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m伺服器晶片新戰局

2020-10-05 半導體行業觀察

英特爾一統伺服器晶片江湖已經很久了。雖然在這期間有IBM和MIPS前來挑戰,但他們誰都無法撼動英特爾的地位。

進入了二十一世紀以後,憑藉移動領域而迅速崛起的Arm,為「高處不勝寒」的英特爾增添了一絲火熱——Arm開始向伺服器晶片市場進行拓展。

至此以後,Arm為了搶奪伺服器晶片市場這塊蛋糕做了諸多嘗試。在歷經了多年的起伏之後,現在以Arm架構為基礎的伺服器晶片陣營又將面臨一些關鍵轉變。

Arm更新了伺服器晶片路線圖

在Arm發展伺服器晶片的過程中,其自身路線圖的變化可以說是一種關鍵轉變。

Arm Neoverse是Arm伺服器領域的制勝關鍵之一。2018年10月,Arm正式對外公布了該解決方案。據相關報導顯示,該產品線將是基於Arm技術的全新統一品牌標識,主要面向數據中心和邊緣基礎設施而設置。與Cortex主要面向移動及終端設備不同, Neoverse專為更高級別性能、安全性和可擴展性而設計。

當時,伴隨著Neoverse的公開亮相,Arm還順勢推出三個平臺——Ares,Zeus和Poseidon。按照當時的規劃顯示,Arm將於2019年推出Ares、2020年推出Zeus、 2021年推出Poseidon。

其中,Ares平臺是Arm首個針對基礎架構優化核心,這是一個基於最新的7納米工藝打造的一個新核心,面向伺服器市場並設定了極具針對性的功耗和性能目標;Zeus平臺是Ares的繼任者。該核心旨在充分利用7nm+工藝的額外優勢,還有DDR5內存以及如HBM這樣的高級內存技術;Poseidon則是Arm所公布的最終平臺,Arm預計它將在2021年接替Zeus,並以5納米工藝節點為目標。當時,Arm承諾一種架構,每一代將提供大約30%的性能增強,並且每年都會對設計進行調整,以保證性能的實現。

除了高性價比的Neoverse處理器IP產品以外,為了對標X86,Arm還於同期還推出了伺服器合規認證計劃Server Ready。該項目作為Neoverse計劃的一部分,能夠幫助用戶安全、合規地部署Arm伺服器系統。

在這則計劃對外公開的2年間,Arm架構吸引了包括亞馬遜、Marvell、華為、飛騰等眾多廠商的加入。有了他們的支持,Arm得以在伺服器晶片市場建立了屬於他的優勢,為了進一步擴大Arm架構在伺服器市場的影響力,Arm於近期對外宣布了對Neoverse平臺的升級。

眾所周知,在過去兩年中,Arm推出了Neoverse N系列(Neoverse N1)和Neoverse E系列(Neoverse E1)。在此基礎上,在Arm近期宣布的新的路線圖中,展示了除這兩個系列以外的新「家庭成員」——Neoverse V系列。

Arm所推出的Neoverse N、Neoverse E、Neoverse V分別對標了不同的應用領域。具體來看,Neoverse N系列同時考慮了性能、功率、面積(PPA),擅長可擴展;Neoverse E系列圍繞吞吐量而設計;V系列則旨在提供最佳能效。

除了這份更新的路線圖外,Arm還發布了兩個新平臺——Neoverse V1和Neoverse N2。

據相關報導顯示,Neoverse V1 作為 V 系列的第一個平臺,與 N1 相比,其單線程性能可提升超過 50%,對於 CPU 性能與帶寬更高要求的應用來說,是性能表現最佳的平臺。Neoverse V1 支持可伸縮矢量擴展(Scalable Vector Extensions, SVE),為高性能雲、高性能計算與機器學習等市場帶來龐大的應用潛力。

Neoverse N2 則被定位為可提供更高性能計算的解決方案。根據anandtech的報導顯示顯示,Perseus的設計將被稱為Neoverse N2,是N1的有效產品定位繼承者。與N1相比,這種新的CPU IP代表了40%的IPC提升,但是仍然保持著相同的設計理念,即在最低功耗和最小面積內實現性能最大化。

