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痛風相關知識的普及,越來越多的痛風患者能在疾病早期及時就醫,但天津市第一中心醫院風溼免疫科副主任醫師孔純玉表示,臨床上發現,有些患者誤將其他疾病的症狀與痛風混淆。
體內嘌呤物質和核酸物質分解的尿酸過多,加上腎臟排洩功能降低,會使體內尿酸聚集。當多餘尿酸沉積在關節處時,會導致痛風性關節炎。痛風多發於人體末端部位的小關節,如腳拇趾第一蹠趾關節、踝關節、手指關節等,急性期常在夜間發作,表現為關節局部發熱、紅腫、疼痛劇烈。然而,可以造成這些情況的疾病有很多,並非只有痛風,以下幾類疾病尤其要多加區分。
假性痛風
這是一種累及關節及其他運動系統的疾病,由於一般與二水焦磷酸鈣晶體沉積有關,所以又稱為焦磷酸鈣沉積病。患者在急性發作期會表現為一個或多個關節突發疼痛,同時伴有局部紅腫、發熱以及片狀紅斑。
鑑別:1.既往研究表明,正常人膝關節滑液中的焦磷酸濃度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升高,因此,不同於痛風可累及中青年等各個年齡層,假性痛風一般以老年人多見,特別是既往有慢性關節炎病史的老年女性。
2.假性痛風多發生在大關節,以膝關節最為常見,其次是腕、肩、踝、肘關節,通常僅以1個關節起病,同時累及2個以上關節者不到總數的10%。
3.假性痛風的發作一般與高嘌呤食物、飲酒等關係不密切,關節外傷、甲狀旁腺切除、甲狀腺素替代治療、關節腔衝洗、胸部感染、心肌梗死等,是假性痛風的高危因素。
拇外翻
拇外翻是一種拇趾在第一蹠趾關節處向外偏斜超過正常生理範圍的前足畸形。隨著病情的進展,患處關節會出現劇烈疼痛和腫脹,由於部位與痛風相同,所以容易發生混淆。
鑑別:1.拇外翻並非一蹴而就,根據拇趾外翻角度可劃分為不同階段,若沒有接受治療,病情不會改善。痛風往往起病急驟,且有自限性,炎症、腫脹會自行消退。
2.拇外翻的發病部位一般呈雙側對稱,而痛風多為單關節發作。
3.由於拇外翻會影響整個腳掌的受力分布,因此會使其外形上存在明顯畸形,而痛風是患處腫脹,不會累及其他部位。
類風溼性關節炎
類風溼性關節炎是一種免疫性疾病,常導致關節劇烈疼痛、腫脹,晚期還會出現關節畸形,也有患者將其認作痛風。
鑑別:1.類風溼性關節炎的具體發病機制還不明確,但氣溫、溼度、季節等因素均可對病情造成影響,而痛風發作則和飲食關係較大。
2.類風溼性關節炎一般表現為手、足小關節的多個、對稱性關節炎症,且疼痛逐漸加強,患者晨起時關節僵直的症狀比較明顯,一般持續20-30分鐘左右。而痛風患者不會伴發晨僵症狀。
化膿性關節炎 孔純玉介紹,化膿性關節炎是一種由化膿性細菌直接感染(主要為金黃色葡萄球菌所致),引起關節破壞及功能喪失的關節炎。細菌侵入關節後,導致滑膜腫脹發炎,關節滲出液增多,造成關節紅腫發熱、壓痛明顯。
鑑別:1.化膿性關節炎患者往往有關節腔穿刺、手術或關節外傷、鄰近組織感染等經歷。
2.90%的化膿性關節炎累及單關節,且以髖、膝關節等大關節多見,此外,患者還會伴有高熱、寒戰等感染症狀。
【來源:北青網綜合】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