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任威 夏欣 上海報導
2020年A股收官漸近尾聲。權益類基金整體賺錢效應明顯,Wind數據顯示,截至12月9日,今年以來收益翻番的主動權益類產品共有10隻,其中,工銀瑞信基金有4隻產品,佔比最高。目前來看廣發暫列榜首位置,不過與排名第二、三位農銀匯理的兩隻基金收益相差甚微。冠軍究竟花落誰家,懸念十足。
為了保收益,易方達基金、廣發基金、睿遠基金、興證全球基金等多家基金公司也發布公告,對旗下產品進行限購。分析人士認為,基金「限購」更多是為了控制基金規模,擔憂短期規模過大會影響基金經理投資,進而影響業績。
重倉押對光伏
Wind數據顯示,截至12月9日,廣發高端製造A、農銀匯理工業4.0、農銀匯理新能源主題、農銀匯理研究精選、工銀瑞信中小盤成長、諾德價值優勢、工銀戰略新興產業A/C、諾德周期策略、工銀瑞信信息產業、工銀瑞信戰略轉型主題今年以來上述基金產品收益為:123.26%、122.32%、120.11%、115.01%、105.63%、104.57%、104.41%/103.63% 、103.03%、102.44%、102.09%。
「今年業績表現還不錯,主要是把握了光伏、軍工、電子等板塊的機會。二季度前後,著重加大了光伏的配置比例。」廣發高端製造基金經理鄭澄然對《中國經營報》記者表示。
鄭澄然當時把握住上述板塊的投資機會主要是基於以下兩方面考慮:
「一是光伏產業發生變化,行業增長的確定性比較高。」在他看來,從供需框架出發,可以清晰看到供給端出清後,行業景氣度會超預期,預判龍頭公司的業績在未來幾個季度有望持續超預期,增長路徑很清晰。
「二是優質公司的性價比較高。」根據對公司和產業鏈上下遊的研究,他認為,彼時光伏板塊的優質公司,基本面和估值水平都處於行業的歷史底部。當時估值比較低,主要是因為市場擔憂行業需求受疫情衝擊,業績下行。但我們深度研究後認為,行業增長路徑比較清晰,估值水平顯著低估,所以就在組合中增加了配置。
農銀匯理基金上榜的3隻產品皆由趙詣管理,與鄭澄然相同的是趙詣也把握住了光伏板塊的投資機會。
趙詣表示,「在消費端需求還看不清楚的情況下,光伏由於是企業端的生意,以一年以上維度看需求會更確定,因此積極逆勢加倉光伏板塊。等到5月份,歐美復工,市場的需求立馬就恢復,市場開始強勢反彈,整個新能源行業出現超預期收益,這是今年投資收益比較優秀的原因之一。」
上海證券基金評價中心分析師愈辰瑤分析高收益產品大約可分為兩個類型:
一是對強勢賽道的集中布局,行業選擇的貢獻更為顯著,例如廣發的產品和農銀匯理的產品得益於對電源設備。同時,除了在新能源車產業和光伏產業的配置貢獻之外,這些產品也在電子板塊上捕捉到了收益。
二是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一種結合,其他的產品也是選擇了較為優勢的賽道,分別在新能源車產業、TMT、消費、醫藥幾個景氣度較高的板塊布局,但相對有所分散,因此行業和個股均有所貢獻。
從行業來看,上半年一度「霸屏」排行榜上遊的醫藥主題基金風光不再,取而代之的是製造、周期等主題基金。
在德聖基金研究中心總經理蕭鋒看來,基金經理對主題的把握能力和優秀的選股能力;2020年是結構性行情,上半年是醫藥,創業板這些漲得比較好,下半年尤其是國慶節之後是周期股漲。這樣的行情比較考驗基金經理的投資能力。
蕭鋒還認為,「重倉是今年排名靠前的重要因素」,從基金類型來看,排名靠前基金基本上都是股票和偏股型,說明股票倉位至少在60%以上。
