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五22:00,與您一起探索琴行經營的世界
文/琴行智庫編輯組
圖/來源於網絡
「停課不停學」在各地開展得如火如荼。但線上直播第一天,「翻車」的,大有人在,有的老師群直播,把自己靜音了;有的老師忘記點直播按鈕,就這麼白講了一個小時;還有一位老師在線上教學時揮淚呼喊:「請同學不要刷贊了!你那邊刷一個,我這邊卡一下……
各種「翻車」名場面,讓我們哭笑不得的同時,也意識到線上教學這件事情不是張口即來的。
01
停課不停學,先想想學啥啊?
這個寒假,對於很多老師來說可能比暑假都忙,因為要學習使用各種直播、錄播軟體,要和家長做溝通,要和學生互動……這一樁樁一件件的事情搞下來,整個人都不好了。
為了響應疫情防控,把教學搬到線上是很好的選擇,但是不能盲目去做。在慕課的一份調查中,發現在線教學學生完成課程的情況堪憂,67%的學生完全沒有完成課程。
究其原因,主要是學習動機不足、學習內容難以調和、學習體驗差、課程拖沓、學習時間因素等。
因此,在開線上教學的時候,琴行老師應該考慮的最重要的問題,不是用什麼軟體,而是應該教什麼?
琴行的課程內容主要分為理論和技巧,理論包括樂理知識,音樂素養;技巧則是樂器的演奏技巧。這兩部分,理論比較適合線上授課,沒有條件限制,只要孩子有手機,能聯網就行。而技巧的授課,在線上相對來說有難度,一方面是無法完美的指導和糾正孩子手型等問題,另一方面是孩子家裡沒有樂器。面對這種情況,琴行老師的線上教學備課工作就要有所側重。
在這裡給各位備課老師一些建議:
1、理論課需要可愛的比喻。因為是線上授課,孩子的注意力很容易被分散,想要孩子集中注意力,最好的辦法是上課有互動性,用孩子喜歡的方式來講課,而經常使用的方式就是比喻。比如,學認識音符,完全可以根據音符的形狀來編一個孩子容易記憶的動物或者植物,或者手勢,加強孩子的記憶力。
2、技巧課要做好溝通。首先是拍攝的角度問題,手型很重要,一定要在上課之前自己多試試不同的角度,看哪個拍攝角度能夠讓孩子看得最清楚。而孩子的拍攝角度也要有指導,保證老師能夠看清楚孩子的手型是否正確。除此之外,一定要有練琴視頻反饋,這樣老師才能了解孩子的學習情況。
3、線上教學,每節課的知識點和互動比例1:2。線上教學和線下教學不一樣,線下教學,我們可以一整節課都在教孩子音樂知識和技巧,但線上教學則不行,整體學習量一定是小於線下教學的。線上教學要更側重互動,講的知識點可以少,但是要大篇幅的互動,然後鼓勵孩子,和孩子交互,否則孩子沒有獲得感,就會「無聊」、走神。
4、提前給到孩子和家長課程的學習框架。線上教學,特別是低齡的小朋友,非常需要家長的監督,因此每節課給到家長和孩子學習框架是很有必要的,讓家長和孩子都知道這節課要幹什麼,孩子要做什麼,家長要做什麼是非常重要的,有利於線上教學工作的展開。
02
線上教學要有社群運營承接
在線教學中,交互反饋和家校溝通是非常重要的,這就需要社群來配合。老師們根據學習任務,持續對每一個孩子的學習進度和完成狀態進行跟蹤、鼓勵、督促。同時及時反饋,需要能夠有效地解決學生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包括知識問題,以及直播上課時的問題等。
琴行把家長分別建群,然後上完直播課後,在群裡做三件事情:
第一件事情:分別鼓勵表揚孩子的優點,感謝大家的支持。
第二件事情:再次發一份文檔類的學習要點和練琴要求,讓孩子和家長都能夠清楚的知道這節課學了什麼,需要做什麼後續工作。以及說明下次上課的時間。
第三件事情:詢問家長和學生在直播時老師的表現,比如聲音、畫面、拍攝角度、PPT等的呈現如何。可以配合問卷星等來做調查,因為在大群裡,家長可能不好意思說。要注意家長和學生的情緒,避免在本身憋在家裡煩躁的情緒上,進一步引發其他矛盾。
不要把線上教學當成線下的複製或遷移,需要找到合適的學習內容,適當調整順序和學習量。線上教學,特別是在疫情期間,我們的目標不是為了讓家長續班,而是為了讓孩子們有一個快樂的不煩悶的假期的同時,保證孩子們的學習成果,不至於等疫情過去了,孩子們也忘乾淨了。而且在這段時間做好家校關係的維護,等疫情過去也比較好招生,不至於大批量退費情況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