐詩》,亦被清蘅塘退士收錄於其所輯《唐詩三百首》中。這首詩一個鮮明的特點是:看似平淡無奇,實際上卻熔煉了詩人極為高超的鍊字鍊句工夫,後人想要模仿都難以做到。唐·李頎·送魏萬之京朝聞遊子唱離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 王之渙僅有6首詩傳世,卻成絕句無冕之王!
    王之渙精於文章,善於寫詩,是盛唐的邊塞詩人之一,與岑參、高適、王昌齡一同被世人稱為唐代「四大邊塞詩人」。他的作品散失嚴重,僅有6首傳世:《登鸛雀樓》、《送別》、《宴詞》、《九日送別》和《涼州詞二首》,記載於《全唐詩》,均是傳世經典。
  • 王之渙僅有的一首重陽節絕句,卻被稱為最悲情的重陽詩
    趁著重陽佳節至,今天咱們就來欣賞一首比較冷門的重陽節唐詩——王之渙的《九日送別》:九日送別唐·王之渙薊庭蕭瑟故人稀,何處登高且送歸?詩人王之渙,可謂是盛唐最傳奇的詩人之一。他生平僅有6首絕句傳世,其中就有兩首千古絕唱。一首被譽為「七絕之最」,還有一首被稱為五言絕句的壓卷之作、在唐詩影響力排行榜上高居第四。這兩首詩便是大家熟知的《涼州詞》和《登鸛雀樓》。
  • 九日送別翻譯 王之渙九日送別翻譯
    古時候關於送別的古詩也有許多,《九日送別》便是其中一首。那麼大家知道這首詩的意思是什麼嗎?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九日送別》  唐·王之渙  薊庭蕭瑟故人稀,何處登高且送歸。  今天還能聚在一起同飲芬芳的菊花酒,也許明日你我就像這就隨風漂泊無定的斷蓬一樣,不知道飛向何方?
  • 唐詩裡很經典的一首送別詩,通篇淡淡著筆,平淡中蘊含了無限深情
    而唐詩裡面就有很多描寫送別的詩作,尤其是王維的一首《送別》,更是成為了送別詩裡的千古名篇。那除了王維的《送別》一首之外,其實還有很多同樣很感人的詩作,譬如權德輿的這首《嶺上逢久別者又別》,同樣也是一首難得的佳作,整首詩意境悽美,雖然通篇淡淡著筆,但是平淡中又蘊含了無限深情,讀來當真是令人感慨萬千。
  • 九日送別王之渙注音版 九日送別詩的拼音版
    王之渙是我國唐代的著名詩人,《登鸛雀樓》是他的代表作之一,他的才華也在這首詩裡體現了出來。很多人了解他都是在這首詩裡,其實他除了這首詩之外,還有另外五首流傳至今,也是經典之作,《九日送別》便是其中一首。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這首詩的注音版,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王之渙《送別》:楊柳東風樹,青青夾御河
    實際上,我覺得離別之時的送別,其實不算什麼很困難的事情;真正使人難過的,反而是離別之後的獨處。那個時刻,仿佛老牛反芻,往日情景一一浮現眼前,此種滋味才真正是」都來此事,眉間心上,無計相迴避」的。《送別》【唐】王之渙楊柳東門樹,青青夾御河。近來攀折苦,應為別離多。
  • 王維這首最簡單的五絕送別詩,語似平淡,卻有無限感慨藏而不露
    王維有一首送別詩,是一首最為簡單的五絕。後人評價為「語似平淡,卻有無限感慨藏而不露」,雖然簡短,但是意蘊深厚,乃是送別詩中的經典之作。且看: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明年 一作:年年)這首詩的題目是《山中送別》,是王維送別詩的代表作。
  • 楊萬裡在這首送別詩中,把親人離去的愁苦心情,描寫的淋漓盡致!
