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省裡來的科技特派員,把技術送到了油茶林中

2020-12-28 天眼新聞

「油茶結果太多,會降低油茶產量及出油率,對於結果過多的油茶樹要將病果、弱小果摘掉。」5月8日,走進貴州省黔西南州冊亨縣弼佑鎮11.8萬畝油茶林,一簇簇圓潤飽滿的油茶果掛滿枝頭,在弼佑鎮落江村的油茶低產林改造示範基地,幾名布依族群眾圍著滿頭大汗的李志芳。

李志芳到油茶林中指導群眾管護蔬果

今年56歲的李志芳是貴州省萬名農業專家服務「三農」行動暨國家「三區」人才支持計劃科技人員,貴州省農科院亞熱帶作物研究所駐冊亨縣弼佑鎮省級科技特派員。

5月7日,冊亨縣以41℃的氣溫進入全國氣溫排行榜榜首,持續高溫,酷暑難耐。但目前正是油茶疏果的緊要關頭,李志芳頂著烈日,上山下坡,到油茶地裡悉心指導,將管護技術送到油茶林中。

科學管護促增收

「種了幾十年的油茶,要不是李鎮長幫忙,現在哪有這麼高的產量。」落江村的覃國興在李志芳的幫助下,對自家的20多畝低產低效茶林進行改造後,油茶產量上來了,收入增加了,甭提心裡有多高興,見人就念李志芳的好。

2018年1月到2019年12月,李志芳掛職弼佑鎮科技副鎮長,所以鄉親們都叫李志芳「李鎮長」。

李志芳到弼佑鎮後了解到:油茶是弼佑鎮的支柱產業,但長期以來由於缺乏種植、管護等技術,導致油茶種植低產低效。因此,李志芳想為鄉親們做點實事。

「把樹枝都剪掉了,還怎麼結果?都不結果了,產量怎麼上來嘛?」

「哄鬼!如果要砍我家油茶樹,先砍我……」

要想油茶樹增產增效,修剪、疏果,病蟲害防治等工作一樣都馬虎不得。但大夥覺得李志芳是來「鍍金」「走過場」的幹部,對李志芳的工作持懷疑態度並不支持,所以,李志芳改造油茶林的工作一開始就卡在油茶樹的修枝問題上。

因為從事農業產業技術服務多年,李志芳有自己和群眾打交道的方法。

「我當時就和大夥『打包票』,如果改造過的油茶樹不增產,我自己掏腰包賠!」通過李志芳不斷做工作,部分油茶種植戶同意了。功夫不負有心人,改造後的油茶樹,達到了李志芳預期的效果。「改造後的油茶林,增產30%以上,大夥的收入就增加了。」

現在,一到油茶樹管護季節,大夥都會主動邀請李志芳到自家油茶林指導幫忙,忙不過來的時候,大夥還有意見呢!

科技引領建基地

冊亨縣是國家級貧困縣和貴州省14個深度貧困縣之一,從李志芳到冊亨縣的那一天起,他就暗下決心:必須盡一份力,打贏科技扶貧精準脫貧的攻堅戰。

「22畝土地以每畝300元的租金流轉給基地,一年就有6600元,油茶收成還是自己的不說,除草、修枝等還給工資呢!」說起李志芳,落江村村民覃乜困十分激動,他說,李志芳的到來讓他感到揚眉吐氣了。「油茶收入增加了,掙錢路子多了,日子越來越好過了,多虧了我們的李鎮長。」

原來,為加快弼佑鎮油茶產業化發展,帶動農戶增收致富,李志芳申請到科研經費40萬元,在落江村打造冊亨油茶成果轉化技術集成示範基地。

「核心示範50畝,推廣1000畝,輻射帶動10000畝以上。」李志芳介紹,基地主要針對弼佑鎮油茶生產現狀,將現有的油茶林採取林地清理、密度調控、科學合理施肥、病蟲害綠色控制等科學措施,建成科技含量高、技術先進、示範帶動性強、農業標準化生產,促進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與推廣。

