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金立"賤賣"專利背後 高質量專利是未來競爭籌碼;液態鏡頭...

2020-11-29 集微網

1.【專利解密】自動化or安全性? 阿里巴巴風險管控平臺

2.紫光國微:公司有專利近千項,主要是自有專利

3.液態鏡頭明年或將量產商用,華為有望首發

4.蘋果又在風擋上做文章:申請 「自動監測風擋裂痕」新專利

5.金立「賤賣」專利背後 高質量專利是未來競爭籌碼

1.【專利解密】自動化or安全性? 阿里巴巴風險管控平臺

【嘉德點評】阿里巴巴發明的風險管控平臺,通過對業務的優化以及技術的提升,極大的提高了平臺的自動化程度,但與此同時,也帶來了資金、平臺的安全性的問題。

集微網消息,支付寶是人們目前常用的支付應用程式,也是一款國民化的App產品,而支付寶推出的餘額寶、花唄等服務,更是吸引人們將更多的金融業務轉移到支付寶中,可以說,這是一款集支付、理財於一體的產品。

而支付寶為了保護用戶的資產安全,也在其金融產品中集成了風險與管控系統。隨著網絡技術和終端技術的日益普遍,網絡交易中存在的風險越來越多,風險管控的各類方案應運而生。

然而,現有的風險管控中,系統與系統之間運轉存在著需要大量人力和時間成本的問題,也就是說,這樣的風險管控系統雖然具有一定的自動化,但是例如一些核心業務,還是需要人工來完成。其實這也是無可厚非的,畢竟事關用戶以及企業的資金安全。

但是,阿里巴巴並不滿足於此,在19年5月31日,阿里巴巴申請了一項名為「一種信息處理方法和裝置」的發明專利(申請號:201910472632.0),申請人為阿里巴巴集團控股有限公司。

該專利旨在於提供風險管控的過程中的效率,減少人為參與,進而縮小風險管控的人力成本。但是這樣做,儘管可以提高業務的自動化程度,但是對於金融行業,很多操作還是需要極為謹慎的,很多業務即使是人來完成也有出錯的可能,那麼放手讓系統自動來完成,是否可行呢?根據該專利目前公開的資料,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項風險管控方法吧。

我們知道,風險管控基於風險管控中的多個系統協同完成,其運用信息技術對風險進行管控,是管理信息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管理人員可借用信息技術工具嵌入業務流程以及實時收集相關信息,從而對風險進行識別、分析、評估、預警、識別並制訂對應的風險管控策略,處理潛在的風險,控制並降低風險所帶來的不利影響。在支付寶的Alpharisk風險引擎中,就集成了這種風險管控的處理方法。

而如上圖,為該專利中發明的應用在風險管控系統中的信息處理方法的流程圖,系統首先從受監控的數據採集系統中獲取到樣本數據,對採集到的樣本數據進行聚類來確定告警事件的觸發參數,並根據這些參數來檢測是否發生了告警事件並及時發出通告。

為何根據這些參數就可以確定系統中是否發生了異常呢?因為這些參數是觸發告警事件產生的相關信息,例如支付寶盜取事件的觸發參數包括被盜刷用戶的報案資料以及投訴信息,或者在未通過人臉識別的情況下發行了支付事件,或者在非用戶常用的支付時間進行支付。這些均可以作為系統檢測異常的信息。

我們再來看看這種信息處理方法的場景示意圖,如上圖所示,數據採集系統的聚類模型在進行聚類處理時,對於正常能夠聚類分群的告警事件,直接生成告警事件的案件報告,以便風險管控。

而對於無法進行聚類分群的告警事件,系統會基於告警事件對應的第一類觸發參數,生成針對告警事件的第二類觸發參數,以第二類觸發參數重新檢測告警事件的發生,進而生成告警事件的案件報告。

以上就是阿里巴巴發明的風險管控方法,可以看到,該專利中方的風險管控方法還是較為簡單的,為了實現大多數業務的自動化,其主要利用一些用戶的異常行為來觸發系統的保護機制。

但是,我們在日常使用例如支付寶這樣的應用時,也有可能會存在異常的支付行為或者人為產生的錯誤等,那麼這些行為就會讓系統錯誤的理解用戶的意圖和指令,從而給用戶帶來不便。因此,在企業追求產品自動化和用戶安全性的道路上,也需要不斷的進行完善,一方面要提升產品的技術,另一方面也要做好兩方面的平衡。

