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出售榮耀自救,養了7年拱手讓人,只因美國晶片制裁

2020-11-17 豹變

「核心提示」

榮耀出售,既有美國制裁的外因,又有榮耀「單飛」的欲望作祟,由經銷商、供應商組成的財團接盤,可能是榮耀目前最好的歸宿。離開華為後,榮耀需要獨立面對面臨技術、市場的挑戰,沒有大樹的庇護,註定風雨兼程

作者 | 秦海清 馬慧

編輯 | 張洋

「我們要堅定不移地打造華為高端品牌守住南坡,榮耀也要守住北坡,這個任務必須完成。」

華為消費者業務CEO餘承東曾誓言,要堅持華為、榮耀「雙機」戰略,如今華為的北坡失守,榮耀被迫賣出。

11月17日,多家企業在《深圳特區報》發布聯合聲明,深圳市智信新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已與華為投資控股有限公司籤署了收購協議,完成對榮耀品牌相關業務資產的全面收購。

出售後,華為不再持有新榮耀的任何股份。榮耀總裁趙明的認證信息已經從「華為榮耀業務部總裁」變更為「榮耀終端有限公司總裁」。

華為養了7年的榮耀,從一個全新的品牌成長為全國市場佔有率第二,卻不得不拱手讓人。

為什麼是深圳智信


榮耀出售的靴子落地,接盤方不是TCL、不是神州數碼,而集合了30餘家供應商、經銷商的深圳市智信新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下稱「深圳智信」)。

出售榮耀,是為華為的1.2億麒麟晶片減負,為華為爭取時間。一位榮耀員工猜測,「這是沒有辦法的辦法。」不然,華為不會自斷一臂。

美國的晶片制裁直接促成了這筆交易。榮耀出生的定位,就是覆蓋華為手機覆蓋不了中低端市場,面對美國的晶片制裁,晶片只能優先供給華為高端機型,而榮耀註定會成為犧牲品。

臺積電斷供後,諸多分析認為,華為此前購買的先進位程晶片僅能維持半年的銷售,權衡孰輕孰重之後,所購的晶片自然向華為品牌傾斜,榮耀可能連一杯羹都分不到。

事實上,對比榮耀上半年頻繁推出新機榮耀30青春版,榮耀X10max,華為斷供的消息後,榮耀手機鮮有新動態。在過去,新機頻發是榮耀在線下市場的驕傲。但現在,沉寂的市場,讓榮耀代理商也有些焦躁,代理商隱晦地對豹變透露,「我們有受到影響。」

華為決定出售榮耀時,並不愁賣,而賣給誰更合適就成了一個難題。小米、OV想買也有實力,不過把親兒子賣給競爭對手,是不太可能的事情。

上市公司神州數碼在傳聞中一直領跑其他接盤方,股價亦瘋狂攀升,2018年3月,神州數碼成為華為的第九家全國總經銷商,不過這次並未出現在深圳智信的股東名單裡。

出售消息出來後,神州數碼開盤即跌停。

中國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顯示,深圳智信在9月27日註冊,由深圳市智慧城市科技發展集團與30餘家榮耀代理商、經銷商共同投資設立,包括天音通信有限公司、蘇寧易購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松聯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順電實業有限公司、山東怡華通信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冀順通投資有限公司、河南象之音健康科技有限公司、福建瑞聯優信科技有限公司、內蒙古英孚特通訊技術有限公司、哈爾濱金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等。

出售給經銷商、供應商組成的公司,而且由深圳市國資委控股的企業牽頭,榮耀既沒有落入競爭對手,而且通過綁定經銷商、供應商,讓榮耀獨立後的路能夠得到更多支持。

收購方在媒體上的聲明稱,此次收購既是榮耀相關產業鏈發起的一場自救和市場化投資,能最大化地保障消費者、渠道、供應商、合作夥伴及員工的利益;更是一次產業互補,全體股東將全力支持新榮耀,讓新榮耀在資源、品牌、生產、渠道、服務等方面汲取各方優勢,更高效地參與到市場競爭中。