Marvell由通用晶片轉定製

在Arm積極拓展可用於伺服器晶片的多種產品線的背後,其實也是他們對打開伺服器晶片市場大門的探索。在過去,X86已經在伺服器晶片市場建立的巨大優勢,進入這個市場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Arm推出眾多產品線或許也是在尋找可以突破的點。

而要找到這個突破點,僅僅靠Arm還不行,它還需要合作夥伴拿得出可以與X86叫板的產品才行。

於是,我們看到,在過去兩年當中,結合著Arm所公布的路線圖和產品,Arm的朋友圈也在逐漸強大。Marvell就是Arm伺服器晶片陣營中的一份子。

自Matt Murphy於2016年接任 Marvell CEO 以來,他們就在計算領域做出了一些新的變化——除了向嵌入式應用的 Octeon 和 Armada 產品線之外,Marvell還在謀求基於Arm架構的伺服器晶片的發展。

在Marvell於2014年收購Cavium以後(,Cavium此前擁有15年以上的高性能計算多核CPU的技術積累,在基於Arm架構的嵌入式伺服器領域經驗豐富),他們就開始了在Arm伺服器晶片上的探索。在過去幾年中,他們陸續推出了ThunderX、ThunderX2以及ThunderX3。

藉助於ThunderX系列產品,Marvell旗下的基於Arm架構的伺服器處理器ThunderX在全球範圍內得以廣泛部署,並經成為了全球最大的Arm伺服器處理器供應商。

在獲得如此成績後,在Marvell最新季度的財報電話會議上,該公司卻意外宣布,他們計劃將其伺服器處理器開發團隊改組為完全定製的解決方案,放棄「通用」產品設計的計劃。

在其財報電話會議中表示,Arm體系結構的強大能力一直在於能夠集成到針對特定用例進行了優化的高度定製化設計中,我們看到超大規模數據中心應用程式也是如此。我們在過去幾年中開發的大量獨特的Arm伺服器處理器IP和技術非常適合創建超規模廠商所要求的定製處理器。因此,Marvell決定將未來在Arm伺服器市場的投資目標鎖定在定製解決方案上。

另據anandtech報導的消息顯示,Marvell此時將Arm伺服器市場集中在大型超規模客戶上,這些客戶在工作負載方面有特定要求,而這些工作需要定製的體系結構優化。Marvell認為,除了這些超大規模客戶之外,其他市場規模還不夠大,不足以吸引足夠的價值,因此,該公司會將精力重新集中於超級規模客戶的需求。

Marvell表示:「未來,當Arm伺服器無處不在時,公司並不會排除通用的產品和設計,但目前這並不是當前生態系統的最佳財務策略。」

中美日歐四大陣營爭奪

在Arm和Marvell調整伺服器晶片布局的背後,無論他們是基於怎樣的出發點,都無不在顯示他們對於Arm伺服器晶片的追求。

Marvell只是Arm伺服器晶片中的一個代表。其實在Arm伺服器晶片陣營中,還有很多參與者。中美日歐四塊市場中的企業更是針對Arm伺服器晶片展開了激烈的競逐。

以Marvell、亞馬遜和Ampere為代表的美國企業在Arm伺服器市場中表現得十分活躍。除了上文提到的Marvell以外,其他企業在Arm伺服器晶片上的表現也可圈可點。

亞馬遜作為美國雲計算龍頭,破圈進軍半導體領域是當年的一則大新聞。為了減少對英特爾Xeon的依賴,亞馬遜於2018年推出了首款基於Arm架構的自研處理器晶片——Graviton。據相關報導顯示,Graviton的一大亮點是提供了成本更低的計算能力,其運行應用的成本要比英特爾或者AMD的晶片低45%。一年後,亞馬遜又推出了第二代伺服器晶片——Graviton 2。根據相關資料顯示,Graviton2是一個基於Arm全新內核Neoverse 定製設計的7nm SOC,具有64個Arm Neoverse N1內核(每個64KB L1 / 1MB L2高速緩存)。據亞馬遜介紹,AWS Graviton 2處理器的速度比以前一代的晶片快7倍,浮點性能是2倍。

