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茶是亞熱帶植物,是我國南方各省主要的油料樹種。油茶種子供榨油。茶油煎煉後清香可口,是一種很好的食用油。除食用外,也是重要的工業原料,可作機器油、防鏽油、印泥油、凡士林、奶油、生髮油、肥皂、蠟燭以及醫藥用油等。茶油又是重要出口物資。油茶餅是一種優質肥料,並可作殺蟲劑,還可洗衣洗頭等。果殼可制活性炭、栲膠、塑料、糠醛、鹼等。據化驗,普通油茶幹種仁(氣千)含油43.56%,含水865%,蛋白質8.66%,粗纖維3.26%皂素8.65%,灰分2.59%,無氮萃取物24.63%。油茶具有壽命長和適應性強的特點,一般可開花結實六十至八十年。衰老了可以砍伐復壯更新,又可開花結果數十年,如此可復壯更新多次。特別是普通油茶除壽命長而外,其適應性也很強。對士壤要求不嚴,能耐乾旱,耐瘠薄,適宜在一般山地種植,不與農爭地。
這些特點是其它油料作物所不及的。我省山多田地少,非常適宜油茶生產的發展。根據我省各地引種栽培的經驗:海拔700-2000米的滇中、滇南、滇西、滇東北地區均可大力發展普通油茶海拔2000-3000米地區,可以發展騰衝紅花油茶。油茶盛花期,一怕低溫,二怕多雨,這兩個因素會影響昆蟲傳粉(油茶是蟲媒花),更怕冰雹打,一般冰雹打後產量大減或無收成。我省氣候是有利於油茶生長發育的。初冬油茶盛花期,旱季開始,這時晴天多,比較溫暖,利於油茶開花授粉。夏天雨水充足,對油茶果實的生長和油質的轉化比較有利。
一般不會發生象其它省所謂「七月於球,八月千油」的現象普通油茶種植後三至五年即開花結果,十年後進入盛產期,一般畝產籽100市斤左右。在土壤氣候條件好,栽培管理得當的情況下,每畝可產籽300市斤以上。豐產單株可產籽30-40市斤以上。百年老樹管理得好,照樣結實纍纍。騰衝紅花油茶一般需八至十年才開花結果,但壽命較長,可開花結果百年以上,單株產量也比較高我省栽培油茶歷史悠久,栽培得多而廣的是普通油茶。以廣南、富寧為最多,其次是西疇、麻慄坡、馬關、文山、丘北、羅平、師宗、金平、屏邊、元陽、宣威、富源等縣也有栽培。
解放後我省各專州都進行過大量的引種栽培,引種成功的已經開花結果,效果良好。紅花油茶的栽培以騰衝縣為主,其他地方也有零星的分布,數量很少。解放後保山地區曾大力提倡發展,國家還辦了紅花油茶林場,種植早的已經開花結果取得了顯著成效。小葉油茶,又稱小米茶、小包茶,形態特徵近似普通油茶,有的混生在普通油茶林中,有的成片栽培。與普通油茶不同點是植株小,枝葉密,花果均小,種子為茶褐色。
小葉油茶植株高2-4米,葉緣鋸齒較淺。花徑2,5-4釐米,平展,白色。花瓣五枚,先端渾園,少數凹裂。果實直徑0.9—26釐米,圓形,長圓或紡錘形等。果皮薄,成熟時果皮易裂開,是小葉油茶的顯著特點。每果有種子1-3粒,中軸貼於果皮。種子茶褐色,成熟一般較早,多在寒露節令前後成熟,故又稱寒露子。由於其果實小,種子也小,所以又叫小包茶、小米茶。小葉油茶雖果小籽小,但成熟較早,象鼻蟲危害少,單株結實量尚好,出籽率較高(31.27-35%),故群眾仍有栽培騰衝紅花油茶,常綠中喬木,高10-15米,小枝無毛,葉橢圓或長圓形,無毛,長7-13釐米,頂端漸尖,基部圓形或楔形,上面濃綠,下面有明顯網脈,在葉面上清楚可見,是其特點。花單生,直徑13-18釐米,豔紅,花瓣15-20枚,倒卵形,多為單瓣。
花瓣下部聯合。雄蕊多數。子房有細毛,蒴果扁圓。騰衝紅花油茶主要分布在我省騰衝縣,歷史上有成片生產栽培,滇西各地有零星的天然分布。植株較大,單株產量較高,豐產單株可產籽二百斤左右,種子含油量高,每百斤乾子可榨油三十斤以上。適宜在土壤肥厚的高寒山區種植。造林後八至十年就開花結果。此種在海拔300處仍能開花結果,是目前我省高海拔地區理想的木本油料樹種。騰衝紅花油茶不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