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政治局:注重需求側改革,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

2020-12-14 每日經濟新聞

12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分析研究2021年經濟工作。

會議提出,要扭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同時注重需求側改革,打通堵點,補齊短板,貫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提升國民經濟體系整體效能。

此前,《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中也明確提出,要以創新驅動、高質量供給引領和創造新需求。

貫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

需求側改革指的是哪些方面?

中泰證券政策組負責人楊暢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需求側改革的主要落腳點在投資與消費。

投資方面,更多是如何化解制約投資落地見效的瓶頸;消費方面,主要在於國民經濟主要部門之間如何分配,是否進一步向居民部門傾斜。

武漢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周紹東認為,居民消費需求、企業投資需求、政府購買需求三者構成了完整的需求體系,而三類需求的規模擴張和結構升級都能夠誘發新的供給。

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暴露出我們在公共衛生、傳染病防治、專用醫療設備等方面的供給短板,政府和企業都將在這些方面加大投資力度,這就產生了巨量需求,從而為相關產業擴大供給、提檔升級提供重大機遇。

同時,疫情促使人們生活方式的調整,居民消費需求結構也發生了很大變化,並有效激發了電商物流、在線教育等方面的供給擴容。

政治局會議還要求,打通堵點,補齊短板,貫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

圖片來源:新華社

南京大學長江產業經濟研究院理事長劉志彪認為,消費是現代經濟成長的發動機,也是國家現代化的主要標誌之一。破除擴大消費性需求的障礙,要擴大消費能力,消費能力與收入水平以及分配結構有關。與此同時,還要提高消費品質、完善消費條件以及發展服務消費。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三季度最終消費支出對GDP正向拉動1.7個百分點,與前兩個季度相比由負轉正。三季度GDP增長4.9%,消費拉動作用明顯。

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

會議指出,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提升國民經濟體系整體效能。

中央黨校經濟學部區域經濟學部教授施紅撰文指出,我國供給體系對國內需求的適配性還不夠強,經濟循環中還存在許多堵點瘀點。從質量看,隨著消費不斷升級,居民對優質產品和服務的需求增加,需要高質量產品和服務的供給。

記者注意到,11月,江蘇省發改委等14部門發布《關於以高質量供給適應引領創造新需求的實施意見》,要求大力提升供給質量和靈活性,適應短期需求新變化。增加供貨渠道,增強生產彈性著重解決已有需求在境內「買不到」的問題。

國家發改委在9月組織召開推動實施擴大內需戰略、暢通國內經濟大循環,以高質量供給適應引領創造新需求視頻會。

會議要求,進一步提升供給體系質量和水平,要順勢而為培育壯大抗疫中湧現出來的新業態新模式,大力激發新興領域的發展活力,擴展傳統領域新需求,努力開拓新的商品消費領域,著力挖掘幸福產業服務消費需求,加緊補上產業鏈突出短板,統籌城鄉和區域協調發展持續釋放需求潛力,建立健全高質量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措施。

