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蕩山中多故事

2020-12-15 騰訊網

三山五嶽之雁蕩山

「三山五嶽」,百度漢語中解釋,三山指黃山、廬山、雁蕩山,五嶽指泰山、華山、衡山、嵩山、恆山。泛指名山或各地。

「五嶽」大家都知道,泰山雄、華山險、衡山秀、恆山幽、嵩山峻,他們都是國之龍脈、山之圖騰,是中華民族的精神象徵。

「三山五嶽」儼然成了各地山川的代名詞。曾經看到一個很有意思的謎面:三山五嶽,打一動物。謎底居然是:雞。因為三山五嶽泛指名山各地,即為整個中國,中國在地圖上的形狀恰是一隻雞。

三山之雁蕩山,近些年被央視屢屢點名,曾亮相朝聞天下、探索與發現之《懷素與雁蕩山》,後又驚豔航拍中國,以其獨特的魅力昭示了她在「三山五嶽」中的地位。

比黃山畫派更早的畫風

中國畫史上哪座名山與繪畫的關係最為密切?自然首推黃山,黃山畫派聲名遠播,但黃山畫派始於明末,中國繪畫史上的雁蕩山,無疑擁有更為悠久的歷史。

雁蕩山最早進入中國畫家視野始自晚唐。

據傳,晉永和年間,西域諾矩羅,因慕雁蕩"花村鳥山"之美名,進山,是為開山鼻祖。另據記載,唐朝時,一代草聖懷素(778)雲遊至雁蕩,於雁蕩精舍(今雪洞)抄寫了書法巔峰之作《四十二章經》;另一位就是北宋沈括在《夢溪筆談·雁蕩山》中記載的:「唐僧貫休為《諾詎羅贊》,有『雁蕩經行雲漠漠,龍湫宴坐雨濛濛』之句。」

正是由於他們,使得「自古圖牒然未嘗有言」的雁蕩山能流傳青史。

北宋嘉祐二年(1057),出身皇親貴族的趙宗漢(宋太宗曾孫)完成了山水畫《雁山敘別圖》,後為世人所注目,這是目前所見最早的描繪雁蕩山之作。

2011年11月,美術史論家陳傳席、中國臺灣知名教授江明賢等人來到雁蕩山,對中國臺北故宮博物院收藏的元代畫家黃公望作品《龍湫宴坐圖》出處進行實地考察。專家認定,畫中所描繪的確實是雁蕩山大龍湫景區千佛巖一帶景色,款署時間為「至正乙未」,即1355年,此畫正是比較典型的黃公望畫風。

明代嘉靖年間畫家葉澄作有《雁蕩山圖》卷,原畫今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這位來自蘇州的畫家,留下的傳世之作很少,這幅《雁蕩山圖》師法「浙派繪畫」開山鼻祖戴進的作品。此圖寫實雁蕩景觀,用小字標出各景點名稱,計有石門潭、章義樓、石佛巖(接客僧)、石樑洞、靈峰洞、淨名寺、廖花嶂、響巖等,描繪真實,一一可對。如今在雁蕩山遊人集散中心的大廳內,可以看到甌塑版的《雁蕩山圖》,是由工藝美術大師周錦雲工作室製作的。

還有明代唐寅的《雁蕩圖》、文徵明的《雁蕩山水圖》等,可惜隨著歲月的滄桑,其原稿已經湮沒不存。

200多年前(乾隆二十八年),狀元畫家錢維城以浙江學政的身份「下基層」,順道兩度遊覽雁蕩,不但寫下眾多詩篇,還留下一幅長達7.3米的《雁蕩圖》並繪下雁山五十三景。《雁蕩圖》是錢維城一生的重要代表作,受到「著名收藏家」乾隆皇帝的珍愛,畫上加蓋了乾隆御覽之寶、乾隆鑑賞、御書房鑑藏寶、三希堂精鑑璽、宜子孫等十個印章彰顯其身價。

到了近現代,雁蕩山吸引了很多畫家的關注,成為山水畫的重要題材。黃賓虹三遊雁蕩,一生留下雁蕩山水作品、畫稿數百件;1937年暮春,張大千曾與好友方介堪、謝稚柳、黃君璧、于非闇等同遊雁蕩三四天, 飽覽「二靈一龍」奇秀風光,留下《靈巖山色圖》《西石樑瀑布》《雁蕩山大龍湫》等名作;李可染於1954年、1956年兩次赴雁蕩寫生。

