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這首詞,寫出曠達的人生態度,讀完豁然開朗,其中兩句是經典

2020-12-17 小咖話歷史

北宋是一個浪漫的時代,那時候湧現出很多流傳千古的詞句和名揚千裡的詞人。北宋蘇軾,他的詞可以說是非常具有當時時代特徵的,更有很多佳句流傳至今。蘇軾在當時就受到皇帝的賞識,可以說是當世大才子。年輕的時候風流自在,然而到了中年往後卻頻頻被政敵構陷貶官。

所以蘇軾的詩詞是很有深度的,他的一生就像一個拋物線不斷上升然後驟然下降。所以他感受了人間的幸福和人間的疾苦,隨著他人生經歷的發展更讓詞句有另一份韻味。

他還是不僅有才而且有情,對於愛情更是留下了很多膾炙人口的詞句。其中《蝶戀花·春景》中的兩句更是讓人不禁思考自己的人生過往,而被世人所喜愛。

天涯何處無芳草

詞句的上篇,對景致進行描寫。正好趕上春天萬物復甦的時刻,樹上美麗的花朵的花瓣落了滿地。在樹枝上面已經開始長出看起來就很酸澀的杏果,南飛的燕子也已經在天空之中飛翔。

被春景襯託的河水,圍繞著周邊村落的人家流淌著。而原本長滿的柳絮也已經沒剩下多少,一切都暗示著春天馬上就要結束了。

在古代,對春天的景色進行描寫一般都不是像現在一般代表著生機,更多的是包含著一種傷春的感情。這首詞裡同樣如此,雖然春天的生機茂盛但是這其實就像我們年輕時候的時光一般。

在不知不覺之間,那美好的青春就在風中消逝。這世界上其實最美好的事情就是年輕,而這種憂傷的情感也是對人生中失去美好東西的一種感傷之情的表現。

最後的天涯何處無芳草,則表達的是雖然春天即將離去,但是在這個世界上飽含生機的地方卻還有很多。

那麼天下如此之大,總有一處的芳草會是屬於自己的。這裡也是詞人對未來一種展望,為自己加油鼓勁嚮往著希望的態度。

蘇軾的後半生風雨飄搖,一直在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其實按照蘇軾的才華,本不應該有著這樣的命運。

但是就因為朝中政敵的誣陷卻如今落到這樣的一種地步,而最親近蘇軾的妾室王朝雲更是對蘇軾這樣的境遇感到傷心。

蘇軾年過半百還需要被貶到嶺南之地,其實跟要他的命沒有什麼區別。這時候蘇軾的命運其實就像那凋零的杏花和馬上落光的柳絮一般。而所謂的天涯何處無芳草,蘇軾是否能夠真的找到那屬於自己的春景還不得而知。

多情卻被無情惱

下半篇裡,描寫在一牆之隔之下牆內與牆外迥然不同的生活。牆外有著路人路過,而牆內玩耍鞦韆的美人歡樂的笑著。這本是一副恬靜的景色,但是卻逐漸變了。

牆內的佳人的笑聲逐漸的消失,慢慢聽不到了。到這裡又一次出現了情感的轉折,而本身牆內牆外之人是沒有交集之處的,卻因為事情的變化,而會自然地對最後一句詞的判讀產生影響變化。

最後的這句裡的多情是指代外面行走的路人,而無情則代表為牆內的美女佳人。這樣二者之間靠著最後這句有所交集。

這裡其實如果路人只顧著趕自己的路,而同樣牆內的佳人也只顧著自己玩樂那麼其實也不會產生什麼煩惱。那如果是這樣最後多情的,其實就是作為旁觀者詞人自己罷了。

這也是在比對這現實裡,往往旁人會做一些認為是對你好的事情,而自己不知情的情況下大多不願意接受這份情。這就是有情者與無情者的現實體現,這時候往往最後受傷的就是那些有情者。

這首詞是蘇軾即將啟程,去嶺南之地之前所做的詞。這時候的蘇軾年紀已經很大了,所以對於他來說去嶺南煙瘴之地基本就是有去無回一般。在這樣的情況之下,蘇軾寫下了這首傷春之詞。

