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U,人造物巔峰?

2020-08-28 Technol沒有gy

說到cpu,我們並不陌生,但今天我聽到有人說cpu是人類製造的巔峰,我一開始還不信,一個小小的cpu,而且我的手機、電腦裡不都有嗎?它怎麼就成了人類製造的巔峰了?這小傢伙兒還成了精了?

但我看了資料之後就服了,我默默地獻上了我的膝蓋,首先拿長期被人嘲諷工藝製程已經落後的英特爾來說,14nm。那我們來找一個比較對象,近期十分熱門的新冠病毒來說,以新冠病毒為代表的病毒,其整體尺寸一般在30到80納米。而以14納米作為最小設計尺寸的電晶體。在一枚小小的CPU中有幾十億到幾百億個,與全人類數量在一個量級上。而且這些電晶體不是通過物理或化學反應批量生成的重複物。而是每一個都有特定設計以及明確功能的實體。他們是一個個被畫出來並精確的製造在矽晶圓上的。但如此精妙的東西不是有很多嗎?為什麼他被稱之為人類製造的巔峰?最讓人震撼的是在無數科學家與工程師的努力下,在波瀾壯闊的全人類產業鏈的共同合作下,這個人造物的巔峰。


其實。如果可以通過觀察設備看到其內部構造。你就能清晰地看到密集的線網,這些線網並不是一個平面,而是立體的。表示有n多層,這些連線的寬度僅僅是頭髮絲的幾1%粗細,他們所承載的信號與時序直接構成了你所使用的任何設備的。可是信息可聽信息一直咳以及可操作的體驗,包括你現在拿著手機看今日頭條,你看到的每一個字滑動的每一頁都是由他們所構建的。他們正在你手心中高速的運行,在構建這些線網的時候,用中線粒子轟擊金屬版金屬原子一個個的散落在晶片上,從而堆疊出一層薄如蟬翼的金屬。再通過複雜的工藝將其固化並刻蝕出想要的連接關係。上下聯線之間的絕緣層厚度是納米級的氧化物,他們負責讓上下層金屬不至於短路,聯網接口數是數10萬。數百萬甚至數億的量級,其中錯一個整個晶片失效。線網下面是集成電晶體,夠器件用於消費電子的功耗很低,進而額定電壓也很低,所以,勾到氧化物必須控制在幾十個元氧原子的厚度,還要保證其不發生量子隧穿等失效機構,並在負50°到120℃溫度範圍內正常工作。但超氧化物超薄氧化物又帶來了電晶體柵極與其寸的電容增大的弊端,這個電容在現實世界中小到跟不存在一樣,甚至在晶片級的微觀層面也是一個非常小的量級,但正是這個極小的電容卻直接決定了上億電晶體的開啟速度。進而決定了你打開微信地球畫面的持續時間也決定了你滑動手機的順滑程度,同時決定了你玩兒遊戲時所關於的幀率,還決定了你打開視頻解碼緩衝的時間。總之一切與運算速度有關的性能都直接受他影響,常人很難想像。一個納米級的多晶矽柵與其納米級的表面溝道之間的微乎其微。


