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畫家範寬所作《雪景寒林圖》

2020-11-24 人民網

原標題:《雪景寒林圖軸》:大陸現存範寬唯一的作品

  《雪景寒林圖》

  宋代畫家範寬所作《雪景寒林圖》是天津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之一。該圖為三拼絹的大幅畫作,絹本,設色,縱193.5釐米,橫160.3釐米。畫面真實生動地表現了秦隴山川雪後的磅礴氣象。畫面前景的樹幹中,隱約可見「臣範寬制」的署款,《宣和畫譜》中記《雪景寒林圖》曾收於宮廷御府,所以這很可能是範寬專為宮廷而作。

  範寬,字中立,華原(陝西耀縣)人。畫史記載,他性情寬厚,人呼之為「寬」,遂以範寬自名。《圖畫見聞志》中言曰「天聖中猶在」,天聖是宋仁宗的年號,說明範寬生活於北宋前期,距今已990餘年。畫史記載,範寬喜畫山水,學畫中感嘆:「與其師人,不若師諸造化。」(《圖繪寶鑑》)「於是舍其舊習,卜居於終南太華巖隈林麓之間,而覽其雲煙慘澹,風月陰霽難狀之景,默與神遇……故天下皆稱寬善與山傳神」。(《宣和畫譜》)

  《雪景寒林圖》歷經清代著名收藏家梁清標、安岐鑑藏,乾隆時收入內府,存於圓明園。1860年英法聯軍掠圓明園時曾流落民間,後被工部右侍郎張翼購得。從此張翼、張叔誠父子兩代對其倍加珍愛。雖經過近千年的流轉,《雪景寒林圖》至今仍保存完好,除畫絹自然變色外,幾乎沒有破損殘缺,無疑更提升了它的藝術和史料價值。它是現存於大陸的唯一的範寬作品。連自己的家人都秘不展示的張叔誠先生,於1981年毅然將其捐給天津藝術博物館,使得千千萬萬的觀眾都有機會欣賞這曠世珍品。(金葉)

