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畫的變革:李成、郭熙、範寬國畫作品欣賞

2020-12-13 肖影繪畫

巨然(傳) 層巖叢樹圖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北宋郭若虛曾言:「畫山水唯營丘李成、長安關全、華原範寬、智妙入神,才高出類。三家巔峰時,百代標程。」石體堅凝,雜木豐茂,臺閣古雅,人物悠閒者,關氏之風也;

巨然(傳) 秋山問道圖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以李成為首、郭熙為繼的李郭畫派在畫史上佔有重要地位,於宋初崛起,至宋神宗時達顛峰。與此同時,範寬的影響也不容小覷。由於南宋時期李唐繼承了範寬傳統,宋室南渡後因李唐、馬遠、夏珪等畫風主導整個畫院的發展,使得整個南宋時期的山水畫幾乎全部出自範寬一系。李郭風格雖在北方金朝仍有一席之地,然由於金朝藝術並非文化藝術之主流,難以形成一股風氣,所以從北宋後期到南宋末年間,李郭派畫風沉寂了百餘年的時間。

李成、王曉 讀碑窠石圖 日本大阪市立美術館

李成原籍長安、先世系唐宗室。今有寒林平野圖》《茂林遠圖》讀碑窠石圖》《時密蕭寺圖》等傳世。師承者眾多,有許道寧、李宗成、翟院深、郭熙、王詵等。此外,李成作品集中展現了唐宋詩文中頻繁出現的「荒寒」意境,為後世描繪極盡荒寒之趣的「枯木竹石」題材提供了趣味和圖式的源泉。

李成 晴巒蕭寺圖 美國納爾遜一阿特金斯藝術博物館藏

李成傳世作品不多、《讀碑窠石圖》是他最為重要的代表作品。畫側寫有「王曉人物李成樹石」字樣。畫中繪平遠寒林,樹木枝幹盤曲如「蟹爪」,極具猙獰之態,畫中人物神態寧靜莊重,有一種蒼涼悲壯之感。

郭熙在熙寧間為圖畫院藝學,工筆畫山水寒林,通常於高堂素壁,作長松巨木、巖岫巉絕、峰巒秀起、回溪斷崖、雲煙變幻之景。此外郭熙總結一生的繪畫創作經驗,著有《林泉高致》一書,對山水畫的發展具有指導意義。

郭熙 早春圖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早春圖》是一件極具動態且精心構思的作品。畫面採用了「三遠法」進行構圖。畫面中右側的飛瀑河流與中間穿梭的雲霧,拉開了空間的位置關係,同時也使畫面運動起來。樹石的描繪則是李郭傳派典型的「蟹爪枝」「捲雲皴」

範寬因性情寬厚,時人號為「寬」。擅畫山水,早年師從荊浩李成,而能自出機杼,強調觀察自然,「寫山真骨」,多採用全景式高遠構圖,用雨點皴和積墨法來描繪山巒的雄闊壯美。著名書畫家米芾在其《畫史》中說「範寬山水,顯顯如恆岱」