晶片其實就是一個迷宮,這個迷宮岔路上億,但出口只有幾十個,這對工程學來說無異於在微觀層面構建一座城市,還要保證這座城市有序運轉,每一條道路每一棟房子都要經得起數千一詞使用而不出問題。一塊兒合格的晶片是沒有維修性的機,不能進行維修,因此它的壽命不在於你有多頻繁的使用。而是來自基礎物理的限制量子力學的限制他在傳統消費品起絨面意義幾乎是用不壞的當然晶片也是沒有山寨可言的特別是cpu你買到的麼因為想要他出功能,你必須把上述條件都滿足,這導致你山寨的成本遠遠高出自己,重新設計寫這個地球能做的也屈指可數,寫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獨立做出一顆CPU,也包括美國。因為所有關鍵技術都分散在少數幾個國家手裡,而新技術還半導體晶片生產技術涉及了材料學,化學物理。光學自動化等諸多領域,很多產品都可能涉及諸多領域,但大部分民用產品都不需要每一項都做到極端,而半導體晶片都需要。用到各個領域最高端的技術,比如說材料提純半導體晶片,基本都是建立在矽晶圓的基礎之上的。雖然說晶圓是沙子到的,但沙子到晶片需要動用人類所能做到的最高材料提純技術。首先石英砂與碳粉在電路中加熱二氧化矽被還原得到粗矽,而後與氯氣反應得到四氯化矽或三氯氫矽,這兩種矽的氯化物都是液體。這與液體我們可以採用精餾的手段機來進一步加工,最後用高純氫氣還原得到高純矽,得到高純矽後還需要拉出單晶矽棒。化學反應看上去很簡單,但其實對於過程設備要求極高,需要避免一切存在的原子及汙染。所以矽晶圓達到了人類所掌握的純度最高,表面的光滑的材料。純度可以達到99.9999999%,還有生產用的各種氣體很多純度要達到ppb。去年日本對韓國進行制裁,其中很重要的一項就是停止供應氟化氫等高純氣體 ,氟化氫大家都能生產,但用到晶片生產級別的氣體都是在日本人的掌握中。然後光刻。大家印象中一旦拿到最先進的光刻機,我國的晶片技術就會突飛猛進,但事實並非如此,國內的圓晶廠 所用的光刻機跟臺積電的並沒有什麼差距,差距主要是在技術其實,如果將高精尖作為評判是否為巔峰的標準,那CPU其實離真正的巔峰還有一定距離。但是CPU厲害的地方就在於它能夠批量化生產,能夠工業化生產。並且能把價格降到任何人都能享用的地步,而且一喝CPU的商業化生產需要全球化的產業鏈和消費市場。他背後的一切才是人類社會的巔峰。


總之,CPU是人類數學物理化學研究的最高結晶,人類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將物質的尺寸控制在。七納米的寬度,或者說大約50個原子的寬度,並且可以實現量產。為了這樣的成就,人類歷史上很多偉大的人都為之。直接或間接地做過貢獻,比如牛頓,愛因斯坦,法拉第,波爾福利。馮諾依曼圖零安培等等等

