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決戰「翻倍基」 明星基金限購衝刺年末排名

2020-12-14 騰訊網

本報記者 任威 夏欣 上海報導

2020年A股收官漸近尾聲。權益類基金整體賺錢效應明顯,Wind數據顯示,截至12月9日,今年以來收益翻番的主動權益類產品共有10隻,其中,工銀瑞信基金有4隻產品,佔比最高。目前來看廣發暫列榜首位置,不過與排名第二、三位農銀匯理的兩隻基金收益相差甚微。冠軍究竟花落誰家,懸念十足。

為了保收益,易方達基金、廣發基金、睿遠基金、興證全球基金等多家基金公司也發布公告,對旗下產品進行限購。分析人士認為,基金「限購」更多是為了控制基金規模,擔憂短期規模過大會影響基金經理投資,進而影響業績。

重倉押對光伏

Wind數據顯示,截至12月9日,廣發高端製造A、農銀匯理工業4.0、農銀匯理新能源主題、農銀匯理研究精選、工銀瑞信中小盤成長、諾德價值優勢、工銀戰略新興產業A/C、諾德周期策略、工銀瑞信信息產業、工銀瑞信戰略轉型主題今年以來上述基金產品收益為:123.26%、122.32%、120.11%、115.01%、105.63%、104.57%、104.41%/103.63% 、103.03%、102.44%、102.09%。

「今年業績表現還不錯,主要是把握了光伏、軍工、電子等板塊的機會。二季度前後,著重加大了光伏的配置比例。」廣發高端製造基金經理鄭澄然對《中國經營報》記者表示。

鄭澄然當時把握住上述板塊的投資機會主要是基於以下兩方面考慮:

「一是光伏產業發生變化,行業增長的確定性比較高。」在他看來,從供需框架出發,可以清晰看到供給端出清後,行業景氣度會超預期,預判龍頭公司的業績在未來幾個季度有望持續超預期,增長路徑很清晰。

「二是優質公司的性價比較高。」根據對公司和產業鏈上下遊的研究,他認為,彼時光伏板塊的優質公司,基本面和估值水平都處於行業的歷史底部。當時估值比較低,主要是因為市場擔憂行業需求受疫情衝擊,業績下行。但我們深度研究後認為,行業增長路徑比較清晰,估值水平顯著低估,所以就在組合中增加了配置。

農銀匯理基金上榜的3隻產品皆由趙詣管理,與鄭澄然相同的是趙詣也把握住了光伏板塊的投資機會。

趙詣表示,「在消費端需求還看不清楚的情況下,光伏由於是企業端的生意,以一年以上維度看需求會更確定,因此積極逆勢加倉光伏板塊。等到5月份,歐美復工,市場的需求立馬就恢復,市場開始強勢反彈,整個新能源行業出現超預期收益,這是今年投資收益比較優秀的原因之一。」

上海證券基金評價中心分析師愈辰瑤分析高收益產品大約可分為兩個類型:

一是對強勢賽道的集中布局,行業選擇的貢獻更為顯著,例如廣發的產品和農銀匯理的產品得益於對電源設備。同時,除了在新能源車產業和光伏產業的配置貢獻之外,這些產品也在電子板塊上捕捉到了收益。

二是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一種結合,其他的產品也是選擇了較為優勢的賽道,分別在新能源車產業、TMT、消費、醫藥幾個景氣度較高的板塊布局,但相對有所分散,因此行業和個股均有所貢獻。

從行業來看,上半年一度「霸屏」排行榜上遊的醫藥主題基金風光不再,取而代之的是製造、周期等主題基金。

在德聖基金研究中心總經理蕭鋒看來,基金經理對主題的把握能力和優秀的選股能力;2020年是結構性行情,上半年是醫藥,創業板這些漲得比較好,下半年尤其是國慶節之後是周期股漲。這樣的行情比較考驗基金經理的投資能力。

蕭鋒還認為,「重倉是今年排名靠前的重要因素」,從基金類型來看,排名靠前基金基本上都是股票和偏股型,說明股票倉位至少在60%以上。

在重倉持股方面,農銀匯理的3隻產品均由同一基金經理趙詣管理,諾德的2隻產品均由同一基金經理羅世鋒管理,工銀瑞信的3隻產品中有2隻產品是基金經理杜洋參與管理。因此,同一家公司的多隻產品幾乎都重合持有了多隻相同的股票。