蘇軾不僅僅會作把酒問青天的直爽之詞,也很擅長對情緒細節方面進行描寫。這首詞利用春天的景致,來表現作者的內心。

他作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人物,自然也是倍受憧憬,蘇軾的詩詞當中,帶有強大的內心抉擇,給人一種強烈的感覺。

怎樣深度透徹地了解蘇軾?在此給大家推薦這本《蘇軾詞傳》,我們可以通過閱讀他的詞作,了解他的一生。這套詞傳還包括《納蘭容若詞傳》、《李煜詞傳》、《倉央嘉措詩傳》、《辛棄疾詞傳》、《李清照詞傳》。

這套詞傳原價238元,現在活動價,只要79元,點擊下方連結購買。品讀唐詩宋詞,「享受」百味人生。

小咖話歷史總結:雖然這首詞裡是以一個有關愛情的故事作為中軸,但是其實那時候的蘇軾,可能更多的是利用這樣一種情景故事來把自己內心那微妙的心態情緒表現出來。因此這首詞整體需要細細品味,能夠感受到詞人那種自我安慰的心情。

相關焦點

  • 蘇軾半夜睡不著,於江邊寫下一首曠達詞作,讀完豁然開朗!
    蘇軾的一生,非常坎坷,經歷了北宋仁、英、神、哲、徽五個帝王時代,政治上大起大落。坎坷的仕途經歷,讓蘇軾得以融合佛、儒、道三家思想,最終形成了曠達之思。而縱觀蘇軾的詩詞,這種曠達之思不勝枚舉。面對離別,蘇軾說: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 蘇軾最瀟灑的一首詞,其中兩句讓人茅塞頓開,成為經典!
    蘇軾,北宋的豪放詞人,蘇軾雖是文人,但是一點也不迂腐,蘇軾的詞作,有豪放有纏綿,蘇軾是少有的各種風格都能駕馭的詞人。蘇軾詞作領導了北宋豪放派的創作,對後世的詞作影響很大。蘇軾的詞不僅豪放,還包含著很多生活哲理,蘇軾的這一首詞,可以幫你解開心結,生活豁然開朗。
  • 蘇軾很曠達的一首詩,短短二十八字,令人豁然開朗!
    眾所周知,曠達是蘇軾最重要的精神品質。與他人不同,蘇軾的曠達主要產生於深廣的人生憂患。蘇軾一生宦海沉浮,四處奔波,可以說是唐宋文人中最坎坷曲折的一個。但在蘇軾的作品中,頹廢消極的情調很少,反而積極進取的很多。所以我們在品讀蘇軾的詩詞時,便會發現它的內容往往是哲理地思考人生和曠達地寄意山水。
  • 蘇軾很曠達的一首詩,短短二十八字,令人豁然開朗
    眾所周知,曠達是蘇軾最重要的精神品質。與他人不同,蘇軾的曠達主要產生於深廣的人生憂患。蘇軾一生宦海沉浮,四處奔波,可以說是唐宋文人中最坎坷曲折的一個。但在蘇軾的作品中,頹廢消極的情調很少,反而積極進取的很多。所以我們在品讀蘇軾的詩詞時,便會發現它的內容往往是哲理地思考人生和曠達地寄意山水。
  • 蘇軾的這首詩,表現了作者曠達的人生態度和隨遇而安的坦蕩胸懷
    《定風波》寫於元豐五年(1082)三月,即蘇軾謫居黃州的第三年。從詞的小序看,作者是「為時」、「為事」而作,是「有感」而發的。詞中通過沙河道中遇雨這一件極為平常的生活細節的描述,表現了作者曠達的人生態度和隨遇而安的坦蕩胸懷。詞一開頭,作者就以爽朗之筆寫道:「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
  • 朱敦儒很曠達的一首詞,看完之後,人生豁然開朗
    簡單來說,就是宋代詩詞除了抒情外,還含有各種人生覺悟。所以閱讀宋代詩詞,往往能夠發人深思,耐人尋味。譬如,蘇軾《定風波》:「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陸遊《遊山西村》:「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等。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西江月·世事短如春夢》,便是南宋詞人朱敦儒筆下富有「理」趣的一首詞。它所表現的「理」,則是詞人晚年對世情的一種覺悟。
