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北宋畫家,擅長畫大幅山水,董其昌評他的畫為「宋畫第一」!

2020-12-16 有文化的小哥

範寬是北宋時代的畫家,別名中正,字中立,是當時的華原人,也就是現在的陝西銅川耀州區人。範寬為人豪爽狂放且嗜酒,不受世事拘束也不愛功名,心醉高山茂林之間,這種性格其實是最適合創作巨幅山水的。其作品氣魄雄偉,境界浩莽,墨韻濃厚,筆力鼎健,其畫品極高,其畫風對後世影響極大。

後世學人將範寬與李成、董源二人合稱「宋三家」,之後的「元四家」、明朝的唐寅,以至清朝的「金陵畫派」和現代的黃賓虹等大師,都受到範寬畫風的影響,以範寬的繪畫為典範。

初學李成,後感悟「與其師於人者,未若師諸造化」,遂隱居終南、太華,對景造意,寫山真骨,自成一家。其畫峰巒渾厚端莊,氣勢壯闊偉岸,令人有雄奇險峻之感。用筆強健有力,皴多雨點、豆瓣、釘頭,山頂好作密林,常於水邊置大石巨巖,屋宇籠染黑色。作雪景亦妙。存世作品有《溪山行旅圖》《雪山蕭寺圖》《雪景寒林圖》等。

範寬善用雨點皴和積墨法,以造成「如行夜山」般的沉鬱效果,襯託出山勢的險峻硬朗,元朝人湯垕星評價稱「範寬得山之骨法」。但是米芾認為範寬用墨過濃,「土石不分」,是其缺點,但是這是範寬獨有的風格。範寬還善畫雪景,是其一大創造,被譽為「畫山畫骨更畫魂」。所畫的崇山峻岭,往往以頂天立地的章法突出雄偉壯觀的氣勢,山麓畫以叢生的密林,成功地刻畫出北方關陝地區"山巒渾厚,勢狀雄強"的特色,被譽為"得山之骨","與山傳神"。

正是因為他的宏闊大度,所以才掙來了範「寬」的名號,正是由於他心胸豁達,所以才能有如本圖所表現的浩然襟懷。正是由於他常縱目終南太華之間,所以才能寫出這樣實感逼人的巨作。這使我們想起了他的千古名句:「師古人不如師造化,師造化不如師心源。」

範寬早年師從荊浩、李成,後來他覺悟到應當重視對自然山川景物的觀察、體驗,因而長期生活於陝西華山、終南山等處,觀覽雲煙慘澹風月陰霽的微妙變化,對景造意,將崇山峻岭的雄強氣勢老樹密林的荒寒景色,生動地現於筆下。他畫山石落筆雄健老硬,以短而有力的筆觸(被後人稱為雨點皴),畫出巖石的形貌質感。

範寬發展了荊浩的北方山水畫派,並能獨闢蹊徑,因而宋人將其與關仝、李成並列,譽為「三家鼎峙,百代標程」。元代湯垕《畫鑑》則認為「宋世山水超越唐世者,李成、董源、範寬三人而已」,又謂「董源得山之神氣,李成得山之體貌,範寬得山之骨法,故三家照耀古今,為百代師法」,都對範寬的藝術作出很高的評價。據文獻所載,宋代師法範寬的畫家有黃懷玉、紀真、商訓、寧濤等人,南宋的李唐好學範寬,其後又有馬遠、夏圭等人學習李唐,使得整個南宋時期的山水畫幾乎全部出自範寬一系。

元朝大書畫家趙孟稱讚範寬的畫「真古今絕筆也」,明朝大畫家董其昌評價範寬「宋畫第一」。但是也有人有不同意見,比如蘇軾雖然非常推崇範寬,卻覺得其畫「微有俗氣」,與古代中國文人淡雅風格略有不符。北宋後期畫家王詵將李成與範寬的山水畫相比較,喻為「一文一武」,說明範寬的山水形象與李成的煙林情曠、氣象蕭疏的情調體貌相反,而別具風格。北宋劉道醇《聖朝名畫評》中,也認為「李成之筆,近視如千裡之遠;範寬之筆,遠望不離座外」。

範寬繼承荊浩「善寫雲中山頂,四面峻厚」的傳統,又於寫生中得自然之境,自創寫實雨點皴法,形成「遠望不離座外」「峰巒渾厚,勢壯雄強」的北方山水傳統,成就了北方山水的典範。他與李成一文一武,為中國山水畫注入陽剛之氣,開雄渾之境。無怪乎連推崇南宗的董其昌也評他的畫為「宋畫第一」!

