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2019年研發投入1316億,在全國所有公司中排名第1,大家一定非常好奇華為的錢都花哪兒去了?所以我決定寫一篇文章詳細講講華為的研發情況,讓大家更好了解華為的同時能增加一些信心。
最近AMD和英特爾相繼從美國政府獲得向華為供貨的許可,很多人覺得這是一件好事,認為美國對華為的封鎖有放鬆的跡象。實際不然,美國這是想通過買辦的思維擊垮華為最核心的部分—華為海思。
海思在華為地位相當於心臟,所有的戰略規劃都是以海思為基礎展開的。大家應該都聽說過華為有這麼幾個計劃,HiCar汽車互聯、Hilink家居互聯、Hispark智能家居開發套件、HiAI人工智慧開發平臺等,所有這些計劃前面都帶著一個Hi,這個Hi就是海思的Hisilicon的Hi。
華為海思的前身是華為IC設計中心,成立於1991年,海思成立於2004年,而且海思是在餘承東的強烈建議下成立的,實際上海思是有大海思和小海思之分的。
大海寺的產品主要供給給華為自己的產品線,小海思的產品則是面向華為之外的客戶出售。我們先從大海思這邊說起,大海思的第一個產品是大家最熟悉的麒麟系列晶片,餘承東在百人會上提到,麒麟9000可能是麒麟高端晶片的最後一代產品。
我在之前也說過餘承東在這裡用詞比較曖昧,可能二字有很多意味,那麒麟的中端產品呢?第二個產品是巴龍系列基帶產品,最新的一款晶片是巴龍5000,業界第一款同時支持SA和NSA的5G終端基帶晶片被用在了Mate20X5G版上,但是外掛基帶的問題也比較明顯,就是特別耗電,所以巴龍5000的基帶功能在2019年的時候被集成到了麒麟9905G版本身上。
麒麟9000肯定也是集成了基帶功能的,不再外掛5G基帶,華為不愧是通信起家的大廠,基帶的技術是真的牛。這個時候就不得不提另一個通信老大高通了,PPT唱的好聽,結果到頭來X55還是外掛,X60大概率還是外掛,可能是為了配合蘋果的大核設計吧,誰知道呢?
當然說到基帶,還是把英特爾拉出來再鞭屍一次。iPhoneX那一代的信號是真的非常垃圾,英特爾要背大鍋,蘋果祖傳的天線設計也要背鍋,巴龍晶片未來可能還會有新品,但我認為應該會用到車機和IOT設備上,用來配合華為的智能網聯汽車及萬物互聯戰略。
第三個產品是通信基站晶片天罡系列,這是華為於2019年1月推出的首款面向5G基站的核心晶片。華為天罡是全球第一個超級集成、超級算力、超寬頻譜的晶片。一般來講5G建設有三大難題:
1、用電負荷過高,需要電源改造
2、AAU體積重量過大,施工困難
3、AA U體積重量過大,杆體需要重新改造,天面空間不足,談點困難
華為發布的天罡晶片直接解決了2.5個問題,直擊痛點。剩下0.5個問題在於第3點,還是需要重新建造杆體,但已經非常好了。
下一個產品叫做昇騰,是華為的AI系列晶片,昇騰系列有很多款產品,包括昇騰3系、昇騰6系和昇騰9系,還有昇騰nano、tiny、max等,適用於不同場景。
比如昇騰910組成Atlas900計算中心,昇騰310推出了單獨的加速卡片等。昇騰是華為AI大戰略的核心晶片之一地位超然。
下一個產品是鯤鵬晶片—鯤鵬920。鯤鵬920是華為基於arm V8架構設計的伺服器和PC晶片,其實應該說是魔改了V8架構。高通也想過用arm架構做伺服器和PC晶片,但是失敗了,華為不會簡單地在arm架構下進行設計,肯定是有大量的魔改。
電信今年採購伺服器的標包裡出現了H系列產品,晶片類型是鯤鵬920或者海光Dhyana。那鯤鵬920在一些特定場景下的處理能力是比英特爾更強的。順帶一提天津海光是國內唯一一家做X86伺服器的廠商,用的是AMD的贈遺架構。鯤鵬和昇騰共同組成了華為雲生態戰略的雙引擎。鯤鵬920負責提供伺服器支持,昇騰負責提供算力支持。這是未來華為主推的概念,也是規避美國制裁的辦法之一。
大海思還有SSD主控晶片,鴻鵠晶片和光通信晶片。簡單說一下,SSD主控晶片用在華為存儲解決方案Oceanstor上面,鴻鵠晶片用在自家的智慧屏上,光通信晶片就比較牛逼了,這方面華為全球第一。
大海思的產品基本上就是以上這些,大家發現沒美國制裁的對象其實是大海絲,因為大海絲幾乎所有的產品都需要先進位程,那麼問題來了,麒麟晶片沒了其他晶片怎麼辦?
