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口破14億,用人口城市化應對老齡化

2020-12-14 新浪財經

來源:新京報

原標題:中國人口破14億,用人口城市化應對老齡化

舉一反三

在各種因素之間做妥善的權衡,才能利用好中國的人口總量優勢,避免人口結構性的挑戰。

1月17日,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中國大陸人口比上年末增加467萬人。總人口數突破了14億。這其中包括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現役軍人,但不包括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和臺灣省以及海外華僑。

中國人口規模龐大,超過發達國家和地區總人口

我國的人口規模,形象地說,比世界發達國家和地區的總人口還要多。

全世界發達國家和地區的總人口,包括歐盟28國的5.12億,美國加拿大的3.64億,日本的1.27億,澳大利亞紐西蘭的0.3億,以及亞洲四小龍的9000萬,一共大約有11.2億人口,比起中國大陸人口,還要少3億。

中國的人口規模,並不是一個貧窮的人口規模。中國人口增加的同時,經濟持續發展。2019年我國GDP總量達到了99.1萬億元,總量上,與第三、第四、第五、第六位的日本、德國、英國、法國四個主要發達國家的2018年國內生產總值之和大體相當。

按照年平均匯率折算,2019年中國GDP達到14.4萬億美元,人均GDP突破1萬美元。這不但標誌著中國的綜合國力進一步增強,也意味著人民生活質量的進一步提高。

中國人口和勞動力老齡化程度加深

不過,在人口與GDP同時增長,國家實力增強的同時,也有不少挑戰。人口的持續增長意味著,儘管中國人口紅利正在邊際遞減,但仍然是一個勞動力大國。2018年中國擁有超8億勞動力資源,依然高居全球第一,但未來的形勢卻不容樂觀。

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2019年,我國出生率在千分之十以上;在新生嬰兒中,二孩的比例達到了57%,現在的生育政策發揮了成效。他同時指出,我國也面臨著人口結構的變化,特別是存在著老齡化的趨勢。

2018年,中國60歲以上人口佔比和65歲以上人口佔比分別達到了17.9%和11.9%,超過了世界銀行關於老齡化社會的國際標準15%和10%。2019年,這一趨勢繼續加深,60周歲及以上人口25388萬人,佔總人口的18.1%;其中65周歲及以上人口17603萬人,佔總人口的12.6%。由此可見,趨勢發展非常快。

與此同時,中國社會的生育意願並不高。此前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2018年全年出生人口1523萬人,人口出生率為10.94‰,為1952年以來最低。

經濟發展、社會壓力大等諸多因素都會規律性地導致生育率降低。中國也不例外。中國的總和生育率早在上世紀90年代就已經低於更替水平,中國目前的生育率不僅遠低於2.45的全球平均水平,還低於1.67的發達國家水平。最悲觀的估計認為,中國近年來總和生育率只有1.1-1.2左右,成為全球生育率最低的國家之一。

中國從2014年開始放寬計劃生育政策,效果卻並不如預期。2014年12月的數據統計顯示,全國符合政策規定條件的共有1100萬對夫婦,僅有70萬對提出申請,平均申請率僅為6%。遠低於此前官方預期的18%這個數字。在全面推行二孩政策後,2016年以來國內的生育率卻不升反降。

與此同時,育齡婦女人數也在不斷下滑。2018年上半年部分地區出生人口下降超過10%。有估計認為全年中國新出生人口僅為1500萬,降幅遠超預期。此外,更嚴峻的是育齡婦女人數的下降。預計2030年20-35歲的育齡婦女人數將比2018年減少29%,其中25-30歲生育高峰期婦女將減少41%,出生人口將大幅下滑。

所以,中國人口和勞動力老齡化加深的趨勢不會改變。某種程度上,如何應對中國社會的人口老齡化問題,在於另一個人口結構,即人口的地區分布結構,也即人口的城市化。

以人口城市化應對人口老齡化問題

城市由於規模效應,能夠有更多的工作機會,更低成本地提供公共服務。同時,服務業的發達,又能有效地延長人的勞動年齡。比如,一個60歲的老人在農村很難繼續在田間勞作,收入也不高;但在大城市中,卻不難找到一份工資高于田間勞作的工作。對於城市化而言,越大的城市,具有越大的規模效應。

從分線城市看,當下中國人口流動整體放緩,但向一二線城市和大都市圈集聚更為明顯。一線、二線城市人口持續流入,三線城市人口略微流出,四線城市人口顯著持續流出但近年有所回流。

目前,中國一二線城市總人口大約為3億,還有進一步聚集的空間。根據聯合國預測,到2030年中國城市化率將達約70%,對應城鎮人口為10.2億,比2017年增加約2億;到2047年城鎮人口達峰值時將增加約2.76億。這些人口最終分布在哪裡,對中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非常重要。

