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來源:雷達財經
11月16日,海爾智家公告,已向聯交所申請批准24.48億股H股於聯交所上市及買賣,如順利推進,將於今年12月22日在香港聯交所上市。
今年7月,海爾智家稱,擬以協議安排的方式私有化海爾電器,同時實現海爾智家H股上市。根據最新公告,本次 H 股發行上市及發行 H 股可轉債以公司私有化海爾電器方案生效為先決條件。
海爾智家、海爾電器,均為海爾集團旗下上市公司。在過去二十幾年的時間裡,兩家上市公司在業務、團隊、管理等方面各自為戰。海爾智家從家電行業領頭羊,逐漸落後于格力電器、美的集團兩位"小老弟"。
截至11月16日收盤,美的集團市值為6278.33億元,格力電器市值4019億元,而海爾智家市值僅為1890億元,不足美的的三分之一。有網友調侃,美的與格力之間,差了一個海爾智家。
對於此次合併,業內人士認為,有望增厚海爾智家利潤,但短期內難以超越格力和美的。
在張瑞敏帶領下崛起,一度躋身中國家電第一品牌
1995年,兩個光膀子小男孩作為主角的動畫片《海爾兄弟》開始上映。這部動畫片通過描述海爾兄弟的探險經歷,向公眾傳遞科學與人文知識,從1995年至2001年,一共播了212集,成為80後、90後的集體回憶。
《海爾兄弟》的出品方,正是海爾集團。
海爾集團的崛起的關鍵人物是張瑞敏。1985年,張瑞敏來到海爾集團的前身青島電冰箱總廠擔任新廠長,當時海爾資不抵債,即將瀕臨倒閉。在張瑞敏"怒砸76臺冰箱"後,海爾逐漸樹立起了品牌。
1991年12月,以青島電冰箱廠為核心企業,空調器廠、冷櫃廠為緊密層企業,海爾集團成立。
1992年到1996年,海爾集團銷售收入從8億元飆升至61.6億元,並通過技術開發、精細化管理、資本運營、兼併控股及國際化,迅速成長為全國排名30位以內的大型企業集團。公司商標的無形資產價值達到77億元,成為中國家電第一品牌。
1993年,海爾智家(原青島海爾)以冰箱業務在上交所上市,但由於A股股權分置改革遲遲未能展開,管理層無法通過A股獲得市場化激勵。於是,海爾集團把目光投向港股,於1997年底,將海爾智家部分業務拆分而出,單獨成立海爾電器赴港上市。
分拆上市後,海爾電器和海爾智家同屬於海爾集團旗下,外界認為,兩家公司分別代表著海爾集團管理層、海爾集團的利益。
根據2019年年報,海爾智家的營收主要來源於:空調、電冰箱、廚電、水家電、洗衣機、裝備部品及渠道綜合服務;海爾家電的營收主要來源於:洗衣機、熱水器及淨水機、渠道服務。
負債高企,海爾智家市值差美的一個格力
分拆上市的海爾智家,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曾領先美的、格力。
2004年,海爾集團的營收就已經破千億,彼時美的、格力的營收僅有幾百億。
在此後的發展過程中,後浪湧起,海爾智家在利潤和市值上,被兩位曾經的"小老弟"狠狠甩開。
東方財富CHOICE終端數據顯示,2016年至2019年,海爾智家的營收從1190.66億元增長至2007.62億元,格力電器的營收從1083.03億元增長至1981.53億元,美的集團的營收從1590.44億元增長至2782.16億元。相比起來,海爾智家的營收規模雖然與美的集團相比有一定差距,但與格力電器大致相當,甚至還稍有勝過。
不過,從歸母淨利潤來看,就會發現差距。2016年至2019年,海爾智家的歸母淨利潤從50.37億元增長至82.06億元;格力電器的歸母淨利潤從154.21億元增長至246.97億元;美的集團的歸母淨利潤從146.84億元增長至242.11億元。格力電器和美的集團的歸母淨利潤,高出海爾智家約2倍。
與此同時,海爾智家的負債一直居高不下。從2011年至今,海爾智家的資產負債率一直保持在65%以上。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公司負債1318.3億元,資產負債率為65.85%,淨資產負債率達261.37%。
行業人士認為,公司之所以負債高企,主要是由於近些年接連不斷的併購導致。而併購,又使得公司商譽高企。2016年,因併購美國GEA,海爾智家的商譽帳面價值從0.75億元飆升至210.04億元,之後又陸續併購了上海廣德物流有限公司、義大利Candy公司及其他公司,截至2020年三季度末的商譽帳面價值已經達到233.44億元,佔總資產的11.66%,佔淨資產的46.28%。
截至11月16日收盤,美的集團市值為6278.33億元,格力電器市值4019億元,而海爾智家市值僅為1890億元,不足美的的三分之一。有網友調侃,美的與格力之間,差了一個海爾智家。
不過,如果加上海爾電器1081.73億港元的市值,海爾智家與格力電器市值差距將被縮小至1000多億。
「合體」有望增厚利潤,挑戰美的難度較大
有分析認為,海爾智家落後美的、格力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海爾智家和海爾電器在業務、團隊、管理等方面各自為戰,內耗不斷。
「兩家公司獨立運營的模式存在一定的效率損失,制約企業長期發展。同業競爭、關聯交易,以及在研發、採購、製造、渠道、服務等功能的分隔運行,都使得雙方資源配置與運營效率不能達到最佳水平。」海爾智家曾表示。
根據海爾智家的表述,此次私有化交易完成後,海爾智家及海爾電器將有效改善股權及管理架構,實現管理團隊、員工、股東的利益一致,從而減少同業競爭及關聯交易、改善海爾智家資產負債結構、合理利用H股資本運作平臺並解決海外員工激勵問題、提升對股東的回報能力和回報水平。
對於此次合併,光大證券表示出,本次海爾的換股吸並若能成功實施,直接層面將帶來淨利潤的增厚,以及融資壓力的減小。
有不願具名的證券業人士表示,「合體」有望增厚利潤,縮小與格力之間差距,但想要超越格力電器、美的集團,難度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