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茶的作用,與油茶的特徵,與養殖注意事項

2020-12-03 水雲談故事

油茶是亞熱帶植物,是我國南方各省主要的油料樹種。油茶種子供榨油。茶油煎煉後清香可口,是一種很好的食用油。除食用外,也是重要的工業原料,可作機器油、防鏽油、印泥油、凡士林、奶油、生髮油、肥皂、蠟燭以及醫藥用油等。茶油又是重要出口物資。油茶餅是一種優質肥料,並可作殺蟲劑,還可洗衣洗頭等。果殼可制活性炭、栲膠、塑料、糠醛、鹼等。據化驗,普通油茶幹種仁(氣千)含油43.56%,含水865%,蛋白質8.66%,粗纖維3.26%皂素8.65%,灰分2.59%,無氮萃取物24.63%。油茶具有壽命長和適應性強的特點,一般可開花結實六十至八十年。衰老了可以砍伐復壯更新,又可開花結果數十年,如此可復壯更新多次。特別是普通油茶除壽命長而外,其適應性也很強。對士壤要求不嚴,能耐乾旱,耐瘠薄,適宜在一般山地種植,不與農爭地。

這些特點是其它油料作物所不及的。我省山多田地少,非常適宜油茶生產的發展。根據我省各地引種栽培的經驗:海拔700-2000米的滇中、滇南、滇西、滇東北地區均可大力發展普通油茶海拔2000-3000米地區,可以發展騰衝紅花油茶。油茶盛花期,一怕低溫,二怕多雨,這兩個因素會影響昆蟲傳粉(油茶是蟲媒花),更怕冰雹打,一般冰雹打後產量大減或無收成。我省氣候是有利於油茶生長發育的。初冬油茶盛花期,旱季開始,這時晴天多,比較溫暖,利於油茶開花授粉。夏天雨水充足,對油茶果實的生長和油質的轉化比較有利。

一般不會發生象其它省所謂「七月於球,八月千油」的現象普通油茶種植後三至五年即開花結果,十年後進入盛產期,一般畝產籽100市斤左右。在土壤氣候條件好,栽培管理得當的情況下,每畝可產籽300市斤以上。豐產單株可產籽30-40市斤以上。百年老樹管理得好,照樣結實纍纍。騰衝紅花油茶一般需八至十年才開花結果,但壽命較長,可開花結果百年以上,單株產量也比較高我省栽培油茶歷史悠久,栽培得多而廣的是普通油茶。以廣南、富寧為最多,其次是西疇、麻慄坡、馬關、文山、丘北、羅平、師宗、金平、屏邊、元陽、宣威、富源等縣也有栽培。

解放後我省各專州都進行過大量的引種栽培,引種成功的已經開花結果,效果良好。紅花油茶的栽培以騰衝縣為主,其他地方也有零星的分布,數量很少。解放後保山地區曾大力提倡發展,國家還辦了紅花油茶林場,種植早的已經開花結果取得了顯著成效。小葉油茶,又稱小米茶、小包茶,形態特徵近似普通油茶,有的混生在普通油茶林中,有的成片栽培。與普通油茶不同點是植株小,枝葉密,花果均小,種子為茶褐色。

小葉油茶植株高2-4米,葉緣鋸齒較淺。花徑2,5-4釐米,平展,白色。花瓣五枚,先端渾園,少數凹裂。果實直徑0.9—26釐米,圓形,長圓或紡錘形等。果皮薄,成熟時果皮易裂開,是小葉油茶的顯著特點。每果有種子1-3粒,中軸貼於果皮。種子茶褐色,成熟一般較早,多在寒露節令前後成熟,故又稱寒露子。由於其果實小,種子也小,所以又叫小包茶、小米茶。小葉油茶雖果小籽小,但成熟較早,象鼻蟲危害少,單株結實量尚好,出籽率較高(31.27-35%),故群眾仍有栽培騰衝紅花油茶,常綠中喬木,高10-15米,小枝無毛,葉橢圓或長圓形,無毛,長7-13釐米,頂端漸尖,基部圓形或楔形,上面濃綠,下面有明顯網脈,在葉面上清楚可見,是其特點。花單生,直徑13-18釐米,豔紅,花瓣15-20枚,倒卵形,多為單瓣。

花瓣下部聯合。雄蕊多數。子房有細毛,蒴果扁圓。騰衝紅花油茶主要分布在我省騰衝縣,歷史上有成片生產栽培,滇西各地有零星的天然分布。植株較大,單株產量較高,豐產單株可產籽二百斤左右,種子含油量高,每百斤乾子可榨油三十斤以上。適宜在土壤肥厚的高寒山區種植。造林後八至十年就開花結果。此種在海拔300處仍能開花結果,是目前我省高海拔地區理想的木本油料樹種。騰衝紅花油茶不宜。

