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飛凌賴群鑫:2013,該關注哪些市場?

2021-01-08 電子發燒友
英飛凌賴群鑫:2013,該關注哪些市場?

秩名 發表於 2013-01-23 08:58:17

  回顧2012年,中國市場經濟增速減緩。而展望2013年,傳統行業市場的不確定性或許將繼續,這確實是電子產業充滿挑戰的一年,其中的挑戰主要包括:

  成本的上升造成低附加值製造業的競爭力下降

  針對中國部分出口產品(例如太陽能電池板等)的反傾銷和反補貼稅措施

  部分行業分布零散,規劃和管制力度不足,影響了本地產業的發展速度 和規模

  缺乏技術人才和優質智慧財產權阻礙了創新實力,因此削弱了中國在高附加值產業的競爭力。

  雖然面臨這些挑戰,但中國市場的規模及發展潛力仍為電子產業創造了巨大機會。作為業者,如果能找到適合的解決方案,利用市場的優勢,規避薄弱環節,這些挑戰也許會成為發展的機會。而要應對這些挑戰,我們也可以從政策扶持、拉動內需、鼓勵創新以及培養和儲備人才等幾個方面著手。

  在2013年,市場的主要增長驅動將來自市場創新、技術創新和產品創新,另一方面來自於環保的需求及行業標準化和法規的實施。值得期待的產品和技術應用包括:

  1)32位多核車用微處理器,執行速度更快;

  2)汽車行業ISO26262體系的實施,使得車輛更安全;

  3)IGBT的產品市場細分及更廣泛的應用啟動

  4)更精細的半導體線寬和更大直徑的晶圓工藝和技術,會使單個IC產品成本更低。

  英飛凌科技(中國)有限公司總裁兼執行董事賴群鑫

  同時,我們認為如下市場將值得大家關注:

  1. 移動互聯 - 由Facebook、Twitter、YouTube等新興的網絡服務搭建開放式的應用平臺,為眾多第三方開發商提供創新的舞臺。

  2. 雲計算 - 隨著寬帶接入的普及和可攜式移動終端的發展,電子信息產業正從PC時代步入移動網際網路時代。雲計算服務將成為未來信息產業服務最重要的商業模式之一。

  3. 新能源 - LED照明、電動汽車及新一代通訊等新產業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推動了全球範圍內電子產品的新一輪產業革命。新能源車繼續積累力量,驅動系統從傳統工業系統進步到真正的汽車級系統、動態平衡電池管理取代被動模式,量變的積累為市場啟動積蓄力量。

  4. 個性化消費類產品 - 隨著技術進步,國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電子產品的需求越來越多樣化,使得滿足不同消費群要求的眾多產品應運而生,順應消費個性化的新形勢。

  5. 電子支付 - 「PBOC智慧卡遷移」是中國銀行卡行業未來3-4年內重點要做的工作,按照計劃, 2015年所有銀行將只發行基於智慧卡的銀行卡產品。同時,基於移動運營商的手機支付也已經初步成型,通過手機錢包進行小額支付和實時充值,為人們的生活帶來便利。這些支付類的應用對晶片的容量,非接觸或雙界面技術,交易執行速度和整體安全性提出了新的要求。

  6. 汽車電子 - 我們相信汽車電子市場依然充滿著機會,是值得繼續關注的產業。傳感器會在汽車電子的各項應用中佔越來越多的比例。排放法規更加嚴格,摩託車繼續從化油器升級為電噴系統;國人更加關注汽車的安全,電子系統裝車率提高;法規成為技術進步的主要推動力。 另外一個細分市場就是微處理器市場,在汽車應用中,主流應用已經轉為多核和32位微處理器,英飛凌的新一代32位車用處理器已成為全球主要汽車電子零部件供應商的首選。

