帥小夥帶「銅錢劍」鑑寶,稱是高人所送,專家:不如拆開收藏

2021-01-10 暢談古今史事

帥小夥帶「銅錢劍」鑑寶,稱是高人所送,專家:不如拆開收藏

在中國古代的時候劍可以說是身份的象徵了,更是被稱為萬兵之王。不管是王公貴族還是落魄的貴族也都喜歡把劍帶在身上。有一把劍仿佛就像是自己的身份比別人高了一等一樣。而普通人則是根本不能配著劍上街的。而在道教的傳統裡,銅錢劍也是作為一種法寶。經常會拿著銅錢劍來做法,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講一個關於銅錢劍的鑑寶故事吧。

這次跑來鑑寶的是一位帥小夥,他的藏品則是一把銅錢寶劍。在現場的很多觀眾都覺得這個小夥子的藏品可能就是電影裡的那種道具。小夥子卻笑著說:這其實並不是道具,而這把銅錢劍是一位道教高人送給父親的。而他的父親也一直把這把銅錢劍當做鎮宅之寶,掛在他老家的床頭上。

其實小夥子從小的時候就特別的喜歡這一把外形帥氣的銅錢劍。但是他每次只要想去碰這把銅錢劍的時候都會被他的父親所阻止,這次小夥子拿著這把銅錢劍前來鑑寶,就是想看一看。這把一直陪伴他成長的銅錢劍到底值個什麼價錢?又是什麼年代的呢?

專家也是小心翼翼的接過了這把銅錢劍。因為這把銅錢劍是用繩子給固定起來的,害怕一不小心就給弄散架了。專家在接過了這把銅錢劍之後,開始鑑定,不一會兒就開始對小夥子說:這種藏品一般人還是不要收藏的好。因為這是一種法器,一般是道士做法使用的。而且這把銅錢劍還有些不同。一共是54枚錢幣,再加上30枚銅錢,這個數字也是有很大的講究的,但是我們現在是一個講究科學的社會,所以我們也就不在這裡講封建迷信的東西啦。

專家又說:這些銅錢從款式上來講應該都是光緒年間傳下來的。而且古代的時候銅錢劍其實是一種用來驅邪的方式。現在在我國的民間其實還是有很多道士。用這種錢幣來做成銅錢劍並使用的。所以這把劍,它本身就不屬於是一件藏品,而是一件法器,所以還是建議小夥子不要再收藏這一類的產品了。第一次並沒有什麼實際的價值,第二也是沒有什麼很好的收藏價值。

最後,專家還建議說不如把寶劍上的錢幣拆下來收藏,這樣反而還會價值比較高一點,但是小夥卻說這是高人送給自己父親的,一定要好好保存,所以自己也不會去亂動這把青銅劍了。小編還是覺得對於中國古代的那些傳統思想,我們應該去其糟粕,留其精華,像這些封建迷信的東西,大家還是不要收藏的比較好,應該去弘揚我們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所以這些藏品小編也建議大家還是不要收藏的好,各位看官你們對此有什麼看法,如果這把寶劍是你們的,你們會把上面的銅錢拆下來收藏嗎?