    楊萬裡後期的很多詩作,那都算得上是一流的佳作,在這個時候無論是他的思想,還是人生閱歷,都發生了很大的改變,所以這個時候的詩作,寫得無比的清秀,讀來更是朗朗上口,例如他的這首《三江小渡》,便是一首難得的佳作,很是值得我們一讀。
  • 王之渙的一首傳世之作,前三句看似平常,讀到最後不禁拍案叫絕
    正因為如此,古詩詞中描寫別離總是情緒哀傷,比如李白荊門外送別,「仍憐故鄉水,萬裡送行舟」;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正因為聚少離多,送別詩往往就充滿了悲涼悽愴之氣,下面分享的是王之渙的一首傳世之作,前三句看似平常,讀到最後不禁拍案叫絕。
  • 許渾的這首送別詩也是千古名篇,日暮酒醒人已遠,滿天風雨下西樓
    」,更是流傳甚廣,很多人都知道這一句話。那麼這一句話,也正是出自於他的這首詩。那麼許渾的詩也是寫得極為抒情,也很是唯美,另外還據說杜牧那首膾炙人口的名篇《清明》,也有可能是他的作品,不過並沒有直接的證據,只是人們的猜測而已。
  • 唐朝詩人張謂這首《早梅》,也是難得的佳作,通篇美得令人驚豔
    唐詩裡有很多名氣不大,但是同樣很經典的作品,這些詩看似很普通,但是寫得活靈活現,每一句都充滿了詩情畫意,讀來也是讓人會有一種身臨其境之感;所以這樣的作品,最是值得我們去細細品讀。這種獨特的植物,也是歷來受到文人雅士的喜愛,另外梅花身上還有一種獨特的氣質,它高貴優雅,從來不會畏懼嚴寒,選擇在冬天綻放,這個時節天氣異常的寒冷,還有紛紛揚揚的大雪,可是梅花偏偏選擇在這個時節綻放。雪中的梅花有一種獨特的清香,也給寒冷的冬天帶來一絲溫暖,這正是文人鍾愛梅花的原因,看似很普通的植物,但是梅花身上那種獨特的氣質,卻是讓人讚嘆不已。
  • 此人生平僅有6首詩傳世,就有兩首千古絕唱,還有一首冷門重陽詩
    《九日送別》:九日送別唐·王之渙薊庭蕭瑟故人稀,何處登高且送歸?詩人王之渙,可謂是盛唐最傳奇的詩人之一。他生平僅有6首絕句傳世,其中就有兩首千古絕唱。一首被譽為「七絕之最」,還有一首被稱為五言絕句的壓卷之作、在唐詩影響力排行榜上高居第四。這兩首詩便是大家熟知的《涼州詞》和《登鸛雀樓》。
  • 王之渙的詩有哪些?王之渙的詩詞全集6首
    唐代詩人王之渙,王之渙(688年—742年),是盛唐時期的著名詩人,字季凌,漢族,絳州(今山西新絳縣)人。豪放不羈,常擊劍悲歌,其詩多被當時樂工制曲歌唱。名動一時,他常與高適、王昌齡等相唱和,以善於描寫邊塞風光著稱。其代表作有《登鸛雀樓》、《涼州詞》等。「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 李賀的這首《將進酒》,也是一首難得的佳作,意境不輸於李白!
    所以他的很多詩作,那都是值得一讀,例如他的這首《將進酒》,也是一首難得的佳作,應當說也是他比較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可能有的人一聽到《將進酒》,會認為只有李白才寫過,其實李賀他也寫過,而他的這首詩,雖然在名氣上不如李白的《將進酒》,但是在意境上卻是並不輸於李白的《將進酒》。
  • 王維精彩的五言送別唐詩,全文只有6句30字,看似平淡卻意境悠遠
    除了那一首七絕之外,王維還留下了很多精彩的送別詩。尤其是王維官運向來不錯,在四十歲以後都能過上半官半隱的生活,他的朋友必定是少不了的。朋友多,送別機會也多,送別詩自然也是少不了的。今日我們賞讀的這首古詩,是王維最精彩的五言送別唐詩,全文只有6句30字,看似平淡卻意境悠遠。且看:下馬飲君酒,問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歸臥南山陲。但去莫復問,白雲無盡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