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悟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執政思維的重要文獻-光明日報-光明網

2020-12-15 光明數字報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同志站在時代發展和戰略全局的高度,圍繞治黨治國治軍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講話,提出了許多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收錄這些重要著作的《習近平談治國理政》一書,2014年10月起在全球發行,在國內外產生了巨大反響。黨的十八大以來,之所以能夠在這麼短的時間裡解決這麼多難題,開創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新局面,關鍵是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把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科學思維方法運用於中國新的實際,解決時代提出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品讀這部重要著作,我們感到,它是一部站在時代和全局高度集中闡釋黨的執政理念、縱論當代中國發展方略和世界大勢,通篇貫穿著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方法論、充分體現現代科學思維的大書。

 

價值思維:

 

以人民利益為旨歸升華強國夢想

 

    價值思維是指依照主體自身的尺度,選擇、對待和評價客體,使客體主體化從而產生價值的思維活動。執政黨的價值思維,是指其以實現執政的最高價值目標為標準,選擇、對待和評價執政活動價值的思維。價值思維對於執政黨治國理政具有根本導向和規製作用。《習近平談治國理政》非常鮮明地展示了當代中國共產黨人的價值思維,即始終把人民利益作為執政思維的基點,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治國理政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這本書收錄的第一篇文章《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是習近平同志率領十八屆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記者見面時的講話,以樸實的話語、堅定的立場宣示了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執政為民的決心,是我們黨價值思維的最佳表達,深深地打動和溫暖了億萬中國人民的心。以此發軔,習近平同志提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生動形象地表達了全體中國人民的共同理想追求,強調「中國夢歸根到底是人民的夢,必須緊緊依靠人民來實現,必須不斷為人民造福」,強調「生活在我們偉大祖國和偉大時代的中國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機會,共同享有夢想成真的機會,共同享有同祖國和時代一起成長與進步的機會」,強調「一定要堅持從維護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等等。

 

    通觀全書可以發現,習近平同志的所有論述,都體現著人民至上的價值追求,都彰顯著「為人民服務,擔當起該擔當的責任」的執政理念,都貫穿著實現人民利益這條紅線。

 

戰略思維:

 

以宏闊高遠的視野謀劃強國方略

 

    戰略思維是關於人類社會實踐活動的全局性思維。執政黨的戰略思維,就是對事關治國理政全局的戰略問題的思考與謀劃,是治國理政的價值思維與其他思維之間的橋梁紐帶,是服務價值思維之「綱」。本書凸顯了中央領導集體恢宏的戰略思維,即堅持「放眼世界,放眼未來,也放眼當前,放眼一切方面」,善於觀大勢、謀大事,從而擁有「胸中形勢手中策」。

 

    本書雖然沒有集中收錄習近平同志關於戰略思維的專門論述,但從書中仍然可以清晰地看到我們黨治國理政的戰略思維。面對當代中國向何處去的重大問題,習近平同志鄭重宣示,「始終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定不移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多次強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植根於中國大地、反映中國人民意願、適應中國和時代發展進步要求的科學社會主義;我們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我們這一代共產黨人的任務,就是繼續把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篇大文章寫下去。面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中的重大問題,習近平同志提出了一系列新論斷新要求,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部署,統籌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這些重要論述,充分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在治國理政中觀全局、謀布局、控大局的戰略謀劃。

 

歷史思維:

 

以知古鑑今的眼光把正強國道路

 

    歷史思維,就是以歷史為鏡鑑來觀照和指引現實的思維。執政黨的歷史思維,就是以史為鑑,運用歷史智慧治國理政。執政黨的歷史思維,是傳承根基血脈、保證治國理政連續性的重要思維。本書反映了中央領導集體深邃的歷史思維,即把歷史作為最好的教科書,深刻總結歷史經驗、把握歷史規律、認識歷史趨勢,在對歷史的深入思考中做好現實工作,更好走向未來。

 

