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人才培養,華為雲找了40+頂尖高校組隊

2020-09-15 華為雲

作為產業的熱門話題,AI從來不是一個獨立的產品,而是一種「基本生產力」,適用於大部分經濟活動,將改變每一個行業、企業和職業,產生倍增效應。AI的智慧來源於人類智慧數位化,要尊重以人為本的初心,適配相應的人才、組織和流程,這讓AI人才培養變得至關重要。

9月15日,華為雲攜手國內頂尖高校舉辦了AI院長峰會,並聯合國內頂尖高校共同成立華為雲AI人才培養專家指導委員會。在會上,華為雲發布了AI人才培養五大計劃,推動創新型和應用型AI人才培養。

來自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的多位院士,以及清華大學、浙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復旦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西安交通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等國內40餘所頂尖高校的人工智慧學院與計算機學院院長、教授、專家,就AI創新型人才培養、產教融合、科研生態等方面進行交流討論,並達成深度共識。

華為雲AI人才培養專家指導委員會成立

華為雲人工智慧領域總裁賈永利指出:「 隨著AI在各行業的成功落地實踐,AI更廣泛的行業應用和價值發揮令人期待,而創新型AI人才培養則是關鍵因素之一。與此同時,如何讓AI與各行業深入結合,真正發揮價值,這也是目前人工智慧面臨的最大難題之一。

華為雲AI人才培養專家指導委員會的成立,能夠把這些問題和挑戰帶回給學校,藉助高校成熟的方法和理論,共同研究和解決,進一步推動產教融合,助力高校創新型AI人才培養。」

華為雲人工智慧領域總裁賈永利發表主題演講

AI人才培養五大計劃打通產學研鏈路

華為雲人工智慧領域首席科學家田奇認為,AI走向產業縱深的致勝關鍵是AI人才的培養。

峰會上,華為雲攜手國內頂尖高校,共同成立AI人才培養專家指導委員會,並發布了「AI十百千」、「AI產學研」、「AI俱樂部」、「AI訓練營」、「AI人才匯」五大AI人才培養計劃。

華為雲人工智慧領域首席科學家田奇發表主題演講

按照規劃,未來,華為雲將邀請學術界專家共同解決十大人工智慧產業難題,助力AI產業發展;

AI產學研方面,華為雲將與各高校持續深入合作,踐行產教融合;華為雲也將在各高校成立AI俱樂部,設立AI訓練營,為各高校人才培養提供多種資源支持;同時,華為雲還將面向全球招聘天才少年和頂尖學生,培養未來的技術領軍人物。

田奇介紹:「為加速行業轉型升級,華為雲EI持續深耕AI基礎研究和落地應用,主要包括計算機視覺、決策優化、語音語義三個方面,並取得豐碩成果。此外,研發團隊近兩年在計算機視覺三大頂會CVPR、ICCV、ECCV發表的論文數量進入行業先列。