比如趙詣管理的3隻基金,截至3季度末,持倉中均包括以下7隻個股:應流股份、振華科技、通威股份、隆基股份、贛鋒鋰業、璞泰來、新宙邦。其他家公司亦有類似情況出現。

在蕭鋒看來:「基金公司有一套自己的投研體系,如行業及個股研究,形成一定的精選股票池;另一方面,基金經理對於看好的股票重倉持有,當前基金數量眾多,要想突圍,精選個股及重倉缺一不可。」

上海證券基金評價中心的評價結果顯示,前三季度農銀匯理基金、諾德基金、工銀瑞信基金和廣發基金的權益產品整體業績均在同類前15%,說明這幾家公司權益產品的整體風格和布局與今年的市場較為契合,體現了這幾家基金公司在長期中顯示出較強的主動管理能力。

據記者不完全統計,截至12月9日,今年以來主動權益類基金的平均收益約為30%。

目前來看,多家公司在業績向好的同時,對旗下產品進行「限購」,限購基金中,也有眾多明星基金經理的身影,包括易方達基金張坤、廣發基金劉格菘、睿遠基金傅鵬博等明星基金經理。

對於「限購」的原因,蕭鋒談到基金公司給出的理由大多是「為維護基金份額持有人利益」。基金「限購」更多是為了控制基金規模,擔憂短期規模過大會影響基金經理投資,進而影響業績。

「限制大額申購有利於基金本身的操作,可以進一步做好業績。如果大資金進進出出會導致規模變動較大,影響基金經理的整體操作,暫停申購是為了基金更平穩運作。」他表示。

「限購對於投資金額較小的個人投資者或者參與定投的投資者影響不大。」在愈辰瑤看來,基金限制大額申購總體來看是基於保障投資人利益的角度出發,每位基金經理都有自己的管理半徑。

公募基金連續兩年業績亮眼,規模的快速擴張無論從基金經理適宜把握的資金容量還是從未來市場的選股難度來說都增加了挑戰性。「因此適度控制基金規模,有利於基金的平穩運行,保障現有投資者的利益。」愈辰瑤稱。

踏錯行情虧損

幾家歡喜幾家憂,今年以來公募整體把握住了牛市行情,然而多隻基金仍未踩中時間節點或板塊,出現了虧損。據記者統計,雖然大部分虧損基金為成立較短的新產品,但成立一年以上的基金仍有多隻今年以來負收益。

Wind數據顯示,截至12月9日,東方周期優選、先鋒聚利C/A、景順長城量化港股通、前海開源股息率50強、寶盈祥瑞A/C、長安鑫禧A/C、國金鑫新、國金鑫瑞、華泰柏瑞港股通量化、華泰柏瑞新金融地產。上述基金產品均成立1年以上,今年以來虧損幅度在3%~10%左右。

「國金鑫瑞和國金鑫新今年在主動權益市場一片火熱時收益表現有些不盡如人意,」國金基金相關人坦承,而以上兩隻靈活配置產品的設立是希望通過倉位調整進行大類資產配置,跟蹤資產及板塊輪動機會。但今年以來板塊輪動速度較快,市場偏好發生的變化也較大,導致產品業績不達預期。目前公司已經專門成立大類資產配置研究小組,重點研究大類資產配置策略,為產品的後續運作提供支持。

蕭鋒認為上述基金產品虧損的主要原因是,擇時不對,如一季度重倉,二季度輕倉,相當於基金回撤減倉之後,在二季度上升時並未來得及加倉,如長安鑫禧。

基金季報顯示:長安鑫禧截至2019年末股票佔淨比(佔基金資產淨值比例)為63.98%、截至2020年1季度末股票佔淨比為93.03%,截至2季度末股票佔淨比為33.66%,截至3季度末股票佔淨比為77.37%。

愈辰瑤表示,其收益不佳的原因主要在於,港股今年整體表現弱於A股,港股量化產品在定位上既投資於港股又需要做到分散,因此產品表現靠後並不能歸咎於個人能力。除科技和醫療保健板塊之外其他板塊表現尤為遜色,一些公用事業、地產、能源類的板塊都是負收益。

