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電影語言的景別,從此用技術的方法看電影,輕鬆看懂燒腦電影

2020-12-05 雲尹電影

電影作為一門獨立的藝術,自然有它獨特的藝術手法。

電影的藝術,源自它可以用畫面敘事,不再依賴對白和表演。

一個成功的導演,往往可以通過畫面來「欺騙」觀眾,比如《致命id》。

很多燒腦電影其實沒有想像中那麼複雜,原因是導演在畫面上「做了手腳」。

而這種「手腳」,就是電影的視聽語言。

在看燒腦電影的時候,只要牢牢掌握電影的視聽語言,不管什麼燒腦電影,都能輕鬆看懂。

我們常常在看電影的時候,不會發現鏡頭的距離,會給我們帶來什麼不一樣的感受。

古人云:「橫看成峰側成嶺,遠近高低各不同」,這句話是形容同一景象,用不同的角度和距離觀看會有不一樣的效果。

而看電影的同時,也是一樣的道理,但不是我們離屏幕的距離,而是電影在拍攝時攝影機和物體的距離。

在角度和距離上,一點點細微的差別,都會產生千差萬別的效果。

拍攝距離,顧名思義,是指攝影機和被攝物體之間的距離。

在焦距、拍攝方向、拍攝高度不變的情況下,改變拍攝距離,畫面中的物體大小和取景範圍會隨之發生變化,取景的範圍,就被稱作——景別。

景別分為遠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寫鏡頭。

景別的選擇大小有不同的表現意義,需要熟悉他們單獨的功能,才能技術的看電影。

遠景

遠景是遠距離拍攝,一般用來表現開闊景象的畫面景別。

遠景的景象視野深遠,範圍廣闊,注重量,用景觀的氣勢來傳遞信息。

畫面結構清晰,直奔主題,細節不在表現範圍之內,空間造型佔據主要地位。

電影中的遠景一般用來表現宏大的歷史背景場面,或史詩級電影背景。

地理環境,自然風光,群體聚會,戰爭場面等。

遠景注重場景的整體宏觀表現,儘可能在一個畫面中展現景觀和事物。

同時交代人物和場景之間的關係。

在宏大的遠景中,人物會被處理成空間裡很小的視覺形象,甚至有的遠景沒有人物。

環境成為整個畫面的核心造型,有一種遠取其勢的效果。

除了表現宏大的場面,遠景還具有表意的功能。

常常用於展現廣闊的空間環境,表現規模宏大的人物活動。

在很多電影中,遠景作為一部電影的開場,同時也作為一部電影的收場。

目的就是用來介紹環境、渲染氣氛、展現場景等。

觀眾通過遠景畫面,了解故事的空間狀態和人物心境等信息。

電影裡經常出現遠景鏡頭的導演一般多為表現史詩風格和宏大氣勢。

如《指環王》、《七武士》,陳凱歌的《黃土地》等。

特別是具有東方韻味的電影,常常使用遠景鏡頭表現山水河流等自然空間。

賈樟柯導演就很喜歡用遠景來表現山西的山河之美。

全景

全景是指在某種特定的空間中的被攝物體的整體所構成的畫面景別。

講得通俗易懂一點,就是整個畫面剛好是一個人從頭到腳的全身畫面。

全景跟遠景的區別在於,全景有明確的內容和中心物體。

被攝主體以全貌的形象出現在畫面中,同時也保留較大的範圍和活動空間。

全景常見的構圖方式是人物全身+背景環境,這樣的構圖兼顧主體形象和環境。

在表現環境的同時,非常清晰傳遞周圍的環境和空間信息。

在全景環境中,人物和環境相互映襯,相互烘託。

全景鏡頭是電影中每一組鏡頭或每一個新場景的主要鏡頭,它決定了場景中的空間關係。

全景中的人物都是某一特定環境中的人物。

觀眾可以通過這種景別對人物和所處環境的關係。

有說明人物身份地位的作用,把人物的情緒、性格和心理活動外化。

現實風格的電影多採用全景,如《我不是藥神》。

現實風格需要把空間寄托在現實生活中,人物跟空間緊密聯繫在一起。

全景畫面中,被攝對象是絕對的主體,是全景表現的重心。