落江村貧困戶覃國輝說起李志芳,心中的感謝說不完。「領租金、家門口就業,還能學到一技之長,竟有這等好事,李鎮長到村裡來,我們脫貧致富有了底氣!」

弼佑鎮漫山遍野的油茶林

基地建設,科技引領。通過李志芳改造後的油茶樹,油茶幹籽產量由原來的50-60公斤/畝,提升到80-100公斤/畝,產油量由原來的7-10公斤/畝提升到20-25公斤/畝,年人均收入由原來的人均1500元增加到3000元,帶動當地100餘人脫貧。

除此之外,李志芳利用自己的專業特長和相關資源,幫助弼佑鎮申請寧波幫扶油茶項目一項,資金400萬;引進10個優質油茶品種進行示範試驗,並在林下種植中藥材(芍藥);打造茶旅、林下養殖一體化油茶基地102畝,現有雞苗8000多羽……

科技扶貧授人漁

「李鎮長是真心實意來幫助我們致富過好日子的,我參加了他組織的幾次油茶培訓,按照他的方法,效果真的很好!」昔日貧困戶,如今致富帶頭人,落江村村民覃智在李志芳的帶動下,生活有了大變化。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李志芳通過走訪調研、實地考察了解到,冊亨縣傳統產業起步較晚、投入不足、技術滯後、管理粗放、病蟲害嚴重、產量不高、外觀品質欠佳等技術瓶頸問題,而他到冊亨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想方設法從根本上解決這一系列問題。

「農業發展沒有科技支撐很難做好做強,讓大夥發展遊刃有餘,技術培訓成為當務之急。」李志芳通過工作關係,積極主動對接邀請貴州農科院、貴州大學、貴州省林業科學院、貴州省林業廳、貴州師範大學等相關專家,到冊亨縣開展實用的技術培訓。據統計,李志芳到弼佑鎮以後,組織各種栽培技術培訓12期,培訓農戶1000餘人次。

「極力做好黨的農村政策講習員、創新發展調研員、科學成果推廣員、科技知識普及員。」做給群眾看,帶著群眾幹,李志芳以綿薄之力始終發揮科技幫扶的作用。

「今年3月3日,冊亨縣退出貧困縣序列,為脫貧攻堅貢獻『科技力量」,不斷推動科技成果轉化,釋放出科技人員的能量和活力!」2019年12月,掛職期滿的李志芳又自願申請,以科技特派員的角色,回到冊亨縣弼佑鎮,與弼佑鎮的幹部群眾一道,鞏固脫貧成果,助力實現鄉村振興。