    本書收錄了習近平同志關於歷史的不少論述,這些論述貫通古今,讀來讓人豁然開朗、精神為之一振。習近平同志科學總結中華民族的昨天、立足中華民族的今天、著眼中華民族的明天,提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強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條道路來之不易,它是在改革開放30多年的偉大實踐中走出來的,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多年的持續探索中走出來的,是在對近代以來170多年中華民族發展歷程的深刻總結中走出來的,是在對中華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傳承中走出來的,具有深厚的歷史淵源和廣泛的現實基礎;強調中華民族是愛好和平的民族,有著5000多年歷史的中華文明,始終崇尚和平,和平、和睦、和諧的追求深深植根於中華民族的精神世界之中,深深溶化在中國人民的血脈之中,等等。這些充滿歷史智慧的重要論述,具有無可辯駁的說服力,令人深深折服。

 

辯證思維:

 

以唯物辯證的方法破解強國矛盾

 

    辯證思維,是唯物辯證法思想方法的反映。執政黨的辯證思維,就是發展地辯證地分析、思考、研究執政實踐存在的矛盾和問題,破解難題的思維方法。善於運用辯證思維,是執政黨治國藝術和執政水平的重要標誌。這本書處處體現著中央領導集體治國理政的辯證思維,體現了習近平同志嫻熟運用辯證思維治國理政的高超藝術。

 

    書中的很多文章都體現了習近平同志對唯物辯證法精要的深刻把握,對馬克思主義的矛盾分析方法、兩點論爐火純青地運用。比如,強調既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又全面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以及其他各方面建設;強調既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又堅持改革開放;強調既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又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強調不能用改革開放後的歷史時期否定改革開放前的歷史時期,也不能用改革開放前的歷史時期否定改革開放後的歷史時期;強調「看不見的手」和「看得見的手」都要用好,等等。掌握這些重要論述,對於我們黨在治國理政實踐中正確把握髮展規律,克服片面性,防止極端化,全面推進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法治思維:

 

以治理體系的健全推進強國實踐

 

    法治思維,就是按照法治的觀念和邏輯來觀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執政黨的法治思維,就是按照法治的觀念和邏輯治國理政的思維方式,是體現執政黨治國理政規範性和成熟度的思維方式,執政黨的其他思維方式都應與其耦合協調。

 

    本書「建設法治中國」部分,集中展現了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的法治思維。習近平同志強調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強調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關鍵是要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強調依法治國,首先是依憲治國;依法執政,關鍵是依憲執政;強調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必須全面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進程;強調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不斷開創依法治國新局面;強調把國家各項事業和各項工作納入法治軌道,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強調領導機關和領導幹部要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的能力,等等。這些重要論述,是中央領導集體全面依法治國的重要思想觀點,也是治國理政的法治思維的集中體現。學習貫徹這些重要論述,必將在全社會推動關於法治的思想革命和社會主義制度成熟定型,全面推動中國社會的發展進步。

 

創新思維:

 

以創新精神開拓民族復興新境界

 

    執政黨的創新思維,就是破除迷信、因時制宜、知難而進、開拓創新的思維方式,是最能提升執政成效、推進事業發展的思維方式。本書收錄的文章,很大程度上集成了習近平同志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集中反映了中央領導集體治國理政的創新思維。

 