相關焦點

  • 為什麼有人說CPU是人造物的巔峰?
    從晶片製作的難度以及複雜的工藝來看,晶片確實是人造物的巔峰。很多人也認為航空發動機、核聚變裝置、電子對撞機等同樣是人造物的所能達到的巔峰水準。事實上,人類科技在飛速發展,未來肯定會誕生更多的尖端產品,僅從目前的科技水平來看,晶片尤其是性能最先進的晶片,肯定是人造物的巔峰水平。
  • 人造物的巔峰之作:CPU
    CPU是普通人能接觸到的人造物巔峰。是因為生產CPU的高端光刻機是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無法單獨製造出來的,集合了世界上多個國家最先進的技術成果一起製造出來的高端光刻機,其高科技程度可以說完全不似地球產物。此外,CPU的製造工具光刻機也是人類當今先進科技的結晶。
  • 為什麼說CPU是人造物的巔峰?做一塊晶片有多難?看完算搞懂了
    為什麼說CPU是人造物的巔峰?做一塊晶片有多難?看完算搞懂了手機晶片、電腦晶片現在已經不再是人們陌生的詞彙,雖然不完全知道它們究竟是在怎麼製造出來的但是方寸之間強悍的運算能力卻有一種叫人望而生畏的感覺。有人說,咱們人類創造的最巔峰的事物之一就是:晶片。如果我們用肉眼看的話,一塊封裝完成的晶片又輕又小,漂亮的點整排列但是卻似乎內斂著無盡的能量。
  • 2020年:人造物質量超過全球生物質量
    在英國《自然》雜誌近日發表的一項環境學最新研究中,科學家稱:2020年是標誌著人造物質量超過活生物量的轉折點!在過去100年裡,建築、道路、機器這類人造物的質量每20年翻一番。這一研究結果提醒所有人,人類對地球的影響正在不斷增加。
  • 2020年是標誌著人造物質量超過活生物量的轉折點
    2020年是標誌著人造物質量超過活生物量的轉折點 來源:科技日報時間:2020-12-14 10:52:55 在英國《自然》雜誌近日發表的一項環境學最新研究中,科學家稱:2020年是標誌著人造物質量超過活生物量的轉折點!
  • 再見了,有機地球:全球人造物重量首次超過總生物量
    來源:新浪科技建築和道路在人造物中佔了絕大部分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12月11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科學家表示,到今年年底,全球人造物的總重量,很有可能會超過全球生物的總重量。根據科學家的估計,目前,全球人造物的重量大約為一萬億噸。對於世界上的每一個人而言,如今每一周都有超過他們體重的人造物品被生產出來。以色列雷霍沃特的魏茨曼科學研究所的一個研究團隊計算得出了以上數據。他們試圖用該數據來展示人類對地球的改變。
  • 研究顯示:人造物質量總和超過地球所有生物
    報告估算,20世紀初,人造物質量總和只佔生物質量總和的3%,然而自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全球生產大幅增長,如今平均每周新增人造物質量總和超過全人類體重總和。如果繼續以這樣的速度增長,人造物質量總和到2040年將達到3萬億噸。 研究人員推測人造物質量總和在今年超過地球生物質量總和。
  • 研究顯示人造物質量總和超過地球所有生物
    報告估算,20世紀初,人造物質量總和只佔生物質量總和的3%,然而自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全球生產大幅增長,如今平均每周新增人造物質量總和超過全人類體重總和。如果繼續以這樣的速度增長,人造物質量總和到2040年將達到3萬億噸。研究人員推測人造物質量總和在今年超過地球生物質量總和。
  • 人造物質量首超生物量
    以色列魏茨曼科學研究所系統生物學家Ron Milo及其團隊估算了1900年至今的全球生物量和人造物質量的變化。研究表明,過去120年的變化是巨大的。20世紀初,人造物質量相當於總生物量的3%左右。今年,人造物質量最終超過了地球上的總生物量。這種轉變的時機取決於生物量的估算是否含水。如果把水算在內,生物量在2037年之前仍將大於人造物質量。研究人員表示,即使在今天,這種對比也令人警醒:塑料的質量是動物總量的兩倍。研究人員總結說,這些發現為人類世的概念增加了分量。「這是一個跡象,轉變確實發生了,這個名字是合適的。」
  • 研究發現:人造物的質量今年首次超過全球活生物