通訊員 肖雄

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匡奇燃

編輯 彭芝莉 劉義

編審 陳俎宇

相關焦點

  • 青田的這些科技特派員增收致富有一手
    據了解,青田縣從2003年以來,持續推進科技特派員工作,先後有300餘人次科技特派員服務基層,探索出了「實體創業型」「技術推動型」「市場帶動型」等服務模式和「特派員+專業合作社」「特派員+基地+人才」等創新創業載體,取得了「基層滿意、群眾歡迎、組織肯定」的效果。
  • 疫線「智繪」春耕圖—石門縣省市科技特派員助力春耕復產紀實
    組建「助農小分隊」,為產業發展「把脈」在縣委人才辦和縣科技局的積極倡導下,科技特派員自發組成了「助農小分隊」, 分赴全縣各鄉鎮,有序開展技術指導和科技服務,為產業發展「把脈」。今年,家住長沙的石門縣科技副縣長、科技扶貧專家服務團團長龔吉軍沒有回去過春節,而是和家人一起留在了石門。
  • 渭南市科技特派員貧困村技術服務實現全覆蓋
    渭南市科技特派員貧困村技術服務實現全覆蓋 恢復窄屏 發布時間:2020-09-08 08:06:13
  • 冊亨:科技助力生真「金」林裡老鄉笑開顏
    科技專家到油茶林中作技術指導 肖雄 攝今年56歲的李志芳不僅是貴州省萬名農業專家服務「三農」行動暨國家「三區」人才支持計劃的科技人員,還是省農科院亞熱帶作物研究所駐冊亨縣弼佑鎮省級科技特派員。2018年1月到2019年12月,李志芳掛職弼佑鎮科技副鎮長,所以鄉親們都叫李志芳「李鎮長」。李志芳到弼佑鎮後了解到,油茶是弼佑鎮的支柱產業,但長期以來由於缺乏種植、管護等技術,導致油茶種植低產低效。因此,李志芳想為鄉親們做點實事。
  • 萬州:特色產業都有了科技特派員
    11月29日,趁著天氣晴好,甘寧鎮永勝村「四月紅」玫瑰香橙果園負責人朱文祥一大早便帶著工人在果園裡除草,說起國家「三區」科技人才鄧烈等專家近日送上門來的果樹管理新技術,朱文祥一臉笑意。今年以來,萬州區科技局創新科技特派員工作思路,實行「定製化」服務,組織農業專家組成服務隊,進村頭、上屋頭、到田頭,全區特色產業實現科技特派員對接服務全覆蓋,為種植大戶及農業科技型企業「問診把脈」,讓農民家門口學技術。「去年越冬管理沒做好,對產量影響很大,今年專門來聽專家支招。」
  • 三亞科技特派員科技服務走進海棠灣
    1月2日,三亞市南繁科學技術研究院助理研究員曹明、張雪彬,海南省農業科技110三亞市水稻公園服務站科技特派員潘崑崙等到海棠灣水稻國家公園、海南綠蔬好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等開展技術上門服務。
  • 扶貧路上的「科特派」——磐石市科技特派員專家組深入開展科技...
    從無到有 不斷壯大的磐石「科特派」 作為磐石市最早的科技特派員代表,在20餘年的時間裡,李永強見證了這個城市科技特派員「從無到有、由弱到強」的轉變。 和記者聊起科技特派員工作,57歲的李永強感慨萬千。
  • 科技興林 油茶山上掛滿「金」
    覃建唐家20餘畝油茶林,畝產100來斤已經算高產了,很多油茶林畝產不到80斤。 科技興林,來一場全面的低產林改造勢在必行。2011年,弼佑鎮開始推行油茶低產林改造項目。 最開始項目推動十分艱難。覃建唐回憶說,當時很多村民不理解林業站大刀闊斧修剪油茶枝條的原因,不支持甚至圍堵前來宣講的技術人員。
  • 科技特派員工作有關背景素材_中國網
    2009年,科技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農業部、教育部、中宣部、國家林業局、共青團中央、中國銀監會八部門成立科技特派員農村科技創業行動協調指導小組,出臺《關於深入開展科技特派員農村科技創業行動的意見》,啟動了科技特派員農村科技創業行動。目前,科技特派員工作全面推進,全國31個省份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90%的縣(市)開展了科技特派員工作,發展自然人科技特派員70多萬名,法人科技特派員4.8萬家。
  • 科技特派員:將「致富經」播撒到田間地頭
    2001年,我主動要求到山區當科技特派員,從事農村實用技術普及和竹蓀栽培技術研發應用,至今已連續幹了近20個年頭。我利用科技特派員機制這個平臺,創辦南平首家竹蓀技術研究所,一頭扎進了竹蓀種植高產技術的探索中。我一邊向省市縣專家學習、向菇農取經,一邊自己種竹蓀搞試驗,終於摸索研發出「三增加、建堆發酵」的竹蓀高產栽培新技術。後來這個技術還獲得了福建省科技進步三等獎、農業農村部「豐收三等獎」。
