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是中東地區響噹噹的大國,雖然現在的影響力不及以前了,但仍舊是中東強國之一,而在阿拉伯國家中,埃及依然是大哥級人物
埃及是中東地區絕對的大國,別的不說,埃及的人口已經超過了一個億,比整個阿拉伯半島上的人口還要多。在二戰剛剛結束的時候,埃及是中東阿拉伯世界的第一強國,沒有之一,而阿拉伯國家和以色列的中東戰爭幾乎都是由埃及領導的,阿拉伯國家聯盟總部也是設在埃及首都開羅。
(位於埃及的阿拉伯聯盟總部)
但是自從1973年第四次中東戰爭之後,埃及在中東以及阿拉伯世界的影響力不斷下滑,尤其是在第四次中東戰爭之後,眼見取勝無望的埃及選擇與以色列和解,雙方在美國的撮合下簽訂了《埃以和約》,埃及成為第一個承認以色列並與以色列建交的阿拉伯國家。
與以色列和解的舉動徹底激怒了其他阿拉伯國家,埃及在阿拉伯世界裡的號召力迅速大幅滑坡。不過當時的埃及總統薩達特還是執意選擇與以色列和解,並開始放棄親近蘇聯的外交路線,轉而與美國拉近關係。
其實薩達特也非常無奈,他之所以轉變外交路線,直接原因是軍事上的失敗。在第四次中東戰爭打完之後,埃及的西奈半島仍在以色列手裡,如果不選擇和解,那麼想通過武力拿回西奈半島幾乎不可能。
並且薩達特清醒地認識到,埃及的國力已經遠遠落後於以色列,繼續打下去也沒啥好結果,這才是他選擇和平的根本原因。
(第四次中東戰爭徹底打消了埃及制霸中東的想法)
在拿回西奈半島後,薩達特開始將國家中心轉向國內建設。但1981年10月6日,埃及鐵腕總統薩達特在出席閱兵典禮時被宗教極端主義分子刺殺,隨後軍人穆巴拉克上臺。
中東國家的軍費都是比較世俗主義的,穆巴拉克掌權後奉行世俗化,親美親西方,也準備搞搞經濟。但是奈何埃及政府實在不適合搞經濟,並且埃及的資源也不算很豐富,無法向海灣國家那麼賣石油發財。而更重要的是埃及的人口增長太快了,埃及的經濟發展遠遠跟不上人口增長速度。要知道埃及在二戰剛剛結束時才2000多萬人,如今人口已經過億了。
2018年,埃及的經濟總量僅為2508億美元,人均GDP也只有2500美元,這個數字真的拿不出手,還不如菲律賓呢!勉強與越南打個平手。
由於缺錢,埃及在阿拉伯世界老大哥的地位岌岌可危,大有被土豪沙特超越之勢,甚至連埃及自己都接受沙特的資金幫助。所謂拿人手短,在收了沙特的好處費後,埃及在許多國際事務上都追隨沙特,例如打擊葉門的胡塞武裝時埃及也出兵一同參與了圍剿。
在如今的中東地區,埃及仍舊算得上是一個大國,其綜合國力在阿拉伯世界中還是排名第一,並且埃及還有一個殺手鐧——蘇伊士運河,扼守著這個交通要道,埃及依然是各國所拉攏的對象。
例如目前由於埃及人口暴漲,本國的糧食產量早就跟不上了,而外匯儲備又有限,於是埃及只得借錢買糧。如果沒有蘇伊士運河,估計根本沒有幾個國家願意借錢給埃及,然而就是看在蘇伊士運河的面子上,西方各國面對埃及的求助基本上有求必應。可見只要蘇伊士運河不堵塞,埃及在整個世界上都算是說話有分量的國家。
(蘇伊士運河)
2011年埃及爆發內亂,執掌埃及30年的穆巴拉克下臺,隨後帶有極端宗教情節的穆爾西上臺,埃及社會陷入撕裂之中。直到2014年,埃及軍方首領西塞發動政變將穆爾西趕下臺,埃及政府被軍方接管,埃及社會才總算又恢復了平靜。
無可置疑,今天的埃及依然是中東大國,其在中東地區的影響力仍舊不可小覷,雖然經濟實力不濟,但是在阿拉伯世界中,埃及的武力值絕對是最高的,在中東也只有土耳其、以色列和伊朗能跟埃及掰掰手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