相關焦點

  • 宋,範寬《雪景寒林圖》(天津博物館藏)
    《雪景寒林圖》軸,宋,範寬作,絹本設色,縱193.5釐米 橫160.3釐米,天津博物館藏。宋代畫家範寬所作《雪景寒林圖》是天津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之一。該圖為三拼絹的大幅畫作。白雪皚皚中,雪峰屏立,山勢高聳,山麓水際邊密林重重。深谷寒林間,蕭寺掩映,流水無波,峰巒溝壑間雲氣萬千,真實生動地表現了秦隴山川雪後的磅礴氣象。全畫布置嚴整,筆墨濃重潤澤,層次分明而渾然一體,皴擦、渲染並用,盡顯山石和枯木銳枝的質感,被公認為範寬的傑作。
  • 北宋範寬《雪景寒林圖》欣賞
    宋代郭若虛的《圖畫見聞志》,將關仝與李成、範寬並列為五代宋初最有影響的「三家山水」,認為「關、李、範」「智妙入神,才高出類,三家鼎峙,百代標程」,一時成為山水畫的典範。範寬一生勤奮創作,《宣和畫譜》著錄有他的58件作品。以「峰巒渾厚,勢狀雄強」為其繪畫風格,被稱之為「與山傳神」。《雪景寒林圖》是範寬的傑作之一,收藏於天津博物館,是天津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之一。
  • 雪景寒林讀範寬
    同時拿出了西周太保鼎、宋代範寬《雪景寒林圖》、清乾隆款琺瑯彩芍藥雉雞玉壺春瓶三大鎮館之寶的真跡真品,這三樣鎮館之寶只展出十天,至6月10日結束。    2000年世紀之交時,美國《生活》雜誌評選出近一千年全球對人類有影響的百位人物,中國有六人上榜,分別是七下西洋的明朝外交家鄭和、元朝首位君主忽必烈、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毛澤東、南宋哲學家朱熹、宋代畫家範寬、《紅樓夢》作者曹雪芹,其中範寬位列第59位。
  • 範寬的《雪景寒林圖》
    範寬的《雪景寒林圖》 雪景寒林圖》,氣勢磅礴,境界深遠,動人心魄,生動地描繪出秦地雪後山川、林塑如詩景象,為其代表作之一。
  • 技法交流|畫家楊天佑:北宋範寬《雪景寒林圖》臨摹七步法
    圖文/楊天佑宋代是中國山水畫發展的成熟期,山水畫論著立,皴法更是五花八門,一時間經典湧現,大師雲集。可以說宋代是中國山水畫的鼎盛時期,學中國畫沒有臨摹過一定量的宋畫就別說懂得真正的中國畫了。北宋初期,自五代延續下來的幾個山水畫宗師開創了一個裡程碑式的時代,其中荊浩、關仝、董源、巨然都各具特色,緊接著到範寬時更是巍峨雄奇,異彩壯麗,以《溪山行旅圖》和《雪景寒林圖》光耀後世,範寬被國際教科文組織評為影響世界進程的50位名人之一。
  • 天津博物館成立百年:北宋範寬《雪景寒林圖》領銜展至10日
    「澎湃新聞·藝術評論」(www.thepaper.cn)獲悉,宋代範寬《雪景寒林圖》領銜「耀世奇珍——天津博物館藏文物精品陳列」,這一國寶級文物僅展至6月10日。宋代範寬、趙孟堅、明代沈周、朱耷等的作品均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學術價值和文物價值。現天津博物館館藏《北宋·范寬雪景寒林圖》、《元·邊魯起居平安圖》等都是原天津市藝術博物館的館藏。在注重傳統文物收集的同時,天津市藝術博物館徵集了一百餘件天津地方民間藝術品。
  • 無款的《雪景寒林圖》為何會和北宋書畫名家範寬聯繫上?
    《雪景寒林圖》本身無款,藏在樹中的「臣範寬制」四字款是後來添加的。雖然沒有證據證明這就是範寬親筆,但肯定是一張宋畫。到了南宋的劉李馬夏,畫面布局才開始講究起來,畫上也有了大量題詩,那是因為北宋留下了許多名家詩詞,被南宋畫家運用在了畫面上。宋範寬秋山清穆圖 選自網易博客當時參與《雪景寒林圖》鑑定的徐邦達、張珩、啟功等先生在看過之後,都異口同聲表示這是一張宋畫無疑,但是不是範寬,到現在都沒有解決。
  • 範寬傳世真跡《雪景寒林圖》時隔六年再次展出
    範寬《雪景寒林圖》 北宋 天津博物館藏山水畫是中國畫的代表之一,兩宋時期山水畫創作成就卓著。一方面是水墨山水的大發展,代表畫家李成、範寬、米芾父子等;另一方面,青山綠水的表現技法更豐富,講究筆墨的表現力。《雪景寒林圖》更是代表了宋代山水畫的獨樹一幟和非凡成就。時隔六年,天津博物館再次展出《雪景寒林圖》真跡,讓世人一睹這幅傳世宋畫的神採。
  • 宋代山水畫家範寬真正得李成荒寒骨氣
    五代之時,隨著水墨山水的流行,荒寒趣味越來越為許多畫家所接受。北方的荊關和南方的董巨激其波而揚其流,立意創造荒寒畫境,以寄託自己幽遠飄逸的用思。宋代山水畫家真正得李成荒寒骨氣的,最可稱範寬、郭熙二人,以致在北宋時形成了以李、範、郭為主的喜畫雪景寒林、推崇荒寒畫風的潛在繪畫流派。
  • 宋畫神品《雪景寒林圖》期待「雙璧」合體展出
    新華社天津8月31日電題:宋畫神品《雪景寒林圖》期待「雙璧」合體展出新華社記者周潤健範寬是我國北宋時期山水畫的一代宗師,現存傳世的畫作非常少見。有幸的是,天津博物館收藏有一幅範寬的名畫《雪景寒林圖》,它也是現存於大陸的唯一的範寬作品。天津博物館館長陳卓介紹說,《雪景寒林圖》為三拼絹的大幅畫作。白雪皚皚中,雪峰屏立,山勢高聳,山麓水際邊密林重重。
