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供給側改革」到「需求側改革」 經濟數據背後有著怎樣的轉變?

2020-12-17 財經產業網

從「供給側改革」到「需求側改革」 經濟數據背後有著怎樣的轉變?

2020-12-16 08:17:42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11月份國民經濟數據15日發布,1至10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服務業同比增速年內首次由負轉正;1至11月,民間投資增速年內首次轉正。除此之外,11月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下降0.5%,這是2009年10月以來,首次出現同比下降。

從「供給側改革」到「需求側改革」,新的提法將產生哪些新的影響?新聞1+1連線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所長黃群慧,共同關注:經濟數據背後,有著怎樣的轉變?

民間投資增速年內首次轉正,意味著什麼?

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所長 黃群慧:

民間投資正增長是一個積極的信號,不僅表明民間企業家對經濟恢復態勢有了充分認可,同時對未來也有很好的預期。這也反映了中國今年一系列政策,尤其是紓困政策,對民間投資進行鼓勵的政策,發揮了積極效應,所以這種「轉正」本身就有標誌性的含義。

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下降,會造成通貨緊縮嗎?

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所長 黃群慧:

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下降0.5%,關鍵因素是食品價格影響較大,另外,能源方面的價格也影響較大,這兩個價格對它的負增長有很大貢獻。但整體來說,它還是相對保持了基本穩定的態勢,價格相對基本穩定。長期來看,不會造成通貨緊縮。

預期製造業降幅會繼續收窄 逐漸成正增長

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所長 黃群慧:

製造業投資下降3.5%,一方面反映了疫情對製造業的衝擊,相對於基礎設施、房地產來說,衝擊力度較大,尤其是在今年疫情剛開始時,很多中小製造業都受到很大衝擊,於是也影響了對製造業投資的信心。

另一方面,可以看到這種降幅也在逐漸收窄,尤其是工業的利潤也在轉正,這方面信心在恢復,預期製造業降幅會繼續收窄,逐漸成為正常的增長狀態。

投資同比增長6.8% 房地產產能穩步恢復

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中,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長6.8%,比1一10月份加快0.5個百分點。2020年對於我國房地產市場而言,並不平靜。

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所長 黃群慧:

受年初疫情衝擊,房地產銷售受阻,但後來隨著疫情得到有效控制,銷售回暖,投資也得到比較穩定的恢復。

在「房住不炒」政策控制下,房地產產能穩步恢復,「房住不炒」政策會一直堅持下去,但並不意味著要一直打壓房地產,讓它價格大幅下降。穩定的房價,是作為健康高質量經濟增長所需要的。

如何解讀新提法——「需求側改革」?

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所長 黃群慧:

現在,我們要發展以內循環為主的新發展格局,要完善完整的內需體系,既包括市場體系,也包括生產體系,也包括收入分配體系,甚至包括整個現代消費體系。

這次提出「需求側改革」,其實是把供給和需求之間動態適配性,又提到了更高的角度,對於建立內循環為主的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這是一個很關鍵的提法。

消費仍將是支撐中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引擎。抓住「需求側改革」,促進消費轉型升級,創造良好的市場環境,通過收入分配體制改革,逐漸縮小收入分配差距,都有利於促進消費。

這份正增長成績單值得驕傲!

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所長 黃群慧:

現在基本判斷,今年經濟增速應該在2%到3%,包括世界銀行等一些國際組織也紛紛做出預測,預測最高達到3%,最低一般在2%左右。

2%增速相對於以前的6%很低,但從全球看,這是一個非常值得驕傲的成績,因為這可能是全球主要經濟體中唯一一個能夠正增長的國家,這個經濟增速確實能體現出統籌抗疫與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輝煌的成績。

