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特斯拉拒絕向拼多多團購車主交付Model 3一事,在各大論壇鬧得沸沸揚揚。特斯拉與拼多多的矛盾也進一步升級。
8月16日下午,拼多多對外表示,來自上海的拼多多團購車主已經成功提車,但與之相對的,一名參與團購活動的武漢消費者,在完成全部支付並向特斯拉申請提車時,卻遭遇強行取消訂單。
同樣是拼多多團購用戶,兩位車主的待遇為何截然相反?
為了5臺Model 3,兩家居然打起來了。特斯拉虧沒虧不知道,但拼多多肯定是血賺!拼多多是不是拉低了特斯拉的身價呢?
01
拼多多對峙特斯拉
上個月22號,拼多多上的宜買車汽車旗艦店,悄然上線特斯拉Model 3的萬人團購活動,只需25.18萬元就能購車,比特斯拉官方補貼後的27.18萬還便宜2萬元。
儘管特斯拉方面極力發聲反對,也沒能阻止拼多多的動作,7月26日,秒殺活動按時進行。本以為這件事已經告一段落,卻沒想到又迎來反轉。
原來上海用戶是授權宜買車,以自己的個人身份信息和郵箱,在特斯拉官網下的單。而武漢買家是自行向特斯拉訂購,並預付定金1000元,只是在交易過程中提及了「拼多多」。
我們可以得出結論,補貼是真補貼,在拼多多上買到的也是真車。唯一的問題就在於,特斯拉對於拼多多的團購補貼模式不認可。
對拼多多而言,看中的是特斯拉的品牌價值,希望利用特斯拉的品牌價值提升自己的品牌價值。而相對的,特斯拉並不願意被拼多多拉低自己的品牌價值。
這是雙方對峙的最關鍵原因。
武漢被特斯拉拒絕交付的車主表示,將向法院起訴特斯拉,要求其恢復訂單,並正常履行車輛交付程序。
此前,這名用戶在拼多多「限時秒殺」頻道中團購了一輛特斯拉Model 3,但特斯拉官方因違反「禁止轉賣」條款而拒絕交付,並依據合同違約條款單方面取消此訂單。
特斯拉方面稱,若該車主通過官方渠道下單,特斯拉會提供一定的補償措施。同時特斯拉還將支持因被團購活動誤導,而無法交車的消費者向活動方維權,並將盡所能為消費者提供法律援助。
車主則目前特斯拉並沒有聯繫他,自己也不需要任何補償,只要特斯拉把車輛交付給他,否則仍準備繼續起訴。
就此事件,拼多多方面回應稱,消費者本人自用且無任何轉賣意圖,特斯拉不應該店大欺客。
特斯拉則再度發聲:已認定拼多多的團購構成轉賣行為,支持消費者維護自身合法權益,並為客戶提供必要的支持。
雙方你來我往,毫不示弱。而在輿論上,大家更是各站一邊。
02
「薅羊毛」頻頻被打臉
實際上,這場高調的撕逼大戰,反而更像是一場精心策劃的營銷事件。無論特斯拉最終有沒有交付車輛,最終拼多多都達到了其營銷目的,同時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自身的品牌調性,儘可能擺脫低端山寨的外在形象。
與其說這是一場消費者的維權之爭,倒不如說是高端溢價品牌與電商平臺之間的暗戰。雖然多年以來,拼多多一直保持著低端廉價的形象,但其也有一顆衝進五環內的心。
不止是特斯拉,拼多多在與大牌的合作中曾多次翻車。包括其在百億補貼中的多個標杆類商品,實際上一直沒有得到這些品牌官方的認可或授權。
如去年8月,拼多多多次在社交平臺上稱,海藍之謎將入駐拼多多百億補貼,並在入住當日全場五折。但海藍之謎官方迅速與拼多多撇清關係,表示自己在大陸的官方銷售渠道,包括招商銀行網上商城、天貓旗艦店、百貨官網和百貨專管,並沒有拼多多。
又如在百億補貼中,拼多多下血本補貼的蘋果手機,iPhone 11系列開售即降價500-900元,創全網最低價,大大助長了蘋果在國內的銷量。
即便如此,蘋果依然沒有承認過與拼多多有任何合作關係。
此外,包括騰訊NintendoSwitch和零食品類三隻松鼠,雖然在拼多多上的銷量都很高,但都公開表明拼多多渠道商的貨品來源不明,並未獲得自己授權。
為何拼多多如此不受各大品牌待見,乃至於自身擁有的超級流量入口,都在大牌面前失去了作用?
其實,每個品牌都有自己的定位,無論是渠道體系還是價格體系。但拼多多未經授權許可,就購買產品進行銷售補貼,已經對這些品牌的定位和體系產生了影響。
此外,品牌的逼格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因。品牌形象是經年累月才建立起來的,所以品牌們會很謹慎地挑選線上線下的銷售渠道。
就好比奢侈品不會出現在雜貨鋪,小賣部裡也不會賣茅臺酒。拼多多的定位一直是廉價,甚至還有很多山寨的負面新聞,這肯定與大牌們的定位是不符合的。
也就是說,無論是拼多多的補貼模式,還是自身的品牌調性,都觸及到了大牌們的根本利益。
03
拼多多進階高端市場有戲嗎?
幾年以來,拼多多依靠團購和低價模式,用戶數高速增長,甚至超過了京東。低價為拼多多帶來了下沉市場的超級流量,但也讓其背上了山寨、低質等標籤。
同時,非品牌商品已經漸漸難以滿足用戶需求了,品牌商品的市場佔有率正在逐年下降。隨著大眾消費觀念的成熟,尤其是為了滿足對高品質生活的追求,品牌商品是必然的選擇。
所以在今年的百億補貼節,拼多多的補貼力度更勝以往,從20%最高增長到50%,其覆蓋品類為以蘋果手機為代表的的數碼3C產品,多為客單價高的商品。
拼多多的補貼模式,是在商家讓利的基礎上,平臺再額外出錢來補貼。雖然沒有官方授權的穩定貨源,但還是能通過經銷商或渠道商獲取商品,並通過補貼將各大熱門商品長期保持為全網最低價。
拼多多如此下血本補貼打牌,除了想擺脫自身原有的標籤,更主要的目標則是調整用戶結構,向五環內發起猛攻,增加一二線城市的用戶佔比。
不得不說,在以百億補貼為平臺做背書,並打出假一賠十的口號,這確實在一定程度上扭轉了外界對拼多多的刻板印象。
不過就目前來看,拼多多還遠遠沒有成功。僅特斯拉這一事件,輿論大多還是偏向特斯拉的。拼多多目前的體系和結構是適合下沉市場的,但並不一定能滿足國內外大品牌的需求。
更為重要的是,挺進一二線市場,其實與拼多多自身的品牌定位有些自相矛盾。因為這麼多年以來,拼多多對外界的品牌定位一直都是性價比高以及廉價。
顯然,拼多多不可能放棄下沉市場這個大本營,品牌定位也就難以轉換,但其也不會就滿足於自己的一畝三分地。
04
結語
事實上,拼多多這次的特斯拉補貼活動對象僅僅只有5臺車而已,不太可能會打亂特斯拉的直營模式,且該模式未必適合國內的消費環境。
雙方爭執的點,還是在於品牌調性,在逼格!
從特斯拉拒絕交付事件來看,拼多多與特斯拉的恩怨,最終受害的還是消費者,希望該車主能通過維權的方式早日提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