環境是作為補充的空間和背景,完整表現人物的活動內容是主要人物。

成龍早期的動作電影就採用全景,以至於更好表現動作戲份。

全景鏡頭還可以清楚地交代場景中的信息。

特別是人物和人物之間的空間關係,這種鏡頭又稱之為交代鏡頭。

利用交代關係鏡頭來推動電影的敘事,是全景鏡頭的重要作用。

因此,全景鏡頭常常作為一個場景的主鏡頭,交代環境,奠定基調。

中景

中景是表現人物膝蓋(或腰部)以上的畫面景別。

在中景畫面中,人物是畫面構圖的中心,環境淡化。

中景更能突出表現人物的表情、神態和動作。

在人與人交流時,多用中景,畫面的結構中心是人物之間視線的相交點。

中景有較強的敘事和表現功能,可以使人物的交流得到展現,又可以把不必要的環境排除。

中景的距離是現實生活中最常見的距離,最符合觀眾心理的距離。

因此中景在塑造人物的影視作品中最為常見。

近景

近景是表現人物胸部以上的畫面景別。

近景用於表現人物的細節特徵,或人物的表情變化。

常用於人物的內心刻畫。

在《讓子彈飛》中,三人鴻門宴喝酒聊天的戲份,就是近景。

近景可以稱之為中等特寫鏡頭,實際上它們的分界非常模糊,也沒有一個特定的規則。

和全中景相比,近景的空間範圍更小,人物佔據了畫面的大部分內容。

人物的面部表情能清晰觀察到,適合表現人物的精神、喜怒哀樂等內容活動。

特寫

特寫鏡頭是由某個不完整的局部所構成,或者電影中一些重要的線索會特寫。

如人物的眼睛、鼻子等。

特寫鏡頭完全表現人物的內心活動,比如恐怖片中人物被嚇。

特寫鏡頭是對人物或事物的特別關照,當一部電影出現如鑰匙這種特寫鏡頭。

一定要記住這個線索,因為電影不會無緣無故給物體特寫,都是有用意的。

如今的攝影在這五種最原始的景別上進行了延伸。

有大遠景、大特寫等。

景別只是一個相對的概念,沒有一定的定義。

不同的景別有不同的表意功能。

不同的景別,組接在一起,就形成了一段戲,有各種不同的規則。

搞懂了最基礎的視聽語言,對著看一些「高深莫測」的電影,也許就簡單了許多。

在知名懸疑影片《致命id》一片中,其實就是導演利用了視聽語言「欺騙」了觀眾。

比如一些不重要的場景,給了重要的景別和鏡頭,就給觀眾造成一種「它」是兇手的錯覺。

一些根本沒用的線索,卻給了特寫鏡頭,同樣也是為了「迷惑」觀眾。

有興趣的朋友,不妨自己找影片來分析一下。

相關焦點

  • 這些燒腦的循環類電影大作,你真的看懂了嗎?
    其實小盤盤是個非常喜歡看電影的人。年輕的時候呢,追求刺激,喜歡驚悚的、恐怖的影片,視覺效果越震撼越能勾起欣賞欲。基本上可以這麼說:人家拍片的節奏趕不上小盤盤看片的節奏(有點誇張啦)。隨著年齡的增長,脆弱的小心臟已經經受不住那種太過強烈的刺激了,反而對懸疑片和燒腦電影更感興趣,也經常潛伏在豆瓣,搜尋一些高分的或者比較出眾的佳作。
  • 排片率僅4.8%的《緝魂》憑藉燒腦節奏逆襲,用高口碑贏得五星好評
    #電影緝魂#是2021年第1部最燒腦的懸疑犯罪題材電影。我對這個結論負責。本來是帶著換個腦思路,工作太累減壓的目的去看電影的,結果一發不可收拾,深深被電影劇情吸引。電影導演不認識,就知道是張震張鈞甯主演,簡單看一看沒問題。
  • 一篇文章搞懂電影景別
    B類景別在好萊塢較為常用,劃分更精準,利於提升工作效率。C類景別在圖片攝影中多使用,但稱謂存在較大爭議,容易被混用。景別劃分方法難以計數,許多概念也是含混不清,但這並不影響創作者在景別上的運用,一般都能心領神會。
  • 金秀賢電影《REAL》燒腦犯罪動作片韓國首映
