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這裡是濟南大學招生辦公室。
集成電路設計與集成系統
01
專業簡介
集成電路設計與集成系統專業於2010年開始招生,本專業以培養具有較高人文素質和科學素養的集成電路設計、製造以及系統集成和半導體元器件製造的專業技術人才為主要目標。2014年在山東省和國內部分省份進入一本專業招生,2016獲批山東省「高水平應用型立項建設專業(群)」項目,2018年獲得山東省教育服務新舊動能轉換專業對接產業項目。
本專業專任教師中具有博士學位的比例達75%以上,具有海外教育經歷的比例達50%以上。近年來,主持或承擔多項國家級和省部級科研和教研項目,發表SCI、EI收錄高水平論文60餘篇。本專業與業界多家企業建立了合作關係,企業-高校協同育人環境已初步建立並穩固發展。
本專業建有集成電路加工製造實驗室、集成電路設計實驗室、FPGA實驗室、濟大-ALTERA聯合實驗室四個專業實驗室。配備有高性能計算機、伺服器、集成電路工藝仿真系統、FPGA實驗開發設備以及集成電路設計軟體等,可以充分滿足培養集成電路設計、工藝製造和系統集成方向專門人才的需要。
本專業重視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與協作精神,指導學生參加各類科創活動,近年來獲得多項國家級、省級電子信息類賽事大獎。畢業生考研率保持在25%左右,就業形勢良好,就業率居學校前列。
02
培養目標
本專業旨在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具備紮實的自然科學、人文社會科學和工程基礎知識,系統地掌握半導體材料及器件和集成電路設計及製造的基本原理、知識、技能與方法,具備一定的工程實踐能力和不斷學習能力,滿足集成電路設計與集成系統領域迫切的人才需求的應用型創新人才。
03
專業特色
集成電路設計與集成系統專業是國家針對集成電路行業專業人才缺口大而推出的特設專業,濟南大學的集成電路設計與集成系統專業經過十餘年的發展,進一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優勢,具體如下:
(1)形成了涵蓋集成電路領域中器件、工藝、電路和系統各個層次的完整的課程體系,為學生的多元化發展奠定理論基礎;
(2)建有集成電路設計、集成電路加工製造和FPGA系統設計三個實踐能力培養實驗室,並設置《科創綜合訓練》課程指導學生參加大學生科創競賽,重視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
(3)獲批山東省「高水平應用型立項建設專業(群)」項目、山東省教育服務新舊動能轉換專業對接產業項目,人才培養直接對接未來經濟發展需求。
04
課程體系
1. 主幹學科
電子科學與技術,信息與通信工程
2. 專業核心課程
電路、信號與系統、程序設計基礎、模擬電子技術基礎、數字電子技術基礎、半導體物理及器件、數字集成電路設計、模擬集成電路設計、集成電路設計仿真與驗證、集成電路設計建模與綜合、FPGA原理及應用
3. 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
軍事理論與訓練、創新實踐、勞動教育、認識實習、金工實習、模擬電子技術課程設計、數字電子技術課程設計、FPGA課程設計、集成電路綜合課程設計、模擬集成電路課程設計、信號與系統課程設計、生產實習、IC專業技能實訓、畢業設計(論文)。
05
就業前景
集成電路設計與集成系統專業屬於當前最緊缺的專業之一,國內人才缺口大,就業前景好,具有很強的吸引力,深受廣大學生的歡迎。主要的就業方向有:
(1)集成電路加工製造企業
(2)集成電路設計企業
(3)集成電路封裝製造企業
(4)晶片設計類學校和研究所
06
師資情況
本專業現有教職工15人,其中35歲以下年輕教師比例接近50%,隊伍年輕、團結、有活力、學歷較高,後勁足,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5名,講師7名;具有博士、碩士學歷的教師佔教師總數的100%。本專業目前有碩士生導師8人。近年來,承擔國家級項目5項,省部級科研項目12項,發表高水平專業論文百餘篇,包含中科院一區頂級論文及IEEE Trans系列權威期刊10餘篇。
經過近幾年的發展,集成電路設計與集成系統專業逐漸形成了半導體集成工藝、半導體器件及傳感器、光電半導體器件與集成等幾個穩定的研究方向,擁有了一支朝氣蓬勃、教學與科研水平較高的教師隊伍。
07
實驗室建設
作為科研基地並為學生提供實驗教學條件,本專業目前有:
【半導體加工實驗室】、【集成電路設計實驗室】、【FPGA實驗室】、【濟大-ALTERA聯合實驗室】、【DSP實驗室】等,實驗室面積470平方米,近年實驗室建設投入300多萬元。
此外還與許多省內外知名的晶片設計及加工企業共同組建了實習實訓基地。良好的教學實踐條件為每位同學在本科學習期間提供了上千小時的集成電路相關訓練與實踐機會,這就使得學生在具備堅實的理論基礎的同時,也在工程素質與獨立工作能力方面得到了較好的訓練。
排版編輯:倪愷希
責任編輯:馬翔天
審核:孫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