2017年Ampere的成立,同樣也為伺服器晶片市場帶來了震動。這家初創公司是由由英特爾前高管Renée J. James創立,主要專注於數據中心中增長最快的超大規模計算雲和邊緣雲市場。今年3月,Ampere發布了新一代基於Arm架構的Altra處理器。該處理器也被視為是Ampere為Arm架構晶片衝擊英特爾的縮影。相關報導稱,根據Ampere產品開發路線圖顯示,新一代伺服器晶片Mystique已處於開發階段,預計2021年推出,而計劃於2022年推出的晶片Siryn目前已經定義產品性能等特性。

在歐洲,SiPearl、NUVIA等初創企業的加入也為Arm伺服器晶片市場帶來了新的助力,他們也受到了資本市場的歡迎。

總部位於法國的晶片初創企業 SiPearl,在四月宣布,已獲得代號為 Zeus 的 Arm 下一代 Neoverse 處理器的 IP 許可。作為一家成立於 2020 年 1 月的公司,儘管 SiPearl 仍處於起步階段,但這家初創企業的志向卻很是高遠,致力於為歐洲未來的高性能計算項目提供支撐。SiPearl 表示,其致力於為歐洲的百億億次超級計算機設計高性能、低功耗的微處理器。而歐盟之前已經對該公司注資約620 萬歐元(約新臺幣1.96億元)。其產品Rhea的細節也於前不久被曝光,據悉,Rhea系列處理器計劃於2021年投入市場。

NUVIA也是一家備受矚目的初創企業。該公司由前蘋果和谷歌高級處理器架構師 John Bruno, Manu Gulati 和Gerard Williams III共同創立。其目的是通過SoC來改善伺服器市場,該SoC將提供更好的功能與更高的計算性能和功率效率。前不久,NUVIA完成了B輪2.4億美元的融資。將其第一代CPU內核將命名為Phoenix,這是基於其架構許可的Arm架構(可能是Armv9)構建的。NUVIA表示,採用Phoenix的Orion SoC將以最高的效率提供業界領先的性能,其自身的數字目標是與Zen2相比IPC增加40%至50%,而功耗只有Zen3的三分之一。

日本的富士通也為Arm伺服器市場貢獻了自己的力量。在6月所公布的國際超算大會發布最新一期的全球超算TOP500榜單。日本超算「富嶽」(Fugaku)超越美國「頂峰」(Summit)登頂榜首。作為史上第一臺基於Arm晶片的全球超算冠軍,富嶽雖然其性能達到上屆冠軍「頂峰」的2.8倍,但仍然屬於十億億次級別超算。在富嶽背後,則是富士通的48核Arm晶片A64FX。富士通A64FX採用臺積電7nm FinFET工藝製造,集成87.86億個電晶體,但只有596個信號針腳,內部集成52個核心,包括48個計算核心、4個輔助核心(都完全一致),基於Armv8.2-A指令集,支持SVE 512位寬度SIMD,峰值性能2.7TFlops。

華為、飛騰則是我國Arm伺服器晶片的代表。

根據國信證券的調研報告顯示,華為鯤鵬早期也稱為 Hi16xx,是由華為設計的一系列 64 位 Arm 伺服器微處理器。這些處理器於 2015 年首次推出,面向高線程或高吞吐量應用。2016 年海思又推出了第二代處理器晶片Hi1612,2017年海思推出第三款伺服器晶片Kunpeng916(Hi1616)。

2018年, 華為宣布將伺服器產品線升級為華為智能計算業務部,同時正式公開其自研的Arm架構伺服器晶片Hi1620,這款晶片採用了自主架構「Tai Shan(泰山)」,這也是它首次研發自主架構,可見它對伺服器晶片市場的野心。在 2019 年初,隨著920系列的推出,華為將該系列重新命名為鯤鵬。