    根據韓國電影振興委員會發布的數據,電影《REAL》在韓國上映首日就有多達14萬6918人觀影,據韓國觀眾稱,這部電影非常燒腦,扣人心弦,也有人覺得太燒腦,暈乎乎,評論呈兩級分化。  網際網路傳播速度何其迅猛,不消片刻,所有資訊便傳播到了國內,但相比韓國,國內觀眾表現得就特別理性了,也許是都敏俊教授帶給國內觀眾的印象太過良好,又或者是國內觀眾深諳動作犯罪黑色電影的精髓,都燒腦電影展現出極大的興趣,都不約而同的關注到了電影本身劇情上。
  • 十部好看的懸疑電影推薦,燒腦反轉細思極恐
    我最喜歡的電影題材就是懸疑片,我要給你推薦的有幾部非常燒腦,當你看過第一遍或許會忽略有些細節,之後再看就會有很多細思極恐的細節,其中有幾部涉及精神分裂內容的是我最喜歡看的,我會標註出來。每一篇都做簡單介紹,不劇透,如果你喜歡可以看完可以和我交流!
  • 用視聽語言分析電影,讓你更懂電影—非專業人士勿進
    事實上,對電影的最初分析已經在觀看影片時完成了,看完影片後,直接觀感就是對這部電影的最初評定,當觀眾看電影的時候會不自覺的向影片提出問題:「情節為什麼是這樣,而不是那樣?」,「演員所說的臺詞是否符合在影片中的身份?」等。在構成電影的諸多元素中,故事無疑是居於最基礎的地位。
  • 鏡頭語言的基本構建模塊:三種不同的景別
    基本構建模塊:不同的景別我們知道,鏡頭是電影中拍攝人物、動作或事件的最小單位。同時我們也在看電影和電視節目的時候得知,我們所看到的這些人物、動作和事件並不是從相同的角度、透視關係或距離呈現的。因此,儘管每個鏡頭都代表著對一段表演的一種獨特的取景方法,但很明顯常用的景別是多種多樣的。也許你對於特寫、中景、遠景這些術語已經很熟悉了,但我們還是要看一下每個景別的具體例子。記住,我們要先從最簡單的單人(畫面裡的被攝對象)固定鏡頭開始探討,然後再加入更複雜的內容和結構。
  • 這7部懸疑電影很燒腦,友情提醒:不要一次性看完,不然會傻!
    小編相信大家在觀看懸疑類電影的過程中一定非常享受,特別是觀看那些高度燒腦的懸疑經典大片,但是,太燒腦的電影有時候看得也特別的累,劇情描述可謂是一波三折卻又峰迴路轉,真假難辨,結構設計巧妙,電影情節真的是天馬行空可是常常又合乎情理,結局不僅出乎意料還讓人防不勝防,可是這些就是高智商電影的魅力所在
  • 克里斯多福·諾蘭不容錯過的三部燒腦電影
    《記憶碎片》這是一部非常酷的電影。如一位影評人所說,你可以連看5部爛片然後忘掉他們,或者用同樣的時間把《記憶碎片》看上五遍,然後愛上它。這是諾蘭最燒腦的電影之一,從開頭到結尾你都要全神貫注,因為幾乎每一秒鏡頭都承前啟後,蘊含深意。一部電影的時間軸被徹底地敲碎,而後再以令人驚嘆的方法重組。《記憶碎片》的敘事方式是不可思議的,這也正是它最具魅力的地方。
  • 更燒腦的高分電影《盜夢空間》,很適合這個冬天
    最近,冠狀病毒鬧的人心慌慌,今天給大家推薦的是燒腦神劇——《盜夢空間》。總體評價,這部電影很敢想,也很敢拍,顛覆人們的思維和想像,被稱為「發生在意識結構內的動作科幻片」。這部電影非常考驗人的邏輯能力和推理能力,反正小編是看了2遍才看懂,還得結合彈幕的精準分析,感覺自己很像個智障但是這部電影,給我們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是不是很神奇,它的畫面好像給我們的想像力,插上了翅膀。
  • 十大必看懸疑燒腦經典電影,不看劇情分析真的很難看懂
    2.星際穿越是克里斯多福·諾蘭執導的一部原創科幻冒險電影,基於知名理論物理學家基普·索恩的黑洞理論經過合理演化之後,加入人物和相關情節改編而成。是穿越,但是在星際之間,時間的概念被無限伸縮。講述了一隊探險家利用他們針對蟲洞的新發現,超越人類對於太空旅行的極限,從而開始在廣袤的宇宙中進行星際航行的故事。當時間不再固化,當過去現在以及未來的人物重疊,是否還能分得清誰是誰?
