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4G到5G,射頻前端架構有何不同?

2021-01-08 電子發燒友
打開APP
從4G到5G,射頻前端架構有何不同?

李倩 發表於 2018-07-06 09:40:24

世界盃激戰正酣,2018世界移動大會-上海也在此期間完美結束。由於緊隨5G SA標準制定完成,本屆MWCS就像是一場開幕式,產業鏈全面拉開了5G商用序幕。

在本屆MWCS大會上,中國聯通聯合上下遊合作夥伴舉辦5G生態研討會,Qorvo應邀出席,由Qorvo亞太區移動事業部市場戰略高級經理陶鎮為與會觀眾帶來了Qorvo對於5G時代構建射頻器件的經驗分享。

Qorvo亞太區移動事業部市場戰略高級經理陶鎮在聯通5G生態研討會上發表演講

從4G到5G,射頻前端架構有何不同?

據陶鎮介紹,從頻段角度考慮,5G時代除了主流頻段外,由於引進了5G NR的標準,會有3.5GHz、4.8GHz等頻段出現,以及不斷重耕的LTE頻段,因此需要射頻前端器件能夠支持更多的頻段,或者原來4G頻譜的設備件必須要支持更高的5G標準。

對於工作模式而言,基於5G新空口的波形,相比4G有更大的峰均比,有可見的子載波間隔,以及可動態調節的功率頻率範圍,這些都是5G射頻前端架構以及器件設計上極大區別於傳統4G的地方。

再從信號傳輸角度考慮,5G要求更快速的傳輸速率,就需要更多的MIMO。在4G LTE時代,已經做到了4×4的MIMO。到2019年,5G的4×4下行MIMO或是2×10的上行MIMO可能會成為一個標準,屆時必須要支持四個下行鏈路的和兩個上行鏈路,這對射頻前端的設計也是一種挑戰。此外,由於現在有了SA和NSA兩種不同的組網方式,對射頻前端來說更多的挑戰也隨之而來。

如何設計一個典型的5G射頻前端架構?

因此,在未來5G智能終端支持多模多頻段的終端裡,一個典型的射頻前端架構必須要涵蓋支持不同頻段的射頻前端模塊,如低頻(1GHz以內)、中頻(2GHz以內)、UHB超高頻(3.5GHz)以及N79頻段(4.4GHz-5.0GHz),根據這四個不同的頻段要有不同的射頻收發模塊,以及支持分級接收的接收模塊。

小tips

版本 15 NSA 規範整合了開始設計 5G 智慧型手機所需的眾多 5G 規範,包括新頻段、載波聚合 (CA) 組合以及關鍵的 RF 特性(如波形、調製和子載波間隔)。規範定義了兩個廣泛的頻譜範圍,即 sub-6 GHz (FR1) 和毫米波 (FR2) 頻率。它們包括第一組新5G FR1 頻段(n77、n78 和 n79),將用於許多全球 5G 部署。從長遠角度看,許多 LTE 頻段已被指定用於重新分配為 5G 頻段,但只有一小部分有望在近期使用,包括 n41、n71、n28 和 n66。版本 15 規範還包括 600 多個新的 CA 組合。

5G FR1 頻段(n77、n78 和 n79)的新區域分配

「這種架構性轉變會產生許多影響。其中一個最明顯且至關重要的影響就是天線調諧和天線轉換開關將變得更加重要。」陶鎮解釋道。當今的智慧型手機已經需要依賴天線調諧來提高輻射效率,但是天線調諧將在向 5G 的過渡過程中發揮更大的作用,同時通過使每根天線能夠高效地支持更寬的頻率範圍,幫助智慧型手機製造商將天線數量保持在可承受範圍內。

如今雙工信號已經很常見(例如,低頻段和中頻段 / 高頻段信號),但是  5G 使信號路由複雜性提升到一個全新水平。鑑於天線的最大數量開始趨向穩定,超高頻段頻率和雙連接性上行鏈路要求將需要對信號路由至天線的方式做出實質性改變。高性能天線轉換開關能夠最大化信號連接的數量,同時符合嚴格的 CA 抑制要求,並維持低插入損耗,因此將迅速取代簡單的雙工器。

Qorvo是移動天線調諧解決方案的行業領導者,擁有多種基於低損耗開關的孔徑和阻抗調諧產品,可提供卓越的導通電阻和關斷電容性能。未來,天線共享正逐漸成為滿足智慧型手機天線數量日益增加的重要手段。天線分工器利用不同頻段、不同功能性的組合,在未來5G的智慧型手機裡使得單個天線可用於多種用途,從而減少了手機系統增加天線的需求,並在射頻前端的複雜性不斷增加時保持天線數量在可控範圍內,並避免了性能下降。