關於嘉德

深圳市嘉德智慧財產權服務有限公司由曾在華為等世界500強企業工作多年的智慧財產權專家、律師、專利代理人組成,熟悉中歐美智慧財產權法律理論和實務,在全球智慧財產權申請、布局、訴訟、許可談判、交易、運營、標準專利協同創造、專利池建設、展會智慧財產權、跨境電商智慧財產權、智慧財產權海關保護等方面擁有豐富的經驗。

(校對/holly)


2.紫光國微:公司有專利近千項,主要是自有專利

集微網消息,據深交所互動易消息,有投資者向紫光國微提問稱,請問我們公司自有專利有多少,還有合作共享專利有多少?

圖源:深交所互動易

對此,紫光國微回應稱,公司有專利近千項,主要是自有專利,合作共享的很少。

另外,有投資者問及「為了國內市場穩定,公司會投資或併購日韓公司嗎?」紫光國微稱暫時沒有這樣的投資或併購計劃。

圖源:深交所互動易

此前,紫光國微發布2020年第三季度財報顯示,前三季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3.20億元,扣除合併範圍變化的影響,同比增長23%;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6.84億元,同比增長88%;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非後淨利潤6.24億元,同比增長66%。展望全年預計淨利潤達到7.51億元-8.72億元,同比增長85%-115%。

據悉,紫光國微是紫光集團旗下核心企業,是國內最大的集成電路設計上市公司之一。 公司以智慧晶片為核心,聚焦數字安全、智能計算、功率與電源管理、高可靠集成電路等業務,是領先的晶片產品和解決方案提供商,產品廣泛應用於金融、電信、政務、汽車、工業互聯、物聯網等領域。

(校對/零叄)


3.液態鏡頭明年或將量產商用,華為有望首發

集微網11月25日消息,據數碼博主爆料,液態鏡頭明年將量產商用,主要應用在長焦端。此外IMX782測試中已經在測試中,預計明年小米會有產品搭載。

圖源:微博

液態鏡頭可能大家比較陌生,其實鏡面的理想曲線是一條拋物線,不同曲率的拋物線其焦距不一樣。傳統的變焦鏡頭是通過調整兩個固定焦距的鏡頭之間的距離來實現變焦。液態鏡頭分好幾種,應用於手機的是介電式液態鏡頭,使用液體聚焦光線,通過不同的電壓改變液體的形狀從而控制成像。

華為在很早以前就開始探索液態鏡頭了,華為於2019年12月25日申請了相關發明專利,並於今年4月公布。根據專利信息顯示,華為的這項專利申請提供了一種驅動液態鏡頭的馬達組件、攝像頭模組和電子設備。

圖源:國家知識產權局

華為的這種技術方案能夠使用於驅動液態鏡頭的馬達滿足自動對焦和光學防抖等性能要求,同時提高馬達在撞擊、跌落等非正常工作情況下的可靠性。

液態鏡頭優勢突出,對焦速度快,可以像人眼一樣實現毫秒級對焦,成片率幾乎100%。其次,變焦範圍寬,藉助液體兩側施加電壓,改變自身曲率,不需要移動空間,大倍率光學變焦將會變得更加容易,更重要的是佔用的空間小,還可以很好的解決攝像頭凸起的狀況。

若明年液態鏡頭量產商用,華為P50系列或將首發,目前也有相關消息傳出,華為P系列一直在影像上追求突破,加入液態鏡頭,相信P50系列的拍照實力會更上一層樓。

(校對/零叄)


4.蘋果又在風擋上做文章:申請 「自動監測風擋裂痕」新專利

11月24日,海外汽車資訊網站「Roadshow」報導稱,蘋果公司上周公示了一項專利,通過在汽車前擋風玻璃的夾層中加入電阻材料並以此監測該玻璃是否出現裂痕。

據悉,蘋果公司已經向美國專利管理部門提交了相關專利的申請。

眾所周知,當車輛處於高速行駛狀態下,飛濺的石子會因為汽車的高速而產生巨大的破壞性力量,尤其是當這些小石子飛撞到車輛前擋風玻璃時,極容易在風擋上留下細小的裂痕。雖然從肉眼看上去,這些細小的裂痕並不會對風擋產生結構性破壞,但當車輛處於潮溼的雨水環境時,雨水溼氣能夠通過這些裂痕進入到車裡,對車輛內部的電子元器件造成影響。

