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黃埔軍校走出的我們著名將領都有誰

2021-01-08 騰訊網

徐向前,1901年生,山西五臺人。1927年入黨,黃埔軍校第1期畢業。是共產黨方面軍職最高的將領,很早就是四方面軍的總指揮,其人頭被蔣介石標價十萬(與朱德、毛澤東一樣)。1978年起任國務院副總理兼國防部長。1955年被授予元帥軍銜。曾任中央軍委副主席、中央政治局委員、全國黃埔同學會會長,是第一、二、三屆國防委員會副主席,第三、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中共第七屆中央委員,第八屆中央政治局委員,第九、十屆中央委員,第十一、十二屆中央政治局委員。1990年9月21日在北京逝世。

林彪,1906年生,原名林育蓉,湖北黃岡人。1925年入黨,黃埔軍校第4期畢業。其戰功卓著,被譽為「軍事天才」,為1955年授予的共和國十大元帥之一。

陳賡,1903年生,湖南湘鄉人。1922年入黨。黃埔軍校第1期畢業。被稱為「黃埔三傑」(另兩人為蔣先雲和賀衷寒)之一。陳賡在第二次東徵中救過蔣介石的命,曾被委以副官重任。建國後,曾任志願軍副司令員、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工程學院院長兼政委、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兼國防科委副主任、國防部副部長等職。1955年被授予大將軍銜。1955年授予大將軍銜。是第一、二屆國防委員會委員,中國共產黨第七屆候補中央委員、第八屆中央委員。1961年3月16日在上海病逝。

羅瑞卿,1906年生,四川南充人。黃埔軍校第6期畢業,1928年入黨。1955年授予大將軍銜。歷任中央軍委秘書長、總參謀長。是第一、二屆國防委員會委員,第三屆國防委員會副主席,第一、二、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中國共產黨第七屆候補中央委員,第八屆中央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第十一屆中央委員。1978年8月3日在德國逝世。

許光達,1908年生,湖南長沙人。1925年入黨。黃埔軍校第5期畢業。1955年授予大將軍銜,建國後受命組建裝甲兵,任裝甲兵第一任司令員,後兼任坦克學校校長和裝甲兵學院院長。後任國防部副部長。是第一、二、三屆國防委員會委員,中國共產黨第八屆中央委員。1969年6月3日在北京逝世。

陶鑄,1908年生,湖南祁陽人。1926年入黨,同年入黃埔軍校學習。建國後曾任國務院副總理、中共中央書記處常務書記兼中央宣傳部部長、政治局常委。1969年11月30日逝世於合肥。

宋時輪,1907年生,湖南醴陵人。1927年入黨。黃埔軍校第5期畢業。1955年授予上將軍銜。曾任中國人民志願軍副司令員兼第九兵團司令員和政治委員、總高級步兵學校校長兼政委、軍事科學院院長兼書記、中共中央委員、中顧委常委等職。1991年8月在北京逝世。

周士第上將

周士第,1900年生,廣東樂會人。1924年入黨。黃埔軍校第1期畢業。周士第是葉挺獨立團的首批骨幹之一。參加了北伐戰爭、南昌起義、長徵、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為民族獨立與解放建立了卓著功勳。解放後歷任川西軍區司令員兼成都市市長,西南軍區副司令員,中國人民解放軍防空部隊司令員,中國人民解放軍訓練總監部副部長兼外軍訓練部部長,總參謀部顧問。1955年授予上將軍銜。1979年6月在北京逝世。

程子華,1905年生,山西解縣人。曾在黃埔軍校武漢分校第6期學習,1926年入黨。曾參加廣州起義,歷任紅25軍軍長、紅十五軍團政委、晉察冀軍區代司令員、第四野戰軍第13兵團司令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山西省委書記、全國供銷合作總社主任、商業部部長、國家建設委員會副主任、國家計劃委員會常務副主任等。1978年3月,任民政部部長、黨組書記。1980年8月至1988年3月任政協全國委員會副主席。1991年3月在北京逝世。程子華同志是唯一未授軍銜的兵團司令員。

