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居終南山,只為繪製畫,從大環境到個人看範寬山水畫

2020-08-09 歷史輕言說

前言

範寬,名中正,陝西渭源人。以其山水畫技術之高超成為古代繪畫的優秀典範,被世人推為北宋時期山水畫的三大名家之一。其畫作具有極高的收藏價值,每一幅畫都展現出範寬的繪畫水準和審美情趣,《溪山行旅圖》作為範寬的傳世名作,收藏於故宮博物院之中,每年的陳列展覽都成為世人觀賞的中心。範寬甚至被美國《生活》雜誌評選為「上一千年對人類有影響的百大人物」,範寬位列第59位,足以展現其在中國藝術史上的影響力。

(圖 範寬)

宋代是我國傳統山水畫的高峰時期,這一時期山水畫的各種技法日趨完善,繪畫之中展現出作者水準的集大成。宋代是古代王朝發展的鼎盛時期,這一時期商品經濟得到了高速發展,物質生活的富裕使得畫家們可以過著隱居山林的自在生活,他們將自己對自然的感悟融入山水畫的創作之中。畫家的筆下是對於各大流派繪畫藝術的吸收和發展,他們以其獨特的審美形塑著自己對於現實生活的認知,表達著自己對於生活的嚮往。透過範寬的繪畫藝術,品味範寬的百味人生。

l 繪畫創作環境,統治者的支持和自身的勤奮嚴謹

範寬作為一介平民,憑藉其獨特的藝術風格和深厚的筆法功力在中國畫壇之中鼎力,成為最負盛名的一代山水畫大師,在中國藝術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歷史瑰寶。範寬一生在藝術之中辛勤耕耘,作品甚多,但是可惜的是其畫作在北宋末年的戰亂和王朝更迭之中很多被失落和散失了,至今存世的畫作只有幾幅,成為中國藝術史的珍貴遺產。

範寬所生活的時代是北宋時期,北宋作為中國歷史上著名的重文輕武的朝代,開國初年統治者即在宮廷之中設置了翰林畫院,召集了全國各地的一些有名的畫家到畫院之中供職,並且以高額的俸祿作為條件,他們成為宮廷的御用畫師。

除此之外,宋代初年開科取士,往往在四書五經之外,還會加試繪畫作為一項科目,到了宋徽宗統治時期,翰林畫院達到了鼎盛時期。要進入畫院,就必須通過繪畫考試,而繪畫的試題往往是以一些著名的詩詞作為題目,來考察畫家的繪畫能力,這更加刺激了宋朝山水畫的發展。

北宋時期,翰林畫院之中聚集著全國各地的繪畫高手,而一些不為朝廷所御用的平民畫家,也展開了激烈的競爭。範寬作為平民畫家的代表,不在乎功名仕途,而是沉醉在自己的繪畫世界之中,不受題材和規矩的束縛,他遊走於自然山水之間,展現出自己對於繪畫的理解和審美,別具一格。

(圖 翰林畫院內景)

範寬年輕之時性格溫和寬厚,言辭之間慢條斯理,舉止卻粗獷豪放,一生嗜好飲酒。但是範寬對待繪畫卻十分嚴謹,他勤奮好學、求實創新。範寬的山水畫,遠學五代後梁畫家荊浩,近師宋初丹青高手李成。

李成是唐王朝的皇族後裔,世代居住在長安,擅長畫山水,好用淡墨,自稱一家。範寬在他們的教習之下,繪畫技術提高得很快。當然,範寬不止於此,他的繪畫博採眾長,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繪畫風格。

在中國山水畫藝術史上,首創了「雨點皴」的繪畫技巧,這種技法就是在繪畫之時運筆短促而有力,有如雨點急切得灑落,同時加上墨色的潤澤,使得山水畫作之中帶有溼潤的氣韻和細膩的質感。範寬的這種技法也使得當時的畫家爭相臨摹效仿,數百年間此種風格依舊風靡。