我認為其他晶片依靠存貨完全足夠支撐相關業務,儘管天罡這些晶片都是7納米製程,但是需求量遠遠小於麒麟晶片。比如基站晶片,天罡可能總需求量不超過千萬,而且B端產品的迭代速度是遠遠慢於C端產品的。
還記得前段時間有消息說海思包機從臺積電運回了一堆晶片吧,其實那堆晶片裡面,麒麟晶片大概只佔10%到15%,剩下的90%的晶片都是鯤鵬之類的。華為輪值董事郭平也說了B端業務晶片充足,不受影響,大海思就介紹到這裡,我們接下來說說小海思。
小海思的定位是向產業出貨,簡稱外賣。第一個要說的產品是華為的NB-IOT系列,比如有面向機頂盒的Hi3881、智能白電的Hi3861,低功耗智能家居的Hi3861L等。
最新推出的是wifi6晶片—凌霄,被用在了AX3 pro路由器上。吐槽一句這路由器散熱有問題,會過熱斷流。
2017年9月這時華為的NB—IOT生態夥伴就已經有了60多家,覆蓋智能水錶、智能電錶、智能電網、智能停車、資產追蹤等眾多領域。
第一個產品是視頻監控晶片,2006年編解碼晶片還是國外廠商的天下,德州儀器一家出貨量佔比超過50%,但是自2012年網絡攝像機逐步市場化普及開來之後,華為海思在該領域持續發力,高頻率推出新的晶片及解決方案,進一步擠佔了之前屬於德州儀器、安霸等國際一線晶片廠商的市場份額。
到2016年國產編解碼晶片的出貨量佔比已經達到62%。海思的產品實現了從前端IPC soc到後端DVR/NVR soc全面覆蓋。在中國大陸、中國臺灣、韓國等地區海思也已經成為視頻晶片主流供應商。
國內海康威視、大華股份、宇視科技等知名安防企業均是海思的客戶。目前海思的DVR soc晶片在國內市場佔有率第一,約為70%。然後華為就想我明明有晶片,為什麼不自己做呢?於是華為2017年進入安防市場,2018年推出holosens智能安防解決方案,差點把海康威視嚇背過去。但問題也隨之而來,美國制裁下安防晶片同樣受到了影響,價格一路走高。我估計現在海思的安防晶片只夠自家使用了。
小海思還有車載電子晶片、機器人晶片等面向產業出售的晶片產品篇幅有限,就不一一介紹了。
簡單來說華為目前是想推進小海思產品產業化的,但是難度不小。就像安防晶片華為作為晶片提供商是完全沒問題的。但是華為的厲害之處在於搞著搞著自己就進入這個行業了,會把賽道裡其他玩家給急死。所以不少公司不太敢和華為合作,但今時不同往日,華為受到美國的全面壓制,其他企業也許會更改策略也說不定。
華為輪值董事長在全聯接大會上做演講提到,華為將會使出所有力量幫助供應鏈,幫助供應鏈就是幫助華為自己。沒錯華為目前正在這麼幹。據可靠消息稱海思目前正在招聘大量的半導體工藝人員,有博士、有研究生,招他們來幹啥呢?那當然是讓他們操作各種各樣的國產設備了。
沒想到思現在成為中國半導體設備公司最大的甲方了。國產設備廠商目前最大的困境其實不是錢,而是沒人用。沒人用就沒反饋,就不知道自己的設備到底哪裡有問題,更不用談如何迭代升級了。華為通過高薪聘請有設備使用經驗的人來操作設備,這樣就可以幫助國產廠商第一時間發現問題,華為會很快的把Error反饋給廠家,廠家立馬著手改進,如果廠家改不了的,華為就把相關人員派過去一起幫著改。這樣的做法可以在相對較短的時間裡提升設備製造商的實力。
華為之前就按照這個套路幫助過國產射頻器件廠商,但也有個問題,以華為的效率和執行力,國產設備廠商可能會非常不適應,也許會在半夜接到甲方爸爸的電話。海思作為華為的核心是絕對不可能被賣掉的,或者從華為獨立出去。我曾經聽到過關於出售海思方面的謠言,感覺像是刻意而為之,不知用意何在。不能因為華為在某些行業處於壟斷地位,就一味的想要去拆分它,這並不合理。在目前中美科技戰已經進入拼刺刀的大背景下,作為利刃存在的華為是一定要穩住的,而作為刀刃的海思必須要變得更加鋒利才行,以點帶面,劃開美國科技封鎖的大網,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突破美國的枷鎖,真正的將各個產業鏈帶向更高端的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