劉志丹,1903年生,陝西保安人。1925年入黨。黃埔軍校第4期畢業,校中用名劉景桂。他是陝北紅軍的創始人,曾任中共陝甘邊軍事委員會主席、西北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紅15軍團副軍團長兼參謀長、紅二十八軍的軍長、西北北部軍總指揮。1936年4月,劉志丹在東徵戰役中犧牲於山西省中陽縣三交鎮(現屬柳林縣)的一次戰鬥中,年僅33歲,是東徵中犧牲的職務最高的紅軍將領。毛澤東為其親筆題詞:「群眾領袖,人民英雄」。

左權,1905年生,湖南醴陵人。1924年入黨。黃埔軍校第1期畢業。當年是被陳賡帶進黃埔的,後來軍職卻又在陳賡之上,任紅1軍團參謀長、八路軍副參謀長。1942年5月在山西遼縣十字嶺犧牲,是在抗日戰場上犧牲的八路軍最高指揮員,被譽為「中國軍事界不可多得的人才」。

蔣先雲

蔣先雲,1902年生,湖南新田人。1921年入黨,黃埔軍校第1期畢業。軍校中共青團組織負責人。北伐中任團長兼黨代表。1927年5月28日在河南臨潁與奉軍張學良部作戰中犧牲,時年25歲。。「黃埔三傑」之首。考進黃埔時是第一名,畢業時又是第一名。蔣先雲的入黨介紹人是毛澤東

周逸群

周逸群,1896年生,湖北蒲圻人。1924年入黨,黃埔軍校第2期畢業,軍校「青軍會」主要負責人。是紅二軍團的政委,和賀龍一樣是紅二方面軍的代表。1931年5月在湖南省嶽陽縣賈家涼亭附近遭國民黨軍伏擊,英勇犧牲,時年35歲。

盧德銘

盧德銘,1905年生,四川宜賓人。1924年入黨。黃埔軍校第2期畢業。歷任武漢國民政府警衛團長、紅1師師長。以武漢國民政府警衛團團長的身份率部參加過南昌起義與秋收起義,並任秋收起義總指揮。1927年9月25日,秋收起義部隊在萍鄉蘆溪遭到國民黨軍隊的襲擊。為了掩護部隊撤退,總指揮盧德銘英勇犧牲,年僅22歲。

段德昌

段德昌,1904年生,湖南南縣人。1925年入黨,黃埔軍校第4期畢業。湘鄂西革命根據地創建人。曾任紅3軍第9師師長等職。1933年5月在「肅反」中被錯殺於湖北省巴東縣。他是彭德懷的入黨介紹人,洪湖蘇區的創始人,紅二方面軍的代表人物之一,有「火龍將軍」之稱。解放後,毛主席親自欽定 「革命烈士」第一號證書授予了段德昌。

趙尚志,1908年生,遼寧朝陽人。又名李育才。1925年入黨,黃埔軍校第4期畢業。曾任東北抗日聯軍副總司令等職。1942年2月在黑龍江省蘿北縣,對日偽作戰中被俘就義。他是北滿抗聯的靈魂人物,與楊靖宇有「南楊北趙」之稱。日將岡村寧次在東北時數次對趙加以圍捕而不果,將其寫入自傳中。趙尚志對敵作戰英勇,卻被自己的中央兩次開除黨籍,直到犧牲四十年後才得以平反昭雪,鄂豫皖蘇區的最早創建者之一。

趙一曼

趙一曼(女),1905年生,四川宜賓人,原姓李。1926年入黨,同年底入黃埔軍校武漢分校女生隊。抗聯中的著名女英雄,曾任東北抗日聯軍第3軍第2團政委等職。1936年8月在黑龍江省珠河戰鬥中受傷被俘。在入院療傷時說服護士韓勇義及看守,僱馬車偷偷逃離。因馬車速度慢,在離遊擊區僅二十裡時被日軍追上,不久英勇犧牲。死後長時期身份不明,後在同學羅瑞卿幫助下,終於明確了真實身份。