蘋果方面表示,除了汽車玻璃,這項專利還能夠輕鬆應用於其它場景,比如檢查建築物的窗戶,結合邊緣位置的布線,還有助於檢測風擋玻璃裂痕的位置和大小。當在窗戶上形成裂痕時,就會破壞玻璃夾層的一部分,進而影響導電層將電流傳遞到其它端子的方式,然後系統可對此進行分析。通過在外部使用多排端子,系統可在玻璃表面上「繪製」出一幅電阻數據圖像,以反映裂痕的區域、總體位置、大小、以及可能的形狀。

「Roadshow」強調,蘋果這項新專利將在風擋出現安全隱患時及時向車主發出提醒,保護了車輛的安全。不過,這項專利是否會應用在蘋果自家研發的「Apple Car」上,還需要時間的檢驗。環球網科技


5.金立「賤賣」專利背後 高質量專利是未來競爭籌碼

  負債152億的金立最近將名下的3356件專利打包拍賣,拍賣金額僅僅為172萬元。參與競拍者僅有一人,差點無人問津,金立悽涼的境地不言而喻。 

  從2018年開始,金立集團被曝出陷入資金鍊危機。劉立榮的涉博,加快了資金鍊斷裂和破產速度。 

  不過,在目前幾乎千篇一律的手機市場上,金立的外觀設計專利還存在多少價值? 

  2019年6月,金立通信名下211宗外觀設計專利掛出拍賣。信息顯示,這211宗專利起拍價為2.11萬元,算下來一件僅有100元。然而除了低價的專利拍賣費,這211宗外觀設計專利欠付的年費、滯納金、恢復費等共計31.74萬元。這意味著,競拍者不僅要出價購買外觀專利,還將承擔該筆費用以及相關專利不能恢復的風險。 

  拍賣資料顯示,金立這211件外觀設計專利最新的也只停留在了2017年的設計。在標的物詳情表中顯示,在拍賣的外觀設計專利還有2010年的設計專利。在手機行業加速更新淘汰的情況下,9年前的專利或許已經失去了價值。 

  眾所周知,一款智慧型手機涉及數千項專利。在手機的三大專利類別中,發明專利遠比實用新型、外觀設計的審核周期長,申請難度大,技術含量高。在市場競爭中,發明專利往往成為「阻擊」競爭對手的利器,其次是實用新型以及外觀設計。 

  最近,蘋果發布了一項新的專利,這個專利也可以說是為iPhone12量身打造,但是卻遭到了網友們的無情嘲諷。蘋果發布的這項新專利是關於iPhone12手機殼的,雖然之前蘋果就已經發布了專門為iPhone12打造的手機殼。但是還是要在手機殼方面做一些「創新」。這款手機殼號稱能夠提升手機的運行速度,並且保護用戶,避免因為手機過熱而導致用戶被燙傷。 

  專利大戰是近年全球手機廠商在市場競爭之外的另一大戰場,從2011年起,蘋果和三星在爭奪市場主導地位之際,就在世界各地不斷進行專利訴訟。 

  2014年12月11日,因涉嫌侵犯愛立信所擁有的ARM、EDGE、3G等相關技術等8項專利,小米在印度被愛立信訴至印度德裡高等法院。 

  善於「專利維權」的愛立信第一時間向印度德裡高等法院提出「臨時禁令」並獲得同意,禁令內容包括「禁止小米在印度市場銷售、推廣、製造及進口涉嫌侵犯愛立信專利的相關產品,並要求小米和其印度當地的電子商務合作夥伴Flipkart,暫時停止銷售愛立信起訴的涉案專利產品。 

  為了拓寬國際市場,在2014年和2015年,小米在中國和海外分別提交了2045項和3738項專利申請。2014年,聯想也斥資 29.1億美元收購摩託羅拉手機,原因之一就是為了後者的專利。 

  2016年,蘋果與三星、高通與魅族、華為與三星、蘋果與佰利以及杜比實驗室與OPPO、vivo專利糾紛之爭此起彼伏輪番上演。 

  2016年5月,華為和三星分別在中美法院提起訴訟。華為在起訴書中稱,2010年年初,華為就「一種可應用於終端組件顯示的處理方法和用戶設備」的技術方案向國家知識產權局提出發明專利申請。經實質審查,該申請於2011年6月5日被授予發明專利權,專利號為ZL201010104157.0。該專利目前合法有效,受法律保護。 

