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風跟血尿酸過高有關,血尿酸過高會使尿酸的結晶聚集在關節中。該病跟藥物、飲酒、飲食等因素有關,患病者通常會有一個或是多個的關節疼痛出現,這些疼痛會影響日常的勞作、生活。
在不同的時期,關節會有不同的症狀,下面就來了解一下這幾個時期的症狀吧。
1、無症狀期
在無症狀期間,患者僅僅只有高尿酸的血症,該血症為波動性或是持續性的,無痛風發生。從血尿酸的升高到出現症狀,時間可能長達數年,有的患者一生都會出現症狀。
2、急性的關節炎期與間歇期
在此期間,患者常在半夜或凌晨突然發病,關節疼痛嚴重,數小時之內就可達到高峰,受累關節會有發熱、紅腫、疼痛與功能上的障礙出現。
單側第1的蹠趾關節受累最多,發作有自限性,2周內能自行緩解,腫脹消退後,受累關節處的皮膚會脫屑。急性發作時,部分患者血尿酸的水平通常是正常的。在關節液或者是痛風石中,會出現尿酸鹽的晶體,同時還伴有發熱。
3、痛風石與慢性關節炎期
痛風石是本病的典型的表現,典型的位置在耳廓,關節、鷹嘴、跟腱和髕囊的周圍。痛風石是隆起的,顏色為黃白色,大小不一,表面較薄的贅生物。破碎後有白色粉末或糊狀物排出。慢性關節炎,一般發生於未經過規範治療的患者身上, 所累及到的關節會不對稱,而且還有不規則的腫痛。大量的痛風石會在關節內沉積,使得關節的骨質被破壞,造成關節畸形,尤其是手腳畸形,有時甚至會導致殘疾。
出現痛風症狀時,患者需及時治療。不過因該病分為幾個不同的時期,所以不同時期所採取的方法也不同,下面來了解一下吧。
1、急性期
秋水仙鹼、糖皮質激素、NSAIDs等可以緩解疼痛,這些藥物最好在急性發作的24時內使用。在此期間,不需進行降酸方面的治療,不過已經服用了相關的降酸藥的患者,也不用停用,以免使得血尿酸發生波動,致使發作的時間延長或者再次發作。此外,患者還可通過其他的止痛藥、休息、夾板固定與冰敷等方法來緩解疼痛。
2、間歇期、慢性期
急性痛風性與慢性痛風性關節炎,痛風性結石的患者,應當儘量降低尿酸。將患者血尿酸的水平大概穩定控制在6mg/dl,這樣才能幫助症狀緩解,控制住病情。
該病患者在進行降酸治療的時候,應參照高尿酸血症發病的機制,採取針對性的治療方案。例如,抑制尿酸形成,可用別嘌呤醇、非布索坦等藥物;苯溴馬隆、丙磺舒則可用來幫助尿酸排洩。
通過上述的介紹,可以知道痛風在不同時期,會有不同的症狀,其治療緩解的方法也不同的。患者在治療前,應該進行多方面的檢查,檢查後確定好分期,患者就可根據具體情況進行治療。除治療外,患者要注重管理,控制飲食,保持一定的飲水量,儘量避免酒精攝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