相關焦點

  • 「高古山水第一人」李華弌和他的宋畫
    、敦煌等地,飽覽中國山水;1982年,他移居美國舊金山,1984年,獲舊金山藝術學院碩士學位,之後,他潛心投入北宋風格山水畫的創作。他的作品被舊金山亞洲博物館、芝加哥藝術博物館、波士頓美術博物館等廣泛收藏;2005年,年近60的李華弌回國拜國畫家陳佩秋為師,在東西方遊走三十年後又選擇回到北京創作,他將高古的畫風帶入了當代的情境,創造出了這個時代的山水天地。
  • 《溪山行旅圖》賞析,宋畫第一的畫究竟是怎麼樣的
    《溪山行旅圖》是北宋範寬創作的一幅絹本墨筆畫,現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明代書畫家董其昌:「宋畫第一。」溪山行旅圖作者是北宋範寬,範寬(950—1032),北宋繪畫大師,又名中正,字仲立,漢族,陝西人。據史料記載,他個性比較疏野,喜歡喝酒,也喜歡談論道。範寬比較擅畫山水,為山水畫「北宋三大家」之一。
  • 宋畫第一 非它莫屬
    在電視劇《清平樂》先導片的開頭出現了一幅宋畫,被翻轉了90度的《溪山行旅圖》。這幅畫的作者,歷來被認為是北宋「三家鼎峙,百代標程」的大師之一的範寬。範寬曾被美國評為「對人類最有影響的百大人物」第59位,曹雪芹和居裡夫人都排在他之後。
  • 宋畫中的山水
    畫家黃賓虹自題山水道:「北宋畫多濃墨,如行夜山,以沉著渾厚為宗,不事纖巧,自成大家。」圖為宋徽宗趙佶開創的「瘦金體」北宋初年,宮中即設翰林圖畫院,舊時西蜀和南唐的畫家都是其中骨幹。《圖畫見聞志》和《畫繼》記載的北宋畫家有386人,《南宋院畫錄》記錄的畫院畫家為96人。
  • 北宋畫家郭熙論畫
    在山水畫論裡不得不提到郭熙,他是北宋宮廷畫家,神宗熙寧間為圖畫院藝學,後官翰林待詔直長。他的畫人稱「官畫」,又被譽為「神宗好熙筆」,代表作品《早春圖》,郭熙早春圖被董其昌論為北宗畫派代表人物之一,郭熙不僅技藝精湛,文採也斐然,他的畫論《林泉高致》,堪稱我國畫論史上第一部系統、完整地探討山水畫創作的專門論著,不僅是對以往山水畫創作經驗的全面總結,同時也代表了著者當時的山水畫最高理論水準。
  • 有一幅畫未入傳世十大名畫之列,卻被稱為「宋畫第一」
    宋代繪畫成就頗高,特別是北宋時期,出現了眾多優秀的畫家,而在中國傳世十大名畫中,就有兩幅來自北宋,一幅是王希孟的《千裡江山圖》,另一幅是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然而,卻有一幅畫,雖未入列,卻被明代書畫家董其昌稱為「宋畫第一」,這幅畫就是北宋畫家範寬的《溪山行旅圖》。
  • 宋畫中的中國山水
    圖為宋徽宗趙佶開創的「瘦金體」 北宋初年,宮中即設翰林圖畫院,舊時西蜀和南唐的畫家都是其中骨幹。《圖畫見聞志》和《畫繼》記載的北宋畫家有386人,《南宋院畫錄》記錄的畫院畫家為96人。 法國漢學家謝和耐有言,宋代是「中國的第一次文藝復興」(《中國社會史》)。
  • 畫作賞析:被譽為「古今第一」的五代及北宋畫家李成!
    李成五代及北宋畫家。字鹹熙,唐宗室後裔。原籍長安,先世系唐宗室,祖父李鼎曾任蘇州刺史,於五代時避亂遷家營丘(今山東昌樂),故又稱李成為李營丘。他博學多才,胸有大志,但不得施展,遂放意詩酒書畫,後醉死陳州(今河南淮陽)客舍。
  • 範寬《溪山行旅圖》為什麼是宋畫第一?
    山水畫在宋朝達到頂峰,範寬更是宋代畫家裡的大師級人物。他被美國評為「對人類最有影響的百大人物」第59位,曹雪芹和居裡夫人都排在他之後。他的《溪山行旅圖》現藏於臺北故宮,被喻為宋代繪畫「神品」,董其昌評價《溪山行旅圖》為「宋畫第一」。那麼這幅畫到底牛在什麼地方呢?    中國繪畫筆墨隨性揮灑,層巒疊嶂中的詩意家園盡現。
  • 北宋白描大師李公麟畫技媲美吳道子,時稱「宋畫第一人」
    論說北宋畫壇,能被時人推崇為「宋畫中第一人」者,當屬李龍眠李公麟。李公麟(1049-1106),字伯時,號龍眠居士,宋時安徽舒州(今安徽桐城)人。出身名門望族,家藏古器名畫法書甚多,自幼知識淵博,好古善鑑,多識奇字。
  • 他是元代畫家,擅長「折帶皴」,影響畫壇數百年!