範寬的繪畫過程脫離了政治生態的複雜環境,其繪畫經歷師從大家但是不局限於老師的繪畫風格之中,範寬以其對藝術驚人的感知力和理解力,加上自身的勤奮聰慧,形塑了自己的風格。他的作品以其表現手法的獨特,開創了一代畫風,掀起了藝術史上的浪潮,被世人稱之「範家筆」,更被譽為北宋一代首屈一指的山水畫大師。

l 投身山川自然,高山仰止的憧憬和細緻觀察

範寬沒有追逐於榮耀的仕途,也不是任職於官方的畫家,他逍遙自得,沉醉在大自然的山水之間,將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到美好自然和山水繪畫之中。他的繪畫作品,是自己的藝術生活的真實寫照,喜好隱居生活,對於藝術而言,這種風格即人即作品。高山仰止,心嚮往之的無限景仰。

範寬師法荊浩和李成,但是在學習的過程之中,他逐漸認為師法古人只能夠過在古人的視角下去看待藝術,而沒有辦法形成自己的獨特面貌。範寬崇尚道家思想,偏好清靜無為,認為居住在山林之中,能夠養心靜氣,感悟人生。

範寬常常為了體味山川的真貌,獨自深入山林之中許久不歸家,在山林之中他認真端詳山林之風骨,他觸目所見秦嶺華嶽、太行王屋山的崇山峻岭,為了得到創作的啟發,花費眾多心力。於是,他開始轉向師法本心,選擇自己領悟去領悟學習從而不斷造化,於是他選擇前往終南山過去了隱居生活,在直面山水之中,終日靜坐在山林裡,觀察周圍的一切,尋求自然的意趣,領悟藝術的真諦。

(圖 《山水立軸》絹本)

範寬隱居生涯主要活動在陝西的華山、終南山一帶,黃土高原山脈的直立偉岸噴發出強大的氣勢,這也塑造了範寬獨特的繪畫風格,形成了和李成截然不同的繪畫特點。李成的山水畫畫法簡練,多繪製的是郊野的平原寬闊的景象。而範寬的繪畫下筆雄偉老硬,多描繪山的正面巍峨,石頭紋路之間呈現雨點狀,山勢錯落有致,植被茂盛,在崇山峻岭之間點綴著些許零星散落著的屋宇,畫作之中的每個細節將秦隴的峰巒嚴峻的氣勢生動彰顯。

在其代表性作品《溪山行旅圖》中,可以看到這幅畫作給人的第一衝擊就是山川的雄偉和壯闊,大山佇立著給人以氣勢雄渾的威嚴感,展現著浩大的氣魄。山頭之上叢林茂密,白色飛瀑在兩峰之間飛流而下,在靜止的畫作之中仿佛靈動了起來,畫作的遠近景色層層相疊,溪水、古樹、樓閣在其中若隱若現,山間還有人群車馬,引發無盡的想像。

(圖 《溪山行旅圖》)

範寬常年居住在終南山,流連於山川崖谷之間,領略山川自然的志趣,將對於山川的感情凝聚在畫筆之上,為山川賦予神採和感情。只有真正細微觀察過大自然的人,才能將山川的每一寸肌膚都暈染在畫布之上,用水墨將自然的美景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來,這是對於生活的細緻把控和微小觀察的結果。

l 信奉理學思想,繪畫融入道法自然的哲學思辨

宋代信奉程朱理學,而宋人文化藝術創作活動的內在精神也反映著哲學的思想,宋代藝術之中的文化精神可以用「理」來概括。宋代理學的理論極為廣泛,融入在各個階層的生活和文化藝術領域之中,在繪畫領域尤其是山水畫上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

範寬即是深受理學影響的代表性畫家,在他的山水畫之中不僅僅是筆墨表層的技術展現,更多的是凝聚在山水畫之中的宇宙觀和哲學觀。範寬隱居自然之中,崇尚老子的道法自然的天人合一的理論,將人文關懷和自然山水有機地融合在了一起,在範寬的繪畫之中,我們可以看到其筆墨暈染出的明暗對比,這種創作構造出了清晰的認知體系,將宇宙觀和空間的想像清晰地展現出來。

在對自然山川有著更加敏銳的觀察之後,範寬更是通過變化多端的筆墨形式和空間留白將整體畫面支撐了起來,通過其藝術表現將連綿不斷的山脈連接起來,將理學的精神所講究的空間和法度完善地表現出來。

(圖 《雪景寒林圖》)