「實際上,Qorvo作為一家射頻半導體公司,已經在為未來5G終端的射頻前端系統架構裡的器件設計做好了充分準備,積累了許多針對不同應用的領先工藝,例如SAW/BAW濾波器、GaAs/GaN技術以及載波聚合和MIMO等等。」陶鎮展望到,「除此之外,Qorvo也會從系統架構、標準化、軟硬體的層面全方位地支持我們的客戶,也希望與中國聯通在2019、2020年通力合作,促進整個5G終端產業鏈的發展。」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

相關焦點

  • 5G手機需要怎樣的射頻前端
    (集成雙工器的射頻前端模塊,Front-End Module with Integrated Duplexer),再到PAMiD(集成雙工器的功放模塊,Power Amplifier Module with integrated Duplexer ),射頻前端集成化的趨勢愈加明顯。
  • 5G手機的關鍵技術-RF射頻前端
    圖1:5G手機架構(來源:ResearchGate)從硬體角度出發,5G手機相較於4G手機,其最大的區別在於,RF射頻前端方案及天線的差異。圖2:5G手機RF射頻前端一般來說,RF前端模組包括:1圖3:4G/5G手機射頻前端規模估計可以看出當前RF
  • 5G射頻前端市場誰會是大贏家?
    手機通信模塊主要由天線、射頻前端、射頻收發、基帶構成,其中射頻前端是指介於天線與射頻收發之間的通信元件,是終端通信的核心組成器件,主要包括:濾波器、LNA(低噪聲放大器)、PA(功率放大器)、開關、天線調諧等。
  • 射頻前端深度報告:5G需求推動前端器件量價齊升
    報告提綱:射頻前端的基本架構射頻前端市場規模與競爭格局四大射頻半導體巨頭簡介5G需求推動前端器件量價齊升國內重點關注廠商報告摘要:>1、射頻系統的整體架構無線通信系統中,一般包含有天線、射頻前端、射頻收發模塊以及基帶信號處理器四個部分。
  • 5G射頻前端的革新:從集成模塊到自屏蔽技術
    射頻前端模塊的發展射頻前端向模塊化發展的歷史,可以追溯到當時的4G時代。3G/4G時代射頻前端集成度取決於設計和性價比,在這種情況下,射頻前端以分立式和模塊這兩種方式存在於市場。當時,出於空間的考慮,4G時代的高端手機往往會採用射頻前端模塊。
  • 5G產業投資機會分析:射頻前端及PCB
    2.2.1 手機射頻前端演進趨勢之一:射頻前端器件增加通信技術從 2G 發展到 5G,手機射頻前端最大的變化在於支持的頻段增加。時代得到了延續; 從2G到5G,射頻前端經歷了從分立器件到FEMiD, 再到 PAMiD 的演變,整個射頻前端的集成化趨勢愈加明顯。
  • 5G將至射頻前端即將騰飛
    這主要來自於5G帶來的射頻模塊複雜度的提升,用量的大大增加。尤其是MIMO和CA技術在5G中的應用將會拉動射頻前端器件的需求。據YoleDéveloppement稱,預計2023年RFFE的全球市場規模將達到352億美元。
  • 科普| 全面革新的5G射頻前端
    射頻前端一方面要擔任無線接收鏈路的先鋒大將,完成天線開關調諧、濾波、低噪聲信號放大的工作,並把初步放大處理的信號交給射頻SoC做進一步變頻和數位化處理;另一方面,射頻前端也在發射鏈路端承擔信號的終極守護者角色,實現信號的濾波和功率放大
  • 科普|全面革新的5G射頻前端
    一款優秀的5G射頻前端,需要的不只是切換通路的增加以及更多頻段的支持,它需要晶片設計企業跳出原有的思路,充分發揮創新能力,才能在新的通信浪潮裡獨領風騷。射頻前端一方面要擔任無線接收鏈路的先鋒大將,完成天線開關調諧、濾波、低噪聲信號放大的工作,並把初步放大處理的信號交給射頻SoC做進一步變頻和數位化處理;另一方面,射頻前端也在發射鏈路端承擔信號的終極守護者角色,實現信號的濾波和功率放大,保證信號的發射質量。在5G通信誕生之前,主流射頻前端大都採用分立器件方案。
  • 全球5G射頻前端發展趨勢分析