2020年以來,團隊已在圖像分類、文字識別、多模態數據處理、決策優化、知識計算等領域的多項賽事中都取得優異成績。」

未來,華為雲將持續踐行「普惠AI」的理念,幫助更多開發者基於華為產品、平臺進行技術和商業創新。

關注,了解更多資訊

相關焦點

  • 華為雲賈永利:進一步推動產教融合,共同培養創新型AI人才
    9月15日,華為雲AI院長峰會成功舉行,來自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的多位院士,以及清華大學、浙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復旦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西安交通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等國內40餘所頂尖高校的人工智慧學院與計算機學院院長、教授、專家出席大會,就AI創新型人才培養、產教融合、科研生態等方面達成深度共識。
  • 華為與高校展開合作,培養信息產業人才,任正非早已布局
    像華為這樣的大公司,幾乎每年都會校招,引入高校人才,或者展開校企合作,直接向企業輸送人才。華為與高校展開合作,目前是未來培養信息產業人才,企業不僅能引入更好,更多的優秀人才,學校也能為學生提供一個更大的平臺。
  • 2019未來杯高校挑戰賽來襲,華為手機聚焦AI人才培養
    由此可見,全球各個國家地區都在積極推進AI人才建設,未來AI領域發展需要大量對AI人才的挖掘和培養。為了解決AI大生態中一系列的行業難題,因華為建立了「HiAI開發者能力開放平臺」,為開發者提供足夠的技術支持和商業支撐,加快AI領域創新研究的腳步,發掘智慧生活的更多可能性。吳文飛為大家介紹華為AI生態華為手機全程戰略合作 培養AI人才打造全場景生態戰略現如今,AI技術的發展使得AI開發人員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
  • 如何培養 AI 人才?華為雲 TechWave 人工智慧專題日帶來答案
    華為做了這些事「我們希望能夠在未來三五年內,有超過一百萬的開發者真正用得上AI、會用AI。」踐行普惠AI理念的華為雲,一直看重對AI人才培養,華為在2018年提出沃土計劃,以幫助更多開發者基於華為產品、平臺進行技術與商業創新。談及華為沃土計劃在AI人才培養方面的目標,華為雲人工智慧領域總裁賈永利如是表示。
  • 【院士·科學家之家】華為雲人工智慧首席科學家田奇:AI產業發展人才是關鍵
    9月15日,華為雲AI院長峰會成功舉行,來自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的多位院士,以及國內40餘所頂尖高校的人工智慧學院與計算機學院院長、教授、專家出席大會,就AI創新型人才培養、產教融合、科研生態等方面達成深度共識。峰會上,華為雲人工智慧領域首席科學家田奇分享了華為雲AI的最新創新成果。
  • 加碼高校AI人才培養,已成為主流趨勢
    打開APP 加碼高校AI人才培養,已成為主流趨勢 智能製造網 發表於 2020-12-25 12:51:51 而加快專業AI人才培養,也已經成為智能化浪潮席捲下一朵引人注目的「小浪花」。 近兩年,全國城市的AI開發者活躍度持續增高。從地區來看,2019年,佛山、東莞、重慶增速較快。從高校AI人才培養來看,覆蓋AI學科明顯增加,非計算機專業高校教師佔比從2019年的35%增長到2020年的45%,這也表明越來越多的專業領域開始擁抱AI。
  • 華為鯤鵬人才培養高校行活動開啟 將陸續走進廈門各大高校
    來源:臺海網臺海網12月16日訊 據廈門日報報導 昨日,「華為鯤鵬人才培養高校行」系列活動在華僑大學拉開帷幕。接下來,活動將陸續走進我市高校,向學子深入介紹鯤鵬生態體系,解讀鯤鵬產業發展趨勢,為鯤鵬計算產業人才培養夯實基礎。
  • 華為發布HCNA-AI,確立AI人才認證體系
    培育AI人才生態,規劃和發布AI職業認證就成為AI人才培養的當務之急。7月26日,在百餘位教育界人士、專家學者、華為授權培訓合作夥伴、高校師生以及AI領域愛好者的共同見證下,華為在北京舉行了主題為「學無止境AI創未來」的發布會,正式推出「人工智慧工程師認證(HCNA-AI)」。
  • 百度與「智海」合作共探複合型AI人才培養
    人工智慧正在為社會經濟發展注入新動能,而人工智慧領域人才的培養也成為當務之急。12月1日,以「科技創新、科研育人」為主題的第三屆全國高校人工智慧人才與科技莫幹山論壇在浙江德清舉行。論壇就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趨勢、產學研合作科技創新以及科教協同和產教融合人才培養等議題進行深入探討。
  • 500萬AI人才缺口高校造,科技公司培養AI應用人才的新模式
