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寬的山水畫作品

2020-12-09 美學與藝術

隋唐時,我國的山水畫逐步成為一個獨立的畫科,出現了不少專門以山水為主要題材的畫家。而五代和北宋則是這一畫科重要的發展階段,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作品的題材更加廣泛,意境更加深邃,技法也更加完善。湧現出了許多出色的山水畫家,有的以表現北方雄偉壯闊的崇山峻岭聞名,有的則以描畫南方秀麗多姿的水鄉著稱,顯現了各自的地方特色。由於表現對象的差異,因而繪畫技法也有所不同。描繪北方的山川,畫家用筆較粗硬,山石的輪廓分明,筆觸清晰可辨,為的是能體現出高大山脈堅硬的石質;而描繪南方的水鄉,畫家用筆都比較柔和,除去用輕軟的線條勾劃外,還十分注重水墨渲染的效果,這些技法則是為反映南方地勢平遠開闊,江河湖泊繁多,氣候溼潤多雨的特點而創造出來的。

範寬《雪山蕭寺圖》

這些風格不同、技法上各有特點的畫家,都對我國山水畫的發展做出了貢獻,豐富了山水畫的表現力。這個時期的山水畫家可以開列出長長的名單來,如:荊浩、關仝、董源、巨然、李成、範寬、郭熙、許道寧、燕文貴……他們的畫風對於後世起到了很大的影響,其中李成、範寬和董源最為人們所稱道,被譽為「三家照耀古今為百代師法」(湯屋《畫鑑》)。

範寬的山水畫在北宋山水畫中佔有重要的地位,他是一位擅長描繪北方雄偉山川的畫家。

範寬其實並非名寬,畫史上記載他名中正,字中立,因其「性寬厚,有大度,故時人目為範寬」(劉道醇《聖朝名畫評》),「其性最緩,故以寬稱之,知中立不以名著耳」(夏文彥《圖繪寶鑑》)。這麼說來,範寬這個寬字還帶有外號性質呢,久而久之,他的真名中正,反而不大被人提及,這種情況在繪畫史上並不多見。範寬是華原(今陝西耀縣)人,經常往來於長安(今陝西西安)、汴梁(今河南開封)和洛陽之間,生卒年不詳,大約活動於五代後漢乾祐三年至北宋天聖五年(950-1027)左右。他好飲酒,信奉道教,舉止疏放,沒有做過官,是個在野的文人畫家。

範寬曾經跟隨五代、宋初的畫家荊浩、李成學畫,但不久就感到不滿足,認為「與其師人,不若師之造化」,於是他把家搬到陝西南部的終南山、太華山中去,整日與山巖林木為伴。那裡的雄偉壯闊、高大堅實的山脈給畫家以強烈的感受,在他的作品裡見不到曲水環抱、細柳成蔭的那種南方水鄉常見的小巧精緻的景色,而筆端所展示的是北方山川的壯美。這樣的風景反映到範寬的畫面上就具有逼人的氣勢。範寬在構圖上的特點是充實飽滿,畫山從來不取局部,而是從山巔至山腳,頂天立地,將整座山的全貌推到觀畫者的眼前,讓人感到山的分量和氣魄。人們稱讚他的作品能「得山之骨法」。

《雪景寒林圖》是範寬的代表作之一,這是一幅由三塊絹拼接而成的山水畫巨作,它表現了冬日北方的山川,這正是範寬經常採用的題材。畫中群峰壁立,山間長滿了密密的層林,山坳裡畫有村舍,山腳下溪水環繞,一座木橋架在水上。山石重疊深邃,雪後的群山披上了銀裝,更加顯得壯麗妖嬈。