黃公略

黃公略,1898年生,湖南湘鄉人。1927年入黨,同年入黃埔軍校高級班學習。早年投入湘軍,參加過北伐戰爭、廣州起義。1928年7月與彭德懷、滕代遠領導平江起義,曾任紅3軍軍長等職,是湘鄂贛邊區革命根據地的創始人。1931年9月在江西吉安犧牲。毛澤東曾三次賦詩稱讚黃公略。

相關焦點

  • 黃埔軍校著名將領有哪些?十大名將排名如何?每一位都驍勇善戰哦
    黃埔軍校是中國近代最著名的一所軍事學校,培養了許多在抗日戰爭和國共內戰中聞名的指揮官。你知道黃埔軍校著名將領有哪些嗎?本文整理了黃埔十大名將,這些著名的英雄人物在民族危亡時刻,無不拋頭顱灑熱血,在中國歷史上產生了深遠影響,一起來了解下吧。
  • 他是中國近代著名的詩人,卻是黃埔軍校出身
    說起黃埔軍校,它是近代中國最為著名的一所軍事院校,在大陸一共開辦23期,為中國近代軍隊系統培養了一大批優秀人才,國共兩黨很多高級將領均是黃埔出身,尤其是北伐戰爭開始前的六期黃埔學員中可謂名將輩出。比較有名的就是所謂「黃埔三傑」(蔣先雲、賀衷寒、陳賡)和「文武三傑」(即國民黨宣傳的「文有賀衷寒,武有胡宗南,又文又武李默庵」)。
  • 黃埔軍校前六期出的名將最多,那麼每一期,都是誰有能力排第一
    不過總體來說;黃埔軍校還是群英薈萃,名將輩出,在中國近代史和軍事史上具有重要意義,因為從這裡走出來的學生,左右了近代史上的走向。 都說黃埔軍校前六期出的名將最多,你們知道嗎?這六期中每一期,都是誰有能力排第一?
  • 黃埔軍校名將眾多,有資格入選,抗日十大名將行列的學生都有誰
    黃埔軍校是近代史上,一所有名的軍校,創建於1924年,是孫中山在蘇聯顧問幫助下創辦的。首任校長蔣介石,總教官何應欽,包括顧祝同,劉峙,陳誠等人都在黃埔軍校擔任過教官。而且黃埔軍校也為近代史上培養了許多軍事人才,無論是蔣介石陣營,還是我黨將領都有許多優秀的軍事家,都是從黃埔軍校畢業的。正因如此,黃埔軍校才名聲顯赫,成為近代史上最有名的一所學校。同時,黃埔軍校走出的學生,也成為抗戰時期的主要軍事力量,他們浴血全國,在八年抗戰時期常年累計與日寇戰鬥,為抗戰勝利作出了很大的貢獻。
  • 57位開國上將中,黃埔軍校畢業的都有誰?一人是唐朝大將郭子儀的後裔
    黃埔軍校是中國近代最著名的一所軍事學校,是中國軍事人才的搖籃。孫中山、廖仲愷、蔣介石等國民黨主要領導人,為了應對中國的革命形勢,在蘇聯和共產黨的幫助下,建立起了這座享譽中外的軍官學校。黃埔軍校不僅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國民黨將領,並且57位開國上將中,有9位開國上將畢業於黃埔軍校,那麼這9位畢業於黃埔軍校的開國都是誰?
  • 國曆沙龍熱議「黃埔,誰之黃埔」
    90載,值黃埔軍校建校90周年之際,5月24日,一場由人民日報社旗下《國家人文歷史》雜誌社與中華文化發展促進會共同主辦,由大益茶贊助的「黃埔,誰之黃埔」主題讀者沙龍活動在北京彼岸書店(牡丹園店)拉開帷幕,原廣東省委黨校副校長、黃埔軍校研究專家曾慶榴,軍校研究專家、軍事人物傳記作家陳予歡,《黃埔》雜誌社副社長劉苑生,黃埔軍校文物收藏家單補生等多位專家學者聚首沙龍,共話黃埔軍校的輝煌歷史。
  • 黃埔軍校舊事