  華為公司認為,惠州三星、天津三星未經許可,以生產經營為目的大量製作、使用、銷售、許諾銷售被控侵權產品;三星投資公司、電訊公司、電器公司以生產經營為目的銷售、許諾銷售被控侵權產品,這些行為均侵犯了華為公司對涉案專利享有的發明專利權。 

  這也是中國企業第一次向手機巨頭通過法律手段要求專利權。 

  華為和三星這場專利糾紛歷時三年之久的,在2019年5月份雙方正式和解,這場兩大巨頭智慧財產權大戰終於落下了帷幕。 

  在全球智慧型手機市場中,高通一直都是無可爭議的晶片霸主、專利霸主,尤其是高通在過去2G、3G、4G網絡時代,憑藉掌握大量通訊技術專利,讓全球智慧型手機廠商每生產一部手機,都必須要向高通繳納專利費用,並且這部分費用不可避免,全球所有手機廠商都必須要繳納這部專利費用,這也被廣大網友們戲稱為「高通稅」,因為根據高通過所公布的5G專利費標準來看,單模收取手機銷售價4%的專利費,多模收取手機銷售價5%的專利費,這意味著一臺售價3000元的國產5G旗艦手機,就需要向高通繳納150元專利費用。 

  根據業內人士透露,預計整個國產手機手機出貨量將高達7億部,而高通所收取的專利費用也將高達5000億元,甚至還有可能更多,這意味著高通真的是躺著都能夠掙錢。 

  今年華為和高通正式達成專利和解,華為向高通繳納18億美元專利費用一事,也成為了廣大網友們熱議的焦點。此前任正非在接受採訪時表示,華為這麼多年累計收了14億美元的專利費,付出了60多億美元左右的智慧財產權費。而且,華為的科研經費,每年投入150-200億美元左右,研發人員將近八、九萬人,領先世界不可能靠偷來的。 

  此前,蘋果和高通和解就付出了40億美元的和解金,同時還需要支付一筆昂貴的專利使用費用,對於其他手機廠商也不例外,自家並沒有相應的技術專利和高通進行交互授權,意味著就需要繳納更多的專利費用,相對比之下,華為所繳納的專利費用已經被大大縮減。 

  隨著5G技術的成熟和發展,近幾年來,華為、OPPO、小米在內的許多國產手機都開始注重自家的晶片製造。拿OPPO來說,其專利集中在與手機相關的領域,如閃充、影像等方面。在有限的領域做出了顯著的成果,OPPO在發明專利上的努力令人側目。 

  截至2020年三季度末,OPPO全球專利申請量超過52000件,全球授權數量超過21000件。其中,發明專利申請數量超過46000件,發明專利申請在所有專利申請中佔比88%。 

  11月19日,IPRdaily中文網與incoPat創新指數研究中心聯合發布了2020年全球無線通信網絡技術發明專利排行榜(TOP100)。該排行榜對2020年1月1日至10月31日公開的全球無線通信網絡領域發明專利申請數量進行統計排名。排行榜中檢索的無線通信網絡領域專利由WIPO(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的IPC國際專利分類號「H04W(無線通信網絡」所定義。  

  據了解,該榜單前100名企業主要來自11個國家、組織或地區,其中華為以8607件專利排行第一名,高通以5807件專利位居第二,而OPPO則以5353件專利排名第三。 

  現今,專利對於科技企業的發展而言十分重要,最近這幾年,華為強勢崛起,無論是專利數量還是基站數量又或是5G數量,都是遙遙領先。未來,不論是華為還是OPPO,在追求專利數量的同時,更要追求高質量創新專利,真正的掌握核心技術。中國質量萬裡行