在重倉持股方面,農銀匯理的3隻產品均由同一基金經理趙詣管理,諾德的2隻產品均由同一基金經理羅世鋒管理,工銀瑞信的3隻產品中有2隻產品是基金經理杜洋參與管理。因此,同一家公司的多隻產品幾乎都重合持有了多隻相同的股票。
比如趙詣管理的3隻基金,截至3季度末,持倉中均包括以下7隻個股:應流股份、振華科技、通威股份、隆基股份、贛鋒鋰業、璞泰來、新宙邦。其他家公司亦有類似情況出現。
在蕭鋒看來:「基金公司有一套自己的投研體系,如行業及個股研究,形成一定的精選股票池;另一方面,基金經理對於看好的股票重倉持有,當前基金數量眾多,要想突圍,精選個股及重倉缺一不可。」
上海證券基金評價中心的評價結果顯示,前三季度農銀匯理基金、諾德基金、工銀瑞信基金和廣發基金的權益產品整體業績均在同類前15%,說明這幾家公司權益產品的整體風格和布局與今年的市場較為契合,體現了這幾家基金公司在長期中顯示出較強的主動管理能力。
據記者不完全統計,截至12月9日,今年以來主動權益類基金的平均收益約為30%。
目前來看,多家公司在業績向好的同時,對旗下產品進行「限購」,限購基金中,也有眾多明星基金經理的身影,包括易方達基金張坤、廣發基金劉格菘、睿遠基金傅鵬博等明星基金經理。
對於「限購」的原因,蕭鋒談到基金公司給出的理由大多是「為維護基金份額持有人利益」。基金「限購」更多是為了控制基金規模,擔憂短期規模過大會影響基金經理投資,進而影響業績。
「限制大額申購有利於基金本身的操作,可以進一步做好業績。如果大資金進進出出會導致規模變動較大,影響基金經理的整體操作,暫停申購是為了基金更平穩運作。」他表示。
「限購對於投資金額較小的個人投資者或者參與定投的投資者影響不大。」在愈辰瑤看來,基金限制大額申購總體來看是基於保障投資人利益的角度出發,每位基金經理都有自己的管理半徑。
公募基金連續兩年業績亮眼,規模的快速擴張無論從基金經理適宜把握的資金容量還是從未來市場的選股難度來說都增加了挑戰性。「因此適度控制基金規模,有利於基金的平穩運行,保障現有投資者的利益。」愈辰瑤稱。
踏錯行情虧損
幾家歡喜幾家憂,今年以來公募整體把握住了牛市行情,然而多隻基金仍未踩中時間節點或板塊,出現了虧損。據記者統計,雖然大部分虧損基金為成立較短的新產品,但成立一年以上的基金仍有多隻今年以來負收益。
Wind數據顯示,截至12月9日,東方周期優選、先鋒聚利C/A、景順長城量化港股通、前海開源股息率50強、寶盈祥瑞A/C、長安鑫禧A/C、國金鑫新、國金鑫瑞、華泰柏瑞港股通量化、華泰柏瑞新金融地產。上述基金產品均成立1年以上,今年以來虧損幅度在3%~10%左右。
「國金鑫瑞和國金鑫新今年在主動權益市場一片火熱時收益表現有些不盡如人意,」國金基金相關人坦承,而以上兩隻靈活配置產品的設立是希望通過倉位調整進行大類資產配置,跟蹤資產及板塊輪動機會。但今年以來板塊輪動速度較快,市場偏好發生的變化也較大,導致產品業績不達預期。目前公司已經專門成立大類資產配置研究小組,重點研究大類資產配置策略,為產品的後續運作提供支持。
蕭鋒認為上述基金產品虧損的主要原因是,擇時不對,如一季度重倉,二季度輕倉,相當於基金回撤減倉之後,在二季度上升時並未來得及加倉,如長安鑫禧。
基金季報顯示:長安鑫禧截至2019年末股票佔淨比(佔基金資產淨值比例)為63.98%、截至2020年1季度末股票佔淨比為93.03%,截至2季度末股票佔淨比為33.66%,截至3季度末股票佔淨比為77.37%。
愈辰瑤表示,其收益不佳的原因主要在於,港股今年整體表現弱於A股,港股量化產品在定位上既投資於港股又需要做到分散,因此產品表現靠後並不能歸咎於個人能力。除科技和醫療保健板塊之外其他板塊表現尤為遜色,一些公用事業、地產、能源類的板塊都是負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