在不得不出售的情況下,榮耀賣給深圳智信不失為一個好的選擇。

單飛的想法早就有了


出售榮耀雖然是無奈之舉,但並非沒有內在動因,畢竟榮耀不再是那個依託華為的小弟。

2020年4月,榮耀30系列銷售1分鐘,即破3億。得益於榮耀30的熱銷,在當季低迷的手機市場中,華為系一騎絕塵,實現36.3%的增長,成為國內唯一一家正增長的手機品牌。

2018年,華為在海外市場受到影響,榮耀成為華為下沉戰略的主要抓手,2018年榮耀出貨量暴增,市場份額超過小米。

在榮耀逐漸壯大的過程中,華為內部對榮耀品牌獨立出現過不同的討論。

2014年3月,任正非在與消費者BG管理團隊的午餐會上講話中透露,管理團隊指出「榮耀與華為其他產品有衝突」。任正非對此認為,只要有利於發展,各自也可以考慮獨立運作,目的是要能賺錢。

任正非對榮耀「撥亂反正」當年,榮耀品牌手機全球銷量超過2000萬臺,一年增長近30倍,次年再次翻倍。2016年,小米犯錯,榮耀抓住機會銷量一舉超越小米。

2019年,在中國整體大盤下滑近10%的背景下,榮耀在中國市場份額整體達到13%,成為排名第4、增長率第2的手機品牌。依照市場佔有率來看,榮耀跟小米、OPPO的市場份額相差無幾。

壯大之後的榮耀,並不甘於一直屈服在中低端市場和受制於集團給與的定位。

2018年,就有傳聞稱榮耀將會獨立發展並計劃赴港上市,據悉就連相關的宣傳計劃都已經到了箭在弦上的狀態,只不過在臨門一腳的時候被內部緊急叫停了。

借著危機從華為獨立出來,對一直有「單飛」野心的榮耀來說反而實現了願望。

據路透社的消息,華為出售榮耀的價格在1000億元,參考榮耀對標的小米,這個價格略低。小米市值已經突破6000億港元,而智慧型手機貢獻了小米約50%的營收,對應市值為3000億港元,即使考慮匯率的差距,榮耀也是賤賣了。

不過,亦有消息稱,本次出售的價格為2600億元,跟小米的智慧型手機業務估值相當。

鑑於收購方由深圳市政府組織,有國資支持,且是賣給合作夥伴,還是一筆划算的買賣。據榮耀內人士透露,出售後,會給予公司管理層期權,並計劃在三年內上市。

奮鬥多年的管理層,通過出售拿到股權,更有利於團隊執行的激勵計劃,也不枉大家把榮耀養大。少了華為的幹預,榮耀獨立的發展的空間也變得更大,而不用成為華為的附庸,堅守低端市場的地位。

4月,榮耀終端有限公司成立,註冊資本3億元,早就做好單飛的準備。

路剩下的路,該怎麼走?


榮耀單飛,華為是不太願意的,因為榮耀對華為的補充,在手機市場體現得尤為明顯。

華為主打高端系列,一出生即對標小米的榮耀替華為守住中低端市場,以線上、性價比斬獲花粉。整個Q3季度,華為出貨5090萬部,榮耀佔比3成。依靠華為+榮耀,華為在國內的5G市場份額仍然高達56%。

但不可迴避的現實是,華為在海外市場連連下跌,歐洲市場跌幅超30%,印度、亞洲市場大幅縮水,如果再失去助力榮耀,失守低端市場,華為的老大地位,還能硬挺多久?