    當代中國,改革與創新已經成為推動發展之兩翼,二者有機結合缺一不可。書中收錄的習近平同志關於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重要論述,是創新思維的集中體現。習近平同志強調實踐發展永無止境,解放思想永無止境,改革開放也永無止境,改革開放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必須以更大的政治勇氣和智慧,不失時機深化重要領域改革;強調摸著石頭過河,是富有中國特色、符合中國國情的改革方法,要繼續鼓勵大膽試驗、大膽突破,不斷把改革開放引向深入;強調要有強烈的問題意識,以重大問題為導向,抓住關鍵問題進一步研究思考,著力推動解決我國發展面臨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問題;強調一定要有自我革新的勇氣和胸懷,跳出條條框框的限制,克服部門利益掣肘,以積極主動的精神研究和提出改革舉措;等等。這些重要論述,明確了改革創新的重要性和方法論。在此基礎上,習近平提出了一系列具有標誌性意義的重大創新觀點,比如,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出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等等。本書的所有篇章,都閃爍著創新思維的光輝,體現了習近平同志將改革創新貫穿於經濟社會發展各個領域各個環節的要求。我們學習習近平同志的創新思維,就要有敢為人先的銳氣,打破慣性思維,自覺摒棄不合時宜的舊觀念,以思想認識的新飛躍和求真務實的科學態度,打開工作新局面,勇往直前,不斷推進事業發展。

 

底線思維:

 

以應對最複雜情況夯實強國之基

 

    底線思維,是著眼於最困難、最複雜的情況預作準備,或者設定最低目標爭取最大期望值的一種積極的思維方式。執政黨的底線思維,就是著眼於守住執政底線、努力爭取最好執政業績的思維方式。治國理政的底線思維,就是從壞處準備,努力爭取最好的結果,做到有備無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動權。

 

    本書許多篇章都體現了黨中央清醒的底線思維,這是憂患意識、政治自信、戰略定力和進取精神的綜合體現。比如,在論述總體國家安全觀的篇章中,習近平同志指出:「增強憂患意識,做到居安思危,是我們治黨治國必須始終堅持的一個重大原則。」特別是在本書第二篇文章中,習近平同志更是振聾發聵地指出:「腐敗問題越演越烈,最終必然會亡黨亡國!我們要警醒啊!」翻閱全書,在治國理政的各個領域和方面,都有大量運用底線思維運籌黨和國家各領域建設和工作的重要論述。比如,在全面深化改革問題上,強調堅持積極穩妥,設計改革措施膽子要大、步子要穩;在維護國家安全問題上,強調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走中國特色國家安全道路;在國防和軍隊建設問題上,強調建設一支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良的人民軍隊;在從嚴治黨這個問題上,強調以猛藥去痾、重典治亂的決心,以刮骨療毒、壯士斷腕的勇氣,堅決把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進行到底,等等。兩年多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中央領導集體運用底線思維治國理政,有效應對國內外複雜形勢,開拓了國家發展的新空間,特別是鐵腕反腐,重拳出擊打「大老虎」等一系列重大舉措,成為勵精圖治、凝聚人心的大手筆。事實表明,善於運用底線思維,對於革弊鼎新、破解治國理政中的難題、開創執政興國新局面,實現國家長治久安,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

 

    (作者系國防大學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辦公室主任、馬克思主義研究所所長)

 