相關焦點

  • 郭熙用墨,既有李成的淡墨如煙,又有範寬的深秀渾厚
    郭熙布衣出身,畫學並沒有家學的淵源,也沒有顯赫的身世,靠自己的天才,進入了宮廷畫院。在翰林圖畫院從藝學做起,升遷為待詔、翰林待詔直長,郭熙在畫院供職近20 年,深受宋神宗的喜愛。他的作品遍布皇宮、中書省、門下省等處,包括樞密院、學士苑等官署衙門,而京城及地方的許多寺院、道觀都以有郭熙的山水畫為榮。
  • 範寬的山水畫作品
    隋唐時,我國的山水畫逐步成為一個獨立的畫科,出現了不少專門以山水為主要題材的畫家。而五代和北宋則是這一畫科重要的發展階段,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作品的題材更加廣泛,意境更加深邃,技法也更加完善。這個時期的山水畫家可以開列出長長的名單來,如:荊浩、關仝、董源、巨然、李成、範寬、郭熙、許道寧、燕文貴……他們的畫風對於後世起到了很大的影響,其中李成、範寬和董源最為人們所稱道,被譽為「三家照耀古今,為百代師法」(湯屋《畫鑑》)。
  • 名人錄|李成、範寬和關仝,北宋山水畫「三傑」
    李成和範寬的山水畫在北宋初年,山水畫藝術獲得鞏固的時期。李成、範寬和關仝曾被北宋人認為是三個最有貢獻的山水畫的大畫家。李成(公元?—九六七年),字鹹熙,營丘人。是唐朝宗室後裔,他家世為士大夫,生於五代時,沒有入仕的機會。
  • 董源的山水畫,範寬的山水畫,李成的山水畫,簡直是天壤之別!
    中國的山水畫主要是以山川自然景觀為主要描寫對象的中國畫。形成於魏晉南北朝時期,但尚未從人物畫中完全分離。隋唐時始獨立,五代、北宋時趨於成熟,成為中國畫的重要畫科。而北宋最著名的三大畫家董源,範寬,李成,讓我們看看他們的繪畫特點吧。
  • 人民藝Show特別策劃|百代楷模——宋代山水畫家李成藝術鑑賞
    本期課堂帶您走進中國山水畫境,講述宋代神秘畫家——李成的故事,展現中國山水畫傳承源流。本堂課主題為《百代楷模——宋代山水畫家李成藝術鑑賞》,主講嘉賓是中國美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林海鍾。可以說,宋代的山水畫開創了中國山水畫的完美篇章,其中可稱為「百代楷模」的山水畫巨擘便是李成。
  • 範寬,「與山對坐」
    千年前的範寬應該不會想到故鄉現在的這份灰暗和沉重,他筆下山水的厚重感,是對於故土另一種形式的眷戀。範寬存世真跡非常少。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的《溪山行旅圖》一直被視為中國山水畫的巔峰之作,也奠定了範寬作為山水畫「北宋三大家」之一的地位。對於很多國畫專業的人來說,臨摹它成為學畫期間的必修課,畫中的山水溝壑、樹木樓閣已然被熟記於心。
  • 兩宋山水畫:筆墨的高度成熟
    北宋郭若虛在《圖畫見聞志》中談到宋初的山水畫時指出:「畫山水惟營丘李成、長安關仝、華原範寬,智妙入神,才高出類。三家鼎峙,百代標程……」說明在五代宋初時期,以「三家」為代表的山水畫藝術流派已具有巨大影響力。形成了以李成、範寬為主要領軍人物的「齊魯畫派」和「關陝畫派」兩大洪流。
  • 兩宋山水畫:筆墨的高度成熟!
    北宋郭若虛在《圖畫見聞志》中談到宋初的山水畫時指出:「畫山水惟營丘李成、長安關仝、華原範寬,智妙入神,才高出類。三家鼎峙,百代標程……」說明在五代宋初時期,以「三家」為代表的山水畫藝術流派已具有巨大影響力。形成了以李成、範寬為主要領軍人物的「齊魯畫派」和「關陝畫派」兩大洪流。
  • 功夫型畫家郭熙和他的《林泉高致》集
    他的繪畫深受宋神宗賞識,曾經「一殿專背熙作」,就是一個大殿專門用來陳放郭熙的作品。由此上行下效,一時間他的畫風成了當時的標準體。這裡稍微提一下:當時文人士大夫品評繪畫的時候,並不會因為其畫院畫家或宮廷畫家的身份而帶有成見或看法,也更不會因此而受到否定。郭熙同時代的一些著名的大文人——如蘇軾等都非常喜愛郭熙的作品。但神宗去世後,他的畫不再受重視,遭受冷落。
  • 兩宋山水畫技法方面最重要貢獻:筆墨的高度成熟!
    北宋郭若虛在《圖畫見聞志》中談到宋初的山水畫時指出:「畫山水惟營丘李成、長安關仝、華原範寬,智妙入神,才高出類。三家鼎峙,百代標程……」說明在五代宋初時期,以「三家」為代表的山水畫藝術流派已具有巨大影響力。形成了以李成、範寬為主要領軍人物的「齊魯畫派」和「關陝畫派」兩大洪流。
  • 兩宋山水畫技法方面最重要貢獻——筆墨的高度成熟
