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向前,1901年生,山西五臺人。1927年入黨,黃埔軍校第1期畢業。是共產黨方面軍職最高的將領,很早就是四方面軍的總指揮,其人頭被蔣介石標價十萬(與朱德、毛澤東一樣)。1978年起任國務院副總理兼國防部長。1955年被授予元帥軍銜。曾任中央軍委副主席、中央政治局委員、全國黃埔同學會會長,是第一、二、三屆國防委員會副主席,第三、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中共第七屆中央委員,第八屆中央政治局委員,第九、十屆中央委員,第十一、十二屆中央政治局委員。1990年9月21日在北京逝世。
林彪,1906年生,原名林育蓉,湖北黃岡人。1925年入黨,黃埔軍校第4期畢業。其戰功卓著,被譽為「軍事天才」,為1955年授予的共和國十大元帥之一。
陳賡,1903年生,湖南湘鄉人。1922年入黨。黃埔軍校第1期畢業。被稱為「黃埔三傑」(另兩人為蔣先雲和賀衷寒)之一。陳賡在第二次東徵中救過蔣介石的命,曾被委以副官重任。建國後,曾任志願軍副司令員、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工程學院院長兼政委、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兼國防科委副主任、國防部副部長等職。1955年被授予大將軍銜。1955年授予大將軍銜。是第一、二屆國防委員會委員,中國共產黨第七屆候補中央委員、第八屆中央委員。1961年3月16日在上海病逝。
羅瑞卿,1906年生,四川南充人。黃埔軍校第6期畢業,1928年入黨。1955年授予大將軍銜。歷任中央軍委秘書長、總參謀長。是第一、二屆國防委員會委員,第三屆國防委員會副主席,第一、二、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中國共產黨第七屆候補中央委員,第八屆中央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第十一屆中央委員。1978年8月3日在德國逝世。
許光達,1908年生,湖南長沙人。1925年入黨。黃埔軍校第5期畢業。1955年授予大將軍銜,建國後受命組建裝甲兵,任裝甲兵第一任司令員,後兼任坦克學校校長和裝甲兵學院院長。後任國防部副部長。是第一、二、三屆國防委員會委員,中國共產黨第八屆中央委員。1969年6月3日在北京逝世。
陶鑄,1908年生,湖南祁陽人。1926年入黨,同年入黃埔軍校學習。建國後曾任國務院副總理、中共中央書記處常務書記兼中央宣傳部部長、政治局常委。1969年11月30日逝世於合肥。
宋時輪,1907年生,湖南醴陵人。1927年入黨。黃埔軍校第5期畢業。1955年授予上將軍銜。曾任中國人民志願軍副司令員兼第九兵團司令員和政治委員、總高級步兵學校校長兼政委、軍事科學院院長兼書記、中共中央委員、中顧委常委等職。1991年8月在北京逝世。
周士第上將
周士第,1900年生,廣東樂會人。1924年入黨。黃埔軍校第1期畢業。周士第是葉挺獨立團的首批骨幹之一。參加了北伐戰爭、南昌起義、長徵、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為民族獨立與解放建立了卓著功勳。解放後歷任川西軍區司令員兼成都市市長,西南軍區副司令員,中國人民解放軍防空部隊司令員,中國人民解放軍訓練總監部副部長兼外軍訓練部部長,總參謀部顧問。1955年授予上將軍銜。1979年6月在北京逝世。