相關焦點

  • 小夥帶「銅錢劍」鑑寶,稱93歲道士送的,專家一數銅錢:萬不可留
    自唐朝之前,道家是全中原所信奉的教派,道士們斬妖除魔,並且潛心修道者還可渡劫化仙,當然這都是民間傳說,並無科學根據,今天筆者就為大家講述一個關於道家法器銅錢劍的一個鑑寶故事。相信不少80後讀者或是70後讀者對於道士的印象多半都是林正英所飾演的道長角色,其實筆者也是一樣,林正英所飾演的道長一角實在是太過於深入人心,有這麼一期鑑寶節目,一位小夥拿了一把「銅錢劍」走到了鑑寶評委的桌前,原來這把銅錢劍是小夥的父親從一位93歲的老道手裡討來的,父親一直將這把銅錢劍掛在客廳的中央,小的時候鑑寶者總想將銅錢劍拿下來玩耍,不過都被父親嚴聲呵止了,這次前來鑑寶希望能代替父親看看這把寶劍的價值究竟如何
  • 男子帶「銅錢劍」鑑寶,稱93歲老道士贈送,專家:千萬不要收藏
    今天小編和大家講的便是一位男子帶著銅錢劍鑑寶的事情。在某鑑寶節目中,一位男子帶著自己珍藏多年的銅錢劍前來鑑寶,然而在場的觀眾卻都以為他帶的是一件電影裡面的道具,儘管觀眾都在質疑他帶是不是道具,該男子笑著說到,這是真的銅錢劍,並不是道具,他說這把銅錢劍是一位93歲老道士贈送給他父親的,由於民間比較迷信,家裡人把這個銅錢劍掛在牆上用來鎮宅驅邪。
  • 大哥帶銅錢上臺鑑寶,自稱估值120萬,專家:只能值800元!
    大哥帶銅錢上臺鑑寶,自稱估值120萬,專家:只能值800元!貨幣是自古以來每一個朝代都有的東西,從最初的貝殼然後到倒閉再到銅錢,中國的貨幣在歷史上來說是流通的最多的一種形式,而現在我們新中國使用的是紙幣,這其中發展歷程也是非常的曲折,每一個貨幣也都代表了一段歷史。
  • 男子帶銅錢劍鑑寶,自稱30年前道士贈與父親,專家:快埋了吧!
    男子帶銅錢劍鑑寶,自稱30年前道士贈與父親,專家:快埋了吧!而今天我們要說的就是一個男子帶著銅錢劍來鑑寶,自稱是三十年前一位嘮叨是送給他父親的,而他的父親就一直放在家裡面,用來鎮邪之用。而該男子則又是非常的好奇,每一次摸這把銅錢劍的時候,父親都呵斥他,於是男子就想知道這把銅錢劍,究竟有怎樣的價值?到底值不值錢?又是什麼年代的東西?
  • 小夥帶來一尊金翅大鵬鳥鑑寶,專家檢查後,一句話打回了原形!
    而隨著收藏的火熱,現在的鑑寶節目也是非常的吸引人,在鑑寶節目上面,也是有非常多的稀奇古怪的文物出現。也有一些價值非常高的,也有一些不值錢的文物。所以說很多觀眾都看得不亦樂乎。不過今天這位小夥子拿來的是一個金翅大鵬鳥,說這個東西是神仙化身的,那小夥拿來的究竟是什麼樣的一個文物呢?
  • 小夥兒帶「懷表」鑑寶,想要換一套房,專家:沒法估計它的價值
    在一次鑑寶的節目上,有一個小夥帶著女朋友上臺鑑寶,他的手中就是一塊金燦燦的懷表,而根據小夥的說法,這塊懷表是嶽父親早年所收藏的一塊金表,而且還是著名的寶璣懷表,如果鑑寶成功的話,那麼想要換一個房子。其實很多人都不熟悉懷表的價值,尤其是寶璣懷表究竟是個什麼樣的文物,其實寶璣懷表創始於1775年,已經有了將近240年的歷史,直到今天寶璣懷表仍然還在,現如今機械手錶上,所使用的技術,至少有兩項是寶璣懷表首創的。最讓人在意的就是最具代表性的三大複雜功能的發明有陀飛輪、萬年曆和三問音簧。
  • 小夥拿20萬買的「趙子龍佩劍」去鑑寶,專家:假的,但這把更值錢