相關焦點

  • 金立「賤賣」專利背後 高質量專利是未來競爭籌碼
    文/中國質量萬裡行 羅克研  負債152億的金立最近將名下的3356件專利打包拍賣,拍賣金額僅僅為172萬元。參與競拍者僅有一人,差點無人問津,金立悽涼的境地不言而喻。  不過,在目前幾乎千篇一律的手機市場上,金立的外觀設計專利還存在多少價值?  2019年6月,金立通信名下211宗外觀設計專利掛出拍賣。信息顯示,這211宗專利起拍價為2.11萬元,算下來一件僅有100元。
  • 金立賤賣專利,昔日機王跌下神壇!
    知得失說 近日,負債152億的金立最近將名下的3356件專利打包拍賣,拍賣金額僅僅為172萬元。參與競拍者僅有一人,差點無人問津,金立悽涼的境地不言而喻。
  • 金立賤賣3000多件專利:高質量專利方是企業之根本
    距離2018年金立手機宣布破產如今已有兩年,曾經的手機巨頭近日又因為拍賣專利再次引起了公眾的關注。2020年11月17日,金立名下3000多件專利被打包拍賣,起拍價僅為171.97萬元,折合一個專利僅賣500多元。
  • 金立賤賣專利無人加價,產品沒亮點又被老闆「推牆」
    金立手機被指過度依賴廣告營銷(圖片來源於網絡)深圳市金立通信設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 金立)在手機市場競爭中終於宣告倒下了。此前,金立名下部分資產已設定抵押和質押,全部資產均已被多輪保全查封。其名下一輛起拍價約為150萬元的奔馳轎車,最後成交價為210萬元。業內人士感慨道,金立的三千餘件專利拍賣所得的成交價還不如公司那輛奔馳轎車值錢。金立專利如此被賤賣,說明專利「含金量」並不高。
  • 金立三千多項專利打包賤賣,還沒有老闆一臺車賣得貴
    阿里拍賣網顯示,深圳市金立通信設備有限公司名下國內專利3279件及涉外專利77件於11月17日上午10點打包拍賣成交,成交價格為1719700元,這次拍賣僅有1人出價,圍觀人數只有2361人。172萬元的價格賣出絕對是賤賣。
  • 昔日功能機巨頭金立破產低價甩賣專利?
    潮水退去才知道誰在裸泳,毫無疑問,扯掉「遮羞布」的金立,失去了最後的體面,也給我們敲響了警鐘。每一次技術變革都是一次市場洗牌,大浪淘沙始見金,唯有率先掌握核心專利技術,迅速迭代產品,持續培育優質專利,才能在風起雲湧的市場競爭中走在前列、立於潮頭。
  • 【公開】中國大陸成液態鏡頭相關專利公開數量最多地區;千餘件手機...
    1、【專利解密】康耐視發明用於機械臂視覺系統的自動「手眼標定」方案2、液態鏡頭來了?中國大陸成相關專利公開數量最多地區3、千餘件手機殼涉嫌侵犯小米商標權 杭州海關正式對該批貨物扣留調查4、HTC勝訴!德國聯邦專利法院裁定銳高專利無效5、格力申請「半導體空調」專利
  • 金立專利賤賣背後:過度營銷、創始人賭博,負債200億一地雞毛
    2020年11月17日,金立名下3000多件專利被打包拍賣,拍賣金額僅僅為172萬元。而就在一年前的金立拍賣上,一輛奔馳車的成交價還高達210萬元。金立的3356件專利,還抵不過一輛劉立榮買的奔馳。更為嘆息的是,整個拍賣過程,僅有一人出價,最終也由此人買走打包的金立專利。再回想起此前金立的輝煌場面,不經讓人感慨萬分。
  • 【公開】中國大陸成液態鏡頭相關專利公開數量最多地區;千餘件手機殼涉嫌侵犯小米商標權;格力申請「半導體空調」專利;HTC勝訴
    1、【專利解密】康耐視發明用於機械臂視覺系統的自動「手眼標定」方案2、液態鏡頭來了?
  • 華為液態鏡頭專利,成為夜視儀後也要變望遠鏡,華為P50首發?
    當華為公布索尼IMX700參數時,一向以拍照見長的OPPO時任副總裁沈義人感嘆,再這麼競爭下去,就要看誰先把一英寸大底放進手機了。索尼IMX700不光擁有驚人的大底、進光量,F1.9光圈、等效焦距27mm,在夜景拍攝上再一次證明「華為夜視儀」的能力。
  • 華為攝像領域又有新突破,液態鏡頭即將取代徠卡鏡頭,已申請專利