「雁山儘是潘公石」。現代畫家中與雁蕩關係最為密切且影響最著者,當推潘天壽。1965年潘天壽的《雁蕩山花》,被送往北京人民大會堂作鋪壁,雁蕩的花花草草在潘老筆下盡顯霸氣。

陸儼少1963年首遊雁蕩,1980年多次重遊,對雁蕩山水之美瞭然於胸。他曾說:「世人多重黃山,故黃山畫派,大行於世。我獨愛雁蕩,認為遠較黃山能入畫,它雄奇樸茂,大巧若拙,厚重而高峙,似醜而實秀,為他山所無?"。

雁蕩山是畫家筆下的水墨峰巒,名山給予了他們無限的創作靈感和空間,古往今來留下了珍貴的藝術瑰寶,為名山生色……

來源:溫州日報

作者 若茶

審核 卿侖

監製 周弧

相關焦點

  • 蔣介石與雁蕩山的故事
    雁蕩山,因此成為鮮有的佛祖點化的修行養性的福地。這個美麗的開山傳說,也給雁蕩山披上一層迷人的色彩。唐代高僧貫休禪師是中國歷史上畫羅漢像最有名的大師,他在《諾矩羅贊》上題寫「雁蕩經行雲漠漠,龍湫宴坐雨濛濛」之句。其中的「逕行」和「宴坐」,都是佛教中修行養性的方法,這也從一個側面說明雁蕩山適宜修行養性。歷史長河常常會開出如朵朵美麗浪花般的傳奇故事。
  • 央視《探索·發現》播出紀錄片 揭秘一千多年前雁蕩山
    世人認為是懷素在雁蕩山這座擁有奇峰、怪石、巨幛、飛瀑的神山之中,獲致大自然所賦予的靈感。大型人文旅遊電視片《懷素與雁蕩山》為您講述這段名人與名山的故事,告知您雁蕩山究竟有什麼魅力,能吸引這位湖南永州的高僧前來修行。
  • 雁蕩山展現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寰中絕勝讓人驚嘆不已
    雁蕩山以山水奇秀聞名,素有「海上名山、寰中絕勝」之的美譽,主體位於浙江省溫州市東北部海濱,小部在台州市溫嶺南境。雁蕩山形成於一億二千萬年以前。雁蕩山世界地質公園位於浙江省樂清市,距杭州320公裡,距溫州85公裡。東部高約1056.6米的山丹山跟海很近。
  • 央視十套《探索發現》節目即將播出雁蕩山專題節目《懷素與雁蕩山》
    李白以慣常的誇張手法,毫不掩飾地表達他對懷素的讚賞與偏愛,為懷素寫下《草書歌行》,以獎掖後學,詩中寫道:  少年上人號懷素,草書天下稱獨步。  墨池飛出北溟魚,筆鋒殺盡中山兔。  為了確立自己在書法界的地位和影響力,懷素聽從李白的建議,告別故鄉零陵,杖錫出遊,於唐代宗大曆二年,即公元767年,來到唐王朝的政治與文化中心——長安。
  • 甲秀華夏的雁蕩山
    宋代以前,雁蕩山寂寂無名。北宋科學家沈括在《夢溪筆談》中寫道:溫州雁蕩山,天下奇秀,然自古圖牒,未嘗有言者。又云:謝靈運為永嘉守,遊歷殆遍,獨不言此山。更早的超級驢友南朝謝靈運,到處遊山玩水,竟然無視雁蕩山,可見當時雁蕩山並不引人注目。也或許是謝大驢友失察了。
  • 雁蕩山在哪兒?雁蕩山應該怎麼玩?雁蕩山最美的六個旅遊景點
    雁蕩山位於浙江省溫州市東北部,地處東海之濱,以山水奇秀聞名,素有「海上名山、寰中絕勝」之譽,史稱中國「東南第一山」。頻繁的火山運動留下了銳利的山峰、擎天的石柱、壯闊的石牆和令人迷醉的色彩。雁蕩山有東、南、西、北、中雁蕩的說法,其實西雁蕩指的澤雅,東雁蕩指的洞頭,南雁在平陽,與北雁蕩相距百餘公裡,相互之間並無關聯,通常所說的「雁蕩山風景區」指的僅是北雁蕩,也是大多遊客心中雁蕩山的代表。雁蕩山風景區位於浙江省溫州樂清市雁蕩鎮境內,距溫州市區約77公裡。雁蕩山風景區景點眾多,核心景區是大龍湫、靈峰夜景和靈巖飛渡,號稱雁蕩三絕。
