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是一個浪漫的時代,那時候湧現出很多流傳千古的詞句和名揚千裡的詞人。北宋蘇軾,他的詞可以說是非常具有當時時代特徵的,更有很多佳句流傳至今。蘇軾在當時就受到皇帝的賞識,可以說是當世大才子。年輕的時候風流自在,然而到了中年往後卻頻頻被政敵構陷貶官。
所以蘇軾的詩詞是很有深度的,他的一生就像一個拋物線不斷上升然後驟然下降。所以他感受了人間的幸福和人間的疾苦,隨著他人生經歷的發展更讓詞句有另一份韻味。
他還是不僅有才而且有情,對於愛情更是留下了很多膾炙人口的詞句。其中《蝶戀花·春景》中的兩句更是讓人不禁思考自己的人生過往,而被世人所喜愛。
天涯何處無芳草
詞句的上篇,對景致進行描寫。正好趕上春天萬物復甦的時刻,樹上美麗的花朵的花瓣落了滿地。在樹枝上面已經開始長出看起來就很酸澀的杏果,南飛的燕子也已經在天空之中飛翔。
被春景襯託的河水,圍繞著周邊村落的人家流淌著。而原本長滿的柳絮也已經沒剩下多少,一切都暗示著春天馬上就要結束了。
在古代,對春天的景色進行描寫一般都不是像現在一般代表著生機,更多的是包含著一種傷春的感情。這首詞裡同樣如此,雖然春天的生機茂盛但是這其實就像我們年輕時候的時光一般。
在不知不覺之間,那美好的青春就在風中消逝。這世界上其實最美好的事情就是年輕,而這種憂傷的情感也是對人生中失去美好東西的一種感傷之情的表現。
最後的天涯何處無芳草,則表達的是雖然春天即將離去,但是在這個世界上飽含生機的地方卻還有很多。
那麼天下如此之大,總有一處的芳草會是屬於自己的。這裡也是詞人對未來一種展望,為自己加油鼓勁嚮往著希望的態度。
蘇軾的後半生風雨飄搖,一直在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其實按照蘇軾的才華,本不應該有著這樣的命運。
但是就因為朝中政敵的誣陷卻如今落到這樣的一種地步,而最親近蘇軾的妾室王朝雲更是對蘇軾這樣的境遇感到傷心。
蘇軾年過半百還需要被貶到嶺南之地,其實跟要他的命沒有什麼區別。這時候蘇軾的命運其實就像那凋零的杏花和馬上落光的柳絮一般。而所謂的天涯何處無芳草,蘇軾是否能夠真的找到那屬於自己的春景還不得而知。
多情卻被無情惱
下半篇裡,描寫在一牆之隔之下牆內與牆外迥然不同的生活。牆外有著路人路過,而牆內玩耍鞦韆的美人歡樂的笑著。這本是一副恬靜的景色,但是卻逐漸變了。
牆內的佳人的笑聲逐漸的消失,慢慢聽不到了。到這裡又一次出現了情感的轉折,而本身牆內牆外之人是沒有交集之處的,卻因為事情的變化,而會自然地對最後一句詞的判讀產生影響變化。
最後的這句裡的多情是指代外面行走的路人,而無情則代表為牆內的美女佳人。這樣二者之間靠著最後這句有所交集。
這裡其實如果路人只顧著趕自己的路,而同樣牆內的佳人也只顧著自己玩樂那麼其實也不會產生什麼煩惱。那如果是這樣最後多情的,其實就是作為旁觀者詞人自己罷了。
這也是在比對這現實裡,往往旁人會做一些認為是對你好的事情,而自己不知情的情況下大多不願意接受這份情。這就是有情者與無情者的現實體現,這時候往往最後受傷的就是那些有情者。
這首詞是蘇軾即將啟程,去嶺南之地之前所做的詞。這時候的蘇軾年紀已經很大了,所以對於他來說去嶺南煙瘴之地基本就是有去無回一般。在這樣的情況之下,蘇軾寫下了這首傷春之詞。
蘇軾不僅僅會作把酒問青天的直爽之詞,也很擅長對情緒細節方面進行描寫。這首詞利用春天的景致,來表現作者的內心。
他作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人物,自然也是倍受憧憬,蘇軾的詩詞當中,帶有強大的內心抉擇,給人一種強烈的感覺。
怎樣深度透徹地了解蘇軾?在此給大家推薦這本《蘇軾詞傳》,我們可以通過閱讀他的詞作,了解他的一生。這套詞傳還包括《納蘭容若詞傳》、《李煜詞傳》、《倉央嘉措詩傳》、《辛棄疾詞傳》、《李清照詞傳》。
這套詞傳原價238元,現在活動價,只要79元,點擊下方連結購買。品讀唐詩宋詞,「享受」百味人生。
小咖話歷史總結:雖然這首詞裡是以一個有關愛情的故事作為中軸,但是其實那時候的蘇軾,可能更多的是利用這樣一種情景故事來把自己內心那微妙的心態情緒表現出來。因此這首詞整體需要細細品味,能夠感受到詞人那種自我安慰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