解決人口結構問題,本質上與人口的財富結構息息相關。人口多,規模大,人口基數,既可以做乘法,又可以做除法。所謂乘除法,是前總理溫家寶用來表述自己的執政感受的一個比喻,他說:「一個很小的問題,乘以13億,都會變成一個大問題;一個很大的總量,除以13億,都會變成一個小數目。」如今,這個數字變為了14億。

在基建投資、國家實力上,人口多,是做乘法。一人十塊錢,就是140億,可以造軍艦,修鐵路,打造中國的大國實力。在民生福利、醫保教育上,人口多,就是做除法,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預算分配下來,都有所欠缺。

所以,在各種因素之間做妥善的權衡,才能利用好中國的人口總量優勢,避免人口結構性的挑戰。

□劉遠舉(金融與法律研究院研究員)

相關焦點

  • 中國人口破14億 這是道世界級的財富算術題
    來源:新京報網原標題:中國人口破14億,這是道世界級的財富算術題 在各種因素之間做妥善的權衡,才能利用好中國的人口總量優勢,避免人口結構性的挑戰。1月17日,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中國大陸人口比上年末增加467萬人。總人口數突破了14億。
  • 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
    我國是當今世界老年人數最多的國家,2019年底,已有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2.54億,預計2025年將突破3億,2033年將突破4億,2053年將達到4.87億的峰值。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讓每位老年人都能生活得安心、靜心、舒心,實現廣大老年人及其家庭對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嚮往,發揮老年人在經濟社會建設中的積極作用,必將進一步彰顯黨的初心使命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
  • 任澤平:全面放開並鼓勵生育刻不容緩 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
    「人口過多論」的理論基礎是「適度人口論」,認為中國5-7億人合適,缺乏以動態發展眼光地看待承載力問題,一邊享受14億人口的巨大人口紅利和巨大市場優勢,一邊又幻想7億人口會讓生活更美好。中國高鐵裡程居世界之首,在美國、歐洲之後第三個自行研製民用大飛機,網際網路經濟、共享經濟等引領全球,均得益於中國巨大的人口體量以及胡煥庸線以東的較高人口密度。就像俄羅斯總統普京稱,俄羅斯領土雖大、但沒有一寸多餘,中國14億人口也沒有一個多餘。
  • 【地理熱點】從國家人口老齡化中長期規劃看人口老齡化
    2019全球人口老齡化問題加劇,中國人口老齡化增速世界第一! 對於今天的中國來說,人口基數大,經濟發展也突飛猛進,但人均佔比少,同樣也面臨著人口齡化的難題,成為了經濟發展的一道阻力。
  • 2050年中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或近5億 老齡化挑戰如何應對?
    2050年中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或近5億 老齡化挑戰如何應對?責任編輯:黃鈺涵   (經濟觀察)2050年中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或近5億 老齡化挑戰如何應對?
  • 「十四五」期間中國老年人口將破3億 邁入中度老齡化
    改革生育政策促進人口均衡發展  「十四五」期間我國老年人口將突破3億邁入中度老齡化專家呼籲  ● 我國人口老齡化問題的核心不在於老年人數量的增加,而是勞動年齡人口數量開始絕對減少,而且有愈加嚴峻之勢,國家人口均衡發展和人口安全面臨挑戰  ● 人口的發展形勢是動態的,人民群眾的需求也處在結構性變遷之中,這就要求我們適時調整法律制度
  • 從歷年人口出生數據解析我國人口老齡化的發展趨勢
    新中國成立70年來,中國總人口由1949年的5.4億人發展到2019年的14多億人,年均增長率約為1.4%。龐大的人口總量為中國經濟騰飛提供了寶貴的人力資源。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是一個綜合性的國家戰略,人口政策只是其中的一個組成部分,還需要其他相關政策相配合,包括積極開發老齡人力資源,發展銀髮經濟;推動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協同發展,健全基本養老服務體系;健全養老服務綜合監管制度等。根據相關預測,「十四五」期間,全國老年人口將突破3億人,將從輕度老齡化邁入中度老齡化社會。
  • 吳玉韶:努力走出一條中國特色應對人口老齡化道路
    近日,全國老齡辦黨組成員、中國老齡協會副會長吳玉韶接受《瞭望東方周刊》專訪時指出,「十四五」時期是我國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關鍵「窗口期」。「十四五」時期我國將進入人口老齡化快速發展期,新增老年人口將是「十三五」時期的1.5倍,2025年我國60周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將突破3億。
  • 應對人口老齡化 保險業怎麼做?
    面對不斷加劇的人口老齡化問題,保險業需如何應對?人身險數位化轉型應當怎麼轉?6日在武漢召開的中國保險創新發展大會上,多位監管人士圍繞當前保險行業最受關注的話題予以發聲。保險業服務新發展格局應聚焦五大方面「當今世界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保險業要聚焦五大領域,全力服務新發展格局。」