  • 蘇軾這首詞寫得很是從容,又得浮生一日涼,寫出了豁達的人生態度
    ,填幾首詞陶冶情操;正是這樣的一種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使得他的作品裡也是處處充滿了一種正能量,使得我們在讀了他的作品之後,立馬會被他筆下的那份從容的態度所感動。黃州對於蘇軾來說,一定是人生中最無法忘記的一個地方,雖然此後他又被貶到了更為偏遠的嶺南,也就是今天的廣東惠州,最後又是一葉扁舟,把他送到了天涯海角,今天的海南儋州,可是對於他來說,這些也無非只是人生中的一個小插曲而已,根本不值得一提,他去海南之前,早已是看破了紅塵,看淡了生死,還把一切都交代好了,這也正是蘇軾最為獨特的一種個性。
  • 蘇軾最具江湖氣的一首詩,看淡人生,鬱悶時讀幾遍,豁然開朗
    對於這首詞,喜愛蘇軾的朋友,可以說非常熟悉,百讀不厭。在詞中,蘇軾依舊灑脫曠達,沉醉在自己的世界裡,笑看人生。儘管這份曠達中有了一絲傷感的心境,但蘇軾的豪邁江湖氣依舊感染了無數人。通篇描寫的很是生動,也非常的有趣,更為重要的點,那就是這首詞最具有哲理,還有一種大徹大悟之感,通篇寫出了最平淡的人生。詞作上片以平實和緩的筆調記敘了詞人夜飲東坡獨自醉歸的場景。詞人踩著踉蹌的醉步,搖擺晃晃回到了家中。可是,敲了半天門,都沒有人答應,耳中傳來的卻是門童如雷的鼾聲。
  • 經歷了人生的大風浪,蘇東坡才寫出這首人生真諦
    經歷了人生的大風浪,蘇東坡才寫出這首人生真諦人們常說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是特別的,就在於他們出生的家庭不同,從小接受的教育不同,這些因素很多,因而性格也會有很大差異。這一年快要結束的時候,蘇軾上書朝廷,請求罷官,回到宜興修養,此詞就是在這個時候創作出來的。這首詞完全表現了作者此時的輕快心境:他先是寫早春景象,接著寫和友人遊山之時清茶野餐。整個作品充滿了春天的氣息,洋溢著生命力,從作品中我們也能看出作者對此後的生活充滿了熱愛。詞的上片描寫作者沿途看到的景觀。
  • 蘇軾的這首曠達之作,只是最後7個字,讀後便讓人豁然開朗
    我們都知道,蘇軾的一生宦海浮沉,生活閱歷極為豐富。他這種對人生命運的理性思考,不僅增強了詞境的哲理意蘊,也有利於後人建立起正確而有益的人生觀。最典型的便是蘇軾明知人生如夢,但從不否定自己的人生,而是力求自我超脫,始終保持著豁達樂觀的人生態度。
  • 蘇軾被貶嶺南,卻寫出一首曠達之作,短短4句成為勵志經典
    蘇軾這首《食荔枝》便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所寫。顧名思義,它應該是一首詠荔枝的詩呀,為什麼要說體現了蘇軾隨遇而安的樂觀心態呢?這是因為蘇軾被貶嶺南,「不得籤書公事」,所以他只能流連風景,體察風物,從嶺南極為平常的荔枝上,去抒發自己的曠達心境。這也是此詩能夠成為名篇的原因,即短短4句,卻是勵志經典,值得一讀再讀。
  • 蘇軾很曠達的一首詞,尤其是最後2句,寬廣的胸襟不見來者!
    同時,蘇軾又經歷磨難重重,宦海沉浮漂泊,正是這種獨特的人生經歷塑造了蘇軾洞悉社會和人生一切真諦的能力,使得他對社會和人生進行了深入的思考,並在他的文學創作中處處展現,始終表現出一種曠達,樂觀的人生態度,激勵著無數後世文人前行。今天為大家介紹的這篇《浣溪沙》,便是蘇軾身臨逆境卻又滿懷曠達樂觀精神的極致體現。
  • 蘇軾在野外睡了一夜,醒來時在橋柱上寫下這首詞,成一首千古名作
