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文物講故事|宋畫神品《雪景寒林圖》期待「雙璧」合體展出

2020-09-03 新華社客戶端

《雪景寒林圖》真跡(天津博物館供圖)

範寬是我國北宋時期山水畫的一代宗師,現存傳世的畫作非常少見。有幸的是,天津博物館收藏有一幅範寬的名畫《雪景寒林圖》,它也是現存於大陸的唯一的範寬作品。

天津博物館館長陳卓介紹說,《雪景寒林圖》為三拼絹的大幅畫作。白雪皚皚中,雪峰屏立,山勢高聳,山麓水際邊密林重重。深谷寒林間,蕭寺掩映,流水無波,峰巒溝壑間雲氣萬千,真實生動地表現了秦隴山川雪後的磅礴氣象。全畫布置嚴整,筆墨濃重潤澤,層次分明而渾然一體,皴擦、渲染並用,盡顯山石和枯木銳枝的質感,被公認為範寬的傑作。畫面前景的樹幹中,隱約可見「臣範寬制」的署款。

在圖上方印有「御書之寶」,印文和印色都具有宋代的特點,可見此圖在宋代時曾被收藏於宮中。而在明末清初時,它又先後被著名收藏家梁清標、安岐鑑藏,清乾隆時收入內府,存於圓明園。安岐曾經在《墨緣匯觀》中評價這幅畫為「宋畫中,當為無上神品」。

那麼,這幅國寶級文物又是如何被天津博物館所收藏的呢?陳卓介紹說,1860年英法聯軍入侵北京,圓明園遭劫,此畫被外國士兵拿到書肆售賣,時任清工部右侍郎張翼重金將其購得,並帶回天津,從此作為張家的傳家之寶秘不示人。1981年,張翼的兒子張叔誠將此畫捐獻給天津藝術博物館(天津博物館前身之一)。「《雪景寒林圖》保存完好,除畫絹自然變色外,幾乎沒有破損殘缺,實屬難得。」陳卓感嘆道。

記者了解到,在被天津博物館收藏的這近40年中,《雪景寒林圖》展出的次數屈指可數。

「現在,在博物館二樓『耀世奇珍--館藏文物精品陳列』展中展出的是《雪景寒林圖》的仿真複製品。」陳卓解釋說,不像玉器、青銅器、瓷器那樣可以長久地保存下去,書畫最怕光照,展出一次,元氣大傷一次,就得休息好幾年。「《雪景寒林圖》真跡最近一次和公眾見面還是2018年天津博物館建館100周年時,曾短暫地展出過一次。這樣的神品,十年八年展出一次都屬正常。」

除了《雪景寒林圖》,目前被歸在範寬筆下的最著名的畫作,還有現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的《溪山行旅圖》,這兩幅圖被譽為範寬畫作「雙璧」。

「希望這兩幅真跡能有機會合體展出一次。如果《雪景寒林圖》能夠說話,我想,它也會有此期待。」陳卓滿懷憧憬地說。(記者周潤健)

