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爾兄弟再合體!私有化能否打破多方掣肘再超格力、美的?

2021-01-05 騰訊網

海爾兄弟合體後,能否達到1+1>2的效果呢?

海爾智家今日正式以「6690」為股票代碼在港交所主板掛牌上市,成為全球第一家在A、D和H三地上市的企業。早間,海爾智家股價較開盤價24港元大幅上漲10.21%至26.45港元,市值約為2388億港元,今日收盤漲5.63%。

不過,由於歷史原因,海爾此前一直擁有A+H兩個上市公司平臺,且各自業務並不相同。因此產生複雜內部交易、管理職能重疊、產業鏈運營效率較低等問題。從市值和業績上看,自2016年後,海爾開始逐步落後於美的、格力,且差距越拉越大。

在此背景下,海爾智家擬私有化海爾電器,在去年底就有相關消息傳出。今日私有化完成,「海爾兄弟」合體後能不能達到1+1>2的效果,目前行業仍有不同的聲音。

01 業務各有側重,私有化前存掣肘

海爾智家和海爾電器分別於1993年和1997年在上交所和聯交所上市,且各自業務並不相同。

海爾智家的旗下業務主要覆蓋冰箱/冷櫃、洗衣機、空調、熱水器、廚電、小家電、U-home智能家居等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海爾電器則主營洗衣機、熱水器產品等業務。

私有化前,海爾智家(600690.SH)和海爾電器(1169.HK)兩個上市主體並存已久,前期(2005年左右)海爾電器曾被海爾集團計劃打造成為集團旗下的白色家電旗艦上市公司,隨著2006年海爾智家股權分置改革成功,集團將家電業務整合重心轉至海爾智家。

目前海爾智家和海爾電器定位清晰、各有側重,但同時存在多方面的掣肘。一方面,二者在構架上存在弊端。海爾電器作為獨立上市公司,由海爾智家控股,資金效率低下,海爾電器優質現金資產無法共享,這會讓外界對海爾集團家電業務板塊的估值產生困惑。

另一方面,在海爾雙上市公司平臺架構下,製造、銷售、管理等多環節割裂,使得產業鏈運營效率未發揮出應有水平,無法形成統一利益,二者無法享受到對方業務板塊的紅利。

海爾智家在港交所上市的主要目的在於,執行私有化海爾電器方案。交易前,海爾智家及其一致行動人直接或間接持有海爾電器合計58.41%的股份,為海爾電器的控股股東,海爾電器早已納入海爾智家合併報表範圍。

所以私有化後,海爾智家資產總額、營業收入、營業成本、利潤總額、毛利率等報表數據並不會受到直接影響。因此表面來看,海爾電器的私有化後,整裝出發的海爾智家股價表現也將充滿想像空間。

02 盈利能力落後,轉型效果待考

私有化海爾電器並整體上市也與海爾的戰略轉型相關。從財務數據來看的話,海爾智家的盈利能力並不是很理想。

海爾集團創立於1985年,因張瑞敏怒砸76臺有質量問題的冰箱而名聲大振。2004年,海爾集團營收破千億,成為了名副其實的家電大哥。而同期作為未來白電三巨頭的美的與格力的營收當時僅有幾百億。

《每日財報》注意到,近年來海爾在智能家居、智能家電領域頗有聲勢,試圖給消費市場樹立全新的品牌形象,同時為全面對集團形象進行提升和梳理。2019年7月1日,上市主體青島海爾(全稱青島海爾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更名為海爾智家。

目前,海爾智家正在逐步剝離非核心業務,布局衣聯網、食聯網、空氣網等生態圈,聚焦發展生態品牌戰略。但即便在這樣的背景下,與白電三巨頭中其他兩家公司對比,海爾智家顯得有些落寞。

2020年第三季度,海爾智家淨利潤80.19億元,相比於美的221.94億元、格力137.92億元,海爾在淨利潤的體量上就相差很遠。另外,海爾智家毛利率28.03%,淨利率卻只有5.19%,不足美的、格力的一半。

所以海爾智家這波私有化操作更像是在試圖縮小與美的和格力的差距,雖然在營收體量上海爾並不落下風,但兩地上市公司的淨利潤卻導致了1+1<2的效果。

近年來,傳統的家電業務已經難以獲得高速發展,而隨著物聯網、雲計算、5G等技術發展,智慧家庭、互聯家電在全球消費者中不斷普及。據歐睿報告數據顯示,2015年至2019年,全球互聯設備市場的年複合增長率為42.1%,其中中國一直是互聯家電產品的最大市場。

海爾也一直在探索從「賣產品」到「賣場景」的轉型,2020年9月,推出全球首個場景品牌——三翼鳥,基於「全球領先爆款場景方案」、「落地保障1+N能力」及「行業唯一體驗雲平臺」三大核心能力。

從海爾智家的財報也不難發現這一點,財報數據顯示,「三翼鳥」場景生態搭建已經取得成績,2020年1-9月,公司實現生態收入72億元,增長114%。

這樣的思路對於短暫性的銷售或許會起到助推作用,但「轉型」往往也像是硬幣的兩面,落地後朝上的只會有一面,那海爾的那枚硬幣在朝下的又會是哪面呢?