小弟榮耀,還在多個方面依賴華為。技術上,榮耀完成承接了華為的研發技術,搭載麒麟晶片,省去了一大筆研發成本。應用上,榮耀可以登入華為系統,在榮耀的筆記本後蓋裡,有huawei的官方標誌。

在品牌上,2018年,榮耀決定向下拓店,新生的榮耀不得不藉助華為的光環。一位經銷商曾向豹變表示,「華為已經在(我們店)了,榮耀說他們也是一起的,就進來了。「

在線下,經銷商不時提到,「華為和榮耀就是一起的。」在產品宣傳上,門店在露出Huawei的同時,也會帶上Honor。

在這樣的優勢下,榮耀一騎絕塵,只用5年時間,超過小米,成本網際網路第一大手機品牌,市場份額也連連上升。

失去華為,歸屬於供應商、經銷商財團的榮耀還是榮耀嗎?

榮耀之所以能成為趙明口中的「網際網路手機第一品牌」,離不開華為的技術支持,更離不開華為這個「民族品牌」影響力的帶動作用。

縱然榮耀的銷量與OPPO、VIVO、小米有一戰之力,離開華為這顆好乘涼的大樹,榮耀能否獨當一面,仍需打上一個問號。

當然,榮耀和華為的分離,也許是換湯不換藥。有榮耀員工告訴豹變,「表面上是這樣,但實際上是不是,就不知道了。」但如此一來,兩家相當於遊走在被制裁風險的邊緣,一朝失守,滿盤皆屬。

上述員工還向豹變透露, 「榮耀的晶片找到了替代品,不是麒麟。」此前,華為輪值董事長郭平曾表態,願意用高通晶片做旗艦手機,結合現在的情況,榮耀可能是先鋒隊。

目前的問題是,榮耀會不會開發一套全新的系統,豹變就此向榮耀的產品經理求問,未得到準確答覆。

如果榮耀改頭換面,在成為一個獨立品牌前,榮耀需要衝擊高端,失去了華為的技術支持,榮耀的 「榮耀」路,會走得順利嗎?

