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時期的山水畫家範寬,是北方山水畫三大家之一,他擅於繪畫山水畫,他還擅長使用積墨法開創了雪景山水,他的作品特點「畫山畫骨更畫魂」給人一種「遠望不離座外」的感覺。他的《溪山行旅圖》、《雪景寒林圖》這些作品皆被列入「神品」。
範寬字中立,又名中正,陝西華原(陝西耀州)人。正是因為範寬的性格比較敦厚老實,所以很多人叫他為「範寬」。最開始範寬的繪畫技巧是學習的是李成,到後來他又向荊浩學習繪畫技巧。正是因為範寬明白了,前的人學習畫畫的時候,基本都是看著東西畫出來的。所以,要是學習他們的畫,那應該看著眼前的事情來練習繪畫,若是根據自己所看見的東西練習繪畫,那還不如去研究所看事物的本性。因此,範寬開始隱起來了,他主要的活動範圍是陝西的華山和終南山這兩地,因此就形成了範寬的繪畫風格擁有黃土高原上的大山直立的氣勢。
範寬落下筆時雄強老硬,山多正面巍立,石紋用豆瓣、雨點狀皴筆,山勢折落有勢, 頂植密林,枝如丁香,水際作突兀大石,屋宇籠染墨色,稱為「鐵屋」。範寬將秦隴間峰巒的渾厚、嚴峻逼人的氣勢都畫了出來。
範寬的代表作《溪山行旅圖》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雄偉、壯闊。從這幅畫面上來看,大山迎面矗立,氣勢逼人。山頭叢林茂密,兩峰相交處白色飛瀑如銀線飛流而下,於靜穆的氣氛中增添了一分動意。近景、中景怪石疊起,小溪、古樹、樓閣在其間隱現。一條崎嶇山路向上延伸。從右至左走來一隊旅客,騾馬載著貨物正艱難跋涉著。從這幅畫中也可以看出範寬繪畫喜歡用全景式的構圖方式。
範寬創造出來的雪景山水畫,被世人評價為「畫山畫骨更畫魂」。他的代表作《雪景寒林圖》是由3幅條絹組成的。這幅畫面中群峰屏立,山勢嵯峨。山頭遍布寒柯,深谷寒柯間蕭寺掩映。後有民居,一人張門而坐。板橋寒泉,流水縈迴。整幅畫擁有雄渾的氣勢,意境深遠,很多有層次感,並且可以非常真實地將山川初雪的景象展現出來。山間瀰漫的霧氣和堅實的樹石增加了整個畫面的意境,看著更加的幽靜、雄牡、浩莽。從他的作品《雪山蕭寺圖》中來看,畫面中是層巒疊嶂,白雪皚皚,山骨隱顯, 寒樹挺拔。寂靜中仿佛聽到古剎鐘聲。近景中,用粗筆來畫,呈現出一種雄悍狀態的巨大一顆禿樹被人形容為「掃帚」,這就是範寬繪畫的特點。
範寬特別喜歡使用積墨法,並且在作品《雪景寒林圖》中可以看得出來。在他畫這幅畫的時候,在畫山時先用幹筆塗出山石的紋理或陰陽向背,然後用水墨進行「籠染」,再用淡破濃或用濃破淡的方法,反反覆覆的疊加堆積完成了整幅畫,看著很渾厚但是又不乾枯,看著不僅溼潤還很渾厚。
從五代創造出的文人畫開始一直到北宋初年,畫家們把大自然當做繪畫的對象,讓山水畫擁有恢宏的氣度。範寬的作品給人的感覺是遠望的景色,但是在他繪畫的時候是身處在景色之中完成的,這就是「遠望不離坐外」。這和李成繪畫帶給人一種「近視如千裡之遠」的特點是呼應的,這些作品都被大家列為「神品」。範寬和關仝、李成三人被稱為北方山水畫三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