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王興在飯否上炮轟支付寶:「淘寶為什麼還不支持微信支付?微信支付的活躍用戶數比支付寶多,手續費也比支付寶低。」
事情的起因是,有用戶發帖稱在使用美團支付時發現,美團月付和銀行卡支付佔據優先位置,其次微信支付,而支付寶支付未在支付選擇列表上。
此後美團系和阿里系的官微還在微博上打起了「口水仗」。
美團「月付」發文稱,「其實這文章的主體換成餓了麼app和微信支付也同樣合適呢」,新來的實習生讀完36氪報導,小聲嘀咕了這麼一句」
餓了麼質問意味十足的回嗆道:「Excuse Me???」
歸根結底,美團和支付寶唇槍舌劍的背後,是雙方明面上的一次撕破臉皮。自去年起,阿里系扶持支付寶屢屢加碼本地生活服務,一步一步入侵美團核心腹地。但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美團因此展開猛烈反擊,依託龐大的流量和消費場景,加碼金融業務,企圖從支付寶身上撕下兩塊肥肉。
可以預見,此次事件後支付寶和美團之間將會正式進入「備戰」狀態。富姐認為,支付寶的頭號對手不再是微信支付,而是美團。
接下來,富姐將從三個維度為大家剖析。
01
阿里的流量焦慮決定了支付寶必須出面整合本地生活服務。
2008年,阿里巴巴切斷了百度搜尋引擎爬蟲,後又在2013年屏蔽了轉入微信的連結。在外人看來,這兩個決定絕對是一次「魯莽」的行為——一個是彼時的社交霸主,一個是彼時的搜索之王,屏蔽掉兩者無疑要損失太多流量。
阿里深諳靠人不如靠己的道理,一旦流量入口被別人捏在手裡,此後必會受制於人,只有一不做二不休,徹底關閉兩者的入口,才能培養了用戶利用淘寶網站獲取信息的中心化思路。
這樣決策在現在看來無比正確。但電商使用頻次終究比不上社交和搜索,如何為電商導流成為了阿里最大的難題。
阿里最開始的解決辦法是扶持中小導購平臺,紅極一時的「返利網」們應運而生。隨著第三方導購平臺的崛起,阿里發現淘寶有20%的流量是源自於第三方平臺,商家也發現在第三方平臺上投放廣告要比在淘寶內部投放廣告的ROI更高,此後大部分廣告資源開始湧向第三方導購平臺。淘寶發現苗頭不對後,轉而扶持以個人和工作室為主的淘寶客來為淘寶導流。
但淘寶客能夠帶來的流量有限,阿里始終還是要從外面採買流量。從阿里歷年來的投資版圖可以窺見一二。
先是收購優酷土豆,整合大文娛板塊;而後戰略投資小紅書、寶寶樹、分眾傳媒。這幾個企業,都具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具有優質流量。
通過戰略投資採買流量,只能降低投放成本,治標不治本。阿里最終還是要搭建自己的流量入口。
馬雲曾經想的是,自己造一個社交APP來和微信競爭,可是最後的結局所有人都看到了,馬雲親自站臺的社交產品「來往」慘敗在微信手下。「能打敗微信絕對不是另外一個微信」這是業內眾多產品經理共識。
從目前來看,只有接班人「逍遙子」張勇的策略可行性是最大的——正面避開微信社交,走曲線救國的路子,利用線下的「剛需+高頻」的本地生活服務給阿里電商盤子引流。
誰來做為電商的導流的這個橋梁呢?從戰略層面上來看,擁有7億日活的支付寶是最好的排頭兵,能擔負起整合阿里本地生活服務的重任。與此同時,美團走的是「Food+Platform」,以「吃」為核心,通過高頻的本地生活服務消費帶動高毛利的酒旅業務。