相關焦點

  • 回眸2003: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把「人」字大寫
    回眸即將過去的2003年,人們感受至深的是:「以人為本」的執政理念始終貫穿於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的言行中,深深地體現在黨中央、國務院推出的一系列重大舉措裡,也具體落實到各部門、各地方廣大黨員幹部的行動上。
  • 網友寄語中央領導集體履新一周年:新風氣,新措施,新成果
    一年前的今天,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選舉產生了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短短一年,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統籌偉大事業偉大工程,用中國夢凝聚中國力量,以作風建設提振全黨精氣神。勵精圖治的改革舉措,奮發進取的務實行動,推動著中國現代化巨輪穩中求進、穩中有為,開創了黨和事業發展的新局面,開拓了治國理政的新境界。
  • 報社概況_光明日報報業集團
    2012年12月,光明網被國家網際網路信息辦公室評為「輿情工作先進集體」,光明網員工榮獲「先進個人」稱號。2012年12月,光明網榮獲黨的十八大網際網路宣傳管理工作先進集體榮譽稱號,吳小京同志榮獲黨的十八大網際網路宣傳管理工作先進個人榮譽稱號。2012年12月,光明圖片和《光明日報》軍事版聯手合作。
  • 佛教中重要的思維方法——「遮詮法」-光明日報-光明網
    佛教文化的重要特色之一表現在其思維方式上,而這種方式在很大程度上說是一種否定形態的思維方法,也可以稱之為「遮詮法」。「遮」即否定,「詮」即說明。以此方法來展示或認識事物。這種思維方法在佛教中使用較多,而使用最多或最受重視的是在佛教發展的一個重要形態——大乘佛教中,特別是在大乘佛教的般若中觀類文獻中有不少典型的表述。     大乘佛典中較早出現的是般若類經典。此類經典中十分著名的是《金剛經》。該經中說:「佛說般若波羅蜜,即非般若波羅蜜,是名般若波羅蜜。」「如來說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
  • 《毛澤東選集》:跨越時空 常讀常新-光明日報-光明網
    1950年春,毛澤東訪蘇回國後,中央即成立了「中共中央毛澤東選集出版委員會」。經過一年多的籌備,四卷本《毛澤東選集》經毛澤東同志本人審定後陸續出版,這也是曾經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版本。1977年,選錄毛澤東1949年至1957年期間重要著作的《毛澤東選集》第五卷出版。    經典之所以不朽,是因為它生長在讀者的心頭。
  • [檢察日報]「中央政法工作會議」釋義
    習近平在此次會議上著重強調,司法體制改革是政治體制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這一論斷,極大提升了司法體制改革的功能和意義,有助於進一步深化人們對司法體制改革的理解和認識。  此次會議之所以引發輿論極度關注,還有著另外一重背景。自十八大以來,法治中國、法治思維、司法體制改革等成為新一屆領導集體的執政關鍵詞。
  • 《老人與海》:描述永恆的精神-光明日報-光明網
    【總書記的足跡·光明書屋】    2016年10月14日,《人民日報》《光明日報》同時轉發微信公眾號「學習小組」刊發的《習近平的文學情緣》一文,披露了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脫稿講述的15個故事。
  • 瞭望刊登中央文獻研究室課題組文章《復興夢尋》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接過了黨、國家、人民交給我們的沉甸甸的接力棒,我們一定要接好這一棒。」 怎樣才能接好這一棒呢? 「空談誤國,實幹興邦。」「全黨同志特別是各級領導幹部,都要有本領不夠的危機感,都要努力增強本領,都要一刻不停地增強本領。只有全黨本領不斷增強了,『兩個一百年』的奮鬥目標才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才能夢想成真。」
  • 樓陽生同山西省婦聯新一屆領導班子成員集體談話
    原標題:認真履職盡責 服務全省大局 組織動員婦女在高質量轉型發展主戰場上建功立業 本報訊(記者楊文)12月29日,省委書記樓陽生同省婦聯新一屆領導班子成員集體談話並講話。他強調,省婦聯和各級婦聯組織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婦女和婦女工作的重要論述,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認真履行職責,服務全省大局,貫徹落實省委經濟工作會議精神,不斷提高婦女工作的能力水平,努力開創全省婦女事業發展新局面,為書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山西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貢獻。省領導廉毅敏、曲孝麗、吳偉參加集體談話。
  • 瞭望:黨建十年新求索
    在這裡,胡錦濤發表講話,回顧了中國共產黨執政50多年來堅持艱苦奮鬥成就偉業的艱辛歷程,把今天黨帶領人民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鬥目標,形象地比作是1949年中國共產黨從這裡「進京趕考」的繼續。 這篇講話,正是十六大當選的新的中央領導集體最早的一篇關於黨的建設的經典文獻。
  • 習近平同團中央新一屆領導班子成員集體談話