    一位小夥自稱花了20萬買了一把趙雲的佩劍,這是真的嗎?二、趙子龍佩劍近來年,大火的各檔鑑寶節目一經播出,就引來了網友的一頓熱潮,大飽眼福。鑑寶節目中各種寶物的亮相,可謂是讓網友們過足了眼癮,看到了一場文物的饕餮盛宴。一天,如往常一樣,鑑寶節目來了一位男子,他自稱買到了一把趙子龍的佩劍。
  • 小夥買婚房還差20萬,拿銀元寶來鑑寶,專家:你會後悔的
    可以上那種學跳舞,練太極是不同的,他們的精神追求,而是收藏,收藏何嘗不是一種興趣愛好呢?可收藏並不是每個人想做就能做的,畢竟首先在金錢方面就是一筆很大的開銷,我們現在的有錢人也會都選擇收藏,其實收藏有一個很高的升值價,包括在購買收藏品的時候,眼光一定要放準一些。
  • 阿姨帶「玻璃珠」來鑑寶,稱是祖傳的嫁妝,專家:十分罕見
    阿姨帶「玻璃珠」來鑑寶,稱是祖傳的嫁妝,專家:十分罕見文/花花歷史屋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也是越來越高。在滿足了生活的必要的條件之後,越來越多的人們選擇去收藏古董,來提高自己的見識,豐富自己的閱歷,除此之外呢,古董也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升值。
  • 小夥帶一「破碗」鑑寶,遭觀眾嘲笑,專家倒入一杯水後不笑了!
    不過對寶物的鑑定,還是得看專家的眼光以及經驗,否則寶物也只會蒙塵。小夥帶一「破碗」鑑寶,遭觀眾嘲笑,專家倒入一杯水後不笑了。那麼到底發生了什麼呢? 在一次鑑寶節目上,一位小夥子帶著一個破碗來到節目,請專家幫忙鑑定。結果觀眾都紛紛嘲笑他的時候,專家卻給出了與眾不同的回答,震驚了所有人。
  • 大媽帶「暖水瓶」鑑寶,稱是清朝的寶貝,專家:蓋子找到再報價!
    大媽帶「暖水瓶」鑑寶,稱是清朝的寶貝,專家:蓋子找到再報價!中華上下五千年,留下了不少歷史文化,除此之外還留下了很多非常具有價值的歷史文物和價值連城的古董。但是經過了時間的洗禮和無數次朝代的更替,這些寶貝都散落在人間,有些尚未被發掘。
  • 小夥帶「邪門」法器鑑寶,稱是喇嘛送父親的禮物,專家:拒絕鑑定
    此前有位小夥子,將家裡的一隻「佛教法器」送給專家鑑定,據說是西藏一位喇嘛贈送父親的,覺得比較邪門,專家看後拒絕鑑定。老話說「亂世黃金,盛世古董」,到了如今的太平盛世,很多人開始把玩起老物件兒,某些電視臺借著這股東風,推出了一系列鑑寶節目,讓觀眾可謂大飽眼福。其中有一期節目比較特殊,來鑑寶的是一個年輕的小夥子,帶來的東西也不是一般的古玩字畫,而是一隻法器。
  • 男子拿祖傳「官帽」鑑寶,專家用光一照,激動說:敢問祖上何人?
    2003年10月,由羅晰月主持的鑑寶欄目《鑑寶》播出,受到了廣泛的好評,這檔電視欄目藉助藏品探討深厚文化底蘊、把握收藏投資理念、傳遞相關投資技巧與市場行情。在場鑑寶的都是極為具有資歷的專家,每一件假藏品都難逃法眼,每一件真藏品的分析與鑑定都是一次專業知識的積累和令人感到新奇的體驗。
  • 老人帶龍頭拐杖鑑寶,說用5斤香菇換的,專家拆開後發現一枚印章
    而且我們的土地面積也是非常廣闊的,有著極其豐富的物產資源,在這些資源的支持下,我國的經濟也快速發展起來,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不但滿足了物質上的需求,如今也有能力去追求更高層次的精神享受,如今越來越多的人都喜歡把精力放在自己感興趣的事情上,比如說旅遊,比如說收藏,尤其是對於收藏品的投資,特別是古董文物,也在我國掀起一陣陣熱潮。