    一般情況下,高校需先確定人才培養方案,其次企業根據學校的人才培養方案,提供涵蓋教學設計、技能培養等的方案,最後完成人才輸出的培養閉環。最後是成熟的平臺與人才,可以為高校提供培養新工科人才的實驗實訓及科研平臺。
  • 東北大學與華為人才培養智能基座項目合作研討會舉行
    11月19日,東北大學與華為公司人才培養智能基座項目合作研討會在主樓1304室召開。華為高校科研與人才發展部部長曾偉勝、東北大學副校長王建華出席會議,教務處、對外聯絡與合作處、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軟體學院、工業人工智慧研究院等部門負責人及相關學科教師代表參加會議。
  • 大連人才培養也「上雲」 華為雲EduCloud首發
    10月25日,由大連市人民政府、華為技術有限公司聯合主辦的華為大連人才雲上線大會暨華為雲EduCloud首發儀式在大連隆重舉行。來自工信部、遼寧省工信廳、大連市政府、科技企業和大連市高校的400多名嘉賓出席大會並就大連科技發展、教育創新和未來智能技術人才的培養模式等方面進行交流。雲計算產業加速發展 產教融合正當時
  • 北化工與華為籤署戰略合作協議,推動人才培養、共建智慧校園
    新京報訊(記者 戚望)11月16日,記者從北京化工大學(以下簡稱「北化工」)獲悉,該校與華為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為」)於近日在華為深圳總部籤署了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圍繞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在聯合科研創新、人才培養與交流、智慧校園建設等方面開展合作。
  • 百度幫他們在高校培育AI中堅人才
    人才需求也在發生結構性變化,從大量人才到更有經驗的專業人才。人工智慧創業人才領袖調查顯示,80%的僱主在尋找頂尖學校的人工智慧專業畢業生,70%的僱主在尋找有3-5年工作經驗的求職者。TalentSeer的研究中還提到了一個重要觀點,由於人才外流,中國缺乏優秀的人工智慧人才,但隨著人工智慧教育投資的增加和學習速度加快,中國正在迅速趕上。
  • 制裁下,華為和高校哪個影響大?人才培養斷層,一切都是白搭
    最近,華為麒麟晶片成為絕唱,除了華為,我國的一系列產業和公司都在進行打壓,包括微信和抖音海外版,以及被列入實體清單的一系列高科技公司和高校。大家紛紛都在為他們感到惋惜和憤慨。其實比華為更嚴重的是,對我國高校的影響
  • 廣州聯合快手推出高校直播電商人才培養計劃
    11月18日,廣州高校、電商直播基地與快手人才培訓溝通會在廣州市商務局舉辦,據悉,在會上雙方還聯合推出廣州高校直播電商人才培養計劃。這也是廣州提出打造「直播電商之都」後,與國內發展迅猛的電商平臺快手電商在人才方向發力的最新動作。
  • AI領域期待更多「建築師」而非「搬運工」,高校人工智慧專業數量...
    浙江大學本科生這門人工智慧專業課的安排,也折射了目前頂尖高校人工智慧人才培養的一個共同點:結合具體應用培養未來的AI人才。 面向未來,高校正加緊在人工智慧領域的布局。據統計,全國目前有215所高校開設人工智慧本科專業,185所高校成功申報「智能科學與技術」本科專業,171所大專和高職院校設置「人工智慧技術服務」專業。但是,究竟該如何培養面向未來的AI人才?
  • 培養AI人才,高校人工智慧專業應該怎麼做?(上)
    培養AI人才,高校人工智慧專業應該怎麼做?自2017年起,國家經濟層面就下發了多個社會支持人工進行智能技術發展能力以及市場推廣人工智慧家庭教育的政策文件,至今已有43所高校成立人工智慧學院,35所大學新增人工智慧系統專業,在新科技革命的背景下,高校人工智慧人才的培養迫在眉睫,但也具有挑戰性。
  • 5G時代來臨,「數位化人才培養」的時代之問
    雙方的合作可謂「應時、應需而生」———在複雜的國際競爭背景下,人才越來越成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性資源,教育的基礎性、先導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更加突顯。如何通過改變人才培養模式營造人才成長的新生態,重新定義新時代下的高端製造業人才,將是決定我國在國際競爭中發展的關鍵因素。優秀高校和國際頂尖企業在教學、科研、師資培訓等方面進行產教科深度融合,攜手扛起數字未來人才培養的時代責任。
  • 清華大學與華為籤署人才培養合作框架協議
    12月初,華為公司與清華大學籤署人才培養合作框架協議,共同建設基礎研究人才和高精尖人才培養機制,雙方將各派導師指導頂尖學生完成課題,共同探索人才培養之道,並將聯合招收培養企業博士後。截至2019年,華為已經連續四年成為清華應屆畢業生的首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