範寬的另一名作《雪山樓閣圖》,收藏於美國波士頓美術館之中,這幅畫中描繪的是山谷之中大雪紛飛的場景。在叢山之間有著幾戶人家,行人在渡橋上走向渡口。畫中的樓閣仿佛是從雪中冒出,雪景在整幅畫中佔據著極為突出的位置。這幅畫給人以生動活潑的生活氣息的感覺,畫中的人物惟妙惟肖富有生機,層層疊疊的叢林在雪景的映襯之下顯得更加幽靜深遠。

範寬將黑白的哲學精神充分運用,山和雪的輪廓短促而有力,眾多的筆觸揮灑雜在山脈之中,將大雪覆蓋的場景生動再現,達到了極致的藝術效果。

(圖 《雪山樓閣圖》)

範寬的繪畫藝術之中展現著理學的思想,探索宇宙世界的奧妙,通過道法自然的方式投身於山川之中去細緻感受自然的真諦,在這個過程之中其藝術水準也不斷得到提高,更是融入了理論的精神而得以升華。

範寬的繪畫作品是宋代山水畫的集大成展現,其作品的形式和內容都展現著其獨特的藝術審美和思想境界。在繪畫的過程之中,範寬匯集各派所長,同時超越規範約束,將時代的精神氣質和理學理念完美展現出來,折射出宋代的繪畫藝術的精緻風格。

山水畫是畫家對自然山川凝練升華後融入自身感情的藝術產物,是主客體之間產生情感共鳴的作品,展現著畫家的藝術水準和人生感悟。範寬憑藉其造詣和審美成為北宋時期山水畫的代表畫家,提高了世人的藝術審美標準。範寬的一生,為了藝術創作,隱居於山林之中,從自然之中汲取藝術創作的靈感,全身心為藝術獻身,彰顯著高超的人文情懷。