    7月2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中南海同團中央新一屆領導班子成員集體談話並發表重要講話  新華社北京7月2日電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2日下午在中南海同團中央新一屆領導班子成員集體談話並發表重要講話,他強調,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
  • 文獻構築信史 數據引領未來-光明日報-光明網
    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李培林,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辦公室巡視員、副主任孫德立,國家圖書館館長韓永進等介紹說,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2016年6月,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現「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辦公室」)正式批准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國家圖書館及國家檔案局牽頭,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承擔國家社科基金抗日戰爭研究專項工程「抗日戰爭與近代中日關係文獻數據平臺建設」。
  • 漲知識|一張圖帶你看懂新一屆黨的中央領導機構
    漲知識|一張圖帶你看懂新一屆黨的中央領導機構 央視新聞微信公眾號 2017-10-25 19:44
  • 光明日報2007年大事記
    《家書》共採用本社職工撰寫的93篇文章,這些文章緊密聯繫報社、部門和個人的工作實際,內容涵蓋重要新聞宣傳、工作心得體會、個人收穫感受等方面。  2月12日  "光明專論"發表文章《領導幹部作風建設是黨的建設的一項戰略任務--學習胡錦濤同志在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第七次全體會議上重要講話的體會》(北京市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
  • 越共選出新一屆中央委員
    越南共產黨第十一次全國代表大會18日公布新一屆中央委員會選舉結果。本次大會將選舉產生越共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目標是帶領越南在今後5年努力實現年均7%以上經濟增長,促進經濟與社會平衡發展。目前,中央委員已選出,越共中央總書記農德孟和國家主席阮明哲準備退休,沒有入選。
  • 基層是記者的福地-光明日報-光明網
    作為莊電一的新同事、光明日報現任總編輯,我不僅關注過他的這組報導,而且審定編發了他十訪黎明村的收官之作,並在版面上給予了突出處理。所以,我想借他這組報導結集出版之機,談一談自己的感受。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進步,人與環境的關係越來越密切,人們也越來越關注環境問題、關注生活環境的質量。
  • 遵義會議精神的深刻內涵-光明日報-光明網
    2015年6月,他在貴州調研時指出:「遵義會議作為我們黨歷史上一次具有偉大轉折意義的重要會議,在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堅持走獨立自主道路、堅定正確的政治路線和政策策略、建設堅強成熟的中央領導集體等方面,留下寶貴經驗和重要啟示。我們要運用好遵義會議歷史經驗,讓遵義會議精神永放光芒。」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遵義會議精神的重要論述,為進一步深化遵義會議精神研究提供了根本遵循。
  • 學習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文章出版:文以載道 新風撲面
    為深入宣傳闡釋習總書記一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光明日報近期邀請黨內理論界一批熟悉精研十八大精神和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戰略思想的同志特別撰寫了一組理論文章,集中對習近平總書記半年多來發表的一系列講話中論述的重要思想觀點進行系統梳理闡釋。
  • 光明專論:「兩個不能否定」的重大政治意義
    三、「兩個不能否定」是進一步統一對黨的歷史的認知,把全黨全國人民凝聚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下、走向未來的重要思想基礎 總結歷史,是為了「團結一致向前看」。這是黨推動事業發展的一條重要經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既是黨和人民90多年奮鬥、創造、積累的根本成就,又是黨90多年特別是黨執政60多年、改革開放30多年歷史發展的必然結果。沒有對黨的歷史的認同,就不可能達到對黨指明的前進方向的認同;沒有對黨的歷史的共識,就不可能建立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一活生生現實的共識;沒有對黨的歷史的自信,也不可能建立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
  • 光明日報 2019年12月30日 星期一
    中央美術學院「民間美術系」的創辦者、中央美術學院民間美術原系主任、教授楊先讓等20人及團體被推選為2019「中國非遺年度提名人物」。    「中國非遺年度人物」推選宣傳活動由光明日報社主辦、光明網承辦,至今已連續舉辦三年,旨在盤點過去一年中為非遺保護傳承事業作出突出貢獻的標誌性人物,梳理一年中非遺領域的重大事件,記錄非遺傳承發展的生動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