範寬《雪景寒林圖》

全畫純用水墨畫成,不施色彩,天空及水面均以淡墨渲染,山頭及水邊坡岸處留出空白,樹木用濃墨粗筆畫出,枝幹顯得挺拔硬重,在濛濛的山間格外分明。北宋著名山水畫家郭熙在總結山水畫創作經驗時形容:「冬山慘澹而如睡。」看到範寬這件寒氣逼人的作品,確實有這種感受。但範寬並不滿足於僅僅表現自然的山川,他在這個環境裡特地安排了一個人正在開啟門戶向外張望的細節,這幾乎不被人注意的細小動作,使畫面上凝固、靜穆、寒冷的氣氛中,透出一股生機勃勃的活力。

範寬的用筆以雄強、蒼勁和渾厚為特色,所用的皴法,一般稱之為「雨點皴」,下筆密集、短促、有力,渾然一體,出色地刻畫出了山石的走向、轉折和正側。範寬又極善用墨,墨色濃厚、沉鬱,在山石皴法的基礎上,以濃淡不同的墨色「籠染」,突出了山中陰晴雨雪的變幻,增添了畫面的氣氛。範寬的作品既氣勢渾厚,又秀潤蒼鬱。

範寬的作品流傳下來的很少,除《雪景寒林圖》外,僅存《溪山行旅圖》和《雪山蕭寺圖》兩幅,這兩幅也都是氣勢奪人的山水巨作。

範寬《溪山行旅圖》

相關焦點

  • 山水畫的變革:李成、郭熙、範寬國畫作品欣賞
    巨然(傳) 層巖叢樹圖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北宋郭若虛曾言:「畫山水唯營丘李成、長安關全、華原範寬、智妙入神,才高出類。三家巔峰時,百代標程。」與此同時,範寬的影響也不容小覷。由於南宋時期李唐繼承了範寬傳統,宋室南渡後因李唐、馬遠、夏珪等畫風主導整個畫院的發展,使得整個南宋時期的山水畫幾乎全部出自範寬一系。李郭風格雖在北方金朝仍有一席之地,然由於金朝藝術並非文化藝術之主流,難以形成一股風氣,所以從北宋後期到南宋末年間,李郭派畫風沉寂了百餘年的時間。
  • 北宋山水畫家範寬,開創了雪景山水畫,他的作品都被譽為「神品」
    北宋時期的山水畫家範寬,是北方山水畫三大家之一,他擅於繪畫山水畫,他還擅長使用積墨法開創了雪景山水,他的作品特點「畫山畫骨更畫魂」給人一種「遠望不離座外」的感覺。他的《溪山行旅圖》、《雪景寒林圖》這些作品皆被列入「神品」。
  • 董源的山水畫,範寬的山水畫,李成的山水畫,簡直是天壤之別!
    中國的山水畫主要是以山川自然景觀為主要描寫對象的中國畫。形成於魏晉南北朝時期,但尚未從人物畫中完全分離。隋唐時始獨立,五代、北宋時趨於成熟,成為中國畫的重要畫科。而北宋最著名的三大畫家董源,範寬,李成,讓我們看看他們的繪畫特點吧。
  • 名人錄|李成、範寬和關仝,北宋山水畫「三傑」
    李成和範寬的山水畫在北宋初年,山水畫藝術獲得鞏固的時期。李成、範寬和關仝曾被北宋人認為是三個最有貢獻的山水畫的大畫家。李成(公元?—九六七年),字鹹熙,營丘人。是唐朝宗室後裔,他家世為士大夫,生於五代時,沒有入仕的機會。
  • 隱居終南山,只為繪製畫,從大環境到個人看範寬山水畫
    範寬的繪畫過程脫離了政治生態的複雜環境,其繪畫經歷師從大家但是不局限於老師的繪畫風格之中,範寬以其對藝術驚人的感知力和理解力,加上自身的勤奮聰慧,形塑了自己的風格。他的作品以其表現手法的獨特,開創了一代畫風,掀起了藝術史上的浪潮,被世人稱之「範家筆」,更被譽為北宋一代首屈一指的山水畫大師。