    拍照一直以來都是華為手機的主打功能,之前華為P30 Pro的50倍數字變焦鏡頭拍攝月亮,就十分有名。這些年來,華為對鏡頭配置、拍攝功能等也十分重視。比如華為P30 Pro開始啟用的RYYB陣列。此前,手機鏡頭搭載的CMOS傳感器基本都採用RGGB陣列,即1紅2綠1藍。
  • 蘋果新專利 Home鍵未來或使用液態金屬
    據科技網站MacRumors報導,美國專利和商標局今天授予蘋果40件專利,其中一件專利編號9279733描述了為iPhone和iPad配置液態金屬Home按鍵的多種實現方法和優勢。液態金屬Home按鍵專利(圖片引自MacRumors)    液態金屬合金有許多獨特的性質,其中包括高強度
  • 【專利解密】OPPO VOOC閃充背後的「秘密」
    【專利解密】OPPO VOOC閃充背後的「秘密」 【嘉德點評】充電五分鐘,通話兩小時,OPPO通過專利授權,基本普及了VOOC閃充技術,那其背後的技術到底如何呢?今天給大家帶來相關專利的技術解密。集微網消息,今年7月底OPPO宣布與八家晶片及成品類企業籤署VOOC閃充專利許可協議。
  • Mate40系列將採用液態鏡頭+8000萬電影超廣角鏡頭
    值得注意的是鏡頭模組的爆料,這款機器採用華為最新麒麟9000處理器,配備了5000萬像素液態鏡頭+8000萬像素超廣角電影鏡頭+潛望鏡頭和Tof鏡頭。屏幕為打孔屏,並且配有3D人臉識別。,因為這個專利已經出來很久了,很多花粉也非常期待這種鏡頭的問世,如果這次特米爆料屬實,那麼華為在手機攝影技術的硬體方面,又取得了一個喜人的成績。
  • 一件專利僅值一百元?金立專利開拍,業內人士:沒有太多價值
    金立破產清算持續推進中,繼清算管理人5月10日拍賣汽車之後,今日(6月24日)又掛出211件外觀設計專利拍賣,但拍賣所得對於金立超過百億元的龐大債務來說都只是杯水車薪。
  • Mate40系列將採用液態鏡頭+8000萬電影超廣角鏡頭
    特米爆料的Mate40數據 這次爆料很意外,因為之前我們曾經不止一次說過關於華為的液態鏡頭模組專利,因為這個專利已經出來很久了,很多花粉也非常期待這種鏡頭的問世,
  • 金立破產後拍賣專利!3279件專利起拍價171.97萬元
    近日,金立手機拍賣國內專利共計3279件,涉外專利77件,起拍價為171.97萬元,保證金為17萬元。單次增價幅度:1萬元及其整數倍數。結果在24小時的拍賣時間內,僅有一人在11月16日下午5時左右參與競買。
  • 華為P50 Pro新機曝光,搭載液態鏡頭專利技術,採用5nm工藝晶片
    從曝光的配置信息來看,華為P50有可能會採用屏下鏡頭,也就是將前置鏡頭隱藏於屏幕內部,從而實現100%的全面屏。不過,這個消息並沒有得到確切的證實。在拍照方面,華為P50系列一個很大的變化就是將會採用華為最新的專利技術,搭載「液態鏡頭」。這是華為研發的黑科技技術,P50 Pro將會首先使用。
  • 因為這個,金立3000件專利卻只賣了170萬
    阿里拍賣網顯示,11月17日,金立所屬公司深圳市金立通信設備有限公司國內專利3279件及涉外專利77件被拍賣,起拍價為171.97萬元,保證金17萬元,成交價171.97萬元。這場拍賣共有2407次圍觀,21人設置提醒,但僅有一人報名參與競買。
  • 3000餘件專利價值比不上一輛二手車,金立手機如今一地雞毛
    金立手機用實際行動告訴你:「2億資金註冊、18年企業歷史」最終剩下的「3000件專利」,拍賣價值不如1輛二手奔馳近日,金立公司拍賣旗下多達3000餘件的專利(含涉外專利77件)。最終僅有一人出價,以不到172萬的價格將這3000餘件的專利一同「打包帶走」。如此慘澹的價格收場,要知道,這連此前金立公司所拍賣的一輛210萬二手奔馳汽車,都沒能達到。金立曾經作為家喻戶的國產手機品牌,一段時間受到廣大國內用戶的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