相關焦點

  • 從供給側改革到需求側管理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構建新發展格局明年要邁好第一步,見到新氣象。要緊緊扭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注重需求側管理,打通堵點,補齊短板,貫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提升國民經濟體系整體效能。要更加注重以深化改革開放增強發展內生動力,在一些關鍵點上發力見效,起到牽一髮而動全身的效果。
  • 從供給側改革到需求側改革——明年政策如何破題
    「需求側改革」的提出令人側目自2015年末推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來,去槓桿、去庫存、去產能和降成本、補短板成為改革的具體目標,也取得了明顯成效,同時,制度供給方面的改革也在不斷推進中。然而,今年以來核心CPI的不斷回落及PPI的持續為負,反映出我國在總供給與總需求之間的平衡上依然存在缺口,兩邊都需要調整,過去側重用供給側改革,如今,對需求側也需要進行改革。
  • 李迅雷:從供給側改革到需求側改革 明年政策如何破題?
    來源:華夏時報原標題:從供給側改革到需求側改革——明年政策如何破題李迅雷(作者為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副理事長,中泰證券首席經濟學家)12月11日政治局會議引發大家熱議。很顯然,這次會議是給年末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定調,故尤為引人關注。
  • 李迅雷:從供給側改革到需求側改革——明年政策如何破題
    「需求側改革」的提出令人側目自2015年末推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來,去槓桿、去庫存、去產能和降成本、補短板成為改革的具體目標,也取得了明顯成效,同時,制度供給方面的改革也在不斷推進中。然而,今年以來核心CPI的不斷回落及PPI的持續為負,反映出我國在總供給與總需求之間的平衡上依然存在缺口,兩邊都需要調整,過去側重用供給側改革,如今,對需求側也需要進行改革。
  • 把「需求側管理」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結合起來
    【專題研究:「需求側管理」的理論與實踐】  2020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緊緊扭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注重需求側管理。「需求側管理」被首次提及。供給和需求是構成市場的兩個不可或缺的方面。沒有高質量的產品和服務供給,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就得不到滿足。沒有需求側的消費需求牽引,供給也無法實現。
  • 政治局會議定調明年經濟工作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需求側改革並重
    臨近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即將召開,在此關鍵時點,12月11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令人關注。 會議提出了「整體推進改革開放」,強調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需求側改革並重,還特別提到了「要抓好各種存量風險化解和增量風險防範」。
  • 擴大內需必須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來源:海外網供給和需求是市場經濟內在關係的兩個基本方面。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根本上要靠供給側推動。著力擴大國內需求、有效對衝疫情影響,必須堅定不移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制約我國經濟發展的因素,供給和需求兩側都有,但主要在供給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對供給和需求都有影響,但沒有改變供需關係中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給側的事實。擴大國內需求的著力點不能只放在需求側,更重要的是要改善供給結構,提升供給體系質量,消除無效供給,創造適應新需求的有效供給。
  • 圖解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直面中國經濟問題
    去年11月,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一次會議上首次提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概念,要求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增強經濟持續增長動力。此後他在不同場合又多次提到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性,在最近7月26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上,他再次要求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 什麼是需求側改革
    會議要求「要扭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同時注重需求側改革,打通堵點,補齊短板,貫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提升國民經濟體系整體效能。」什麼是需求側改革?我們可以參考劉鶴副總理《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中對於需求和供給關係的闡述及「高度重視需求側管理」的結論。
  • 經濟日報談如何做好下半年經濟工作: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持續激發新...
    應對當前經濟下行壓力和各種風險挑戰,關鍵還在於繼續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就是用改革的辦法推進結構調整,減少無效和低端供給,擴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給,增強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這對於提高全要素生產率、釋放經濟發展潛力至關重要。
  • 行業透視|需求側改革來襲,房企如何轉變運營思路?
    ◎ 作者 / 朱一鳴、汪慧 2020年12月11日,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要扭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同時注重需求側改革」,這也是「需求側改革」概念的首次提出。需求側改革的推行,增長著力點轉向消費端,這也將驅動房地產行業新一輪的變革,加速房企開發與運營方式的轉變。在新政策思路下,房企應如何應對發展趨勢?本文將作具體分析。
  • 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改什麼、怎麼改
    【摘要】經過兩年多的實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順利完成了前期階段性任務,必須圍繞改革中出現的新問題和新矛盾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進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製造大國向製造強國轉變。
  • ...中央政治局:注重需求側改革,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
    會議提出,要扭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同時注重需求側改革,打通堵點,補齊短板,貫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提升國民經濟體系整體效能。此前,《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中也明確提出,要以創新驅動、高質量供給引領和創造新需求。貫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需求側改革指的是哪些方面?
  • 如何理解需求側改革?
    需求側管理調整為需求側「改革」後,則更側重於從中長期和實踐的角度來解決需求側的問題,這意味著相較於以前,需求側改革將一定會成為未來五年的主要任務,而非簡單的附屬於供給側改革。二、歷年年終政治局會議和歷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需求的內容梳理2015年12月的政治局會議首提「供給側改革」後,當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供給側改革」的主要內容和任務進行了細化,也即我們所熟知的「三去一降一補」,因此梳理歷年年終政治局會議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需求的表述變化對於我們理解「需求側改革」應該是有幫助的
  • 構建新發展格局須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戰略方向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在規劃「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及2035年基本實現現代化遠景目標時,進一步明確了新發展格局的內涵,提出「形成強大國內市場,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明確要求。五中全會在回答怎樣構建這一新發展格局時,特別指出要「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這一原則與黨的十九大強調的貫徹新發展理念、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基本方略是一致的。
  • 需求側改革進程開啟,發力經濟內循環
    那麼需求側改革要改什麼?怎麼改?明確需求側改革,為明年經濟工作定調以供需改革來拉動內需增長。2020年12月11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再次提出供給側改革,為明年經濟工作定下基調。會議著重強調,要扭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同時針對需求側改革,打通堵點,補齊短板,過渡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方面,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提升國民經濟體系整體績效。何為供需側改革?供給側有勞動力、土地、資本、制度創造、創新等要素。
  • 堅持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
    在綜合分析世界經濟長周期和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基礎上,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決定實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並將其作為經濟發展和經濟工作的主線,重點是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用改革的辦法推進結構調整,減少無效和低端供給,擴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給,增強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提高全要素生產率。
  • 習近平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3個核心問題的論斷
    ​習近平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3個核心問題的論斷丨學習習近平系列重要講話精神④原創2016-08-07 周召 學習大國學習大國按從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專題研討班到中央政治局會議,從重慶、安徽到黑龍江、寧夏,今年以來,習近平在多個場合對各級官員強調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屢屢圍繞3個核心問題提出論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什麼?
  • 新聞1+1丨經濟數據背後,有著怎樣的轉變?專家解讀來了→
    從「供給側改革」到「需求側改革」,新的提法將產生哪些新的影響?新聞1+1連線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所長黃群慧,共同關注:經濟數據背後,有著怎樣的轉變?民間投資增速年內首次轉正,意味著什麼?穩定的房價,是作為健康高質量經濟增長所需要的。如何解讀新提法——「需求側改革」?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所長 黃群慧:現在,我們要發展以內循環為主的新發展格局,要完善完整的內需體系,既包括市場體系,也包括生產體系,也包括收入分配體系,甚至包括整個現代消費體系。
  • 需求側改革進程開啟 發力經濟內循環!
    會議著重強調,要扭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同時針對需求側改革,打通堵點,補齊短板,過渡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方面,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提升國民經濟體系整體績效。   何為供需側改革?   供給側有勞動力、土地、資本、制度創造、創新等要素。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就是用改革的辦法推進結構調整,矯正要素配置扭曲,擴大有效供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