  • 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問題的實踐著力點
    作者:河南省社會科學院 易雪琴  人口老齡化是社會發展的重要趨勢,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體現,對人類社會產生持久深刻的影響。我國自20世紀末進入老齡化社會以來,老年人口數量和佔總人口比重持續增長。
  • 習近平掛心人口老齡化問題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末,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約有2.54億,佔總人口的18.1%。面對人口老齡化的嚴峻形勢,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十四五」時期是應對人口老齡化的重要窗口期,到「十四五」末,我國預計60歲以上老年人口佔總人口的比例將超過20%,從輕度老齡化進入中度老齡化階段。
  • 歐洲國家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際視點)
    人口老齡化是歐洲當前面臨的一大挑戰。面對日益增大的養老金支付壓力,歐洲多國著手推動延遲退休等計劃,積極探索居家養老、定製公寓養老等多元化養老方式,同時努力挖掘「銀髮經濟」蘊含的不少商機,帶動相關產業發展。歐洲統計局的最新數據顯示,2019年,歐盟27國65歲以上老齡人口達9050萬,佔總人口的20.3%,已整體步入「超高齡社會」。
  • 一、充分認識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的重大意義
    我國是當今世界老年人數最多的國家,2019年底,已有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2.54億,預計2025年將突破3億,2033年將突破4億,2053年將達到4.87億的峰值。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讓每位老年人都能生活得安心、靜心、舒心,實現廣大老年人及其家庭對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嚮往,發揮老年人在經濟社會建設中的積極作用,必將進一步彰顯黨的初心使命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
  • 「全民閱讀」第六十次長安街大講堂:中國人口老齡化形勢與應對戰略
    原創 劉星月 長安街讀書會第六十次長安街大講堂:中國人口老齡化形勢與應對戰略全民閱讀★★★★★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十四五」時期是我國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關鍵「窗口期」,中國人口老齡化態勢如何?如何從更廣闊的視角理解老齡化帶來的挑戰與機遇?作為重要保障措施,老年金融學有哪些前沿問題值得關注?
  • 2019年年末 中國大陸總人口破14億
    原標題:2019年年末,中國大陸總人口破14億   國家統計局17日公布的2019年國民經濟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年末,中國大陸總人口140005萬人,其中,
  • "十四五"期間中國老年人口將突破3億 邁入中度老齡化
    改革生育政策促進人口均衡發展  「十四五」期間我國老年人口將突破3億邁入中度老齡化專家呼籲  ● 我國人口老齡化問題的核心不在於老年人數量的增加,而是勞動年齡人口數量開始絕對減少,而且有愈加嚴峻之勢,國家人口均衡發展和人口安全面臨挑戰  ● 人口的發展形勢是動態的,人民群眾的需求也處在結構性變遷之中,這就要求我們適時調整法律制度
  • 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 促進社會經濟發展 中國太保壽險長護解決方案...
    原標題: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促進社會經濟發展 中國太保壽險長護解決方案榮獲上海金融創新獎二等獎   當前我國人口老齡化趨勢不斷加劇,上海是我國老齡化程度最高的大型城市
  • 「十四五」期間中國老年人口將突破3億 邁入中度老齡化
    改革生育政策促進人口均衡發展 「十四五」期間我國老年人口將突破3億 邁入中度老齡化專家呼籲  ●我國人口老齡化問題的核心不在於老年人數量的增加,而是勞動年齡人口數量開始絕對減少,而且有愈加嚴峻之勢,國家人口均衡發展和人口安全面臨挑戰  ●人口的發展形勢是動態的,
  • 中國人口14億,50%的企業卻面臨招工難,是人口過剩還是用工荒?
    中國人口14億,50%的企業卻面臨招工難,是人口過剩還是用工荒? 推薦語:眾所周知我國擁有14億的龐大人口數量,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國,勞動力充足,人口紅利巨大,這是人們表面上所看到的,而現實情況是不是這樣呢?
  • 任澤平:2019年中國出生人口降至1465萬,老齡化少子化加快
    2019年中國出生人口降至1465萬,65歲及以上人口佔比達12.6%。人口因素變化緩慢但勢大力沉,中國少子老齡化問題已日趨嚴峻,抓緊調整人口政策事關人口健康可持續和長期經濟增長。生育政策調整是最根本、最重要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之一。應儘快全面放開並鼓勵生育,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