相關焦點

  • 華為出售榮耀,是無奈也是自救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華為出售榮耀手機業務事件和「敦刻爾克大撤退」具有相似性。這是持續了兩年的大國博弈大戲的階段性結果,面對異常強大且目標明確的對手,華為堅持到了這一刻已經殊為不易。人們很關心:離開華為的榮耀,是否能擺脫美國制裁迎來春天?壯士斷腕的華為,面對美國步步緊逼能否扛得住?中國的高端製造能否迎來涅槃一刻?
  • 華為出售榮耀,斷尾自救,榮耀能涅磐重生嗎?
    華為出售榮耀,斷尾自救,榮耀能涅磐重生嗎?11月17日,華為官宣整體出售榮耀業務資產,收購方為深圳市智信新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出售完成後,華為不再持有榮耀任何股份。聽到這個消息,剛開始是有些不可思議得,但是,當看到接盤方時,又覺得華為這是斷尾自救,出售榮耀是不得已中最好的選擇。今年,華為的處境確實困難,用寒冬來形容華為在2020年的處境,很多人可能覺得都不為過。2020,美國各種條款,制裁我們中國企業,我們企業改變不了。我們只能在有限的條件下,找到最好的選擇。
  • 華為出售子品牌榮耀 能否躲過美國制裁尚存疑
    11月17日,華為通訊設備製造商正式宣布,全面出售旗下手機品牌榮耀,交易完成後華為將不再持有榮耀公司任何股份。這一官方宣布印證了此前華為將出售該子品牌以規避美國晶片技術制裁的傳聞。收購方為深圳市智信新信息技術有限公司,該公司由榮耀品牌30餘家代理商和經銷商共同投資設立。在收購者看來,這是一次「榮耀相關產業鏈發起的一場自救和市場化投資」。「自救」的背景是,華為在美國制裁下,面臨供應鏈斷裂的困境。
  • 華為榮耀出售及晶片市場解讀
    #華為榮耀# 2020 年 11 月 17 日早,深圳市智信新信息技術有限公司與華為投資控股有限公司籤署了收購協議,完成對榮耀品牌相關業務資產的全面收購。 ※美國禁令※ 這就不得不提今年5月美國政府宣布的一條禁令。
  • 華為出售榮耀 是壯士斷腕還是自救求生?
    ,川普上臺之後更是變本加厲地進行三輪公開制裁,讓華為在手機零部件供應需求這一塊被打壓的無法翻身,這些場外因素更能體現出華為做出這些成績的難能可貴。試想如今國內有製作5nm晶片的光刻機,有成熟的半導體產業技術,華為至於被美國卡脖子乃至陷入絕境,甚至要不得不出售榮耀,以求這個已經徹底打出名堂的品牌就要就此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
  • 華為出售榮耀意味著什麼?
    資產出售價格不詳。買方財團由深圳市智慧城市科技發展集團牽頭,與包括蘇寧易購在內的30餘家榮耀代理商和經銷商共同構成。交易完成後,華為不再持有榮耀任何股份。「此次收購是榮耀相關產業鏈發起的一場自救。」華為在11月17日出具的一份聲明中說,「近來由於產業要素不可持續獲得,消費者業務遭遇了巨大壓力。」榮耀一度是華為智慧型手機業務的重要組成部分。出售這項業務充分表明,美國針對這家中國科技巨頭的制裁措施對其不同業務產生了不同的影響。
  • 華為斷臂求生,榮耀出售落槌
    11月17日,華為在官網發布聲明表示,在產業技術要素不可持續獲得、消費者業務受到巨大壓力的艱難時刻,為讓榮耀渠道和供應商能夠得以延續,華為投資控股有限公司決定整體出售榮耀業務資產,收購方為深圳市智信新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對於交割後的榮耀,華為不佔有任何股份,也不參與經營管理與決策。
  • 華為出售榮耀:這是所有壞選擇中,最好的那個
    1、今天(2020年11月17日),華為發表官方聲明說,決定整體出售榮耀業務資產,收購方為深圳市智信新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當然,這是在美國制裁華為之前(2019年第一季度)的數據。因為太多底層技術都掌握在美國人手上,所以即便再怎麼採用自研晶片和零部件,華為也不可能徹底繞開美國技術。
  • 華為全盤出售榮耀自救
    從外界猜測及內部知情人士透露,到塵埃落定,華為還是走了這一步。榮耀作為華為的子品牌,手機質量上可謂是在國內名列前茅。華為在遭受美國制裁之後,其利潤必定有一定的下滑,這就會導致研發投入跟不上,後果將不堪設想。而榮耀作為其子品牌,它的供應鏈並未受到影響歐美國家依然會提供晶片。
  • 華為出售榮耀,你有什麼看法?