參考文獻:《宣和畫譜》、《聖朝名畫評》、《燕文貴、範寬合集》

相關焦點

  • 隱居終南山,只為繪製畫,從大環境到個人看範寬山水畫
    前言範寬,名中正,陝西渭源人。以其山水畫技術之高超成為古代繪畫的優秀典範,被世人推為北宋時期山水畫的三大名家之一。其畫作具有極高的收藏價值,每一幅畫都展現出範寬的繪畫水準和審美情趣,《溪山行旅圖》作為範寬的傳世名作,收藏於故宮博物院之中,每年的陳列展覽都成為世人觀賞的中心。
  • 範寬的山水畫作品
    範寬的山水畫在北宋山水畫中佔有重要的地位,他是一位擅長描繪北方雄偉山川的畫家。範寬其實並非名寬,畫史上記載他名中正,字中立,因其「性寬厚,有大度,故時人目為範寬」(劉道醇《聖朝名畫評》),「其性最緩,故以寬稱之,知中立不以名著耳」(夏文彥《圖繪寶鑑》)。
  • 範寬,「與山對坐」
    身臨其境是觀者最直接的感受,宋人形容這種視覺印象為「範寬執筆,遠望不離坐外」,即沒法退到更開闊的地方全景似的欣賞它。範寬的意圖很明顯,他要讓觀眾感到自己不是在看畫,而是真實地站在峭壁之下,凝神注視著大自然,耳旁響起林間的風聲和瀑布的轟鳴。
  • 【覓畫記】範寬:為山水者,惟中正與成稱絕(下)
    山水,先理會大山,名為主峰,主峰已定,方作以次近者、遠者、小者、大者,以其一境主之於此。」範寬的《溪山行旅圖》頗為完美地表達出了郭熙的理論,故龔萍在其碩士論文《淺談範寬山水畫的傳承對後世創作的影響》中說道:「範寬的山水畫繼承了荊浩關仝的全景式高遠法構圖,他的山水畫總體特點顯得氣勢雄偉逼人,厚重,體積感強,表達出更深遠的意境。
  • 範寬的「山水畫」,藝術價值有多高?為何有專家,敢報價10億!
    今天,我們帶著話題,一起走進範寬的人生世界。01範寬,北宋初年著名畫家。字中立,漢族,陝西華原人。性情疏野,嗜酒好道。擅長山水畫,為山水畫「北宋三大家」之一。範寬早年師從荊浩、李成,後感悟「與其師於人者,未若師諸造化」,遂隱居終南山、陝西華山等處生活,對景造意,寫山真骨,自成一家。範寬山水畫畫峰巒渾厚端莊,氣勢壯闊偉岸,令人有雄奇險峻之感。
  • 名人錄|李成、範寬和關仝,北宋山水畫「三傑」
    李成和範寬的山水畫在北宋初年,山水畫藝術獲得鞏固的時期。李成、範寬和關仝曾被北宋人認為是三個最有貢獻的山水畫的大畫家。李成(公元?—九六七年),字鹹熙,營丘人。是唐朝宗室後裔,他家世為士大夫,生於五代時,沒有入仕的機會。
  • 範寬終南山創作紀念地立碑儀式暨首屆中國畫大寫意論壇在西安舉行
    2018年11月17日,由陝西國畫院與翠華山景區共同主辦的範寬終南山創作紀念地立碑儀式暨2018首屆中國畫大寫意論壇在在終南翠華山舉行。西安秦嶺終南山世界地質公園旅遊發展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副總經理任梅女士表示,範寬創作紀念地立碑,為翠華山的旅遊發展,增添的濃重的文化氛圍。同時也祝賀首屆中國畫大寫意論壇的成功舉辦。
  • 雪景寒林讀範寬
    同時拿出了西周太保鼎、宋代範寬《雪景寒林圖》、清乾隆款琺瑯彩芍藥雉雞玉壺春瓶三大鎮館之寶的真跡真品,這三樣鎮館之寶只展出十天,至6月10日結束。同為北宋時的美術史家郭若虛讚譽李成、關仝、範寬的山水畫「三家鼎峙,百代標程」,稱「藏畫者方之三家,猶諸子之於正經矣」,說明範寬的繪畫在他生活的時代就已經備受推崇。    雖然北宋《宣和畫譜》著錄了五十多件宮廷內府收藏的範寬作品,但是對於這位畫家的生平卻敘述得十分簡略。
  • 範寬畫集欣賞
    作為宋初北方畫派大家之一的範寬,由於其畫蒼古雄強,遂與李成清曠秀潤的畫格形成兩家宗風,世人謂之「一武一文」。殊不知,範寬雖在畫風方面是李成的「敵體」,早年他最先師法的卻是李成,還頗得李氏畫法之精妙呢!範寬,本名中正,字仲立,陝西華原人,由於生性寬厚大度,行事又遲緩,故被人稱作範寬,本名倒被忽略了。他以模擬李成的畫法為始,後來又學荊浩,雖也能達到登堂入室的水平,但因在藝術上未能超越老師,風格上只能蹈襲前人窠臼,使他深為抱憾。經過長期殫精竭慮,他終於豁然自悟:「與其師人,不若師諸造化。」
  • 【畫說名家】關於範寬
    8世紀,中唐以降的山水畫,畫山的構圖圖式基本上有三種:第一種,是以高聳垂直的大山為主;第二種,由一系列橫向的山巒布滿全景;第三種,構圖是綜合上述兩種。郭熙的貢獻就在於:他將這些圖式固定下來,而且將之闡釋為觀察自然山水的方法。 山有三遠,自山下而仰山巔,謂之高遠;自山前而窺山後,謂之深遠;自近山而望遠山,謂之平遠。