  • 隱居終南山,只為繪製畫,從大環境到個人看範寬山水畫
    前言範寬,名中正,陝西渭源人。以其山水畫技術之高超成為古代繪畫的優秀典範,被世人推為北宋時期山水畫的三大名家之一。其畫作具有極高的收藏價值,每一幅畫都展現出範寬的繪畫水準和審美情趣,《溪山行旅圖》作為範寬的傳世名作,收藏於故宮博物院之中,每年的陳列展覽都成為世人觀賞的中心。
  • 範寬,我國繪畫大師,作品有雄偉之勢
    範寬,我國繪畫大師,作品有雄偉之勢範寬是北宋時代的畫家,別名中正,字中立,是當時的華原人,也就是現在的陝西銅川耀州區人。範寬為人豪爽狂放且嗜酒,不受世事拘束也不愛功名,心醉高山茂林之間,這種性格其實是最適合創作巨幅山水的。
  • 範寬的「山水畫」,藝術價值有多高?為何有專家,敢報價10億!
    今天,我們帶著話題,一起走進範寬的人生世界。01範寬,北宋初年著名畫家。字中立,漢族,陝西華原人。性情疏野,嗜酒好道。擅長山水畫,為山水畫「北宋三大家」之一。範寬早年師從荊浩、李成,後感悟「與其師於人者,未若師諸造化」,遂隱居終南山、陝西華山等處生活,對景造意,寫山真骨,自成一家。範寬山水畫畫峰巒渾厚端莊,氣勢壯闊偉岸,令人有雄奇險峻之感。
  • 漢橋話畫:範寬《溪山行旅圖》宋代全景式山水畫的高峰
    這件作品剛剛問世就被收入北宋皇宮,皇帝宋徽宗是範寬的忠實喜愛者,據史書記載,他曾經收藏過的範寬作品有56件之多。畫中這枚「御書之寶」方璽的印文和印色,具有明顯的宋代特點。可見,這幅名畫曾經被收藏於北宋的皇宮。隨著金兵南下,北宋滅亡,金兵不懂什麼書畫,只俘虜了北宋皇帝、宮妃和珍寶,《溪山行旅圖》便隨著皇宮裡大量的珍寶繪畫流散民間。
  • 範寬 | 古今真絕筆
    範寬擅畫山水,是北宋山水畫三大名家之一。早年師從荊浩、李成,後來覺悟到應當重視對自然山川景物的觀察、體驗,因而長期在華山、終南山等處生活,對景造意,寫山真骨,自成一家。範寬畫作中的峰巒渾厚端莊,氣勢壯闊偉岸,令人有雄奇險峻之感。他用筆強健有力,存世作品有《雲山秋霽圖》《溪山行旅圖》《雪山蕭寺圖》《雪景寒林圖》等。
  • 範寬全集
    與宋中期繁盛的山水畫相比,唐末的山水尚開化未久,五代宋初可以說還在其起興,那時候筆法尚從人物畫中剛脫出來,皴法幾無,荊浩、李成等人也是在摸著石頭過河,屬於早期山水畫程式的立法者。那時書店也沒有專門的山水畫教材,更沒人辦輔導班,方圓幾百裡想畫畫的都自覺跟著這幾個哥學,竟至「齊魯之士,惟摹營丘。關陝之士,惟摹範寬」。
  • 範寬,「與山對坐」
    始於五代時期的山水畫真正崛起於北宋,而範寬則將山水畫重新帶回了真山真水之中,通過對自然山水進行細心的觀察體會,他開創的「雨點皴」技法和對空間透視的關注將寫實主義山水畫在北宋推向了一個高峰,影響了身後的大批畫家。但隨著宋代宮廷畫院和文人士大夫階層的興起,這段寫實主義畫風也由此衰落,中國山水畫隨後轉向了另一種風格。
  • 範寬丨與山對坐
