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即將過去的2003年,人們感受至深的是:「以人為本」的執政理念始終貫穿於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的言行中,深深地體現在黨中央、國務院推出的一系列重大舉措裡,也具體落實到各部門、各地方廣大黨員幹部的行動上。「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群眾利益無小事」……這些寓意
深遠而又樸實無華的語言,成為2003年最響亮、最實在、最激動人心的關鍵詞。
身體力行樹立民本意識
2003年7月1日,胡錦濤總書記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理論研討會上深刻地指出:「相信誰、依靠誰、為了誰,是否始終站在廣大人民群眾的立場上,是區分唯物史觀和唯心史觀的分水嶺,是判斷真假馬克思主義的試金石。」
人心向背,是決定一個政黨、一個政權盛衰的根本因素。真正的馬克思主義政黨,從來都牢記這個真理。我們黨80多年的一切奮鬥,無論是戰爭年代浴血奮戰推翻「三座大山」,無論是建立社會主義制度、開展大規模的社會主義建設,還是進行社會主義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歸根到底都是為了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履任以來,身體力行、率先垂範「以人為本」的執政理念。非典突襲之時,胡錦濤等黨和國家領導人輕車簡從下基層,深入醫院、工廠、學校和施工現場,慰問醫護人員,關心百姓疾苦,與工人、農民和學生「零距離接觸」;淮河遭遇洪災,溫家寶總理風塵僕僕走上大堤向災民噓寒問暖,與大家同吃一鍋飯;吳邦國、賈慶林、曾慶紅、黃菊、李長春、吳官正、羅幹也紛紛深入基層調查研究。中央政治局還專題研究進一步「改進會議和領導同志活動新聞報導」,做出改進禮賓制度和簡化領導人出訪送迎儀式等決定。要求新聞報導的重點要從領導人的活動轉移到群眾關注的事務上來。2003年夏季,中共中央、國務院等幾大班子打破慣例不到北戴河辦公,並要求各部委負責人在此期間外出和休假,均須嚴格按照有關規定執行,不得擅自去北戴河等避暑勝地。黨和國家領導人以身作則帶頭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給全黨樹立了榜樣,彰顯出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的親民、清廉、高效、務實的執政新形象。
多項舉措關注「民生之本」
「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多次強調,共產黨人心中要永遠裝著百姓,要關心群眾疾苦,解決群眾的切身利益問題。
群眾利益無小事。對百姓來說,就業和再就業是天大的事,是「民生之本」。千方百計促進就業和再就業,是黨和政府的重要職責。8月15日~16日,黨中央、國務院召開全國再就業工作座談會,把促進就業和再就業工作,提升到關係改革發展穩定全局的重大戰略高度。一年以來,在國務院直接領導下,建立了有13個部委參加的再就業工作部際聯席會議制度,從資金、稅收、貸款等多方面入手,出臺了10個「一攬子」促進就業和再就業的積極政策。據統計,2003年前三季度,全國新增650萬個就業崗位,823萬名下崗失業人員領取再就業優惠證明,其中350萬人實現再就業。中央心系「三農」問題,為促進農民增收、減輕農民負擔殫精竭慮。2003年農村稅費改革全面鋪開,中央財政為此轉移支付350億元,絕大多數地區取消了農業特產稅,大大減輕了農民負擔。統計顯示,2003年第三季度,農民現金收入從第二季度的下降3.3%躍升為增長6.5%。同時,中央把治理黨政部門報刊散濫和利用職權發行問題與減輕農民負擔結合起來,目前已經有677家報刊被停辦。據了解,僅河南一省停辦的報刊就使基層每年少花訂費2億元。中央採取一系列措施切實解決農民失地失業問題,進一步加大了治理整頓土地市場秩序的力度。截至2003年11月,全國共查處土地違法案件16.8萬件,天津、南昌、青島等地5起涉及非法大量佔用土地案件被曝光。
建設部出臺了規範城市房屋拆遷估價行為、維護拆遷當事人合法權益的《城市房屋拆遷估價指導意見》(將於2004年1月1日起實施)。天津市確立了「依法拆遷、以情拆遷、文明拆遷」的工作原則,建立了拆遷公示、投訴舉報、信訪服務、監督檢查、拆遷誠信等6項制度,努力維護群眾利益。2003年6月,在天津老城廂拆遷過程中,正值高考,拆遷辦主動延遲一個家有孩子高考的拆遷戶的搬遷。為了切實解決好睏難群眾的生產生活問題,國家明顯增加了社會保障方面的支出。2003年初,民政部對農村特困人口進行了首次全面排查,加快《農村特困戶救助證》的發放工作進度。截至2003年8月,全國城市居民領取低保金的人數為2182.5萬人。民政部提供的材料顯示,2003年1月至8月,全國低保金總支出為95.1億元,而2003年中央補助的低保資金高達92億元。維護好農民工的權益已成為社會共同關注的話題。前不久,溫家寶總理走訪三峽庫區移民時,專門為一位農民追回了拖欠的2240元務工工資。歲末已至,北京建築行業的清欠做法令人拍手稱快:湖北一家建築企業惡意欠付農民工工資,不僅欠付的工資被追回,而且企業被清出北京建築市場。
「以人為本」確立新型政績觀
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進一步明確了統籌經濟社會發展的目標和任務,這就要求我們在大力發展經濟的同時,把社會保障、就業、人民健康、教育和文化事業的發展放在重要位置,全面提高百姓的生活質量。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深刻意識到,經濟是社會的基礎,但社會是一個由多種要素構成的複雜的「有機體」,經濟增長不能代替社會發展。要擯棄單一以GDP(國內生產總值)作為衡量發展的指標,倡導反映總體社會發展水平的綜合指標體系。2003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進一步明確提出要「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觀」,同時指出「要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樹立正確的政績觀」、「要把樹立正確的政績觀作為新時期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的重要內容,通過制度保證,使勤政為民、求真務實的幹部得到褒獎,使好大喜功、弄虛作假的幹部受到懲戒,在全黨特別是領導幹部中形成勤政為民、踏實苦幹的濃厚風氣」。一個越來越堅定的共識是,有必要對現有的領導幹部業績考核體制進行改革。要從偏重考核經濟指標改變為考核綜合性指標,要把關係到人民群眾生活的就業率、社會保險率、青少年的入學率、教育投入率、公共衛生和安全的保障程度、文化建設等,都納入幹部政績考核體系,激勵各級幹部為民幹實事、謀利益。
「人文關懷」投向公民權利
順民意、謀民利、得民心,除了關心人民群眾的生存權和發展權外,還要關心群眾的公民權利。人們欣喜地看到,2003年的中國法治建設一直貫穿著這樣一條主線:革除制度性的弊端,關注普通人的權利。
公民權利重於泰山。中央高度重視「孫志剛案」的處理,並及時出臺了頗具「人文關懷」色彩的《城市生活無著的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辦法》。公、檢、法、司等部門推出一批便民利民措施,如戶籍管理新措施對被判處徒刑、被決定勞動教養的人員不再註銷戶口,新出生嬰兒的常住戶口登記隨父隨母自願選擇;出入境管理方面,京、滬等地居民可以按需申領護照;大力清理「超期羈押」等。自由的成分愈多,限制的成分愈少,權利的保障愈加充分,權利的行使愈加順暢。這一項項體恤民生的重大舉措,這一樁樁親民、為民、富民的實事,這一部部彰顯「人文關懷」色彩的法律法規,充分展示出我們黨和政府堅持「以人為本」的執政理念和管理思想,深刻印證了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莊嚴承諾!(記者 王永前)(來源:半月談)
轉自搜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