飛騰在伺服器晶片領域已經有了20多年的積累。2014到2019年的這5年中,飛騰相繼推出的基於Arm架構的FT-1500A、FT-2000、FT-2000A/2、FT-2000+/64、FT-2000/4。作為目前國內能夠提供最全的CPU體系廠家,飛騰的產品線包含了高性能伺服器CPU、高能效桌面CPU、以及高端嵌入式CPU三個產品譜系,能夠為從端到雲的各類型設備提供核心算力支持。今年,飛騰重磅推出了其首款多路伺服器CPU——騰雲S2500,補齊高端晶片最後一塊版圖。

從飛騰的發展路線上看,飛騰將堅持核心技術創新,升級產品譜系三線——包括以飛騰騰雲S系列為代表的高性能伺服器CPU、以飛騰騰銳D系列為代表的高效能桌面CPU、以飛騰騰瓏E系列為代表的高端嵌入式CPU。據飛騰方面透露的消息顯示,公司將在接下來的兩年中,陸續推出採用7nm工藝和5nm的騰雲S系列產品、採用14nm的騰銳D系列以及騰瓏E系列。

結語

在5G時代中,Arm在移動領域已經建立起了強大的優勢。與此同時,5G所帶來的新的應用場景還促進了從雲到邊緣的全面部署,這樣的轉變,也為伺服器晶片市場打開了新的大門。面對從雲到邊緣的這個巨大市場,X86和Arm架構都在緊鑼密鼓地開始進行部署。X86希望能夠在新時代鞏固其地位,而Arm則是希望能夠在伺服器晶片市場複製其在移動領域的輝煌,從而贏得更大的市場。

但從實際情況來看,雖然Arm伺服器晶片受到了很多廠商的追捧,但也有不少廠商暫緩了對Arm伺服器晶片的研究,包括AMD、高通等。這也說明,X86伺服器晶片仍享有著很大的優勢,Arm伺服器晶片欲與之瓜分這個市場,還需要再「修煉」。

*免責聲明:本文由作者原創。文章內容系作者個人觀點,半導體行業觀察轉載僅為了傳達一種不同的觀點,不代表半導體行業觀察對該觀點讚同或支持,如果有任何異議,歡迎聯繫半導體行業觀察。

