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杯苦、二杯澀、三杯四杯好油茶。恭城油茶噴噴香,一天回來喝三碗,又有茶葉又有姜……」身穿傳統瑤族服飾的盧中蘭手拿木槌在鐵鍋裡捶打茶葉,一邊哼唱當地的油茶歌,整個油茶館溢滿茶香。
56歲的盧中蘭是廣西恭城瑤族自治縣人,從事油茶行業30多年。「恭城人有喝油茶的習慣,喝一碗油茶就是一天的開始。」盧中蘭說。
恭城油茶是恭城瑤族飲食文化的精華,也是當地重要文化符號。盧中蘭介紹,製作油茶有很多流程,「捶打是油茶的靈魂,捶打出來的油茶更香。」油茶出鍋後,一般搭配炒米、麻旦果、香菜、香蔥和花生米等一起食用。
2008年,「恭城油茶」被列入廣西壯族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9年,「恭城油茶」獲得2019人同時打油茶的金氏世界紀錄認證。如今,越來越多的人來到油茶館參觀打油茶。
油茶館老闆歐新傑說,油茶銷路越來越好,每天有1000多人來店裡喝油茶,「下一步我們準備做袋裝油茶,通過電商渠道銷售。」
2019年,恭城縣油茶產業實現銷售收入5.2億元,帶動3400多人就業。小小油茶,促進了當地文化旅遊業發展。
百桌油茶宴、千人油茶舞……近日,第10屆恭城油茶文化節在恭城油茶小鎮舉行。
「這是我第一次喝油茶,第一碗有些苦,多喝幾碗就適應了。」來自四川的遊客王源表示,油茶不僅是一種美食,更是一種文化載體。
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