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構建模塊:不同的景別
我們知道,鏡頭是電影中拍攝人物、動作或事件的最小單位。同時我們也在看電影和電視節目的時候得知,我們所看到的這些人物、動作和事件並不是從相同的角度、透視關係或距離呈現的。因此,儘管每個鏡頭都代表著對一段表演的一種獨特的取景方法,但很明顯常用的景別是多種多樣的。也許你對於特寫、中景、遠景這些術語已經很熟悉了,但我們還是要看一下每個景別的具體例子。記住,我們要先從最簡單的單人(畫面裡的被攝對象)固定鏡頭開始探討,然後再加入更複雜的內容和結構。所以,讓我們從頭開始。
中景(medium shot , MS)是幾乎最接近人類觀察周圍環境方式的景別。
圖1、單人中景鏡頭
想像一下你跟一個人待在同一間屋子裡交談,通常你們之間都會有幾英尺的距離(除非你們是特別親密的朋友,或者這個房間非常狹小),這時候你們看到的彼此就是中景的景別。再想像一下你正拿著攝影機拍攝另一個人,最後得到的取景很可能就是所謂的中景。這樣看來,觀察者(你或者攝影機)與被攝物體的距離能夠決定畫面的景別。比如中等距離(約1.52米到3.04米)可能就會產生中景。之後我們還會探討其他影響景別的因素,比如被攝對象的大小和攝影機的鏡頭焦距。其實,景別的問題歸根結底就是畫面中包含多大的人、物或環境的問題。觀眾在觀看中景鏡頭時會感到非常舒服,因為它和日常的觀看方式沒什麼兩樣(如圖1 )
電影《我和我的祖國》中景
特寫鏡頭
特寫鏡頭(close-up, CU)是比較親密的鏡頭,表現的是某些人、物或動作的放大影像,它可以給觀眾提供相當具體的細節信息,如圖2。
圖2單人特寫鏡頭
如果我們繼續之前的例子,想像那個在房間裡跟你談話的人手裡拿著一張新車的照片。在中景鏡頭裡,你可能只能看出那是一張照片,卻看不到某些細節。那麼,如果你拿過照片湊到眼前的話就可以看得更清楚。你剛剛的動作就是在創建一個特寫鏡頭,你能清楚地看到一張新車的照片,因此能夠觀察到更多的細節並得到更準確的信息。同樣,被攝對象的大小、透視關係和鏡頭光學元件的放大倍率都可以讓你得到一個被攝對象被放大、填滿整個畫面的影像。
電影《我和我的祖國》雙人特寫
遠景
遠景鏡頭(long shot, LS)是一種更具包容性的鏡頭,它的取景中包含非常多人、物、表演周圍的環境的信息,並且能很好地展現它們在物理空間中的關係。
圖3單人遠景鏡頭
因此,相對於人或物而言,環境在遠景鏡頭中所佔的比重會更大。我們繼續使用上文提到的例子,假設剛剛給你看新車照片的那個人透過窗戶為你指停在外面街道上的車。當你從窗戶去看那輛車的時候,所看到的就是一個遠景。車子離得很遠,在你的視野中看起來很小,被更多的周圍的環境信息所包圍著。遠景鏡頭也會被稱為廣角鏡頭(wide shot, WS),因為它通常在畫面中包含更多的環境。觀眾接受到的是通常從遠處拍攝的範圍更廣的視覺信息(如圖3)。
電影《我和我的祖國》遠景
這三種主要的景別:中景、特寫和遠景是捕捉活動影像會用到的基本模塊。在你的電影裡具體使用哪種景別來表現不同的人、物或動作,是由你-導演或攝影師決定的。先問自己這樣一個問題,或許更有助於你下這個決定。「如果我是觀眾的話,我想看到的是什麼?」記住,最終要觀看成片的是觀眾,而他們的觀影體驗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你能呈現給他們的多種景別及其拍攝質量上的。接下來明天的課程,我們將詳細闡釋這三種基本景別以外的眾多衍生景別。所以不要擔心,你會有很多種景別來覆蓋所有的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