這樣看來,雙方的目標群體是一致的,說明支付寶和美團要爭鬥的是同一批用戶。與此同時,雙方的戰略目標是一致的,要通過爭奪C端的流量來保證自身主營的業務發展。所以,美團和支付寶從根本上就存在競爭關係,並且是屬於正面衝突。
02
今天3月,支付寶開始「變色」——支付寶召開了2020支付寶合作夥伴大會,阿里本地生活董事長的孫權宣告了支付寶從支付寶正式轉向數字生活開放平臺,與之相對應的是支付寶LOGO變藍,以及頁面布局的變動。
從支付寶的布局來看,一級入口從前到後分別是餓了麼、口碑、酒店旅遊、電影演出、市民中心。與美團一級入口的五塊業務幾乎一致。
值得注意的是,支付寶第一排的一級入口的位置是固定的,用戶無法調動順序。可以看出,支付寶對於餓了麼「援馳」力度空前。
其中有兩個重要原因,一方面扶持餓了麼是出於戰略需求,另一方面是支付寶和餓了麼之間存在巨大的協同效應——阿里財報顯示,2019年餓了麼有48%的新增用戶來自於支付寶。
如果把頁面往下拉還會發現,淘寶商品的信息流推薦——剛好佐證了阿里加碼本地生活方服務,是利用「剛需+高頻」的消費場景為淘寶導流。
從布局上來看,支付寶越來越像美團了。這句說反過來同樣成立,今年美團頻頻在金融板塊布局,取消支付寶支付是其中一個信號。因為從總體上來說,支付寶和美團最終做的都是同一件事兒,支付寶是從支付工具切入到本地生活服務的,而美團正在做的是從本地生活服務切入到金融支付。
兩者的競爭的核心就在於,如何在守住自己陣地的同時,更多入侵對手的腹地。
03
在2020支付寶合作大會上,支付寶提出一個美好願景,說未來三年,要聯合5萬服務商幫助線下4000萬商家做數位化升級。
而美團也一直在類似的事情。美團提出了「下一代門店」解決方案,通過數位化、社群化等形式,讓傳統餐飲門店能夠通過軟硬體改造以及經營管理模式迭代升級,成為同時具備線上和線下的運營服務能力的門店。
數位化升級的背後,是支付寶和美團對商家的爭奪。對於商家來說,誰的數字生態系統更完善就選擇誰。對於平臺來說,誰手裡的商家最多誰就更有話語權。這是一場關於本地生活服務的「新基建」服務的爭霸賽,誰的地樁打的更好就決定平臺未來的競爭力。
支付寶與美團的競爭不僅僅局限與本地生活的商家和用戶之爭,支付寶還在以「天貓超市+淘鮮達+盒馬」為首的同城零售戰場和美團「美團優選+菜大全」全面開打。
除此之外,2019財年第一季度財報中,阿里就曾在宣布成立一家主要由餓了麼和口碑組成的新控股公司時,公布過一張阿里在本地生活服務領域的未來圖景,在這張圖中,除了餓了麼和口碑,阿里未來可能會把飛豬、淘票票、大潤發等相關業務都整合進來。
目前,已經出現了這種跡象已經在飛豬上有所體現——擔任螞蟻金服國際事業群總裁的趙穎(花名:芷雪),同時還兼任飛豬總裁。根據《晚點LatePost》的消息,目前飛豬的境外業務和支付寶的境外業務就由同一個人管。
《晚點LatePost》援引餓了麼內部人士消息,「餓了麼口碑、盒馬、大潤發、淘鮮達、貓超等等,阿里的本地生活領域誰是大哥,業務之間的關係並不清楚,支付寶承接了很多本地生活相關的職能,餓了麼就有28%的訂單來自支付寶,我認為接下來很有可能是支付寶來牽頭協同。」
《晚點LatePost》報導稱,螞蟻金服CEO胡曉明(花名:孫權)將兼任阿里本地生活服務公司董事長,讓支付寶的牽頭整合阿里本地生活服務的可能性越來越大。
可以預見的是,一旦支付寶完成對外賣到店、機票酒旅、同城零售等本地生活服務的整合,將內部數據打通,接入整個阿里生態,彼時的支付寶將會發揮出巨大的協同作用,向美團發出兇猛的進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