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華夏時報
華夏時報(www.chinatimes.net.cn)記者 胡金華 見習記者 喻莎 上海報導
臨近年末,公募基金年度排位賽越髮膠著,市場最為關注的基金年內收益排名大戰進入關鍵時刻。
《華夏時報》記者統計發現,截至12月16日,今年大部分權益類基金均有不錯表現,年內收益率超過100%的基金有28隻, 還有63隻的收益率在90%以上,更有上千隻基金年內收益率超過50%。
那麼誰將問鼎公募基金2020年度冠軍寶座?目前答案仍是未知數。在過去一周,廣發基金與農銀匯理基金交替登頂,冠軍基金的奪位賽可謂瞬息萬變。
冠軍基最終花落誰家仍頗具懸念,接下來為數不多的交易日,重倉股表現成為公募基金2020年度重要決勝因素。有基金人士提醒,公募基金的投資者更應關注長期業績,在評估基金經理的業績時,選用合適的基準指數並拉長評估的時間期限尤為重要。
但是毫無疑問的是,作為「冠軍候選基」,TOP10的動向廣受關注。2021年的投資策略將如何變化?展望明年權益市場,投資機會在哪裡?將重點關注什麼領域或方向?TOP10基金部分掌舵人向《華夏時報》記者揭曉答案。
進入「貼身肉搏」階段
記者梳理發現,年內翻倍主動偏股基金已達到28隻,其中4隻基金年內收益超120%,分別為農銀匯理工業4.0、農銀匯理新能源主題、廣發高端製造A和農銀匯理研究精選。相比2019年少數基金年內翻倍,2020年主動偏股基金可謂迎來大豐收。
而與2019年廣發基金經理劉格菘早早鎖定冠軍基不同,2020年公募基金年末排名大戰懸念迭起。
Wind最新數據顯示,截至12月16日,農銀匯理工業4.0以高達131.51%的年內收益率暫居業績榜首位,而農銀匯理新能源主題、廣發高端製造A、農銀匯理研究精選則分別以129.33%、124.46%、122.93%的年內收益率緊隨其後。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12月1日,廣發高端製造A還以129.29%的收益遠超收益率為114.32%的農銀匯理工業4.0。農銀匯理新能源主題和農銀匯理研究精選分別以111.39%和110.61%的收益率位居第三第四位。而在此前一個多月的時間裡,廣發高端製造股票A年內收益率領先農銀工業4.0混合10個百分點左右,佔有一定優勢。
但是12月14日開始,情況陡然生變。農銀匯理工業4.0和農銀匯理新能源主題的年內收益率分別達到128.16%和126.41%,成功實現反超,躍居第一第二,廣發高端製造A一下子從第一滑落至第三名。
除此之外,記者根據Wind數據統計,截至12月16日,業績排名前十的基金中,廣發基金佔1隻,農銀匯理基金佔3隻,諾德基金佔2隻,工銀瑞信基金佔4隻。具體來看,TOP10的基金首尾業績相差24個百分點。但是從農銀匯理工業4.0短期內反超廣發高端製造A的激烈戰況來看,誰將問鼎冠軍寶座,答案恐怕直到最後一天才能揭曉。
年末決戰重倉股
目前居於領先位置的基金多為新能源、光伏等行業主題基金,取代了上半年「霸屏」的醫藥主題基金。
《華夏時報》記者梳理農銀匯理工業4.0、農銀匯理新能源主題和農銀匯理研究精選這三隻基金三季度重倉股發現,有8隻重倉股重合,分別為寧德時代、應流股份、振華科技、通威股份、隆基股份、贛鋒鋰業、新宙邦和璞泰來。而這8隻個股中,寧德時代、新宙邦在本周股價創歷史新高,且都是新能源產業鏈相關個股。
此外,暫居TOP10的基金,均不同程度重倉持有隆基股份、通威股份、陽光電源等新能源板塊個股。
復盤今年以來的投資組合表現,廣發高端製造A的基金經理鄭澄然認為,能取得目前的業績,主要得益於把握住了光伏、軍工、電子等板塊的拐點機會。在鄭澄然看來,「科技、光伏、新能源汽車都屬於比較好的長期賽道,長期市場空間比較大。」
接下來為數不多的交易日,重倉股表現成為公募基金2020年度重要決勝因素。
基金經理透露配置方向
有基金人士提醒,公募基金的投資者更應關注長期業績,在評估基金經理的業績時,選用合適的基準指數並拉長評估的時間期限尤為重要。
但是毫無疑問的是,作為「冠軍候選基」,TOP10的動向廣受關注。那麼,2021年的投資策略將如何變化?展望明年權益市場,投資機會在哪裡?將重點關注什麼領域或方向?
上述農銀匯理基金旗下3位「進攻者」均由同一基金經理——趙詣管理。資料顯示,趙詣目前在管產品共計4隻,從目前形勢來看,若能延續上升勢頭,有望復刻去年廣發劉格菘的驕人業績。
「由於我的持股周期相對偏長,不會刻意去以年底作為一個節點,所以不會刻意在某個時期大幅度調整倉位。本質上希望通過持有自下而上選出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優質公司,來獲得穩定、可預期的投資回報。」趙詣告訴《華夏時報》記者。
他認為,過去幾年,消費+科技是市場最好的成長主線,龍頭企業的股價出現了數倍的增長,一方面來自於自身業績的增長,另一方面則是估值的提升。往明年看,流動性不會再像疫情期間一樣寬鬆,這對估值的擴張會出現一定的抑制,這也意味著需要通過業績的持續增長來消化掉過高的估值。
「從這個角度來看,無論消費還是科技都面臨業績兌現度的考驗,選股的難度也就變大,成長股整體在明年相對於過去兩年會更平淡,個股的選擇會更加重要。」趙詣提到,未來更更關注有「增量」的方向:一是技術進步帶來需求提升的方向,包括新能源和5G應用;二是在「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定調下的國產替代、補短板的方向,尤其是以航空發動機、半導體為主的高端製造業。
據悉,廣發高端製造A由孫迪和鄭澄然共同管理。鄭澄然向本報記者表示,長期來看,科技、光伏、新能源汽車都屬於比較好的長期賽道,長期市場空間比較大。
「今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十四五』規劃將是未來市場關注的焦點。從公開報導來看,『十四五』期間,科技和新能源是我們國家重點發展的方向,已經上升到國家戰略的高度。新能源滲透率的提高,和半導體國產化率的提升,都會依賴政策推動。政策推動這兩個行業的產業升級,推動新能源利用率的提高,推動半導體國產化率的提升。」展望2021年,鄭澄然長期看好新能源、科技板塊。
羅世鋒管理的諾德價值優勢和諾德周期策略,分別位列基金業績榜第5名和第7名。他認為,基本面及業績驅動或將成為2021年市場行情的主旋律。
「我們認為明年A股市場盈利驅動行情將大於流動性驅動行情,高景氣度行業以及盈利高速增長的優秀公司是我們將會關注的重點。從具體投資方向上,疫情帶動需求修復邏輯下的順周期板塊,例如可選消費板塊、出口鏈條等;以及細分製造板塊,如光伏、新能源汽車產業等都是我們會重點研究的板塊。」羅世鋒向本報記者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