    報導稱,人造物積累的重量每20年就翻一番,接下來的20年中預計將翻三番。以色列魏茨曼科學研究所的一個研究團隊依靠大量的研究、統計和報告來估計由細菌、真菌、原生生物、古細菌、植物和動物代表的活生物量。同時,他們用同樣的方式估計鐵軌、汽水罐、玻璃瓶、計算機晶片等人類製造的一切物體的質量,然後對這兩個數字進行比較。
  • 人造物質量首超全球生物量
    以色列魏茨曼科學研究所系統生物學家Ron Milo及其團隊估算了1900年至今的全球生物量和人造物質量的變化。研究表明,過去120年的變化是巨大的。20世紀初,人造物質量相當於總生物量的3%左右。今年,人造物質量最終超過了地球上的總生物量。這種轉變的時機取決於生物量的估算是否含水。如果把水算在內,生物量在2037年之前仍將大於人造物質量。研究人員表示,即使在今天,這種對比也令人警醒:塑料的質量是動物總量的兩倍。
  • 飛行52億公裡開採外星物質,結果帶回人造物
    奇怪的人造物  拿到回收艙後的第一要務,自然是儘快打開艙門,把裡面的小行星樣本拿出來仔細研究。小行星碎片的模樣有點像煤炭,黑乎乎的。讓科學家感到欣慰的是,隼鳥二號帶回來的樣本大約有5.4克,看起來有不少,實際重量就這麼多。
  • 日本隼鳥2號樣本疑有「人造物」!有光澤現象,尚無法確認來源
    隼鳥2號樣本疑有「人造物」(人工物)  這是什麼情況?小行星龍宮是一非常小的行星,不可能有生命在上面生存,並且從觀察的角度來講,也不會出現「人造物」(人工物)才對,這是什麼情況?如今日本機構——JAXA尚無法確認該「人造物」(人工物)的來源,所以引發了大家的熱議,在取費的樣本之中,日本也是全部打開了A、B、C三個收集艙,其中最大的樣本物體直徑達到了1公分,所以採集樣本非常的成功。
  • 人造物的質量首超全球生物質量,這意味著什麼?
    據報導,根據今日發表在國際權威期刊——英國《自然》雜誌上的一篇文章,來自以色列的科學家團隊估算了從1900年開始至今的全球生物量和人造物質量的變化情況,發現當人類進入到21世紀後,伴隨著人造物質量的飛升,截止到2020年,人造物質量已經超過了全球總生物量,「人類世」真的來了!
  • 飛52億公裡取外星物質,卻取回一個人造物?日探測器發生蹊蹺事
    然而打開返回艙後,科學家們卻大吃一驚,在炭黑色的小行星碎片中,似乎出現了一個亮晶晶的人造物——一張揉皺的錫箔紙!怎麼回事?億裡迢迢取回的小行星物質,全程都是密封的,連空氣都無法進入,怎麼會出現人造物?難道人類製造的垃圾連地球引力都無法阻止了,直接飄到億萬公裡的太空,並落到了小行星上?
  • 日本隼鳥探測器之謎,52億公裡外小行星採樣,返回艙驚現人造物
    日本隼鳥探測器之謎,52億公裡外小行星採樣,返回艙驚現人造物。說起日本這個國家,很多人可能還不了解,日本的航天科技水平一點不低,甚至在某些方面還優於中國,只是,他們過度依賴別國技術支援,自己只發展其中一項,走的是偏科路線。這種願意做流水線上一顆釘子的「打工人精神」值得讚揚,雖然我們不會去學。但是,日本的太空探測還真取得了成績。
  • 可塑性記憶:人與人造物不可能的愛情,你是否還記得可塑性記憶?
    可塑性記憶:人與人造物不可能的愛情,你是否還記得可塑性記憶?我從來沒有玩過PS的原作遊戲,但我對這個原作遊戲的製作公司很了解。劇本的動畫片和《混沌之子》和《命運之石之門》是毫無疑問的。這是一家因妄想科學系列而聞名的屠殺者不賠償生命的公司。
  • 小天才z6巔峰版和z6區別怎麼樣?配置對比哪個好?這幾點可以幫您
    今天就給家長朋友帶來市面比較熱銷的一款電話手錶:小天才z6巔峰版,一起來看看小天才z6巔峰版和z6區別怎麼樣?配置對比哪個好?一、小天才z6巔峰版和z6區別哪個好?小天才z6巔峰版和z6這兩款其主要區別是在外觀結構,攝像頭像素,錶帶,cpu、內存,電池容量等區別不一樣,詳細區別如下:一是外觀結構不一樣,z6顛覆版支持360度自由旋轉式雙攝,拍照方向可以自由調整,屏幕查看更加舒適些。
  • 製作山寨CPU違法嗎?不,國家還要嘉獎你
    很多小夥伴可能會聽說過「散片cpu」,這時就會有小夥伴誤以為散片CPU是假CPU或者山寨cpu,是小作坊生產出來的。其實,「散裝」是指「單獨」的CPU晶片,沒有散熱配件和包裝,質保時間也比較短。與之相反的,就是「盒裝cpu」,就是指有盒子包裝的CPU,一般盒裝CPU出廠時該有的配件都會有,質保期也相對較長。
  • 美國發現巨型金屬稜柱,不是人造物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