今天是《半導體行業觀察》為您分享的第2453期內容,歡迎關注。

晶圓|IP|SiC|併購|射頻|臺積電|Nvidia|蘋果

相關焦點

  • 亞馬遜為其雲伺服器設計更快的基於 ARM 的晶片
    據悉,亞馬遜正在認真對待伺服器硬體的開發。該公司曾在去年發布了第一款 ARM 伺服器晶片,命名為 Gravition。近日,路透社則報導稱,現如今,亞馬遜又在開發一種基於 ARM 架構的新伺服器處理器,晶片技術來自英國公司 ARM Holdings。這款即將推出的伺服器晶片將比其首款 ARM 晶片快約 20%。
  • 三波浪潮,看清「Arm伺服器晶片編年史」
    通過它,伺服器節點可以自己自主成網,不必通過on top switch,因此Calexda的一塊板塊上有4個晶片,也就是16個核心。因此才有可以高達480個核的伺服器系統。這個設計理念是合理的,如果你設計一塊非常低成本的伺服器晶片,但是配套的網絡仍然是昂貴的話,高密度的設計,只會增加成本。
  • 微軟自研ARM晶片,wintel聯盟名存實亡,英特爾何去何從?
    在當今晶片產業格局裡,X86架構和arm架構兩分天下,x86架構由英特爾主導,這家老牌半導體公司掌控了大部分的pc市場和9成以上的伺服器市場,amd雖然近年來勢頭非常猛,但是面對微軟與英特爾組成的wintel 聯盟依然力不從心; AR M 架構則佔據了移動市場,蘋果、華為、高通則是這一架構的主要成員和受益者
  • 自研Arm架構+7nm+32核 內存帶寬吊打英特爾,Marvell首次公布Arm伺服器晶片路線圖
    關於Arm 伺服器處理器,我們聽到最多的應該是華為鯤鵬處理器、飛騰Arm架構等國內推出的處理器產品。其實Marvell在過去幾年來也一直在推銷其ThunderX2 Arm伺服器級微處理器系列,只不過相對比較低調。近日,Marvell伺服器業務部門副總裁兼總經理Gopal Hegde在Linley處理器會議上,首次透漏了公司的當前和未來計劃。終於揭開了其神秘面紗。
  • 華為晶片釋放「新信號」,這次ARM被反客為主了
    晶片禁令實施沒多久,就傳出了英偉達要收購arm公司的消息。這個消息已經傳出,引起了整個晶片領域的恐慌,要知道,arm公司對於對於各大企業來講,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arm公司是一家智慧財產權供應商,與一般半導體公司最大的不同就是,arm只通過轉讓設計方案來獲取利益,不設計,不製造,不向終端用戶出售晶片。全世界能夠研發晶片架構的公司就只有兩家。其中一家是美國的英特爾,另外一家就是英國的這家ARM。其中arm的架構主要針對於手機晶片的架構,在全球arm的架構是獨一無二的,全世界90%以上的企業採用的架構都是arm架構。
  • ARM手機晶片架構:再見!X86電腦晶片構架
    我們使用的電腦以及公司的伺服器,大部分採用了x86架構的處理器,以intel和AMD的處理器為主。x86架構的處理器採用了CISC指令集,x86架構的CPU分為x86和x86-64兩類,目前主流的是x86-64,即64位的處理器。
  • 大陸手機晶片勢力崛起 ARM架構戰局恐風雲變色
    打開APP 大陸手機晶片勢力崛起 ARM架構戰局恐風雲變色 佚名 發表於 2015-11-27 08:44:58   大陸加快半導體產業自主研髮腳步
  • Arm伺服器晶片或將迎來春天
    到現在還在Arm伺服器晶片領域堅持的企業已經不多了。不過十多年後的今天,Arm伺服器晶片似乎要迎來發展春天了。  多種因素促成Arm伺服器晶片發展 其實在眾多Arm伺服器晶片企業中,中國的幾家企業一直都在堅持,比如飛騰和華為。飛騰從2011年就開始進入Arm伺服器晶片領域,到現在已經快十年了。
  • 漫談hotchip 2020 CPU:ARM伺服器
    Marvell在fabless廠商中應該算是鼎鼎大名,從硬碟控制晶片起家至今,已經發展成為包含豐富產品線的綜合性公司。其中ARM處理器產品線,除了這次展示的伺服器晶片Thunder系列外,還包括面向無線通信基站的基帶及智能射頻的Octeon系列,以及低功耗的應用級Armada系列。不過Thunder並非Marvell自家研發,而是在2017年花費60億美元收購了Cavium獲得。
  • 曝微軟將仿效蘋果自研ARM晶片,用於Surface和伺服器