    形成了以李成、範寬為主要領軍人物的「齊魯畫派」和「關陝畫派」兩大洪流。這種狀況直到熙寧、元豐年間,郭熙的出現才徹底扭轉。郭熙是北宋中期最具突出貢獻的山水畫家和繪畫理論家。他雖也學習李成畫法,但並不一味模仿,而是在李成的基礎上配合實景寫生並能進一步進行創造。郭熙善於繪畫理論的總結,在繪畫實踐和繪畫理論方面,均取得了巨大成就,成為當時「獨步一時」的山水畫大師。
  • 北宋範寬《雪景寒林圖》欣賞
    範寬《雪景寒林圖》北宋時期的山水畫,以李成、範寬、郭熙、燕文貴、王希孟等名家最有成就。宋代郭若虛的《圖畫見聞志》,將關仝與李成、範寬並列為五代宋初最有影響的「三家山水」,認為「關、李、範」「智妙入神,才高出類,三家鼎峙,百代標程」,一時成為山水畫的典範。範寬一生勤奮創作,《宣和畫譜》著錄有他的58件作品。以「峰巒渾厚,勢狀雄強」為其繪畫風格,被稱之為「與山傳神」。《雪景寒林圖》是範寬的傑作之一,收藏於天津博物館,是天津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之一。
  • 兩宋山水畫技法方面最重要貢獻——筆墨的高度成熟!
    北宋郭若虛在《圖畫見聞志》中談到宋初的山水畫時指出:「畫山水惟營丘李成、長安關仝、華原範寬,智妙入神,才高出類。三家鼎峙,百代標程……」說明在五代宋初時期,以「三家」為代表的山水畫藝術流派已具有巨大影響力。形成了以李成、範寬為主要領軍人物的「齊魯畫派」和「關陝畫派」兩大洪流。
  • 郭熙《早春圖》為何是鎮館之寶?
    第一,郭熙《早春圖》之魅力對於山水畫,郭熙曾經說過一段話:遠望之,以取其勢,近看之,以取其質。意思是什麼呢?就是說,看山水畫遠距離看的時候,它得要有氣勢,要有大山大水的那種崇山峻岭的勢,而當你走近一看的時候,卻不是空空如也,什麼都沒有,而是要看出它的質,例如石頭的質地,樹幹的肌理,松樹的松針等等。有人形容郭熙的《早春圖》是具有靈性的山水畫,它不像範寬的《溪山行旅圖》雄偉嚴肅,反而讓人產生了親切感。
  • 從《林泉高致》出發,談談郭熙創作理念對我國山水畫的影響
    他是北宋畫院中最成功的山水畫大師之一,因受到宋神宗的賞識,擔任翰林院待詔直長的要職,在宮廷畫院中風光無限。在中國美術史上,郭熙,李成和範寬被認為是北宋最重要的三位山水畫家。區別於人物畫和花鳥畫居多的唐朝,宋代以墨暈染深入用藝術的角度去創作寫實主義的山水畫。
  • 千年李成,心歸何處
    儘管世有「無李」之論,但是,從世傳為李成之作的部分作品中,我們還是能夠感受的到李成筆墨的鬼斧神工。今天我們沒法考證李成的求學之路。我們只知道,他的山水取法關仝,落寞之中透著冷峻,荒寒之中透著蕭索,讀李成的畫,我們總感到一種壓抑,那是一種令人四顧茫然,毫無生機的荒疏,也是一種孤立無援,前程渺茫的失落。
  • 山水畫大師郭熙與其理論《林泉高致》
    傳世作品有《早春圖》(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窠石平遠圖》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以及《樹色幹遠圖》、《關山春雪圖》、《山林圖》、《秋山行旅圖》、《幽谷圖》等。​今存六節中「序言」和「畫格拾遺」兩節為郭思所寫,其餘四節均為郭煕所作(郭熙生前所述,其子郭思記錄整理而成)。​《山水訓》一節集中敘述郭熙山水畫創作經驗和主張。郭熙認為太平盛世,想要「苟潔一身」,不一定去隱居歸向大自然,藉助好的山水畫,完全可以不下堂奧而坐窮泉壑。
  • 改變了北宋山水畫的發展趨勢,山水畫家李成,人稱古今第一
    李成(919~967年),五代宋初山水畫家, 他的畫作被世人稱作「古今第一」。他還是宋朝初期北方山水畫三大家中的其中一位,他的繪畫風格改變了後來北宋山水畫的發展走向。從他的代表作《讀碑窠石圖》 中可以看得出來,他的繪畫特點就是「惜墨如金」給人以遙距千裡卻秀色可掬的感覺。
  • 郭熙繪畫藝術作品欣賞
    郭熙作為北宋著名山水畫家, 十分強調畫家對自然景物的觀察研究。他深知自然山水體貌結構的規律及其在四時、朝暮、風雨、明晦中的變化特徵, 而且還特別強調畫家如何去發現和塑造山水的優美藝術形象:「山形面面看, 山形步步移」,角度不同而呈現千姿百態。
  • 劉子久,北宗山水畫大師,作品太美不看是你的損失!
    中國山水畫中,目前留存下來的作品比較優秀的有範寬,許道寧,郭熙等人,而這些人都是以李成為師學起來的,是走的李李成的一派。而李成的作品文氣十足,秀潤不凡,他被人們成為北宋第一,而他的作品畫的比較多的就是郊野平遠曠闊之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