    1924年,國共第一次合作,孫中山在共產黨和蘇聯的幫助下,在廣州黃埔區的長洲島創立了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即後來的黃埔軍校。 在長洲島的軍校總共只招收了七期學生,1930年9月遷往南京,後來國共兩黨著名的黃埔生將領,多出自前六期,通常說的黃埔軍校也多是指在這個時期內的黃埔軍校。
  • 黃埔軍校第一期,除了大家耳熟能詳的黃埔三傑之外,還有哪些熟知的...
    黃埔軍校是近代史上一所名校,從這裡走出來的學生都成為後來抗戰時期,解放戰爭時期的著名將領。如大家耳熟能詳的黃埔三傑,這三人就是黃埔一期的學員。能夠稱得上三傑的,肯定是黃埔一期最優秀的學員,無論是軍事理論還是戰術都是排名第一。但是,黃埔三傑最後真正在軍事上取得成就最大的是陳賡將軍。
  • 他身高不足1米6,卻進了黃埔軍校,最後還成為蔣介石最重要的將領
    軍校一直是許多人心中比較敬佩憧憬的選擇,然而我們都知道,軍校的要求十分嚴格,遠遠不止是成績,對學生的身體條件,如視力、身高等都有十分嚴格的限制,然而對於自己夢想的追求,如果都熱愛,夠堅持,全世界都會為你開路。 在我們的印象中,軍人是不是都是身穿筆挺軍服,身姿挺拔,英姿颯爽的?而軍事將領是不是都是嚴肅剛正、說一不二的形象?
  • 開國上將有幾位畢業於黃埔軍校?分別是誰?建國後擔任什麼職位
    1955年北京懷仁堂舉行了隆重的授銜儀式,在此次授銜儀式上誕生了上千名將軍,在這千名將領中,能文能武者不知凡幾,尤其從黃埔軍校畢業的將軍就有很多,而我們今天要說的便是57名開國上將中畢業的黃埔生。周士第畢業於黃埔一期,一走出校門就參與了中山先生的鐵甲車隊,周士第有幸成為一員。隨後參加過東徵,北伐等戰鬥。更值得一提的是,在南昌起義時,他已經是師長級別的人物了,而當時的林總,還只是他手下一個小排長。解放戰爭時期,協助徐向前指揮晉中戰役、太原戰役等,連續解放了漢中40多座縣城。新中國成立後任西南軍區副司令員等職務。
  • 黃埔軍校走出的中共十大名將你知道幾個?
    這位「布衣元帥」的革命生涯就是從黃埔軍校開始的。1927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黃埔三傑中,以他為首。蔣先雲的入黨介紹人是毛澤東,可見其人分量。蔣介石對他賞識無比,以極大的耐心等他回頭。國共分裂時蔣介石曾許諾只要蔣先雲過來就能當師長,當時黃埔學生中能當團長的都沒幾個。然而蔣先雲鐵了心跟共產黨,終於不辭而別。
  • 馬英九帶臺軍唱黃埔軍校校歌 黃埔老將聞歌淚下
    圖為上海黃埔軍校同學會老兵歌隊同唱「我們是黃埔老兵」,讓海峽兩岸黃埔同學重溫了「愛國革命」的黃埔精神。中新社發 潘索菲 攝6月16日,臺軍陸軍軍官學校舉行84周年校慶,臺灣地區領導人馬英九首次以「統帥」身份視察「三軍」,並領唱被民進黨禁了8年的原黃埔軍校校歌。臺灣陸軍軍官學校的前身是孫中山先生一手創辦的黃埔軍校,在1949年隨國民黨潰退到臺灣。
  • 黃埔軍校是怎麼從開辦時候的一窮二白,變為後來的財大氣粗