  面對這些挑戰和機會,英飛凌會繼續根據市場的需求和發展趨勢制定最適合的產品策略。

  1. 在汽車電子方面,我們的關注點依然是高能效、移動性和安全性三個方面。在產品和市場策略上,利用豐富的系統應用經驗,使我們的產品能為客戶帶來最大價值以增強其市場競爭力;我們將繼續推廣我們的傳統動力、車身、舒適、安全及新能源的產品線以此推動汽車產業向高效、減排及安全舒適方向快速發展。

  2. 在電源管理及多元化方面,我們會繼續推出創新性新產品規劃,比如更低損耗的CoolMOS C7、更高效率及可靠性的第五代SiC Diode系列等。我們會繼續為客戶提供易用性解決方案,包含無電解電容太陽能逆變器方案、電動汽車高功率密度車載充電OBC充電方案等。

  3. 在工業功率控制方面,節能、高效是我們持續的關注重心。以空調行業為例,中國變頻空調的需求量最近幾年加速增長。根據iSuppli報告,預測未來5年中國變頻空調的出貨量將保持一個較高的複合增長率,大約為29.8%。提高變頻空調能效自然是發展的核心和必然前提,而IGBT是提高能效的關鍵。英飛凌IGBT模塊和驅動集成電路的組合可以很有效的提高效率。

  4. 支持中國新能源行業的發展。 以太陽能為例,將會看到分布式發電的發展。英飛凌新的晶片技術,Highspeed3第三代高速了IGBT技術,第五代構槽柵場終止技術TRENCHSTOP™ 5,碳化矽JFET技術為分布式發電高效逆變器開創了一條新的技術路線。

  5. 在智慧卡方面,針對銀行卡市場,英飛凌推出了「凌捷掩膜」的新一代非接觸和雙界面產品, SLE77 和SLE78 系列產品,能夠快速進行掩膜操作,降低了整個的研發掩膜成本。

  6. 針對行動支付,隨著NFC技術的不斷推廣,手機支付服務也將得到大力推動。英飛凌產品將所要求的硬體安全帶入手機支付應用領域。我們提供針對所有方案的硬體平臺。 基於英飛凌平臺的雙界面SIM方案僅在中國就已經成功發卡超過了5百萬張,而eSE方案也在2011年全球發貨超過2千萬片,佔有接近52%的全球市場份額。

  概括地說,英飛凌會繼續實施戰略投資政策,繼續發揮英飛凌產品在傳統領域的優勢,擴展市場份額,根據客戶的需求提供技術領先、質量卓越的高性價比產品。相信英飛凌會繼續在汽車電子、工業功率控制、電源管理及多元化和智能安全卡等業務持續穩定的發展。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