    在此之前,蘇軾在仕途上是十分積極且充滿幹勁的,頗有「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的架勢。但是在此之後,蘇軾被貶黃州,一度變得心灰意冷,有點消極和淡然。而這也是蘇軾人生的一大轉折點。被貶黃州之後的蘇軾,十分悠閒,公務很閒,所以有了很多時間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 蘇軾最經典的宋詞,7個字寫出了豁達的人生態度,今天依然有啟迪
    蘇軾流傳下來的經典宋詞作品有很多,而且大都寫自己,以一種豁達的態度來對待人生。這是蘇軾本身的性格,也是蘇軾內心最豐富的表達。我們最熟悉的莫過於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那是蘇軾豪放詩詞最精彩的代表。
  • 蘇軾最經典的一首詞,豁達的人生態度讓人醍醐灌頂!
    《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是宋代文學家蘇軾的一首經典詞作,寫於蘇軾因「烏臺詩案」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期間。這首詞借春遊途中偶遇風雨這麼一件極為平常的小事,抒發了詞人豁達樂觀的人生態度,寄寓著詞人超凡脫俗的人生理想。
  • 蘇軾稱讚歌女的一首詞,有作者曠達的情懷,最後一句是經典
    蘇軾是中國文學史上久負盛名的人物,他影響了宋代甚至是後世文學的發展,多少困頓的才子,在蘇軾的詞中得到心靈的慰藉。一生的風雨飄搖,在蘇軾心中,不過是過眼雲煙而已,他在紛紛攘攘的世間泰然處之,別人嚴重的苟且生活,在他眼中,就是在追求自己瀟灑的人生。
  • 朱敦儒的這首詞,寫出了暮年感觸的人情冷暖,年歲不到讀不懂
    這首詞寫出了詞人暮年感觸的人情冷暖,世態炎涼。這首詞有著深刻的人生哲理韻味,如果年歲不到,是讀不懂的。且看:世事短如春夢,人情薄似秋雲。不須計較苦勞心。萬事原來有命。幸遇三杯酒好,況逢一朵花新。片時歡笑且相親。明日陰晴未定。這首詞的題目是《西江月·世事短如春夢》。
  • 讀蘇軾3首詞,看盡人生百態,卻依舊達觀淡然
    讀蘇軾3首詞,看盡人生百態,卻依舊達觀淡然「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蘇軾青年時參加科舉考試,受到歐陽修、梅堯臣賞識,名聲大噪,滿腹才華的他本應仕途通暢,可是他的人生中卻遭逢了幾次大的轉折事件,比如「王安石變法」、「烏臺詩案」等,歷經幾次大起大落、宦海浮沉的蘇軾,也算嘗盡人間辛酸苦辣,但在他留下的詩詞作品中似乎並未因為政治失意而悲悲戚戚,反而因其豪放曠達的詞風而留名千古
  • 蘇軾巧改白居易2句詩,寫就千古名句,盡顯曠達
    蘇軾是北宋著名的文學家,他不僅文章出眾,更兼心胸豁達,千百年來,一直被世人所喜愛,若要列一個最受歡迎文人榜,我相信蘇軾絕對位列榜單前三。其中很大原因,蘇軾為人赤誠,胸懷開闊,總結合自己的人生,在詩文中傳達一種積極的精神,令讀者受用無窮。
  • 歐陽修擔任潁州知府,這首詞一片真情,抒發了曠達胸襟
    都說人生苦短,其實很多人卻有淚不輕彈。秋去冬來,大雁南飛,為何您依然夜以繼日地堅守著崗位。畢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追求和夢想,即使風狂雪漫,也不願輕易抱怨。蘇軾歷經磨難,卻堅強地說,「竹杖芒鞋輕勝馬,一蓑煙雨任平生」;杜甫一生悲苦,也會苦中作樂,「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