相關焦點

  • 公募基金業績戰年末衝刺:還剩20個交易日 已誕生8隻「翻倍基」
    作者:姜詩薔又到一年年末時,公募基金一年一度的業績排名戰亦將步入終局。整體來說,今年權益市場表現不錯,不少主動權益基金業績表現突出。事實上,去年公募基金優秀的業績表現給績優基金公司、明星基金經理都帶來了大量的流量,從而引發今年的爆款基金髮行潮。對於基金公司來說,排名戰的重要性也不言而喻。「今年不少基金公司的爆款產品均是來自於基金經理的業績支撐,又到年末,大家對業績的關注自然也更高。
  • 公募基金年末排名大戰懸念迭起,年度冠軍花落誰家?基金經理透露...
    來源:華夏時報華夏時報(www.chinatimes.net.cn)記者 胡金華 見習記者 喻莎 上海報導臨近年末,公募基金年度排位賽越髮膠著,市場最為關注的基金年內收益排名大戰進入關鍵時刻。冠軍基最終花落誰家仍頗具懸念,接下來為數不多的交易日,重倉股表現成為公募基金2020年度重要決勝因素。有基金人士提醒,公募基金的投資者更應關注長期業績,在評估基金經理的業績時,選用合適的基準指數並拉長評估的時間期限尤為重要。但是毫無疑問的是,作為「冠軍候選基」,TOP10的動向廣受關注。2021年的投資策略將如何變化?展望明年權益市場,投資機會在哪裡?
  • 公募基金新發份額突破3萬億,爆款基金持續「刷榜」 衝刺規模大決戰
    疊加年末規模戰的時間窗口,各家機構也做足了準備。12月以來,市場上又出現了多隻爆款基金,包括主動權益類基金以及連續吸金的「固收+」產品。「今年市場火熱,一個基金一天的募集數據能突破數百億甚至上千億這在以前很難想像,而一些基金經理的管理規模也激增至數百億。近兩年賺錢效應持續,公募基金比較好賣。」華南一家公募基金人士告訴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
  • 公募基金新發份額突破3萬億 爆款基金持續「刷榜」 衝刺規模大決戰
    根據基金公司公告,景順長城核心中景一年持有期混合基金原定募集期限為12月7日至12月18日,到了12月11日,該基金的認購申請總金額(不包括募集期利息)已超過80億,達到募集規模上限,採用末日比例確認的方式實現募集規模的有效控制。  從當前市場情況來看,雖然年末市場震蕩,但投資者對明星基金經理認可度依舊不減。
  • 買基金的都是大贏家!2020公募基金年度冠軍誕生!110隻收益翻倍,股...
    每經記者:李蕾 每經編輯:葉峰 隨著2020年12月31日的收盤,一年一度的公募基金排名戰正式落下帷幕,尤其是競爭相當激烈的權益類基金排名終於塵埃落定。 在2020年的最後一個交易日,A股主要指數全線大漲創下新高。
  • 興全合宜、東方紅睿璽等多隻績優基金實施限購 業界:不宜隨意限購
    多位行業人士分析,績優基金限購可能涉及政策要求,基金投資限制,保業績排名,以及為「新基金」發行讓路等種種考慮,但部分人士建議,不宜隨意限購,基金限購應形成制度化規範,並給予投資者合理預期。多隻明星產品實施限購11月18日,由明星基金經理謝治宇管理的興全合宜發布公告稱,為了保證基金的平穩運作,保護基金持有人利益,該基金自11月18日起暫停接受1萬元以上申購、轉換轉入申請,A類份額和C類份額分別判斷。同期,正處於開放期的東方紅睿璽三年定開混合也實施大額申購限制。
  • 基金公司衝刺「年終規模戰」!
    摘要 【基金公司衝刺「年終規模戰」!】數據顯示,截至12月11日,公募基金總規模已升至18.42萬億元,從單個基金公司的規模排名來看,排名前三的天弘、易方達、匯添富強者恆強,頭部基金公司優勢明顯。
  • 券商系公募研究之四:貨基佔主導、迷你「基」長存 華富基金「頑疾...
    截至2014年末,在產品數量已增至16隻的情況下,華富基金的總管理規模仍為100.64億元。不過,2015年上半年A股市場的走牛,推動公募存量產品規模增長,疊加新發產品吸金的基礎上,也促使華富基金公募管理規模首度突破200億元,達到261億元。雖然後續在市場的波動下規模再度縮水,但截至2016年末,仍保持在142.5億元。
  • 我買中了翻倍基,收益卻只有一點點,基金收益計算是真的嗎?
    雖然能夠成功翻倍的基金有30隻,聽起來數量不少,但是在公募基金市場上一共超過7000隻基金,買中翻倍基的概率非常的低。偏偏有一些幸運兒,買上了這些基金,卻悲催地發現自己的收益率,不但沒有翻倍,甚至離翻倍還很遠很遠。
  • 債基也能收益翻倍?GO!走進「翻倍基」大本營開啟尋寶之旅