相關焦點

  • 出境遊市場,你該關注哪些公司?-出境遊市場,你該關注哪些公司...
    數據顯示,2013年中國出境遊人數達到了9800萬人次,為全球旅遊經濟貢獻了1290億美元,而據相關機構預測,2014年出境旅遊人數超過1.16億人次,可以說這是一個巨大的市場。由於攜程、藝龍、去哪兒三大巨頭的價格戰,使得國內旅遊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甚至可以逐步實現批量自製和規模化,留給創業公司的機會其實已經不多。
  • 半導體巨頭英飛凌和英偉達一致表態!
    換句話說,也就是英飛凌可以繼續支持華為。那麼英飛凌究竟是何方神聖呢?能夠避開美國的長臂?換言之,英飛凌與中國市場的關係是十分緊密的,利益是密切相關的。那麼英飛凌究竟是有什麼「過人之處」,才能避免美國的掣肘呢?這是一切的關鍵在於英飛凌智慧財產權的註冊地。英飛凌的核心智慧財產權在德國、澳大利亞等國家和地區註冊,這確保了其對相應技術100%的可控。言下之意,其大多數產品不會因為美國制裁而在中國受限。
  • 英飛凌推出新的CoolSiCTM 1200V SiC JFET系列
    在「2012年歐洲電力電子、智能運動、電能品質國際研討會與展覽會」上,英飛凌科技股份公司(FSE: IFX / OTCQX: IFNNY)推出新的CoolSiCTM 1200V SiC JFET 系列,該產品系列增強了英飛凌在SiC(碳化矽)產品市場的領先地位
  • 英飛凌引領MEMS麥克風市場,推新技術進一步改善聲學性能和功耗
    2021年1月8日,德國慕尼黑訊 根據市場調研機構 Omdia*1報告指出,英飛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FSE:IFX/OTCQX:IFNNY) 已成功登上MEMS麥克風市場的領導地位。根據報告中MEMS 晶片銷售量顯示,英飛凌的市場份額已然躍升至 43.5%,使其成為市場龍頭,領先第二名將近4%,甚至遠超第三名37%以上。
  • 英飛凌推出新安全晶片提供目前最高的內存和最快的處理性能
    2013年12月3日,英飛凌科技股份公司(法蘭克福股票交易所股票代碼:IFX / 美國櫃檯交易市場股票代碼:IFNNY)宣布推出一款用於電子護照(e Passport)的全新安全控制器,該產品擁有業內最高內存密度和數據處理速率。
  • 英飛凌利潤下滑 或影響顯存/內存市場
    英飛凌今日發布了2012財年第一季度財報,營收為9.46億歐元(約合12.4億美元),淨利潤為9600萬歐元(約合1.02億美元)。     第一財季,英飛凌營收為9.46億歐元,與上年同期的9.22億歐元相比增長3%,與上一財季的10.38億歐元相比下滑9%。
  • 英飛凌在新加坡興建全球人工智慧中心
    為因應中美貿易戰和科技趨勢帶來的挑戰,德國英飛凌(Infineon)展開一連串行動,包括未來3年將投資2,700萬新元(約2,021萬美元),在新加坡興建該公司首座全球人工智慧(AI)中心,在全球布局中扮演吃重角色。
  • 英飛凌高金萍:半導體助力汽車電動化
    英飛凌有四大業務集團,最大的是汽車電子事業部,整個營收佔比超過40%,此外還有工業功率控制、電源與傳感系統以及我們的安全互聯繫統,其實這也反映了目前我們市場的一個狀況,汽車是整個國民生活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
  • 英飛凌MOS管和英飛凌IGBT可以用國產新潔能替換嗎?
    近來,我們南山電子收到很多詢問是關於英飛凌MOS管替換和英飛凌IGBT替換的,例如:你們國產新潔能MOS管的哪一款可以替換英飛凌MOS管?英飛凌coolmos可以用什麼替換?英飛凌IGBT可以用國產IGBT替換嗎?
  • 英飛凌在華投資計劃:豐富IGBT產品線,助力新能源汽車發展
    其中,HybridPACK™雙面冷卻模塊是英飛凌全新的IGBT產品,可應用於混合動力及電動汽車的主逆變器和充放電。目前該模塊已成功用於全球多款插電式混動、電動汽車中。 英飛凌科技營運長Jochen Hanebeck表示:「中國在英飛凌的全球業務中佔有重要的戰略地位。
  • 英飛凌宣布擴大無錫工廠IGBT生產線
    圖片來源:英飛凌作為全球領先的IGBT供應商,英飛凌在IGBT領域一直在持續投入。據英飛凌科技大中華區高級副總裁兼汽車電子事業部負責人曹彥飛此前透露,現階段英飛凌在IGBT方面正主推的是一項叫做EDT2的技術,目前已在相關產品中應用。