    範寬畫作中的峰巒渾厚端莊,氣勢壯闊偉岸,令人有雄奇險峻之感。他用筆強健有力,存世作品有《雲山秋霽圖》《溪山行旅圖》《雪山蕭寺圖》《雪景寒林圖》等。作品有裝飾於殿堂廳室粉壁屏風的巨幅,也有繪於卷冊展放案頭的小幅。此時名家輩出、風格多樣,畫家重視深入觀察、體驗自然景物,技巧上有了巨大創造。由於北宋定都開封,中原地區成為政治文化的中心。北宋山水畫的主流是沿襲了五代以荊浩、關仝為代表的北方畫派,著重塑造黃河兩岸關洛一帶的山水形象。宋初以李成、範寬成就最高。
  • 北宋山水畫家範寬
    為山水畫形成期北方畫派之主流畫家。與兩位師長並稱北宋初年的三大家。  李成、範寬兩位大師在宋初山水畫上建立了迥然不同的風貌,分別作出了卓越的貢獻,成為當時最有影響的畫家。  善畫山水,師荊浩、李成,能自出新意,別成一家。他重視寫生,常居山林之間,危從終日,早晚觀察雲煙慘澹、風月陰霽的景色,雖風寒月認錯,也不停止。宋人論他的作品,大多氣魄雄偉,境界浩莽。
  • 醉書畫——範寬,與山對坐
    範寬擅畫山水,是北宋山水畫三大名家之一。早年師從荊浩、李成,後來覺悟到應當重視對自然山川景物的觀察、體驗,因而長期在華山、終南山等處生活,對景造意,寫山真骨,自成一家。範寬畫作中的峰巒渾厚端莊,氣勢壯闊偉岸,令人有雄奇險峻之感。他用筆強健有力,存世作品有《雲山秋霽圖》《溪山行旅圖》《雪山蕭寺圖》《雪景寒林圖》等。
  • 千年前的百大人物之範寬享譽世界,山水畫峰密渾厚,勢壯雄強
    北宋是封建王朝的鼎盛時期,在中國繪畫史上出現了一代巨匠,他是中國山水畫「北宋三大家」之一,入選世界「千年前的百大人物」 ,他就是範寬。2004年,美國《生活》雜誌將範寬評為上一千年對人類最有影響的百大人物第59位。
  • 雪景寒林讀範寬
    同為北宋時的美術史家郭若虛讚譽李成、關仝、範寬的山水畫「三家鼎峙,百代標程」,稱「藏畫者方之三家,猶諸子之於正經矣」,說明範寬的繪畫在他生活的時代就已經備受推崇。    雖然北宋《宣和畫譜》著錄了五十多件宮廷內府收藏的範寬作品,但是對於這位畫家的生平卻敘述得十分簡略。
  • 宋代山水大家範寬
    範寬的山水模式有三個步驟:首先,勁健而粗細交錯的山石輪廓;其次,數不清的大小、形狀不一的皴點;最後,不同墨色渲染石塊陰陽凹凸的轉折。範寬和李成二者作品之間的風格關聯是可以看到的—生動尖銳的山峰外輪廓,瘤節分明的樹木,山頂植被的樣式;但是點的技法——即所謂的「雨點皴」,則看起來是範寬的自我發明。
  • 畫山畫骨更畫魂—— 範寬
  • 書畫典藏|山水畫之絕筆,細賞果真不凡!範寬山水名作賞析
    《雪景寒林圖》被廣譽為中國山水畫之絕筆,中國的書畫,在宋朝以前,和宋朝以後,都沒有這麼明顯的被稱之為一個朝代的特色,那就是寫真。我們從構圖、技法、藝術價值幾方面來賞析這幅千古絕筆山水畫。畫界評價《雪景寒林圖》堪稱傳統山水畫高遠法與深遠法結合的典範!從此圖可以體味到作者已不拘於刻形著物的風格,脫離真山真水,表達出一種寫胸中塊壘,傳意中山水的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