  • 北宋山水畫家範寬,開創了雪景山水畫,他的作品都被譽為「神品」
    範寬字中立,又名中正,陝西華原(陝西耀州)人。正是因為範寬的性格比較敦厚老實,所以很多人叫他為「範寬」。最開始範寬的繪畫技巧是學習的是李成,到後來他又向荊浩學習繪畫技巧。正是因為範寬明白了,前的人學習畫畫的時候,基本都是看著東西畫出來的。所以,要是學習他們的畫,那應該看著眼前的事情來練習繪畫,若是根據自己所看見的東西練習繪畫,那還不如去研究所看事物的本性。
  • 漢橋話畫:範寬《溪山行旅圖》宋代全景式山水畫的高峰
    範寬畫作的用墨也不同於李成的喜用淡墨,而是多濃墨、焦墨,有濃重感。《宣和畫譜》說看他的畫「恍然如行山陰道中」,現代黃賓虹也說「如行夜山,昏黑中層層深厚」。不過範寬最終覺得前人作畫也都是對物寫生而成,與其以前人為師不如直接以身邊的萬物為師,以萬物為師不如以自己的心為師,強調對物的寫生,範寬在西安附近的終南山、華山等地都遍布足跡,對實景之後,還要將自己的情感、感受加入到畫中,才能使自己與自然融為一體畫出自己的作品。終南山、華山都臨近長安,同屬關中名山,其山巒體式宏大壯美,這無疑會對範寬的山水畫境界產生巨大的影響。
  • 範寬 | 古今真絕筆
    範寬擅畫山水,是北宋山水畫三大名家之一。早年師從荊浩、李成,後來覺悟到應當重視對自然山川景物的觀察、體驗,因而長期在華山、終南山等處生活,對景造意,寫山真骨,自成一家。範寬畫作中的峰巒渾厚端莊,氣勢壯闊偉岸,令人有雄奇險峻之感。他用筆強健有力,存世作品有《雲山秋霽圖》《溪山行旅圖》《雪山蕭寺圖》《雪景寒林圖》等。
  • 【雅昌專欄】彭德:終南山造就的藝術家樊洲
    這本書的完成,宣告了第一本梳理西安當代藝術的書籍誕生,為外界了解西安當代藝術提供了文獻參考資料。《西安當代藝術》不是人們期待的客觀的西安當代藝術全史,只是一部簡略的評論集或索引。樊洲樊洲是終南山造就的藝術家。樊洲築室終南山,看山讀山畫山,尋找獨特的表現方式。他的畫風同老長安畫派和新長安畫派名家相比,大不相同。
  • 淺談範寬的筆墨特點
    北宋既是中國山水畫發展的高峰時期,也是開宗立派的時期。範寬處以這樣的時期並且創立了獨特的範家山水。《宣和畫譜》稱範寬「善與山傳神,宜其與關、李並馳方駕也。」本文通過筆墨為主要依據加之建築等輔助依據對範寬的《雪山蕭寺圖》進行論證分析。
  • 範寬丨與山對坐
    範寬,北宋畫家,又名中正,字中立,陝西華原(今陝西銅川)人,歷史上對其生卒年份沒有確切的記載。據《畫史》記載,他約生於五代後漢乾公式年間,主要活動於北宋前期,宋仁宗天聖年間還健在。範寬擅畫山水,是北宋山水畫三大名家之一。早年師從荊浩、李成,後來覺悟到應當重視對自然山川景物的觀察、體驗,因而長期在華山、終南山等處生活,對景造意,寫山真骨,自成一家。
  • 放棄億萬家產隱居終南山,自認與世無爭,看終南山隱士生活怎麼樣
    然而,有那麼一批人,毅然拋棄了城市生活,選擇了隱居終南山,過上了清幽的日子。這麼多年過去了,那些隱士們,過的還好嗎?01億萬身家毅然出家的劉景崇很多人隱居終南山,是為了逃避生活,甚至很多年輕人,目的只不過是為了不想上班。
  • 從構圖和畫法等角度分析,《雪山蕭寺圖》是否符合範寬的筆墨風格
    範寬是北宋三家山水的代表之一,其筆墨特點具有遠山多正面,溪出深虛。遠望不離坐外。由此可知範寬的高遠,平遠和深遠的筆墨是運用得出神入化了。在這一點上,《雪山蕭寺圖》與範寬的個人構圖風格不符。範寬北宋 《雪山蕭寺圖》軸3.範寬在學習了前人的傳統以後,便提出師自然,師造化,隱居終南山
  • 北宋山水畫家範寬
    繪畫風格   範寬早年師從荊浩、李成,後來他覺悟到應當重視對自然山川景物的觀察、體驗,因而長期生活於陝西華山、終南山等處,觀覽雲煙慘澹風月陰霽的微妙變化,對景造意,將崇山峻岭的雄強氣勢老樹密林的荒寒景色,生動地現於筆下。他畫山石落筆雄健老硬,以短而有力的筆觸(被後人稱為雨點皴),畫出巖石的形貌質感。
  • 醉書畫——範寬,與山對坐
    範寬擅畫山水,是北宋山水畫三大名家之一。早年師從荊浩、李成,後來覺悟到應當重視對自然山川景物的觀察、體驗,因而長期在華山、終南山等處生活,對景造意,寫山真骨,自成一家。範寬畫作中的峰巒渾厚端莊,氣勢壯闊偉岸,令人有雄奇險峻之感。他用筆強健有力,存世作品有《雲山秋霽圖》《溪山行旅圖》《雪山蕭寺圖》《雪景寒林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