  • 2019年汽車半導體廠商市場份額排行榜:恩智浦(NXPI.US)奪冠,英飛凌...
    與2018年相比,恩智浦(NXPI.US)、英飛凌、瑞薩(Renesas)、德州儀器(TXN.US)和意法半導體(STM.US)的市場份額仍保持前五名的位置。這份由Strategy Analytics動力總成、車身、安全和底盤服務(PBCS)發布的研究報告《2019年汽車半導體廠商市場份額》顯示,恩智浦與英飛凌的差距十分接近,而意法半導體是Top 5中唯一一家實現收益增長的公司。
  • 英飛凌與pmd攜手推出市場上具有超長測量距離的3D圖像傳感器
    遊戲、虛擬電子商務、3D線上教育等應用,採用 3D 深度傳感器的增強現實(AR) 功能連接了現實與數字世界,且市場需求強勁。英飛凌科技股份公司(FSE:IFX/OTCQX:IFNNY) 與 pmd technologies攜手開發採用飛行時間 (ToF) 技術的 3D 深度傳感器,其性能遠高於市場上的其他解決方案,並以更廣泛地創新消費者易用性應用為目標。
  • 被英飛凌收購的MEMS公司Innoluce 到底是什麼來頭?
    英飛凌宣布收購荷蘭MEMS設計公司Innoluce來補充其為蓬勃發展的自動駕駛技術傳感器市場的領先優勢。 Innoluce的專業知識將幫助英飛凌縮小在雷射雷達傳感器領域的差距。
  • 英飛凌CEO專訪:什麼造就了自動駕駛汽車的「零失效」?
    如果你的答案是,恩智浦半導體、英飛凌、瑞薩電子、意法半導體,以及德州儀器。那麼你一定是業內人士。但如今,頗為諷刺的是,最受關注的並不是這些真正主導汽車領域的半導體企業,而是能在CES之類展銷會上奪人眼球的公司。由此形成了一個先入為主的看法,當提到未來的人工智慧以及自動駕駛時,大家想到的首先都是這些掌握運算平臺的企業,例如英偉達、英特爾、Mobileye等。
  • 外媒:美國政府官員建議阻止英飛凌收購賽普拉斯
    【TechWeb】3月7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知情人士透露,美國國家安全官員建議總統阻止英飛凌對賽普拉斯半導體(Cypress Semiconductor,以下簡稱賽普拉斯)的收購計劃。圖片來自英飛凌官網知情人士稱,美國政府官員們擔心英飛凌對賽普拉斯的收購將對國家安全構成風險。其中一位知情人士稱,德國半導體製造商英飛凌此前嘗試與美國政府談判一項協議,以使得收購交易能夠繼續推進,但雙方未能達成協議。
  • 5G終端應用前景廣闊,英飛凌全面布局eSIM
    據悉,SLI76產品是英飛凌於2008年推出的全世界首款車規級eSIM卡。Tziesmc2020年5G商用將全面開啟,針對這一龐大的5G消費類電子市場和物聯網市場及需求,英飛凌在近期推出了「OPTIGA™ Connect一站式eSIM解決方案」。Tziesmc
  • 英飛凌率先推出1200V碳化矽IPM的CoolSiC
    打開APP 英飛凌率先推出1200V碳化矽IPM的CoolSiC 英飛凌工業半導體 發表於 2021-01-08 11:34:51
  • 英飛凌攜手Fingerprint Cards做生物識別卡部署
    Cards AB(簡稱Fingerprints)攜手合作,實現該全新解決方案的大規模部署。英飛凌支付和交通票務產品線負責人Bjoern Scharfen表示:「在用戶體驗、數據安全性和衛生方面,無需交卡即可授權支付是一大進步。我們選擇與Fingerprints合作,因為他們是領先的生物識別晶片和技術提供商,擁有出色的市場表現。
  • 英飛凌與賽普拉斯合體,全球最大車用半導體企業誕生
    在細分市場領域,英飛凌不僅將繼續保持其在功率半導體和安全控制器領域的全球領導地位,還將躍居成為全球第一的車用半導體供應商。」英飛凌公司在一份聲明中表示。鑑於雙方在歐美乃至全球晶片供應鏈中佔有重要角色,其合併將改變全球半導體格局,且雙方在中國的業務佔比均超過1/4,協議籤署後,引發各界廣泛關注,並經歷了頗多波折。經過歐洲、美國、中國等多方審核後,英飛凌於2020年4月7日宣布,已取得賽普拉斯半導體併購案的所有監管許可,預計將於五個工作日內完成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