    說起黃埔軍校,在中國近代史上可謂赫赫有名,國共兩黨許多軍事將領都出自這裡,而很多國共兩黨的領袖人物都和這所軍校產生過交集。但是黃埔軍校和羅馬一樣,都不是一天建成的,其中的許多趣事和難事,都是我們現在和平年代的人難以想像的中山先生創辦軍校的目的是培養革命的軍事人才,可是辦軍校是要錢的。當時革命的主要經費都用於前方部隊,根本沒有多餘的錢用來辦校,不過因為得到蘇聯的承諾——提供裝備、教員、資金,所以各方還是頂著困難開辦了軍校。
  • 盤點從黃埔軍校走出的中共十大名將(下)
    進出黃埔成績第一——蔣先雲  蔣先雲考進黃埔時是第一名,畢業時又是第一名。黃埔三傑中,以他為首。蔣先雲的入黨介紹人是毛澤東,可見其人分量。1927年5月28日,蔣先雲在河南臨潁與奉軍張學良部作戰時犧牲,時年25歲。
  • 廣州有個古老村落黃埔古村,著名的黃埔軍校、黃埔港都與她有淵源
    在廣州偶遇一個古老的村落,名字叫黃埔古村,黃埔村子雖小,但是著名的黃埔軍校、黃埔港的黃埔兩個字都與她有淵源。聽到這個名字我有了興趣,就決定和朋友一起去看看了。到了黃埔古村,從朋友的老鄉口裡了解到了,黃埔古村是一個千年的古村,也知道了著名的黃埔港、黃埔軍校中的「黃埔」二字都和黃埔古村有或多或少的淵源。到了黃埔村當你走進村子的時候,村子裡的很多建築,很多小巷子的地名都有著不同凡響的地方。
  • 揭秘黃埔軍校,徐州三王與山東三李,分別是指哪六位將領
    黃埔軍校從成立之初到轉移,在這期間,為國家培養了無數軍事人才。尤其是前六期名將輩出,這些人,後來都成為抗戰時期,解放戰爭時期的頂梁柱。然而,在這些名將中,也就是黃埔一期學員,有三位將領都是來自徐州,而且又是同一個姓,因此被世人譽為徐州三王。
  • 黃埔軍校前六期將星如雲,為何後十七期都是資質平平?
    黃埔軍校是在孫中山先生的支持之下創辦的,他從1924年5月第一期開始,到1949年撤離大陸,黃埔軍校共舉辦了23期。雖然僅僅招收了23期的學生,但是在整個的近代戰爭當中從黃埔軍校出來的將軍們數不勝數,其中包括胡宗南、杜聿明、陳明仁這些頂尖的名將都是出身黃埔軍校。
  • 揭秘黃埔軍校,徐州三王和山東三李,分別是指哪六位將領
    黃埔軍校從成立之初到轉移,在這期間,為國家培養了無數軍事人才。尤其是前六期名將輩出,這些人,後來都成為抗戰時期,解放戰爭時期的頂梁柱。然而,在這些名將中,也就是黃埔一期學員,有三位將領都是來自徐州,而且又是同一個姓,因此被世人譽為徐州三王。還有三位學員來自山東,並且都姓李,因此也被世人譽為山東三李。那麼你們知道?
  • 黃埔十大名將都有誰?有何成就和結局
    1924年5月, 孫中山在廣東省黃埔島興學講武,定名為"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特命蔣介石為校長,廖仲愷為國民黨代表,總教官為何應欽,政治部主任周恩來。都知道黃埔軍校除賢才,從黃埔軍校走出來的很多軍官都是有所作為的。因此世間便流傳了黃埔十大名將的說法。不過關於黃埔十大名將在不懂地方還有不同的版本。
  • 黃埔軍校出來的10大戰將,其中2人後來成為10大元帥之一
    黃埔軍校出來的10大戰將:1、林彪,原名林祚大,黃埔軍校第四期學生,入學後改名為林彪。毛澤東評價:「林彪是無以倫比的常勝元帥。蔣介石評價:「我要表揚他(林彪),他是黃埔最優秀的將軍,因為他把他的學長和教官都打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