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窮不是罪惡,但罪惡會偏愛貧窮。
日本皇室曾有一個親家叫高木正典,本人沒有任何問題,只因陪送不起女兒嫁妝,竟羞愧自殺了。
日本人偶嫁妝,祝福女兒消災避難
就高木子爵來說,與其說罪惡來自貧窮,不如說來自皇室制度:嫁入皇室的公主,父母要為她準備巨額的陪送費。
這些費用主要用於給天皇和其他皇室成員送禮。俗話說,看客下菜,給日本天皇送禮自然不是平民消受得起的。這是日本許多父母不敢把女兒嫁入皇室的原因之一。
裕仁的兒子明仁與美智子結婚時的全家福
第一個嫁入日本皇室的平民皇后是正田美智子,他的父親起初也不願女兒跟明仁皇太子結婚,他的第一考慮不是金錢,而是等級森嚴的皇室制度,怕女兒嫁入「豪門」不自由、受委屈。
最後皇太子以死「逼婚」,兩親家都同意了。老爹正田英三郎豁出去了:「這次婚禮皇室出多少錢,你爹就配送多少錢的嫁妝!」能夠幫女兒的,只有這最後一次了。
明仁的兒子德仁與雅子結婚時的全家福
與皇室出的錢一樣多,這是皇室親家最闊綽的限度。因為日本內務廳規定,嫁女兒不能顯得比皇室富有。
正田英三郎是日清制粉集團社長,日本知名企業家。嫁女兒不是壓力,大概也就花了3億日元。陪送了3大卡車100多件嫁妝,包括鋼琴,沙發,衣物,首飾,珠寶等。
相比美智子,她的兒媳婦就沒有這麼尊榮了。
美智子的父母與小時候的美智子
說來也湊巧,日本天皇祖孫3代婚戀驚人的相似:對老婆都很痴情專一。
二戰時的天皇裕仁,18歲時母親給他找了十幾個媳婦,他就看中了幼兒園時就是同學的良子。雖然她家有色盲遺傳病史,也「非她不娶」。雖然婚後因遲遲無子大臣逼他選妾,但他頂住壓力,最終一生沒納側室。
兒子明仁18歲選妃,看不上什麼華族貴族,打網球認識了美智子,屬於自由戀愛,瘋狂追求,威脅母親良子說,不娶美智子,「死不瞑目」。
孫子德仁留學歐美,27歲時在音樂會上與小和田雅子一見鍾情,苦苦追求這個平民出身的媳婦6年,簡直與他父親的婚姻如出一轍。
德仁,雅子結婚
但小和田的老爹可不比美智子的老爹,他是個普通的外交官,職業不錯但薪水一般。陪送女兒的嫁妝費就成了天文數字。
幸好戰後皇室規定,可以由皇室接濟女方嫁妝費。1993年6月,美智子的兒子明仁與小和田雅子結婚,皇室為雅子預估的嫁妝費是3.2億日元。
由皇室出錢,嫁妝自然比美智子的更多,500件嫁妝禮品拉了5貨車,40名工人幾乎花了一天時間搬運。
各式各樣的紙箱、容器、盒子以及其他家具,另外還有高級地毯、和服、蒲團、特別訂製的衣櫃等,五花八門的嫁妝,數不勝數。估計世界上沒有比日本人往皇室嫁女兒陪送嫁妝更多的了。
「一件件嫁妝不斷卸下,像是永無止盡。」目擊記者班·希爾斯記述說。
嫁妝畫曾是中國古代嫁女兒的壓箱底嫁妝,日本也有這樣的傳統
其間,一個細節再次說明皇室與平民的距離。
雅子的嫁妝裡有3個桐木的寢具櫃,上面鑲有金箔,宮內廳發現後找到製作的工匠,令他卸掉金箔,因為這片金箔使嫁妝看起來比皇室的還要高貴。
既要低調又要高雅,既要榮華又不能闊綽,這就是太子妃的嫁妝學問。嫁入皇室,苦深似海,新媳婦未踏入皇宮,已嗅到腐朽幽暗森嚴之氣……
日本式寢具櫃
日本皇室的許多規定不得人心,就連皇太子本人,也曾在2004年的記者招待會上抱怨,皇室的清規戒律使得妻子個性「被泯滅」。
【飛春讀傳,一個專注歷史名人傳記的原創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