相關焦點

  • 油茶的做法 油茶的做法和功效與作用
    油茶的做法和功效與作用茶油既是日常生活中的一種食用植物油又是一種中藥。茶油主要來自山茶樹的種子,營養豐富,功效廣泛,是真正的綠色食品。中藥中的茶油清熱解毒,化溼殺蟲的功效,能夠治療虐障。同時對急性腸梗阻有很好的療效。茶油日常的做法眾多,且美味異常。長江中下遊地區的人們食用居多。油茶麵,最初被當做食物時,叫炒麵。它是一味非常樸實的來自民間的民族傳統食物。
  • 網際網路賦能「油茶莊園」認養 助力湖南油茶產業發展
    星辰在線11月1日訊(通訊員 鄧玲 徐穎潔)10月31日,「油茶花開,莊主駕到」衡南好糧油推介會暨大三湘第八屆油茶花節開幕式在湖南大三湘茶油股份有限公司舉行。湖南省國有林和森林公園管理局二級巡視員歐陽敘回,衡陽市林業局、衡陽市油茶產業發展局黨委書記、局長陳駿,衡南縣委副書記、縣長李軍等出席活動。
  • 油茶栽培技術
    及時澆定根水,注意澆活棵水。定植時間:冬季11月下旬到次年春季的3月上旬。幼林可間作豆科、花生等培肥地力的作物,減少病蟲草害,不宜種藤本植物、高杆植物以及與油茶有共生病害的植物。夏季旱季來臨前中耕除草一次,並將鏟下的草皮覆於樹蔸周圍的地表,給樹基培蔸;冬季結合施肥進行墾覆。土壤條件較好的進行合理間種,實行以耕代撫。做好施肥和病蟲害防治工作。 注意化學除草技術,整枝整形要從小樹開始。
  • 常山油茶晉升「國字號」地理標誌
    據1990年版《常山縣誌》記載,常山在宋末元初就已在新昌輶輅、芳村壽源等地有大量油茶栽種;明代中葉油茶已廣及山區、丘陵;民國年間全縣各鄉均種有油茶。2001年,常山縣被國家林業局授予「中國油茶之鄉」的稱號。
  • 新邵縣陳家坊鎮:小小油茶果 脫貧增收大產業
    華聲在線10月27日訊(通訊員 胡金國 劉志堅 陳思遷)10月27日上午,天氣晴好,在新邵縣陳家坊鎮江村油茶種植示範基地,到處可見村民們採摘茶果的忙碌身影。 近年來,通過縣扶貧工作隊精準幫扶和鎮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江村村支兩委從實際出發,以培育壯大油茶種植種植等特色產業為抓手,引進龍頭企業,採取「公司+基地+貧困農戶+扶貧」模式,鼓勵農戶以土地入股,與企業開展股份合作,風險共擔,利益共享,並實行統一開發、統一管護、統一銷售,走出了一條產業脫貧發展之路。
  • 錦屏:油茶飄香
    時下,錦屏縣的鄉村傳統茶油榨油坊裡,村民忙著壓榨油茶,供應市場。 近年來,錦屏縣利用荒山荒坡大力發展油茶種植產業,並通過引進和推廣先進適用油茶低改科技成果,著力提高產出率。目前,該縣種植油茶10.3萬畝,帶動3萬餘人實現增收。
  • 第十屆桂林恭城油茶文化節 舉辦「天下油茶在恭城」-廣西新聞網
    廣西新聞網記者 樊成甫 攝 第十屆桂林恭城油茶文化節「天下油茶在恭城」——百家宴油茶宴、千人油茶舞系列活動成功舉辦廣西新聞網恭城9月1日訊(記者 樊成甫 通訊員 王曉 李茂香)8月31日,第十屆桂林恭城油茶文化節
  • 這個省裡來的科技特派員,把技術送到了油茶林中
    「油茶結果太多,會降低油茶產量及出油率,對於結果過多的油茶樹要將病果、弱小果摘掉。」5月8日,走進貴州省黔西南州冊亨縣弼佑鎮11.8萬畝油茶林,一簇簇圓潤飽滿的油茶果掛滿枝頭,在弼佑鎮落江村的油茶低產林改造示範基地,幾名布依族群眾圍著滿頭大汗的李志芳。
  • 清湘老道:油茶飄香
    這打出來的油茶與平時喝的泡茶、煮茶和後來見著喝過的功夫茶那完全是兩回事!打的油茶是既有茶的香氣又有姜的辛辣,茶湯黑中帶著綠色,加上添加的米花和脆包穀,香辣中融入了脆爽,如果還有一撮香蔥或芫荽,便更有了些許清香。不過我第一口時卻感到的是苦,苦中還有濃濃的煙燻火燎味。這正應了當地人喝油茶的順口溜:一杯苦二杯甲、三杯四杯正好呷。喝油茶不止是喝茶,還有其它內容。
  • 我們村裡的年輕人丨劉豔輝:養草魚種油茶,帶著鄉親走上致富路
    如今,通過養殖、種植業,他已帶動周邊幾個鄉鎮600餘戶貧困戶脫貧致富,成為當地致富的「領頭雁」。2018年,被評為「衡陽市最美扶貧人」;2020年,又榮獲「衡陽市鄉村振興青年創業百強」。懷揣著這個想法,劉豔輝將大和圩鄉3600口山塘走了個遍,並成立養殖協會,與村民們籤訂協議,免費提供魚苗,實行綠色生態養殖,統一負責銷售。  幾年下來,養殖的草魚贏得了市場青睞。目前,大和魚養殖協會下面掛靠著周邊幾個村鎮共300多戶貧困戶。通過養殖大和魚,幫助貧困戶穩定脫貧,最終一起走上致富路,這是劉豔輝的心願。