相關焦點

  • 宋畫神品《雪景寒林圖》期待「雙璧」合體展出
    新華社天津8月31日電題:宋畫神品《雪景寒林圖》期待「雙璧」合體展出新華社記者周潤健範寬是我國北宋時期山水畫的一代宗師,現存傳世的畫作非常少見。有幸的是,天津博物館收藏有一幅範寬的名畫《雪景寒林圖》,它也是現存於大陸的唯一的範寬作品。天津博物館館長陳卓介紹說,《雪景寒林圖》為三拼絹的大幅畫作。白雪皚皚中,雪峰屏立,山勢高聳,山麓水際邊密林重重。
  • 宋畫神品《雪景寒林圖》期待「雙璧」合體展出
    圖集 新華社天津8月31日電 題:宋畫神品《雪景寒林圖》期待「雙璧」合體展出新華社記者周潤健範寬是我國北宋時期山水畫的一代宗師,現存傳世的畫作非常少見。有幸的是,天津博物館收藏有一幅範寬的名畫《雪景寒林圖》,它也是現存於大陸的唯一的範寬作品。
  • 聽文物講故事|宋畫神品《雪景寒林圖》期待「雙璧」合體展出
    《雪景寒林圖》真跡(天津博物館供圖)範寬是我國北宋時期山水畫的一代宗師,現存傳世的畫作非常少見。有幸的是,天津博物館收藏有一幅範寬的名畫《雪景寒林圖》,它也是現存於大陸的唯一的範寬作品。在圖上方印有「御書之寶」,印文和印色都具有宋代的特點,可見此圖在宋代時曾被收藏於宮中。而在明末清初時,它又先後被著名收藏家梁清標、安岐鑑藏,清乾隆時收入內府,存於圓明園。安岐曾經在《墨緣匯觀》中評價這幅畫為「宋畫中,當為無上神品」。那麼,這幅國寶級文物又是如何被天津博物館所收藏的呢?
  • 這幅國寶級宋畫神品,期待「雙璧」合體展出
    有幸的是,天津博物館收藏有一幅範寬的名畫《雪景寒林圖》,它也是現存於大陸的唯一的範寬作品。天津博物館館長陳卓介紹說,《雪景寒林圖》為三拼絹的大幅畫作。白雪皚皚中,雪峰屏立,山勢高聳,山麓水際邊密林重重。
  • 宋,範寬《雪景寒林圖》(天津博物館藏)
    《雪景寒林圖》軸,宋,範寬作,絹本設色,縱193.5釐米 橫160.3釐米,天津博物館藏。宋代畫家範寬所作《雪景寒林圖》是天津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之一。該圖為三拼絹的大幅畫作。白雪皚皚中,雪峰屏立,山勢高聳,山麓水際邊密林重重。深谷寒林間,蕭寺掩映,流水無波,峰巒溝壑間雲氣萬千,真實生動地表現了秦隴山川雪後的磅礴氣象。全畫布置嚴整,筆墨濃重潤澤,層次分明而渾然一體,皴擦、渲染並用,盡顯山石和枯木銳枝的質感,被公認為範寬的傑作。
  • 天津博物館成立百年:北宋範寬《雪景寒林圖》領銜展至10日
    「澎湃新聞·藝術評論」(www.thepaper.cn)獲悉,宋代範寬《雪景寒林圖》領銜「耀世奇珍——天津博物館藏文物精品陳列」,這一國寶級文物僅展至6月10日。與《雪景寒林圖》一起展出的還包括北宋張擇端《金明池爭標圖》、南宋蘇漢臣《嬰戲圖》(此兩幅展至6月10日),南宋·佚名《中興瑞應圖》、南宋·趙孟堅《水仙圖》(此兩幅展至6月24日)等。同時展出的「守望文明 百年榮光——天津博物館 1918-2018」、 「文海擷珍——天津博物館藏近代文獻展」則講述了天博的百年曆程。
  • 範寬的《雪景寒林圖》
    範寬的《雪景寒林圖》 雪景寒林圖》,氣勢磅礴,境界深遠,動人心魄,生動地描繪出秦地雪後山川、林塑如詩景象,為其代表作之一。
  • 北宋範寬《雪景寒林圖》欣賞
    範寬《雪景寒林圖》北宋時期的山水畫《雪景寒林圖》是範寬的傑作之一,收藏於天津博物館,是天津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之一。畫面布局雄奇而巧妙,近景描繪細緻入微,質感強烈,中景挺拔蒼秀,遠景空靈而幽遠。這是範寬的典型特色,山峰巍峨挺拔,給人以高曠雄奇之感。《雪景寒林圖》中高峰巨壁式的峰巒,在中段穩定著畫面的重心,使人產生震撼的視覺效果。用留白體現雪的質感,洋洋灑灑鋪設開來,主次分明,營造貫通之氣韻。
  • 雪景寒林讀範寬
    ◎張楠    展覽:「耀世奇珍——館藏文物精品陳列」    時間:鎮館之寶展出至6月10日    同時拿出了西周太保鼎、宋代範寬《雪景寒林圖》、清乾隆款琺瑯彩芍藥雉雞玉壺春瓶三大鎮館之寶的真跡真品,這三樣鎮館之寶只展出十天,至6月10日結束。
  • 天津博物館搬出了鎮館之寶,時隔六年北宋名畫《雪景寒林...
    為了慶祝這個特別的生日,天博也是搬出了許多壓箱底的文物精品,為我們帶來了一場視覺盛宴——先來看看提前公布的書畫換展清單:而且根據官博說明,這次調整的書畫類文物全部為真跡,沒有複製品!時隔六年,天博的鎮館之寶——北宋範寬《雪景寒林圖》真跡再次展出,相信又將引發一波熱潮~不過這裡要提醒大朋友們:為了保護書畫,這次《雪景寒林圖》、《金明池爭標圖》、《嬰戲圖》3件只展到6月10日,《中興瑞應圖》和《水仙圖》2件展到6月24日。5月29日展覽正式對外開放。展期很短,且看且珍惜??。
