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然(傳) 層巖叢樹圖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北宋郭若虛曾言:「畫山水唯營丘李成、長安關全、華原範寬、智妙入神,才高出類。三家巔峰時,百代標程。」石體堅凝,雜木豐茂,臺閣古雅,人物悠閒者,關氏之風也;
巨然(傳) 秋山問道圖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以李成為首、郭熙為繼的李郭畫派在畫史上佔有重要地位,於宋初崛起,至宋神宗時達顛峰。與此同時,範寬的影響也不容小覷。由於南宋時期李唐繼承了範寬傳統,宋室南渡後因李唐、馬遠、夏珪等畫風主導整個畫院的發展,使得整個南宋時期的山水畫幾乎全部出自範寬一系。李郭風格雖在北方金朝仍有一席之地,然由於金朝藝術並非文化藝術之主流,難以形成一股風氣,所以從北宋後期到南宋末年間,李郭派畫風沉寂了百餘年的時間。
李成、王曉 讀碑窠石圖 日本大阪市立美術館藏
李成原籍長安、先世系唐宗室。今有《寒林平野圖》《茂林遠圖》《讀碑窠石圖》《時密蕭寺圖》等傳世。師承者眾多,有許道寧、李宗成、翟院深、郭熙、王詵等。此外,李成作品集中展現了唐宋詩文中頻繁出現的「荒寒」意境,為後世描繪極盡荒寒之趣的「枯木竹石」題材提供了趣味和圖式的源泉。
李成 晴巒蕭寺圖 美國納爾遜一阿特金斯藝術博物館藏
李成傳世作品不多、《讀碑窠石圖》是他最為重要的代表作品。畫側寫有「王曉人物李成樹石」字樣。畫中繪平遠寒林,樹木枝幹盤曲如「蟹爪」,極具猙獰之態,畫中人物神態寧靜莊重,有一種蒼涼悲壯之感。
郭熙在熙寧間為圖畫院藝學,工筆畫山水寒林,通常於高堂素壁,作長松巨木、巖岫巉絕、峰巒秀起、回溪斷崖、雲煙變幻之景。此外郭熙總結一生的繪畫創作經驗,著有《林泉高致》一書,對山水畫的發展具有指導意義。
郭熙 早春圖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早春圖》是一件極具動態且精心構思的作品。畫面採用了「三遠法」進行構圖。畫面中右側的飛瀑河流與中間穿梭的雲霧,拉開了空間的位置關係,同時也使畫面運動起來。樹石的描繪則是李郭傳派典型的「蟹爪枝」與「捲雲皴」。
範寬因性情寬厚,時人號為「寬」。擅畫山水,早年師從荊浩李成,而能自出機杼,強調觀察自然,「寫山真骨」,多採用全景式高遠構圖,用雨點皴和積墨法來描繪山巒的雄闊壯美。著名書畫家米芾在其《畫史》中說「範寬山水,顯顯如恆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