    但據報導稱,微軟計劃為其Surface筆記本電腦、臺式機以及伺服器設計自己的晶片,這一消息導致英特爾的股價在當天收盤前下跌約6.3% 。儘管 Surface 設備在個人電腦市場中所佔份額相對較小,但微軟決定為其電腦和伺服器開發自己的晶片,仍將對英特爾構成一定程度上的打擊。微軟的晶片也是基於ARM的技術,而不同於英特爾主要使用的x86,英特爾未來發展或將更加困難。
  • 蘋果最新發布的M1晶片,是不是證明arm可以「幹翻」X86了
    近日,看到網上有人問:蘋果最新發布的M1晶片,是不是證明arm可以「幹翻」X86了?首先,想太多,有小朋友說,x86的興起不是性能,是通用性?那x86興起不是性能是啥?還不是早期性能好,佔領市場,市場佔完了,制定標準,大家都按照你這個標準來玩,這才有了」通用性「好。現在關注arm打敗x86或者x86沒落?
  • 科普:同樣涉及晶片,ARM、高通、英特爾、臺積電有什麼關係?
    英特爾、ARM、AMD、高通、聯發科、臺積電、三星都是晶片相關企業。ARM與臺積電業務最簡單,一個負責移動端處理器架構設計,一個負責晶片代工。聯發科和高通類似,主要以Soc晶片設計為主,不過高通手上專利要更多一些。
  • 華為急了,英偉達即將買下ARM,麒麟晶片技術或被公開
    目前ARM估值在410億美元,為什麼各大企都想把ARM收入囊中,原因很簡單,蘋果收購ARM是想搞自研晶片,當年英特爾拿到蘋果訂單就是因為其性能功耗的優勢,現在拋棄英特爾在於其能耗落後。當然現在已經由不得其它巨頭討論了,因為基本確定英偉達準備和軟銀達成協議,ARM落入這家美國巨頭已經註定。
  • 與x86正面交鋒,Arm伺服器晶片又掀狂瀾
    與x86正面交鋒,Arm伺服器晶片又掀狂瀾 張慧娟 發表於 2020-04-25 08:30:00 在Arm伺服器處理器陣營中,鮮少有從開始一直挺立到現在的,Marvell算其中一個。
  • 微軟正計劃開發ARM架構伺服器晶片
    近日有消息指出微軟正計劃開發ARM架構伺服器晶片,用於自家的雲計算服務之中,算起來美國五大科技企業已有亞馬遜、蘋果、微軟和谷歌開發ARM架構伺服器晶片,Intel的艱難日子似乎真的來了。
  • 又是ARM架構!高通聯手貴州省政府研發伺服器晶片
    高通今天宣布與我國貴州省政府籤署了一項合作協議,成立合資公司貴州華芯通半導體技術有限公司,未來將共同在國內開發伺服器晶片。高通正如同其競爭對手AMD一樣,準備研發基於ARM架構的數據中心伺服器晶片。去年10月份,高通展示了首批基於ARM架構預生產的樣品伺服器晶片,並對伺服器開發平臺做了現場演示。同時,高通也與Xilinx和Mellanox兩家晶片公司締結了合作關係。高通執行長Steve Mollenkopf在北京會見了貴州省委書記陳敏爾。
  • 英偉達收購arm,或對中國晶片發展產生影響
    昨天,科技界爆出了一個大的新聞,顯卡巨頭英偉達已經和晶片底層的架構公司arm達成協議,英偉達將要收購arm公司,這必將完善英偉達公司在晶片部位的短板,補齊它最薄弱的一環。雖然大家很少聽說這家公司,但是這家公司的能力可大了去,這是一個做底層晶片架構的公司,也就是說,任何公司生產的晶片都需要經過arm的授權,很多人就要問了,憑啥,就憑這是一家外國公司麼,顯然不是,給大家再具體說一下。
  • 耗能僅6W 英特爾Atom伺服器晶片迎戰ARM
    【PConline 資訊】近日英特爾發布了最新的Atom S系列的伺服器晶片,此次發布的Atom S1200處理器中,功耗最低只有6W,被認為是英特爾回應ARM進軍伺服器的舉措,來自手機晶片屆ARM以節能著稱,並且在2011年底高調宣布進軍伺服器晶片領域。
  • arm為何與華為斷交?能掀起多大浪花?
    1979年公司更名為Acorn Computer,並設計出了一塊名為Acorn RISC Machine的晶片,這是arm三個字母的最初形態。日資英企聽美國的?1990年,Acorn為了和蘋果合作,特地成立了一家名叫arm的公司,不過公司的全稱為Advanced RISC Machines。
  • 新7nm晶片,華為開闢新戰場,用ARM架構伺服器布局雲計算
    大多數時候,我們談論的7nm晶片實際上是指專注於智慧型手機的晶片。作為智能機的核心硬體,它可以說完全決定了手機的性能。近年來,國際晶片行業快速發展,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不幸的是晶片的研發成本巨大。許多研發公司早早就放棄了10nm、 7nm晶片的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