    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末,銀行間債券市場各類參與主體共計25888家,較上年末增加5125家。其中,境外機構投資者2610家,較上年末增加1424家。投資者為何蜂擁而至?「無利不起早」,或許是一個相對客觀的詮釋。2020年,如何巧借債券基金,繼續仗劍債市江湖?
  • 公募基金年末排名大戰突生懸念!廣發高端製造暫時跌落第一,農銀匯...
    財聯社(上海,記者 韓理)訊,年末排名戰再生變局。距離2020年結束還有不足半個月的時間,公募主動權益基金的排名卻仍未有定局。12月14日,農銀匯理工業4.0和農銀匯理新能源主題收益突飛猛進,對廣發高端製造實現了反超。12月15日後,這一差距進一步加大。
  • 李道濱公募大年踏空 中銀基金權益「塌方」
    本報記者 任威 夏欣 上海報導2020年末將至,基金排行榜備受關注。在今年的業績排名上,銀行系公募農銀匯理基金和工銀瑞信基金公司旗下多隻翻倍產品盤踞業績榜單前列。相比之下,同為銀行系的頭部公司中銀基金落寞了很多。今年以來,中銀基金旗下多隻權益類產品業績表現處於下遊水平。
  • 110隻收益翻倍!2020年買基金的很多都是大贏家,股基平均狂賺近60%
    隨著2020年12月31日的收盤,一年一度的公募基金排名戰正式落下帷幕,尤其是競爭相當激烈的權益類基金排名終於塵埃落定。在2020年的最後一個交易日,A股主要指數全線大漲創下新高。上證指數上漲1.72%、深證成指大漲1.89%、創業板指數亦大漲2.27%,兩市成交額放量直逼萬億元,2020的A股市場完美收官。
  • 10隻基金業績翻倍 年度排名懸念迭起
    原標題:10隻基金業績翻倍 年度排名懸念迭起  來源:FUND部落 /中國基金報記者 張燕北  2020年還剩最後兩周多,公募基金年度排名戰進入收官階段。
  • 2020公募基金大盤點,幹了這7件大事!
    權益類基金總規模接近6萬億佔比大幅提升10%2020年,公募基金行業收穫歷史性「超級大年」,規模和業績雙豐收。權益基金成為最亮眼的明星,主動權益基金全年整體收益率達到47.6%,強勢演繹「炒股不如買基金」。
  • 89隻基金翻倍!基民人均賺14% 遠超股民?
    在此背景下,公募基金也迎來連續第二個大年,權益類基金收益較好。  1、公募總規模突破18萬億  從基金規模角度看,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2020年公募基金總規模為18.88萬億元,較2019年底增長超4萬億,同比增長了27%。
  • 研究驅動投資 嘉實投研天團「翻倍基」輩出彰顯公募收益正能量
    (原標題:研究驅動投資 嘉實投研天團「翻倍基」輩出彰顯公募收益正能量)近兩年來面對市場結構性行情,公募基金以實力向市場證明「炒股不如買基」,期間誕生的新生代基金有些在優秀基金經理和團隊的加持下,不到兩年已實現翻倍回報。
  • 基金業績排名年度爭冠戰:少數公司的蜜糖,整個行業的砒霜
    每逢歲末,公募基金行業便要開展一場爭奪全年收益率排名的混戰,各路高手切磋技藝,都想爭奪一個更高的排名,競逐全年收益率冠軍。2020年將要迎來尾聲,今年的公募基金業績排名之爭也硝煙再起。對於基金經理來說,年度收益率排名靠前,多數情況下意味著這隻基金這一年裡收益頗豐,也就意味著基金經理可以獲得一筆豐厚的年終獎,更能藉此樹立個人品牌,打造「明星基金經理」的人設。因此,每逢歲末年關,基金公司和基金經理都會全力以赴爭奪高排名。而排名戰中,依靠高收益率奪冠的贏家,往往就能獲得實現極大幅度的基金規模擴張。梳理近年來基金年末排名戰的冠軍,這種例子屢見不鮮。
  • 三季度公募基金大賺1.15萬億元 老將蔡濱出任博時基金新混基基金經理
    (原標題:基會 | 三季度公募基金大賺1.15萬億元 老將蔡濱出任博時基金新混基基金經理)
  • 新能源行情正走向極致化,能否左右2020公募基金排名?
    離2020年公募基金最終排名戰,只剩下4個交易日,榜單上的狀元、榜眼、探花的位置基本已無懸念!有人感嘆歷史又重演,2019年廣發基金劉格菘拿下前三甲,而這次霸榜的或許變成了來自農銀匯理的基金經理趙詣。毫無疑問,無論是吃瓜群眾,還是在專業投資人士眼中,一年一度的公募基金排名戰,絕對年末的壓軸大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