  • 西藏喇嘛送父親「法器」,兒子覺得邪門拿去鑑寶,專家卻拒絕鑑定
    不論從服飾打扮還是所遵循的是非價值觀,都是如此。佛家禁忌一旦被觸碰,就很容易遇到邪門的東西,比如在一檔鑑寶節目中,就曾有過讓人很是唏噓的物件。讓在場鑑寶專家和觀眾都十分震驚,這是什麼呢?也是順應時代的發展,不少電視臺開創了鑑寶節目,為的就是讓更多的人明白自己的藏品的價值。這一天,節目來了一個小夥子,拿著一個「碗」前來讓專家鑑定,這個看似像碗的東西,實際大有來頭,而當結果出來時,更是震驚了現場所有人。專家更是直言,不會告訴收藏家這件藏品的價值,這是怎麼回事呢?
  • 小夥帶祖傳「烏紗帽」鑑寶,專家拿光一照手哆嗦:敢問祖上何人?
    詩中所寫的烏紗帽,就是古代官員的官帽。但這小小一頂烏紗帽,裡面講究卻不少,不同等級的官員所佩戴的官帽也有許多不同的細節。俗話說「盛世古董,亂世黃金」。在生活條件逐漸變好之後,人們對古董這類老物件越來越感興趣,前些年在這樣的趨勢下,就衍生了很多鑑寶節目。當時家裡有祖傳寶貝或者在外淘到寶的部分古董愛好者,都想鑑定一下自己的寶貝真不真。
  • 男子花50元買了一個古董前去鑑寶,專家:撿了一個大便宜
    在如今這個時代人們對於生活的追求都有所不同,他們所做的也都只想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現在的人們也很喜歡收藏也用來升值,有的人們喜歡多買幾套房子,等著漲錢之後再賣出去,有的人喜歡收藏鞋子,各種各樣的眼花繚亂,而且有這麼一群人,他們喜歡收藏古董金銀珠寶等等,這些升值得更快。
  • 小夥拿「水果盤」鑑寶,欠50萬債全指望它,專家:面具還是別摘了
    之前我們也說到過一個鑑寶的小姑娘也是帶著面具來鑑寶,因為不相信他父親的眼光,還是花了大價錢買來的藏品,但沒想到最後鑑定的是真的,可把小姑娘高興壞了,還表示以後她父親再買藏品不會多說什麼了。今天要說的也是一位戴面具的小夥,他拿的是一個水果盤,還坦言自己欠了50萬的債就全指望它了,專家在經過鑑定後,對小夥子說:你面具還是別摘了,一聽這話肯定就是個真的,可能帶面具的人都是有好運的。
  • 央視《鑑寶》專家兩天鑑寶1300多件 9成是假貨
    10件玉雕全是「人造石」  兩天鑑寶1300多件,其中九成是假貨 什麼東西不可以買?專家教你怎樣不花冤枉錢  重達十多斤的「玉雕」原是人造石,色澤褐黃的「古畫」是醬油泡出來的,「海撈瓷」上的白斑是石灰,競拍來的東西不是真貨……為期兩天的免費鑑寶活動於1月9日下午圓滿結束。
  • 老太帶金釵鑑寶,金釵上刻了5個字,專家鑑定後忙問其母親身份
    到了20世紀30年代,文物一詞才又重新回到大家的視野中,所包含的類別更加豐富。文物的鑑別需要專業的人士來定奪,必須要有大量且豐厚的知識積累,且一定要有足夠的經驗,才能慧眼識別真假,這些專業人士受人尊敬,代表的是權威,也是業內的頂尖水準,他們的一席話甚至可以決定一件文物的價值高低。隨著文物行業和文物收藏的興起,文物的價格逐漸飈升,不少文物販子看準了商機,導致假貨橫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