  • 無款的《雪景寒林圖》為何會和北宋書畫名家範寬聯繫上?
    《雪景寒林圖》本身無款,藏在樹中的「臣範寬制」四字款是後來添加的。雖然沒有證據證明這就是範寬親筆,但肯定是一張宋畫。《雪景寒林圖》中的雪景小院 選自大風號北宋繪畫有個特點,山林氣重,深山深水,要天不大、要地沒有,畫面很擠,都是大全景式的真山真水。而且宋畫上面吃飯的、住店的、擺攤兒的、相面的都有,文人畫特徵還不強。
  • 範寬傳世真跡《雪景寒林圖》時隔六年再次展出
    《雪景寒林圖》更是代表了宋代山水畫的獨樹一幟和非凡成就。時隔六年,天津博物館再次展出《雪景寒林圖》真跡,讓世人一睹這幅傳世宋畫的神採。《雪景寒林圖》局部1《雪景寒林圖》還有一個特點,就是描繪了雪中雲霧,這在以往的雪景畫中極為罕見,中國古代大收藏家安岐著錄的《墨緣匯觀》中稱其為「宋畫中,當為無上神品」。
  • 宋代畫家範寬所作《雪景寒林圖》
    原標題:《雪景寒林圖軸》:大陸現存範寬唯一的作品   《雪景寒林圖》   宋代畫家範寬所作《雪景寒林圖》是天津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之一。該圖為三拼絹的大幅畫作,絹本,設色,縱193.5釐米,橫160.3釐米。畫面真實生動地表現了秦隴山川雪後的磅礴氣象。畫面前景的樹幹中,隱約可見「臣範寬制」的署款,《宣和畫譜》中記《雪景寒林圖》曾收於宮廷御府,所以這很可能是範寬專為宮廷而作。   範寬,字中立,華原(陝西耀縣)人。畫史記載,他性情寬厚,人呼之為「寬」,遂以範寬自名。
  • 技法交流|畫家楊天佑:北宋範寬《雪景寒林圖》臨摹七步法
    可以說宋代是中國山水畫的鼎盛時期,學中國畫沒有臨摹過一定量的宋畫就別說懂得真正的中國畫了。北宋初期,自五代延續下來的幾個山水畫宗師開創了一個裡程碑式的時代,其中荊浩、關仝、董源、巨然都各具特色,緊接著到範寬時更是巍峨雄奇,異彩壯麗,以《溪山行旅圖》和《雪景寒林圖》光耀後世,範寬被國際教科文組織評為影響世界進程的50位名人之一。
  • 宋畫裡的雪景,荒寒中的寂美
    下在宋畫裡的雪,卻像昨夜沒有講完的故事。撲簌著的,瀰漫開的,落定了的,等你再次開啟這個安靜而豐盈的世界。北宋 範寬 雪景寒林圖宋代畫家對雪的追求,一往情深,成就斐然。北宋 王詵 漁村小雪圖《雪景寒林》和《漁村小雪》,採用了不同的技法,顯示出不同的情調,但在精神上,都體現了對歸隱生活的嚮往。
  • 天津博物館建立 100 周年,有 15 件罕見書畫真跡展出
    天津博物館成立 100 周年,館內精品廳常設展覽「耀世奇珍-館藏文物精品陳列」將於 5 月 28 日做出調整,有 15 件書畫真跡展出。天津博物院網站上的早期舊館照片天津博物館有青銅器、玉器、瓷器、字畫以及甲骨等文物二十餘萬件,一級文物近千件。2004 年,天津博物院建立新館。在這裡展出的文物有近 5000 件。
  • 南宋梁楷《雪景山水圖》鑑藏
    不由得想到自古至今,歷代多有雪景圖傳世:唐王維《雪溪圖》,五代荊浩《雪景山水圖》、巨然《雪圖》,宋李成《群峰霽雪圖》、範寬《雪景寒林圖》、郭熙《幽谷圖》等等。 不由得想到自古至今,歷代多有雪景圖傳世:唐王維《雪溪圖》,五代荊浩《雪景山水圖》、巨然《雪圖》,宋李成《群峰霽雪圖》、範寬《雪景寒林圖》、郭熙《幽谷圖》等等。文徵明曾題曰:「古之高人逸士多為雪景,蓋欲假此以寄歲寒明潔之意耳。」以中國畫特有的黑、白、灰水墨色營造的雪山寒林,映射出清澈空寂、出塵脫俗的氣息,似乎正契合古代畫家所神往的「天人合一」、「澄懷觀道」的禪意。
  • 聽文物講故事|宋徽宗《瑞鶴圖》:是否帶來了祥瑞
    此時,宋徽宗恰至而立之年,元宵仙鶴來儀,他覺得好似上天對他「統治有方」的嘉許,就親自提筆描繪這番景象,留下傳世之作《瑞鶴圖》。跨越九百多個春秋,2020年12月,《瑞鶴圖》出現在遼寧省博物館舉辦的「山高水長——唐宋八大家主題文物展」。
  • 古畫裡的雪景圖,穿越時光去看雪!
    傳說,禪宗牛頭派的創始人法融大師開堂講《法華經》,講得素雪滿階,群花自落。在這裡,茫茫的雪意就是智慧的淵海,它沉穩、內斂、深邃、平和、空無,體現了對大智慧的追求,那空明、清淨的智慧世界,原是畫家心靈之法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