    ,在近日舉行的「2020北京微電子國際研討會暨IC WORLD學術會議」上,北京昂瑞微電子技術有限公司市場總監張書遷進行了題為《5G賦能,中國射頻前端產業發展與對策 》的演講,對全球5G射頻前端發展趨勢進行了介紹,對中國射頻前端產業發展的現狀以及對策分享了觀點和看法。
  • 誰是5G射頻前端模塊的下一個風向標?
    以市場份額來看,2018年,前五大射頻器件提供商佔據了射頻前端市場份額的八成,其中包括Murata 26%,Skyworks 21%,Broadcom 14%,Qorvo 13%, Qualcomm 7%。射頻前端的模塊化趨勢射頻前端向模塊化發展的歷史,可以追溯到3G/4G時代。
  • 從5G時代所需的射頻前端技術進行了深入剖析
    5G通信要求智慧型手機將額外的射頻複雜性壓縮到基本相同甚至更狹窄的空間中,這需要創新的方法來支持多個同時上行鏈路和下行鏈路連接的需求,同時提供非常高的線性度和功耗管理能力。各大廠商已紛紛布局5G智慧型手機射頻前端器件及模組。
  • 5G產業鏈專題報告:射頻前端行業趨勢與格局解析
    1 手機射頻前端架構及行業現狀1.1 射頻前端晶片概況 射頻前端晶片是無線通信的核心零部件,包括 PA、波濾器、LNA、 開關和 Tuner 等晶片。根據 Yole 預測,2018-2025 年全球射頻前端的市場規模將由 150 億美 元增長到 258 億美元,年複合增速高達 8%。其中增速最大的 Tuner 市場規模將從 2018 年的 5 億美元增長到 2025 年的 12 億美元,複合 增長率高達 13%。
  • 5G建設:射頻前端需求爆發
    前端模塊需求爆發,產業鏈公司已開始爭搶市場。前端市場將迎來大規模擴張,預計2023年全球射頻前端市場規模將增長至313.10億美元。行業快速增長下,產業鏈公司將受益。
  • 5g射頻連接器上市公司排名介紹
    射頻同軸連接器射頻同軸連接器的命名方法型號命名射頻同軸連接器的型號由主稱代號和結構代號兩部分組成,中間用短橫線「-」隔開。主稱代號射頻連接器的主稱代號採用國際上通用的主稱代號,具體產品的不同結構形式的命名由詳細規範作出具體規定。結構形式代號射頻連接器的結構。本文介紹了十大5g射頻連接器上市公司。
  • 5G射頻前端:喧囂塵上,落實有幾家?
    吃瓜群眾紛紛猜測:原來華為說的「關鍵物料已大量備料,足夠兩年使用」,說的就是射頻前端晶片你吧!即便在2019年發布的Mate30裡,它沒有採用美國廠商的5G射頻前端,採用的也是村田的晶片,而絕非是我們國產代替。
  • 高通射頻前端業務的逆襲:從默默無聞,到涉嫌壟斷!
    其中,高通佔據主導地位的智慧型手機晶片業務將達320億美元,而射頻前端業務也將達到200億美元的規模。另外,根據福布斯的預計,隨著5G的推動,到2019年,基於高通數據機的設備將有約3%的配備了高通的射頻前端組件,到2021年,這一數字將上升至20%。
  • 培訓課程 | 射頻前端核心技術
    5G要求智慧型手機將額外的射頻複雜性壓縮到基本相同的空間中,這需要創新的方法來支持多個同時上行鏈路和下行鏈路連接的需求。射頻前端技術必須能支持這種巨大的帶寬,同時提供非常高的線性度和功耗管理能力。5G必將對射頻前端形態產生影響,並推動著射頻前端技術不斷革新。
  • 銳石創芯推出能同時支持5G SA和NSA ENDC的射頻前端產品
    為了應對手機廠商對5G射頻前端成本及布板面積的挑戰,銳石創芯推出了業內首創能同時支持5G SA和NSA ENDC技術的射頻前端產品RR88643-91。據介紹,RR88643-91是業內首顆兼容5G N41及支持N41/B41 PC2的射頻前端模塊。也同樣支持NSA模式下的LB+n41和MB+n41等ENDC模式。
  • 紫光展銳發布 5G 射頻前端完整解決方案
    IT之家11月9日消息 紫光展銳今日推出 5G 射頻前端解決方案,採用模組化設計,集成了功率放大器(PA)、開關、濾波器和低噪聲放大器(LNA)等器件,比業界平均水平降低 15% 的通路損耗、尺寸減小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