  • 溫州佛教傳奇故事~~雁蕩山開山祖師全了
    雁蕩山起於東晉,興於宋朝。目前被公認的雁蕩山開發祖師為諾詎那,但據《廣雁蕩山志》記載「雁山之顯,皆全了發之」,因此,我們通常將全了與諾詎那齊名,當地人尊稱他們兩人為雁蕩山的開發祖師。據歷史記載,鹹平二年(公元999年),有個和尚叫全了(溫州永嘉縣人),能仁寺是全了和尚在這裡建起來的。
  • 聆聽洞天與峰嶂的故事:雁蕩山羊角洞
    作者|羅山行者戴建達 溫州的雁蕩山聞名遐邇,可處於雁蕩山八大景區之一的羊角洞景區卻鮮為人知。我想,每一個洞府一定有著每一個洞府深邃的故事,只不過我們的道行不深,不能真正去參透它。也只有走馬觀花式的瀏覽一番,看個熱鬧罷了。
  • 趙樸初的雁蕩山墨寶
    我關注趙樸初先生與雁蕩山的交集,始於2007年11月29日。那天晚上5時17分,我接到一位書友發來的手機信息:「本期《書法》雜誌有趙樸初遊雁蕩山詩一首。」我一直在收集和挖掘雁蕩山的歷史文化,以往沒有發現趙樸老來雁蕩山的有關資料,怎麼有雁蕩山的題詩?我懷著疑惑的心情開著摩託車直赴書友家。書友急於泡茶,我說,先把寶貝拿出來看看。
  • 雁蕩山 名不虛傳!
    雁蕩山以山水奇秀聞名,素有「海上名山、寰中絕勝」之譽,史稱中國「東南第一山」!​主體位於浙江省溫州市東北部海濱,小部在台州市溫嶺南境。雁蕩山形成於一億二千萬年以前,是環太平洋大陸邊緣火山帶中一座日至紀流紋質破火地。《載敬堂集》載:「雁蕩山以甌江自然斷裂,分北雁蕩山和南雁蕩山。以景觀區位分有北雁蕩山、南雁蕩山、西雁蕩山、東雁蕩山、中雁蕩山之稱。」其開山鑿勝始於南北朝,興於唐,盛於宋。歷代文人墨客紛至沓來,謝靈運、沈括、徐霞客、張大千、郭沫若、陳志歲等都留下了詩篇和墨跡。[2]
  • 名山遊覽之雁蕩山之行,三山五嶽之一,有「寰中絕勝」之美譽
    而今天呢,小編來跟大家講一下三山五嶽之中的雁蕩山。雁蕩山,位於浙江省溫州樂清市內。但是其山的主體是在溫州市,還有小部分呢是在台州市。而在溫州市內的長途汽車站裡有可以直達雁蕩山的旅遊班車,如果有小夥伴們想要去遊玩雁蕩山的話,可以選擇坐直達班車到達雁蕩山哦。雁蕩山,是不是感覺這是一個很有詩意的名字呢?
  • 奇秀雁蕩山旅遊攻略
    雁蕩山,又名雁巖、雁山,以山水奇秀聞名,素有"海上名山、寰中絕勝"之譽,史稱中國"東南第一山" 大部分在浙江省溫州市東北部海濱,小部分在台州市溫嶺南境。雁蕩山是對北雁蕩山的特質。位於溫州地區的雁蕩山綿延數百公裡,按地理位置不同可分為北雁蕩山(樂清雁蕩)、中雁蕩山(樂清白石)、南雁蕩山(平陽南雁)、西雁蕩山(甌海澤雅)、東雁蕩山(洞頭半屏山)。
  • 南懷瑾先生與雁蕩山
    溫州雁蕩山以山水奇秀名聞天下,素有「海上名山、寰中絕勝」美譽,史稱中國「東南第一山」,位列「三山五嶽」之一。它不僅讓海內外遊客流連忘返,也深受家鄉溫州人的喜愛。出生在溫州樂清的國學大師南懷瑾先生就經常讚美雁蕩山。
  • 「海上名山」、「寰中絕勝」,「東南第一山」雁蕩山旅遊攻略