每日經濟新聞

相關焦點

  • 如何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高水平動態平衡
    如何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高水平動態平衡2020年12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分析研究2021年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要扭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同時注重需求側改革,打通堵點,補齊短板,貫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提升國民經濟體系整體效能。眾所周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這些年來重點推進的一項工作,也是經濟轉型和經濟結構調整的重點工作之一。
  • 形成需求牽引供給 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
    中共中央政治局12月11日召開會議,分析研究2021年經濟工作;聽取中央紀委國家監委工作匯報,研究部署2021年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審議《中國共產黨地方組織選舉工作條例》。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主持會議。
  • ...增強供給體系對國內需求的適配性,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
    2020-11-19 11:05:05來源:FX168 國家主席習近平:我們將繼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擴大內需上下更大功夫,使生產、分配、流通、消費更多依託國內市場,增強供給體系對國內需求的適配性,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
  • 政治局會議定調明年經濟工作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需求側改革並重
    臨近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即將召開,在此關鍵時點,12月11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令人關注。 會議提出了「整體推進改革開放」,強調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需求側改革並重,還特別提到了「要抓好各種存量風險化解和增量風險防範」。
  • 什麼是需求側改革?解讀12.11政治局會議
    第五,換句話說,在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去產能、環保、金融適配、產業鏈高級化),「供給創造需求」的同時,也需要進一步推動需求側改革(擴大內需、促進消費、拓展投資),「需求牽引供給」。  正文  12月11日政治局會議首次提出「注重需求側改革」(要扭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同時注重需求側改革)。  中共中央政治局12月11日召開會議,分析研究2021年經濟工作。
  • 把「需求側管理」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結合起來
    【專題研究:「需求側管理」的理論與實踐】  2020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緊緊扭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注重需求側管理。「需求側管理」被首次提及。供給和需求是構成市場的兩個不可或缺的方面。沒有高質量的產品和服務供給,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就得不到滿足。沒有需求側的消費需求牽引,供給也無法實現。
  • 從供給側改革到需求側管理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構建新發展格局明年要邁好第一步,見到新氣象。要緊緊扭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注重需求側管理,打通堵點,補齊短板,貫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提升國民經濟體系整體效能。要更加注重以深化改革開放增強發展內生動力,在一些關鍵點上發力見效,起到牽一髮而動全身的效果。
  • 張宇:住房是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主要堵點
    張宇指出,住房問題是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主要堵點。居民的錢袋子受限於住房市場,使得牽引供給的需求無法有效形成。房價上漲限制了未購房居民的消費力,而租房市場對此起到了有利的緩衝作用。同時,住房市場的供給約束了人口的集聚,限制了商品和服務的供給。
  • 從供給側改革到需求側改革——明年政策如何破題
    「需求側改革」的提出令人側目自2015年末推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來,去槓桿、去庫存、去產能和降成本、補短板成為改革的具體目標,也取得了明顯成效,同時,制度供給方面的改革也在不斷推進中。然而,今年以來核心CPI的不斷回落及PPI的持續為負,反映出我國在總供給與總需求之間的平衡上依然存在缺口,兩邊都需要調整,過去側重用供給側改革,如今,對需求側也需要進行改革。
  • 什麼是需求側改革
    郭磊12月11日政治局會議首次提出「注重需求側改革」(要扭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同時注重需求側改革)。中共中央政治局12月11日召開會議,分析研究2021年經濟工作。會議要求「要扭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同時注重需求側改革,打通堵點,補齊短板,貫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提升國民經濟體系整體效能。」什麼是需求側改革?我們可以參考劉鶴副總理《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中對於需求和供給關係的闡述及「高度重視需求側管理」的結論。
  • 李迅雷:從供給側改革到需求側改革 明年政策如何破題?
    來源:華夏時報原標題:從供給側改革到需求側改革——明年政策如何破題李迅雷(作者為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副理事長,中泰證券首席經濟學家)12月11日政治局會議引發大家熱議。很顯然,這次會議是給年末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定調,故尤為引人關注。
  • 李迅雷:從供給側改革到需求側改革——明年政策如何破題
    「需求側改革」的提出令人側目自2015年末推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來,去槓桿、去庫存、去產能和降成本、補短板成為改革的具體目標,也取得了明顯成效,同時,制度供給方面的改革也在不斷推進中。然而,今年以來核心CPI的不斷回落及PPI的持續為負,反映出我國在總供給與總需求之間的平衡上依然存在缺口,兩邊都需要調整,過去側重用供給側改革,如今,對需求側也需要進行改革。
  • 注重需求側改革,為發展提供持久動力|新京報社論
    圖片來源:新京報網文 | 社論日前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在分析研究2021年經濟工作時提出,要扭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同時注重需求側改革,打通堵點,補齊短板,貫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提升國民經濟體系整體效能。
  • 如何推動供給和需求形成更高水平動態平衡?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要緊緊扭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注重需求側管理,打通堵點,補齊短板,貫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提升國民經濟體系整體效能
  • 高質量實現供給需求動態平衡
    構建新發展格局不僅需要有科學的戰略謀劃,更要形成新的發展動力。  我國改革開放的實踐證明,改革創新是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的強大動力,新發展格局形成所需的動力,同樣要通過深化改革才能獲得。實現「扭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同時注重需求側改革」,「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高質量動態平衡,從而為形成以國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提供必要動力。
  • 供給需求「兩手抓」提升經濟整體效能
    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要緊緊扭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注重需求側管理,打通堵點,補齊短板,貫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提升國民經濟體系整體效能。
  • 中央首提「需求側改革」!對你的錢包有什麼影響?
    中央首次提出「需求側改革」12月政治局會議首次提出要注重「需求側改革」。12月11日,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分析研究2021年經濟工作,會議內容於周五當天盤後公布。(參考周六《重磅信號!》一文解讀)會議內容中有這樣一段表述:「要扭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同時注重需求側改革,打通堵點,補齊短板,貫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提升國民經濟體系整體效能。」
  • 打通供給側和需求側的堵點 C2M大有可為
    近日相關會議要求,要扭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同時注重需求側改革,打通堵點,補齊短板,貫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提升國民經濟體系整體效能。
  • 如何理解需求側改革?
    二、歷年年終政治局會議和歷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需求的內容梳理2015年12月的政治局會議首提「供給側改革」後,當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供給側改革」的主要內容和任務進行了細化,也即我們所熟知的「三去一降一補」,因此梳理歷年年終政治局會議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需求的表述變化對於我們理解「需求側改革」應該是有幫助的
  • 需求側改革下的信用卡業務發展機遇
    2020年12月11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要扭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同時注重需求側改革,打通堵點,補齊短板,貫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這是在中央層面首次提出「需求側改革」,將會對未來一段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產生重大影響。與供給側改革通常需要較長時間才能見效相比,需求側改革能夠在短期內有效提振需求,具有見效快的特點,對於穩定當前經濟形勢具有重要意義。需求側改革的核心任務是要「發揮我國超大規模經濟體優勢的內在要求」、「加快培育完整內需體系,完善擴大內需的政策支撐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