  • 宋畫神品《雪景寒林圖》期待「雙璧」合體展出
    圖集 新華社天津8月31日電 題:宋畫神品《雪景寒林圖》期待「雙璧」合體展出新華社記者周潤健範寬是我國北宋時期山水畫的一代宗師,現存傳世的畫作非常少見。有幸的是,天津博物館收藏有一幅範寬的名畫《雪景寒林圖》,它也是現存於大陸的唯一的範寬作品。
  • 聽文物講故事|宋畫神品《雪景寒林圖》期待「雙璧」合體展出
    《雪景寒林圖》真跡(天津博物館供圖)範寬是我國北宋時期山水畫的一代宗師,現存傳世的畫作非常少見。有幸的是,天津博物館收藏有一幅範寬的名畫《雪景寒林圖》,它也是現存於大陸的唯一的範寬作品。天津博物館館長陳卓介紹說,《雪景寒林圖》為三拼絹的大幅畫作。白雪皚皚中,雪峰屏立,山勢高聳,山麓水際邊密林重重。深谷寒林間,蕭寺掩映,流水無波,峰巒溝壑間雲氣萬千,真實生動地表現了秦隴山川雪後的磅礴氣象。全畫布置嚴整,筆墨濃重潤澤,層次分明而渾然一體,皴擦、渲染並用,盡顯山石和枯木銳枝的質感,被公認為範寬的傑作。畫面前景的樹幹中,隱約可見「臣範寬制」的署款。
  • 聽文物講故事|宋畫神品《雪景寒林圖》期待「雙璧」合體展出
    《雪景寒林圖》真跡(天津博物館供圖)範寬是我國北宋時期山水畫的一代宗師,現存傳世的畫作非常少見。有幸的是,天津博物館收藏有一幅範寬的名畫《雪景寒林圖》,它也是現存於大陸的唯一的範寬作品。天津博物館館長陳卓介紹說,《雪景寒林圖》為三拼絹的大幅畫作。白雪皚皚中,雪峰屏立,山勢高聳,山麓水際邊密林重重。
  • 北宋山水畫家範寬
    傳世作品,據《宣和畫譜》著錄的有五十八件,米芾《畫史》提到所見  秋林飛瀑圖  真跡三十件,如:《溪山行旅圖》、《關山雪渡圖》、《萬裡江山圖》、《重山復嶺圖》、《雪山圖》、《雪景寒林圖》、《臨流獨坐圖》等。
  • 北宋山水畫家範寬,開創了雪景山水畫,他的作品都被譽為「神品」
    北宋時期的山水畫家範寬,是北方山水畫三大家之一,他擅於繪畫山水畫,他還擅長使用積墨法開創了雪景山水,他的作品特點「畫山畫骨更畫魂」給人一種「遠望不離座外」的感覺。他的《溪山行旅圖》、《雪景寒林圖》這些作品皆被列入「神品」。
  • 千年後發現《溪山行旅圖》範寬籤名 李霖燦:能與範寬有此因緣,不負...
    ■範寬 溪山行旅圖■藏在畫作右下角樹叢中的畫家籤款■郭熙 早春圖■範寬 雪景寒林圖軸 天津博物館■ 收藏周刊記者 潘瑋倩近日,國之瑰寶、北宋山水畫扛鼎之作《溪山行旅圖就是說,宋代畫家很少題款,清沈顥在《畫麈·落款》中就雲:「元以前多不用款,款或隱之石隙,恐書不精,有傷畫局。」宋代繪畫崇真尚實,注重格物致知,他們認為在畫面上寫滿詩文,是對自然物象真實性的損傷,所以,「宋畫多窮款,僅有簡單的紀年和畫家款識,並題之於觀者不易發現的老樹枯枝、雜草長滿的石壁、層層繁密的樹葉等十分隱蔽之處」。
  • 大雪節氣,看看藏在博物館裡的雪景吧!
    今日無雪,稍顯遺憾但最美的雪景都被畫家收藏了起來一起來欣賞一下藏在天博裡的雪景吧!眼中的冬雪與山林北宋 範寬 《雪景寒林圖》 宋代畫家範寬所作《雪景寒林圖》是天津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之一。該圖為三拼絹的大幅畫作。白雪皚皚中,雪峰屏立,山勢高聳,山麓水際邊密林重重。深谷寒林間,蕭寺掩映,流水無波,峰巒溝壑間雲氣萬千,真實生動地表現了秦隴山川雪後的磅礴氣象。全畫布置嚴整,筆墨濃重潤澤,層次分明而渾然一體,皴擦、渲染並用,盡顯山石和枯木銳枝的質感,被公認為範寬的傑作。
  • 千年後發現《溪山行旅圖》範寬籤名 李霖燦:能與範寬有此因緣,不負平生
    ■範寬 雪景寒林圖軸 天津博物館■ 收藏周刊記者 潘瑋倩近日,國之瑰寶、北宋山水畫扛鼎之作《溪山行旅圖》再次走進公眾視野。就是說,宋代畫家很少題款,清沈顥在《畫麈·落款》中就雲:「元以前多不用款,款或隱之石隙,恐書不精,有傷畫局。」宋代繪畫崇真尚實,注重格物致知,他們認為在畫面上寫滿詩文,是對自然物象真實性的損傷,所以,「宋畫多窮款,僅有簡單的紀年和畫家款識,並題之於觀者不易發現的老樹枯枝、雜草長滿的石壁、層層繁密的樹葉等十分隱蔽之處」。
  • 畫山畫骨更畫魂—— 範寬
    後人將範寬與李成、董源二人合稱「宋三家」,之後的「元四家」、明朝的唐寅,以至清朝的「金陵畫派」和現代的黃賓虹等大師,都受到範寬畫風的影響。 元朝大書畫家趙孟頫稱讚範寬的畫「真古今絕筆也」,明朝大畫家董其昌評價範寬「宋畫第一」。
  • 宋代畫家第一神品山水畫
    宋代是我國山水畫發展的鼎盛時期,這一時期,我國出現了許多著名的山水畫家,這些畫家不僅繼承了先人的優秀傳統,還不斷推陳出新,把中國山水畫繪畫風格推向了一個嶄新的高度.範寬就是這一時期山水畫代表人物之一,作為山水畫藝術的集大成者,範寬所作之畫,氣勢逼人,筆墨雄奇,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