    雁蕩山,又名雁巖、雁山,以山水奇秀聞名,素有"海上名山、寰中絕勝"之譽,史稱中國"東南第一山" 大部分在浙江省溫州市東北部海濱,小部分在台州市溫嶺南境。雁蕩山是對北雁蕩山的特指。位於溫州地區的雁蕩山綿延數百公裡,按地理位置不同可分為北雁蕩山(樂清雁蕩)、中雁蕩山(樂清白石)、南雁蕩山(平陽南雁)、西雁蕩山(甌海澤雅)、東雁蕩山(洞頭半屏山)。雖然有那麼多的雁蕩山,但是一般意義上的雁蕩山旅遊就是北雁蕩山的旅遊,大家耳熟能詳的"五嶽三山"中的"三山"是指黃山、廬山、雁蕩山(而這裡就特指北雁)。
  • 春天的雁蕩山,清秀而迷人,很是美麗
    路旁的溪道裡,雨水與山上流下來的澗水混淆在一起,打著層層水花,隨著你的思緒譁譁流著,在耳邊多了些嘶鬢。抬頭看去,山路蜿蜒而上,在蒼翠中或隱或現,由遠而近牽起了雁蕩山的一道綺麗風光。到了山下的雁山臥龍賓館,從房間的窗戶向外望去,賓館與風景清秀的山巒緊緊依偎著,其三面環山,一面臨溪,側耳便可聆聽溪水潺潺。推開窗看,只見窗外雲霧蒸騰,清溪悅耳,細雨綿綿,這飽含幽情的景色又多了幾分詩意。
  • 問道雁蕩山——當代中國畫作品展
    在端午節來臨的6月5日,雁蕩山書畫院迎來了一批來自全國各地的中國畫著名藝術家,這次由雁蕩山書畫院主辦的走進雁蕩山――當代中國畫名家作品展,據雁蕩山書畫院院長盧雲標先生介紹說,參加這次活動的畫家有張文華、韓振剛、李耀林、張建豹、盧雲標、曹梅、方樹華、黃河、潘錫林、:徐良發、徐子清、楊娟
  • 朗讀者來到雁蕩山 蕩起詩的想像
    借著這股潮流,4月21日-22日,由溫州市雁蕩山風景旅遊管委會、中國作家協會中國詩歌網聯合主辦,雁蕩山管委會文化宗教局、雁蕩山旅遊發展集團、溫州日報旅遊全媒體、江南遊報、樂清市文聯等單位聯合承辦的《中國雁蕩山詩詞朗誦大會》在雁蕩山靈峰景區拉開帷幕,大會精心設置了雁山夜讀、名人訪談以及詩詞擂臺賽等多個環節,讓嘉賓、大學生和遊客一同追隨那些描寫奇秀山水的經典詩句,暢遊雁蕩。
  • 三湖(白石湖、鍾前湖、龍山湖)位於中雁蕩山主峰玉甑峰下
    此景區粗看似屬閒筆,但若少此一筆,中雁便不免減色。對於中雁,它是一個不錯的鋪墊,一個精彩的預告。三湖(白石湖、鍾前湖、龍山湖)位於中雁蕩山主峰玉甑峰下,總面積為692公頃,總蓄水量達3600萬立方米。這裡空氣潔淨,環境宜人,為泛舟避暑勝地。三湖(白石湖、鍾前湖、龍山湖)是中雁的驕傲。有了這三個湖,中雁在和別的名山比美時才顯得底氣十足。
  • 鋼筆勾勒雁蕩山神韻 無錫畫家江雲龍100幅美景躍然紙上
    日前,無錫畫家江雲龍來到雁蕩山,歷時100多天創作的鋼筆畫冊《雁蕩山百景寫真集》全部完成,即將付梓印刷。收進畫冊的100幅作品,題材幾乎覆蓋了雁蕩境內所有的山川形勝,著名景觀景點,且囊括了若干甚具特色卻一直「養在深閨人未識」的風景風物。作為中國山水畫研究會會員、江蘇省美術家協會會員,江雲龍從小就喜愛美術,立志為祖國山河立傳,重走徐霞客的路!
  • 品味雁蕩山文化蘊涵_新聞頻道_中國青年網
    人文勝跡  雁蕩山開山鑿勝,始於南北朝,興於唐,盛於宋,積澱了豐富的歷史文化,素有「寰中絕勝」、「海上名山」之譽,史稱「東南第一山」。從唐宋以來,行旅如雲,山中摩崖累累,碑刻多達300餘處,古剎遍布,建有十八寺、十院、十六亭等,大為名山生色。詩文、畫卷、故事、傳說俯拾皆是,堪稱是一座「文史寶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