出品丨每日財報

作者丨呂明俠

相關焦點

  • 海爾智家或將在港整體上市,私有化能否打破多方面掣肘?
    文|每日財報  呂明俠由於歷史原因,海爾擁有A+H兩個上市公司平臺,且各自業務並不相同。因此產生複雜內部交易、管理職能重疊、產業鏈運營效率較低等問題。從市值和業績上看,自2016年後,海爾開始逐步落後於美的、格力,且差距越拉越大。在此背景下,海爾智家擬私有化海爾電器,在去年底就有相關消息傳出。
  • 海爾智家市值差美的一個格力,兄弟「合體」能否挑戰格力美的?
    根據最新公告,本次 H 股發行上市及發行 H 股可轉債以公司私有化海爾電器方案生效為先決條件。海爾智家、海爾電器,均為海爾集團旗下上市公司。在過去二十幾年的時間裡,兩家上市公司在業務、團隊、管理等方面各自為戰。海爾智家從家電行業領頭羊,逐漸落後于格力電器、美的集團兩位"小老弟"。
  • 海爾兄弟合體,能否趕「格」超「美」?
    經過整整一年的準備和審批,12月9日晚,海爾智家和海爾電器同時發布公告稱,特別股東大會以99.99%的贊成票順利通過私有化議案,預期海爾電器12月11日收盤後在聯交所停止交易,海爾智家H股於12月23日上午9時登陸聯交所開始交易。交易尚待12月18日百慕達最高法院批准,不出意外,海爾兄弟合體的時刻終於要來了。
  • 市值、利潤不及美的格力,海爾港股私有化能否扳回一城?
    市值、利潤掉隊除了海爾智家私有化海爾電器外,「三大白」之一的美的集團也曾有過類似舉動。美的從最初16.8億元入股小天鵝,到提出私有化議案,再到最終持股小天鵝100%股權,美的一步一步將小天鵝納入自己旗下。私有化背後,小天鵝在洗衣機方面的優勢為美的集團最為看中。
  • 海爾電器+海爾智家「二神合體」,變強大的海爾能完敗美的、格力嗎?
    來源:財華網剛走了格力一波重組,又來了海爾。國內白家電巨頭為發展也是拼了。此番海爾重組動靜更大。涉及A、H股兩家上市平臺海爾智家和海爾電器。有市場傳聞海爾智家要私有化海爾電器,直接導致12月13日當天海爾電器股票緊急停牌。在停牌當日海爾電器也作了回應,表示私有化尚在探討階段,目前仍未達成任何私有化協議和安排。
  • 淨利不及美的一半?海爾智家擬私有化海爾電器背後,和美的、格力...
    但企業被質疑低賣資產背後,海爾智家歸母淨利潤連年遠低于格力和美的,經營性現金流過去10年以來首次淨流出58億元、商譽高企和淨資產收益率連年下滑,資本運作涉及核心白電業務、市值龐大的兩大公司面臨整合風險,海爾集團董事局主席張瑞敏的此次資本運作能否重塑企業估值成為資本關注的焦點。
  • 醞釀海爾電器私有化「中年」海爾謀變能否提振業績
    這是在海爾集團35周年慶典上,海爾集團董事局主席、執行長張瑞敏宣布海爾集團進入生態品牌戰略階段時所說的話。從「青島海爾」到更名「海爾智家」,從海爾電器醞釀私有化,未來家電業務可能整體上市,再到海爾集團進入生態品牌戰略階段,由此觀之,多年拓展全球業務的海爾集團或將把發展重心移回國內,深度整合中國區業務。
  • 「海爾兄弟」合體!海爾智家H股首秀漲逾5%,白電三巨頭競爭邁入新階段
    隨著海爾智家實現整體上市,未來海爾、格力、美的白電三巨頭的競爭格局是否會發生變化成為行業關注的焦點。  海爾智家與海爾電器合體終於塵埃落定。  12月23日,海爾智家在港股掛牌交易,成為首家在上海、香港、法蘭克福三地上市的公司,「A+D+H」全球資本市場布局完成。
  • 海爾智家港股IPO,這能否開創白電巨頭的新時代?
    港股敲鑼,「海爾兄弟」終合體我們都知道,作為中國白電三巨頭之一,此前海爾集團曾長期擁有A股、H股兩個家電業務的上市公司平臺。從最初探討私有化方案,到私有化方案的正式出爐,再到現如今海爾智家通過新發行H股吸收合併海爾電器全部股權,這也最終宣告了「海爾兄弟」合體成功,海爾實現了智家業務板塊整體上市。對此,中國家用電器商業協會常務副秘書長張劍鋒表示,兩家上市公司合體,將有助於改善內部資源協同與整合、消除內部同業競爭帶來的資源內耗,同時優化管理機制與治理結構。
  • 甩開美的、格力,揭開海爾智家上漲的神秘面紗!
    一、海爾智家ROE表現較差雖然海爾智家、美的、格力具體業務有所差別,但各有自家的「尚方寶劍」,格力是空調界的大姐大,美的佔據小家電市場的半壁江山,海爾智家則穩拿冰洗市場份額第一。按理說,三者的ROE水平應該不相上下,但實際上海爾智家的ROE在三者中表現並不突出。雖然沒有美的、格力那麼高,但都在15%以上,也是很不錯了。
  • 業績不如美的、格力?海爾家電業務資本市場完成大整合