  • 來測測你的智商,8部燒腦電影,你都能看懂嗎?
    一部你看完之後一定會去搜影評的電影!看兩遍不算多,看三遍算正常。很多細節細思極恐,非常燒腦!評分:9.3《星際穿越》:諾蘭神作,科幻經典。這部電影的邏輯和製作讓很多《三體》書迷看到了希望,覺得《三體》也是有希望被拍得很好。同時內容結構複雜且燒腦,看完後內心久久無法平息。我們,終究渺小如塵埃。
  • 古天樂、高圓圓主演的愛情電影《單身男女2》:太燒腦了!
    《單身男女》一共有兩部,都是杜琪峯和韋家輝合作拍的愛情電影,第一部講是一段簡單而美好的愛情故事,而第二部則是複雜而燒腦的五角關係。兩部電影的主演演員也差不多,主要演員都有古天樂、高圓圓、吳彥祖和林雪,此外第一部還有尹子維、李施嬅、賈曉晨,而第二部則換成了楊千嬅、周渝民。
  • 這5部燒腦懸疑電影 提升了香港電影20年的智商
    燒腦這種東西在90年代的港片可以說中是不存在的,香港電影擅長的三板斧——武俠,喜劇,警匪在90年代已經到了極致。2000年後才開始有好看的懸疑電影出現。爛大街的《無間道》是香港警匪片中的巔峰,但還沒到燒壞腦子的地步。
  • 看懂諾蘭的燒腦神作《記憶碎片》,只需要看懂電影的開頭
    以至於豆瓣上有網友說道:"你可以連看5部爛片 然後忘掉他們 或者用同樣的時間 把《記憶碎片》看上5遍 然後愛上它。"事實上,無論是複雜燒腦的敘事結構,還是深奧的關於主觀記憶與客觀存在的辯證哲學,為了幫助大家更快的進入電影節奏、更容易理解電影的主題,諾蘭在電影開頭兩分鐘的鏡頭裡,就為整部電影做了一個"劇透"。
  • 《星際穿越》熱映 5款APP帶你看懂諾蘭「燒腦」大片
    原標題:《星際穿越》熱映 5款APP帶你看懂諾蘭「燒腦」大片   諾蘭科幻大片《星際穿越》在中國上映首周就斬獲2.6億票房,作為2014年最受期待的燒腦大片,影片中的「蟲洞」、「多維空間」、「時間稀釋」等眾多天文、物理冷知識,讓眾多網友紛紛表示無法看懂,並在網絡中引發了一輪科學討論浪潮。
  • 驚喜發現一部寶藏電影,堪稱國產燒腦電影的巔峰之作!
    最近,又陷入了片荒的困境,只能到處找片看,竟然驚喜發現了一部寶藏電影,雖然是小成本製作的作品,但驚豔非凡。 這部電影就是周浩暉導演的《天方異談》,最近周浩暉還推出了《天方異談2》,但和第一部相比,還是遜色些。
  • 4部諾蘭高能燒腦懸疑電影,你都看完了嗎
    諾蘭身處好萊塢這種充斥著類型化的電影製片環境中,卻保持著自己的風格,將一部部電影創作成烙著自己印記的作品,並且得到觀眾的稱讚。他的成功與於其深邃的視角和不竭的創意分不開,他的敘事技巧使頭腦中的想法完美呈現在銀幕上,被大眾所分享。今天小編就來盤點一下4部諾蘭的燒腦懸疑電影。
  • 27部無限循環的燒腦電影你看過幾部
    ,很多穿越小說裡都能看到這部電影的縮影。這部電影又是一部穿越類新的故事。第三,也是一部燒腦片,影片就那麼幾個人,誰才是殺死自己的兇手?上映時間:2008年豆瓣評價:7.2類型:懸疑片哈哈,這個有點燒腦除此之外,還有很多無限循環的燒腦電影,比如《時空戀旅人》、《死亡幻覺》、《定時拍攝》《靈幻夾克》、《意外空間》、《毛骨悚然、》、《兩個月亮》、《附身》、《午夜食人列車》、《環形使者》、《年鑑計劃》、《一天》(更多還在整理中),這27部無限循環的燒腦電影你看過幾部?
  • 細數魔性十足的燒腦電影
    細數魔性十足的燒腦電影有不少電影讓我們不得不佩服編劇和導演的思維,因為在我們一般人來看,只看一遍的話很難看懂他們到底有說些什麼,只能說看著實在是費腦子。但在仔細看過之後,對編劇的腦洞之大,真得佩服得五體投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