  • 油茶企業大三湘的破局之路:布局油茶產業網際網路 與本來生活網共建...
    傳統油茶企業的觸角已經伸向網際網路。大三湘董事長周新平在接受經濟觀察網記者採訪時表示,「面對油茶產業發展瓶頸,大三湘正以網際網路思維為破局利劍,布局油茶產業網際網路、營銷數位化。」記者獲悉,今年11月份,本來生活網與大三湘合作的「本來茶油基地」正式授牌。雙方突破生產商與渠道商傳統合作關係,共建產業鏈。通過專屬認養油茶林等方式,實現客戶需求定製化。
  • 油茶晉升「國字號」地理標誌
    地理標誌農產品是指標示農產品來源於特定地域,產品品質和相關特徵主要取決於自然生態環境和歷史人文因素,並以地域名稱冠名的特有農產品標誌,是悠久農耕文化和獨特地域特色的集中體現和重要載體。 悠久的種植歷史
  • 廣西恭城:一碗油茶的非遺體驗
    「一杯苦、二杯澀、三杯四杯好油茶。恭城油茶噴噴香,一天回來喝三碗,又有茶葉又有姜……」身穿傳統瑤族服飾的盧中蘭手拿木槌在鐵鍋裡捶打茶葉,一邊哼唱當地的油茶歌,整個油茶館溢滿茶香。56歲的盧中蘭是廣西恭城瑤族自治縣人,從事油茶行業30多年。
  • 科技興林 油茶山上掛滿「金」
    弼佑鎮是冊亨縣油茶種植大鎮,境內上百年歷史的油茶樹成林成片,當前油茶種植面積達11.8萬畝,佔全鎮林地面積的65.66%。而落江村又是弼佑鎮油茶林最為集中連片,油茶品種和長勢較為優良的村落。 落江落江,林滿山崗。過去,落江村的油茶林「靠天養」,產量一直上不去。
  • 「林業科普」油茶樹樁怎樣挖
    來源:中國油茶公眾號油茶屬茶科,又叫茶油樹,是一種高級油料,渾身是寶。接下來就給大家介紹一下油茶樹樁要怎麼樣開挖。工具/原料油茶樹樁1.採挖時間每年12月到來年2月份就是油茶樹樁的採挖時間。2.老樁品種一般要用來做盆景或者景觀樹的樹樁就要選用大果茶以及中果茶。
  • 「贛州油」油茶種子:我搭載長五B運載火箭遨遊太空!
    太空育種指利用太空特殊環境(空間宇宙射線、微重力、高真空、弱磁場等因素)對植物的誘變作用產生變異,返回地面選育新種質、新材料,培育新品種的育種新技術,具有有益的變異多、變幅大、穩定快,以及高產、優質、早熟、抗病力強等特點。另外,經過航天搭載的作物品種沒有基因的增加和減少,僅僅是作物種子或者幼苗受到外太空環境的影響,出現基因排列順序重組的現象,因此航天搭載過的種子、種苗等在安全性方面具有保障。
  • 倪賓、沈軍一行到油茶國檢中心調研
    7月25日,省質監局監督處處長倪賓、省纖檢局局長沈軍一行到油茶國檢中心調研,市質監局黨組書記、局長王業有,市局領導熊小青,鎢與稀土國檢中心領導蔣小崗、朱紅英等陪同。座談會上,王業有介紹了中心工作思路與措施,並懇請省局對中心給予資金上的支持,中心負責人介紹了中心項目規劃建設和籌建進度。
  • 冊亨縣2020年油茶產業發展推進會舉行 28.5萬畝油茶開採
    10月23日,冊亨縣舉行2020年油茶產業發展推進會,啟動今年28.5萬畝油茶採收。近年來,冊亨縣大力打造油茶全產業鏈,截至目前,全縣油茶種植面積28.5萬畝,掛果面積17.5萬畝,年產油茶籽1萬噸,培育油茶加工企業4家,年產茶油2000噸,產值達5億元,油茶發展帶動從業人員10餘萬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達2.5萬人。
  • 探訪貴州侗族一日三餐必備美食——油茶
    探訪貴州侗族一日三餐必備美食——油茶  【解說】在貴州省黔東南的侗族村寨裡,家家戶戶都流行著喝「油茶」的習慣。與日常品茶不同的是,喝油茶需要在茶水裡加上不同的食物,通過不同食材的碰撞,把普通的品茶變成了能夠填飽肚子的油茶。
  • 江西省構建現代油茶產業發展體系
    原標題:江西省構建現代油茶產業發展體系  近日,記者從省林業局獲悉,江西省發布的《關於推動油茶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明確將支持「贛南茶油」「宜春油茶」等地方區域公用品牌建設,逐步構建以「江西山茶油」公用品牌為引領,地方區域特色品牌、企業知名品牌為一體的品牌體系,構建現代油茶產業發展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