    (二象財經 媛噇)海爾格力美的被稱為家電三巨頭,雖然海爾的整體能力很強大,但在資本市場長期被美的格力壓制,利潤營收數據也略遜一籌。比如,2019年海爾智家2007億元的營收,實現82.06億的淨利潤,5.19%的淨利率與同行相比,還有差距。這個同行,當然指的是美的和格力。
  • 海爾智家私有化海爾電器獲批
    12月20日晚,海爾智家(600690.SH)公告,該公司以協議安排方式私有化海爾電器(01169.HK)事宜獲得了百慕達最高法院批准,該計劃將於12月21日生效。而海爾智家預計於12月23日上午9點在香港聯交所掛牌上市,海爾電器則同時撤銷在聯交所的上市地位。
  • 私有化海爾電器議案獲股東大會通過 海爾智家將在港股整體上市
    私有化海爾電器一事發展近一年,終於進入完成倒計時。公司,業務領域劃分不夠清晰,海爾智家+海爾電器的「海爾兄弟  在白電三巨頭中,相比格力和美的,海爾智家的淨利潤以及淨利率都要相對弱勢。今年上半年,美的集團淨利潤約139億元,接近海爾智家的5倍,格力電器
  • 私有化海爾電器議案獲股東大會通過,海爾智家將在港股整體上市
    海爾智家私有化海爾電器一事發展近一年,終於進入完成倒計時。 12月9日晚間,海爾電器發布公告稱,特別股東大會以99.99%的贊成票順利通過私有化議案。對於海爾智家私有化海爾電器,多位家電行業專家曾向記者表示,此前,海爾集團的家電業務分裝在兩家上市公司,業務領域劃分不夠清晰,海爾智家+海爾電器的「海爾兄弟」架構並沒有帶來1+1>2的效果,反而增加了很多不必要的成本,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企業的盈利能力。
  • 海爾智家港股上市,海爾家電業務「二合一」落定,白電三巨頭再較量
    海爾智家是在今年7月末,對外拋出了欲私有化海爾電器(1169.HK),並計劃通過介紹方式在香港聯交所主板上市的「二合一」方案。海爾智家當時宣布欲通過換股加現金的方式,將在港股上市的海爾電器私有化。這個私有化方案的理論總價值最高預計為440億元。實現H股整體上市,有利於理順海爾家電業務複雜的股權關係。
  • Sol君回來了,海爾兄弟再合體!
    Sol君回來了,海爾兄弟再合體! 第四屆酒館戰棋邀請賽來了! 其中最讓玩家驚喜的是 海爾兄弟的回歸了 沒錯,辣個男人回來了 不少玩家表示
  • 海爾智家擬香港主板上市 發行H股支付私有化海爾電器對價
    12月16日晚間,海爾電器(01169)披露公告,海爾智家(600690)作為「潛在要約人」,根據香港公司收購及合併守則第3.7條披露,正在探討私有化海爾電器,但尚未向海爾電器提出確實的私有化計劃。目前,海爾智家正在探討私有化海爾電器(潛在私有化)的方案,且若潛在私有化進行,則有可能導致海爾電器於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撤回上市。潛在私有化計劃為證券交換要約,其代價計劃以潛在要約人擬於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主板申請上市發行的H股來支付。但截至16日,海爾智家還沒有向海爾電器提出確實的潛在私有化計劃。
  • 於23號港股上市,海爾智家私有化海爾電器獲批
    12月20日,海爾智家與海爾電器發布公告稱,海爾智家以協議安排方式私有化海爾電器於18日獲得了百慕達最高法院批准,該計劃將於12月21日生效。海爾智家預計於12月23日上午9點在香港聯交所掛牌上市,與此同時,海爾電器撤銷聯交所上市地位。
  • 海爾智家私有化海爾電器獲批,將於23號港股上市
    12月20日下午,海爾智家(600690.SH)與海爾電器(01169.HK)發布公告,海爾智家以協議安排方式私有化海爾電器於18日獲得了百慕達最高法院批准,該計劃將於12月21日生效。海爾智家預計於12月23日上午9點在香港聯交所掛牌上市,海爾電器則同時撤銷聯交所上市地位。
  • 私有化海爾電器獲批 海爾智家將於12月23日登陸港交所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私有化海爾電器獲批 海爾智家將於12月23日登陸港交所持續近半年的海爾智家私有化海爾電器計劃即將迎來收官。海爾電器股東將就每股被註銷的計劃股份以1:1.60的換股比例獲得對應的新發行海爾智家H股,以及海爾電器就每股被註銷的計劃股份支付的1.95港幣現金付款。隨著私有化計劃獲批,意味著海爾智家將成功構建中國大陸、德國以及中國香港的「A+D+H」全球資本布局,成為海爾歷史上一座重要的裡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