  • 手把手傳幫帶 五指山市生態科技特派員黃慶文推廣青瓜嫁接技術
    海南日報記者 李天平 攝5月13日一大早,剛趕到五指山市毛陽鎮牙力村的一處田壟間,三亞市南繁科學技術研究院助理農藝師、五指山市生態科技特派員黃慶文便被幾名農戶團團圍住。「黃老師,你瞧我家種的豆角,葉片上全是被蟲啃出來的洞,用了藥也不見好轉,這可怎麼辦?」
  • 科技特派員成高質量發展「引擎」
    昨天(12月13日),金華市仙源山鐵皮石斛種植基地負責人說起農業科技特派員盛仙俏的工作,連連點讚。來自市植保站的盛仙俏是派駐婺城區的一名農業科技特派員,平時一有空,她就奔忙在田間地頭,為種植戶解決技術問題。僅在今年,她就幫助婺城農戶解決了紅葉石楠葉斑病等防治技術、覆盆子田間管理技術、豆腐柴規範化種植技術、桂花糕產品工藝改進等7項難題。
  • 科技特派員深入田間地頭 開展技術服務工作
    為更好的實施好科技特派員項目「甜桔柚生態栽培技術的示範與推廣」,近期,項目組負責人竹口鎮省派特派員魏海龍研究員,項目組成員竹口鎮農業公共服務中心周發明高級工程師、竹口鎮林業工作站站長尹瑞安高級工程師以及慶元縣林業技術推廣服務站吳遠海一行對項目的實施開展了技術服務與指導。
  • 大山裡,科技特派員如約而至
    每年這個時候,省級科技特派員、隴南師範高等專科學校農林技術學院院長王讓軍都會前來,幫助大埡村的農民進行蟲害防治。在這個特殊時期,王讓軍沒有失約。4月27日一大早,王讓軍就匆匆趕往位於隴南市成縣陳院鎮大埡村的核桃林。這幾天,他幾乎每天都要在成縣的山間地頭進行以防治桑盾蚧為主的核桃病蟲害防治示範和技術培訓。
  • 「贛州油」油茶種子:我搭載長五B運載火箭遨遊太空!
    航天育種技術的巨大優勢,為油茶良種選育事業插上了夢想的翅膀。待這批太空種子返回後將進行航天育種育苗應用試驗的後續種植、觀測階段,並將在優化油茶種子品質,提升油茶產量,縮短油茶育種周期,實現贛州乃至全國油茶新品種的突破上貢獻力量。
  • 廣東企業科技特派員2.0上線
    全國先行,首引"揭榜制"廣東省科技廳在全國率先推出《廣東省企業科技特派員改革實施方案》,方案以企業技術需求為導向,首次採取"揭榜制"實現科技特派員與企業技術研發需求的精準對接、精準特派,吸引全球優秀科技人才為廣東企業創新發展服務。
  • ——《甘肅省省級科技特派員管理辦法(試行)》解讀
    《辦法》參考福建、浙江、南平等省市科技特派員管理辦法及國家「三區」科技人才的成功做法,首次明確提出給予省級科技特派員每人每年2萬元的工作補助經費支持,主要用於開展技術服務、夥食補助、交通費、人身保險及培訓等。
  • 五指山上來科技特派員,綠了山頭富了鄉鄰
    近年來,五指山市立足山區實際因地制宜,在海南自由貿易港首創「生態科技特派員」制度,引入一批具有一定專業能力和技術特長的科技人才,助推當地發展小而精的特色產業,帶動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致富,為打贏脫貧攻堅戰注入強勁動力。
  • 油茶的作用,與油茶的特徵,與養殖注意事項
    據化驗,普通油茶幹種仁(氣千)含油43.56%,含水865%,蛋白質8.66%,粗纖維3.26%皂素8.65%,灰分2.59%,無氮萃取物24.63%。油茶具有壽命長和適應性強的特點,一般可開花結實六十至八十年。衰老了可以砍伐復壯更新,又可開花結果數十年,如此可復壯更新多次。特別是普通油茶除壽命長而外,其適應性也很強。對士壤要求不嚴,能耐乾旱,耐瘠薄,適宜在一般山地種植,不與農爭地。
  • 五指山創新科技特派員制度助力脫貧攻堅
    近年來,五指山市立足山區實際因地制宜,在海南自由貿易港首創「生態科技特派員」制度,引入一批具有一定專業能力和技術特長的科技人才,助推當地發展小而精的特色產業,帶動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致富,為打贏脫貧攻堅戰注入強勁動力。要「脫貧」也要「生態」,首創生態科技特派員制度向科技要出路。作為典型的山區少數民族貧困市縣,受地理條件限制,五指山市產業振興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