    今天打開新聞,第一個就是華為出售榮耀的新聞,很多人說,華為是為了自救,怎麼說呢?這句話對嗎,對,但只對了一半。華為出售榮耀,那麼以後榮耀就不會受到晶片的制裁,這應該算是榮耀的自救吧。把產業分割,這樣就不會被美國集中擊破,這樣榮耀以後可以變向地向華為輸送晶片,當然,這背後的博弈,不是簡單的幾句話就能說清楚,更不是我們這些凡人所能理解的。總之,美國以一國之力打壓我華為,這絕不是簡單的一國對一個民營企業的打擊,華為不能倒,否則,潘多拉盒子一旦打開,影響的不只是中國,而是全世界民營企業的創新力,因此,華為不但不能輸,而且必須要贏。你說呢?
  • 華為壯士斷腕,正式出售榮耀業務
    2019年的第一輪制裁開始,華為就發布了公開信表示:多年備胎一夜之間全部轉正;今年5月,第二輪打擊「所有企業無許可證不可生產華為海思晶片」這時候的華為已經處於非常艱難的地步了,8月禁止所有企業無許可證的情況下提供晶片給華為。今年如期發布的Mate 40系列用的晶片,就是華為緊急下單才趕出來的。
  • 脫離華為,誰的榮耀?華為賣子讓榮耀繼續榮耀
    「核心提示」榮耀出售,既有美國制裁的外因,又有榮耀「單飛」的欲望作祟,由經銷商、供應商組成的財團接盤,可能是榮耀目前最好的歸宿。離開華為後,榮耀需要獨立面對面臨技術、市場的挑戰,沒有大樹的庇護,註定風雨兼程。
  • 華為「斷臂求生」出售榮耀 或能暫緩晶片斷供危機
    對於華為出售榮耀的舉動,許多業內人士表示,這是華為在受到美國的「晶片制裁」之後的自救行動。隨著九月份美國新一輪的制裁生效,以麒麟為代表的華為自研晶片全面斷供。之後的榮耀,不得不使用聯發科的晶片,包括榮耀30青春版和X10 Max。
  • 剛剛,華為出售榮耀,不再持有任何股份!這是一場產業鏈自救
    9月15日,美國新一輪制裁生效,以麒麟為代表的華為自研晶片全面斷供。在榮耀手機業務中,斷供的影響已經顯現:今年7月發布的榮耀30青春版和X10 Max使用了聯發科晶片,而其去年的版本均使用的麒麟系列。 此前,一位知情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透露,榮耀被出售的金額在一定程度上並不重要。
  • 華為出售榮耀:或許這是所有壞選擇中最好的那一個!
    1、今天(2020年11月17日),華為發表官方聲明說,決定整體出售榮耀業務資產,收購方為深圳市智信新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對於交割後的榮耀,華為不佔有任何股份,也不參與經營管理與決策。2、換句話說,此次交割之後,榮耀成為獨立品牌,從此和華為再無任何關係。
  • 斷臂求生:華為出售榮耀背後的風險與機遇
    第一,榮耀出售後,華為不再持有新榮耀公司股份,這意味著華為將在股份上與榮耀分離;第二,此次出售是榮耀相關產業鏈發起的一場自救和市場化投資,這說明這是在晶片等零部件進口遭到美國禁令的斷供後進行的一次斷臂求生;第三,所有權的改變不會影響榮耀公司的發展方向,榮耀高層和團隊保持穩定,未來的公司決策不會有大方向的改變
  • 榮耀千億出售,華為晶片業務何時才能回春?
    無疑,出售手機業務的直接原因是為了躲避美國對華為的晶片制裁,沒了晶片的供給,瞄準中低端市場的榮耀大量的晶片供應就很難得到滿足,找尋不到替代解決方案的榮耀與華為做出切割,重新獲得尋找晶片產能補給的機會。然而出售榮耀只能是華為為了保持消費者業務的緩兵之計。
  • 華為回應出售榮耀:一場自救行為
    此前因為華為的業務發展在美國市場遭到不平等的制約,如今華為業務陷入被動狀態,為了挽回業務危機,公司不得不做出決定,將華為旗下的子業務部門榮耀手機業務進行出售,目前已有上下遊30多家供應鏈公司聯手接盤。多家企業在《深圳特區報》發布聯合聲明,深圳市智信新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已與華為投資控股有限公司籤署了收購協議,完成對榮耀品牌相關業務資產的全面收購。出售後,華為不再持有新榮耀公司的任何股份。聲明表示:出售榮耀 一場自救行為。榮耀出售的消息引起各界關注,一度登上熱搜榜。而華為回應出售榮耀,稱是一場自救行為。
  • 華為宣布整體出售榮耀業務資產,這是產業鏈發起的一場自救行為
    但是實體清單之後,因為榮耀在海外的渠道關係不如華為穩固,所以跌的最多的也是榮耀,在2020年第三季度,榮耀佔到華為全球出貨的四分之一左右,在國內佔到三分之一左右。榮耀的未來有傳言稱,此次榮耀新公司提出的補償方案有一次性支付股票全部原價回購、1.7倍19年收入補償、新公司給期權等方案,並提出了三年上市的目標。
  • 榮耀被華為出售,產品售後怎麼辦?
    11月17日早上,華為正式發布,對外出售榮耀手機。一個斬獲雙11諸多銷量冠軍的品牌,就這樣易主了,媒體謂之「斷臂求生」。上一次切實體會到華為的艱難,還是餘承東罕見承認「受美國第二輪制裁影響,華為手機已無晶片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