    倪瓚,元代畫家、詩人。初名珽,字泰宇,後字元鎮,號雲林子、荊蠻民、幻霞子等。江蘇無錫人。家境富庶,博學好古,四方名士常至其門。擅畫山水、墨竹,師法董源,受趙子昂影響。早年畫風清潤,晚年變法,平淡天真。疏林坡岸,幽秀曠逸,筆簡意遠,惜墨如金。
  • 山水志傑——畫家李志傑和他的畫
    李志傑鍾情山水,沉浸數十年,不屑於小情調,寄情於大境界,孜孜矻矻,勤奮非常,誠然是「山水志傑」!此題涵蓋著我對他和他藝術的基本判斷,若解讀為「畫山水之李志傑兄」,未免令人氣沮。此題之正解,八字便可精準概括:「志於山水,取法偉傑」,畫家李志傑的審美理想與藝術道路盡皆囊括其中。這一概括甚至令我稍有些淺薄的得意。
  • 範寬:宋畫第一人
    範寬(約950年-約1032年),本名中正,字中立(又作仲立),生於五代末,北宋著名畫家,京兆華原(今陝西耀縣)人。後來終於自成一家,同董源、李成並稱為宋初山水畫三大家。後人認為三家遺作,為百代之師。,初與關仝、李成同為北方山水畫派三大主流,並列「北宋三大家」,後又與董源、李成並稱「宋三家」。
  • 宋畫 | 中國美學的基因
    在感覺上,宋畫似乎離我們並不那麼遙遠。因為,宋畫作為一種美學基因,早已植入進中國人的文化傳統。畫上未署名款,據筆墨畫風分析,應是接近北宋燕文貴(活動於10世紀末)時代的精彩作品。,籤題舊稱「燕文貴奇峰萬木」,但風格與活動於北宋時期的院畫家燕文貴無關,分析可能是南宋初期,受李唐影響下的畫家精心之作。
  • 宋畫第一非它莫屬,為找作者籤名眼睛都要看瞎了
    在電視劇《清平樂》先導片的開頭出現了一幅宋畫,被翻轉了90度的《溪山行旅圖》。這幅畫的作者,歷來被認為是北宋「三家鼎峙,百代標程」的大師之一的範寬。範寬曾被美國評為「對人類最有影響的百大人物」第59位,曹雪芹和居裡夫人都排在他之後。 當年蔣介石移居臺灣時不是帶了許多國寶同往嘛,這幅畫就是其中之一,後來也成為了臺北故宮博物院的天字號重寶,被喻為宋代繪畫「神品」,董其昌評價《溪山行旅圖》為「宋畫第一」。
  • 他是我國傑出的畫家,擅長山水,人物,特別是他畫的牛!
    他擅長山水畫,人物,尤其是擅長畫牛,深的黃賓虹積墨之法,他就是李可染。李可染(107——1)年,江蘇徐州人。中國近代傑出的畫家,詩人,齊白石的弟子,從小喜歡繪畫。13歲時學畫山水。拜錢食芝為師,開始書畫啟蒙,學習王石谷一派的山水畫。
  • 董其昌畫山水的心得
    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號思白、香光居士。漢族,松江華亭(今上海閔行區馬橋)人,明代書畫家。萬曆十七年進士,授翰林院編修,官至南京禮部尚書,卒後諡「文敏」。董其昌擅畫山水,師法董源、巨然、黃公望、倪瓚,筆致清秀中和,恬靜疏曠;用墨明潔雋朗,溫敦淡蕩;青綠設色,古樸典雅。以佛家禪宗喻畫,倡「南北宗」論,為「華亭畫派」傑出代表,兼有「顏骨趙姿」之美。
  • 宋畫之美:李迪和他的花鳥畫
    理宗為南宋第五位皇帝,是寧宗的侄子,他大力推崇理學,執政前期一度勵精圖治,很有一番中興的願望。政事之餘,他在畫院眾多花團錦簇的花鳥畫中選擇了這幅作題似也有心懷民生的深意。宋 李迪 風雨歸牧圖 局部莊肅的《畫繼補遺》說李迪「工雜畫,然寫飛走花竹頗有生意,其於山水人物皆無所取焉」,對他的山水人物並不十分讚賞,這樣的評價似乎與《風雨歸牧圖》中展現出來的對人物
  • ■ 畫中有詩 | 工筆花鳥、宋畫山水課程
    在中國繪畫史上,宋代是一個承前啟後的偉大時代,花鳥畫和山繪畫都在宋代成熟,並在繪畫技巧,境界方面都達到相當的高度。宋代畫家既擅長於宏偉闊大的山水巨製,同時還長於小景抒情。高大山川,山間溪流與山間小道上蹣跚的行人,引起我們思以遊之的壯闊情懷。精工豔麗的山水小景或折枝花鳥,抑或是殘山剩水,風花雪月,篇幅雖小,卻讓人反覆把玩,愛不釋手。
  • 《溪山行旅圖》為何被稱宋畫第一?
    如今許多名作都誕生於這個時代,其中就包括範寬那幅被稱為「宋畫第一」的《溪山行旅圖》!範寬更是宋畫裡的大師級人物。即使到了今天,這位北宋繪畫大將仍被美國評為「對人類最有影響的百大人物」之一。「宋畫第一」、流傳了近千年的畫作,首先要判斷是否為真跡,畢竟自古以來造假、販假的層出不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