程子華,1905年生,山西解縣人。曾在黃埔軍校武漢分校第6期學習,1926年入黨。曾參加廣州起義,歷任紅25軍軍長、紅十五軍團政委、晉察冀軍區代司令員、第四野戰軍第13兵團司令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山西省委書記、全國供銷合作總社主任、商業部部長、國家建設委員會副主任、國家計劃委員會常務副主任等。1978年3月,任民政部部長、黨組書記。1980年8月至1988年3月任政協全國委員會副主席。1991年3月在北京逝世。程子華同志是唯一未授軍銜的兵團司令員。
劉志丹,1903年生,陝西保安人。1925年入黨。黃埔軍校第4期畢業,校中用名劉景桂。他是陝北紅軍的創始人,曾任中共陝甘邊軍事委員會主席、西北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紅15軍團副軍團長兼參謀長、紅二十八軍的軍長、西北北部軍總指揮。1936年4月,劉志丹在東徵戰役中犧牲於山西省中陽縣三交鎮(現屬柳林縣)的一次戰鬥中,年僅33歲,是東徵中犧牲的職務最高的紅軍將領。毛澤東為其親筆題詞:「群眾領袖,人民英雄」。
左權,1905年生,湖南醴陵人。1924年入黨。黃埔軍校第1期畢業。當年是被陳賡帶進黃埔的,後來軍職卻又在陳賡之上,任紅1軍團參謀長、八路軍副參謀長。1942年5月在山西遼縣十字嶺犧牲,是在抗日戰場上犧牲的八路軍最高指揮員,被譽為「中國軍事界不可多得的人才」。
蔣先雲
蔣先雲,1902年生,湖南新田人。1921年入黨,黃埔軍校第1期畢業。軍校中共青團組織負責人。北伐中任團長兼黨代表。1927年5月28日在河南臨潁與奉軍張學良部作戰中犧牲,時年25歲。。「黃埔三傑」之首。考進黃埔時是第一名,畢業時又是第一名。蔣先雲的入黨介紹人是毛澤東
周逸群
周逸群,1896年生,湖北蒲圻人。1924年入黨,黃埔軍校第2期畢業,軍校「青軍會」主要負責人。是紅二軍團的政委,和賀龍一樣是紅二方面軍的代表。1931年5月在湖南省嶽陽縣賈家涼亭附近遭國民黨軍伏擊,英勇犧牲,時年35歲。
盧德銘
盧德銘,1905年生,四川宜賓人。1924年入黨。黃埔軍校第2期畢業。歷任武漢國民政府警衛團長、紅1師師長。以武漢國民政府警衛團團長的身份率部參加過南昌起義與秋收起義,並任秋收起義總指揮。1927年9月25日,秋收起義部隊在萍鄉蘆溪遭到國民黨軍隊的襲擊。為了掩護部隊撤退,總指揮盧德銘英勇犧牲,年僅22歲。
段德昌
段德昌,1904年生,湖南南縣人。1925年入黨,黃埔軍校第4期畢業。湘鄂西革命根據地創建人。曾任紅3軍第9師師長等職。1933年5月在「肅反」中被錯殺於湖北省巴東縣。他是彭德懷的入黨介紹人,洪湖蘇區的創始人,紅二方面軍的代表人物之一,有「火龍將軍」之稱。解放後,毛主席親自欽定 「革命烈士」第一號證書授予了段德昌。
趙尚志,1908年生,遼寧朝陽人。又名李育才。1925年入黨,黃埔軍校第4期畢業。曾任東北抗日聯軍副總司令等職。1942年2月在黑龍江省蘿北縣,對日偽作戰中被俘就義。他是北滿抗聯的靈魂人物,與楊靖宇有「南楊北趙」之稱。日將岡村寧次在東北時數次對趙加以圍捕而不果,將其寫入自傳中。趙尚志對敵作戰英勇,卻被自己的中央兩次開除黨籍,直到犧牲四十年後才得以平反昭雪,鄂豫皖蘇區的最早創建者之一。
趙一曼
趙一曼(女),1905年生,四川宜賓人,原姓李。1926年入黨,同年底入黃埔軍校武漢分校女生隊。抗聯中的著名女英雄,曾任東北抗日聯軍第3軍第2團政委等職。1936年8月在黑龍江省珠河戰鬥中受傷被俘。在入院療傷時說服護士韓勇義及看守,僱馬車偷偷逃離。因馬車速度慢,在離遊擊區僅二十裡時被日軍追上,不久英勇犧牲。死後長時期身份不明,後在同學羅瑞卿幫助下,終於明確了真實身份。
黃公略
黃公略,1898年生,湖南湘鄉人。1927年入黨,同年入黃埔軍校高級班學習。早年投入湘軍,參加過北伐戰爭、廣州起義。1928年7月與彭德懷、滕代遠領導平江起義,曾任紅3軍軍長等職,是湘鄂贛邊區革命根據地的創始人。1931年9月在江西吉安犧牲。毛澤東曾三次賦詩稱讚黃公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