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電金屬-有機框架材料

2020-12-04 騰訊網

金屬-有機框架材料(Metal-organic framework, MOF)/多孔配位聚合物(Porous coordination polymer, PCP)作為新的導電固體材料家族展現了廣泛的應用潛力,並已經在燃料電池、電池、超級電容器、催化、傳感、電學器件、熱電器件和自旋閥等應用領域展現了誘人的潛力。在過去十年間,大量新的設計策略被發展出來,使得合理設計電子導電和質子導電MOF材料變得越來越有可能。本文系統闡述了電子導電MOF和質子導電MOF的近期進展,包括材料製備、電導率測試、導電機理和應用領域。另外,本文也闡述了導電MOF領域中的重大突破、目前現狀和存在的挑戰。總體來說,導電MOF領域在2009-2019的十年間迎來了爆發式的發展,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使導電MOF材料進入了一個機遇和挑戰並存的新的發展紀元!相信通過實驗科學家、理論及計算化學家的密切合作,導電MOF領域的更大突破未來可期!

Conductive MOFs

Wen-Hua Li, Wei-Hua Deng, Guan-E Wang, Gang Xu

EneryChem,2, 100029 (2020).

DOI:10.1016/j.enchem.2020.100029

全文連結: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258977802030004X

研究背景:

金屬-有機框架材料(MOF),又稱多孔配位聚合物(PCP),是一類由金屬節點/簇和有機配體組裝而成的多孔晶態固體材料,在過去二十年間獲得了廣泛的關注。MOF材料具有永久孔隙、高晶態、顯著的比表面積、功能可調及拓撲結構多樣化等特點,因而在能源存儲和轉化、氣體存儲和分離、催化、傳感、生物醫藥及離子傳導等領域獲得了廣泛的應用。

MOF材料代表的是介於無機(「硬材料」)和有機(「軟材料」)材料之間的雜化平臺。儘管電子導電MOF的研究早在2009年即由日本京都大學的Hiroshi Kitagawa教授課題組開展,但是僅在過去五年間(2014-2019),高電子導電率MOF材料(電導率>10-3S cm-1)才迎來快速發展(1a)。優異的電荷傳輸能力兼具高比表面和孔隙率,使MOF材料適用於諸多領域,比如電催化、化學電阻型傳感器、超級電容器、電池及電子器件等。儘管大量的高導電性MOFs最近被報導出來,然而,對MOF中電子-晶格相互作用、電荷傳輸路徑等仍然缺乏深入的理解。將來,仍亟需更多的實驗證據和更精確的理論計算來揭示MOF材料中的導電機制。質子導電MOF材料的研究則更早,在1979年即被報導,然而一直缺乏對機理的研究。直到2009年,H. Kitagawa, S. Kitagawa和Shimizu等課題組開始研究晶態MOF材料中的質子導電行為,質子導電MOF材料迎來大發展(1b)。過去十年間(2009-2019),大量高質子導電甚至超質子導電的MOF材料被報導出來。

1導電MOF材料發展時間線:(a)電子導電MOF;(b)質子導電MOF。

本文系統綜述了導電MOF的近期進展:對電子導電MOF,主要集中在合成方法,電荷傳輸機理和應用研究;對質子導電MOF,則重點總結了導電機制,質子來源及質子導電MOF類型。最後對導電MOF領域存在的挑戰和機遇進行了展望。

內容簡介:

一、電子導電MOF材料

1.1合成方法

水熱/溶劑熱法已經廣泛用於導電MOF材料的合成,因為其高壓高溫環境能提升反應物的溶解性,自然冷卻後容易獲得MOF微晶或者單晶。然而,晶體的延展性差,缺乏柔性,較難開展應用研究。近年,界面輔助的合成方法成為導電MOF研究中的重要方法,界面類型包括液-液界面、氣-液界面、液-固界面及氣-固界面,依此發展出豐富多樣的導電MOF界面合成方法(如2所示)。

2已報導的界面輔助法合成導電MOF材料:(a)液-液界面合成;(b)氣-液界面合成;(c) Langmuir-Blodgett方法;(d)固-液界面合成, d-i代表液相外延層層自組裝,d-ii代表模板自組裝法;(e)自犧牲模板法;(f)固體表面自組裝法。

1.2 MOF的電子導電機理

MOF擁有高電子導電率的前提是同時具備高載流子遷移率和高載流子濃度。對於MOF材料而言,金屬節點的高能量電子(如Cu2+)或者氧化還原活性的配體(如苯醌基配體)均可作為載流子來源。MOF裡的電荷傳輸取決於軌道的空間和能量的交疊程度:增強軌道重疊能有效提升MOF框架的載流子遷移能力。目前,導電MOF中可能的傳輸模式可分別從化學和物理角度描述:(i)從化學設計角度,導電MOF可分為兩類,即「通過空間(through space)」和「通過價鍵(through bonds)」傳輸;(ii)從物理角度,「跳躍(hopping)理論」和「能帶(band)理論」能夠反映出導電MOF本徵的電荷傳輸性質(3)。

3MOF中已報導的導電機制:(a)從化學設計角度,分為「通過空間」傳輸和「通過價鍵」傳輸;(b)從物理角度,可從「跳躍」機制和「能帶理論」來描述。

1.3電子導電MOF的應用領域

因其結構可調諧性、無機-有機雜化特性、高比表面積和高電子導電率,電子導電MOF作為多功能材料獲得了廣泛的關注,目前已經在化學電阻型傳感、能源存儲和轉化、電催化、場效應電晶體、熱電器件、磁性半導體及有機自旋閥等領域展現了優異的性能。

二、質子導電MOF材料

2.1 MOF的質子導電機理

目前,MOF質子導體中包括兩種質子傳輸的機制,分別是Grotthuss機制和Vehicular機制(4)。Grotthuss機制也稱為質子跳躍機制,質子通路由無限的氫鍵網絡組成,所需活化能較低(Ea3O+,NH4+等,其所需活化能較高(Ea>0.4 eV)。

4質子導電MOF材料中的質子傳輸機理:Grotthuss機理和Vehicular機理

2.2質子導電MOF的質子來源

一般而言,MOF材料中有三種質子來源:第一種來源於位於孔道中的抗衡離子,如H3O3+,NH4+,NH2(Me)2+,H2PO4-和OH-,它們在材料合成過程中即被引入,使框架保持電中性。第二種是框架中有機部分修飾有懸掛的酸性官能團,如-(SO3H),-(COOH),和-(PO3H2)。以上兩種來源被稱本徵質子來源。第三種是質子化的有機分子,如咪唑類,或者電中性的非揮發性酸,如H2SO4和H3PO4。(5

5MOF質子導體中的三類質子來源:(a)Type I:位於孔道中的抗衡離子;(b)type II:有機配體中懸掛的酸性官能團;(c)type III:位於孔道中的含質子有機分子或者電中性的非揮發性酸。

2.3質子導電MOF的類型

根據測試操作環境,質子導電MOF材料分為三類,分別是有水條件下的MOF質子導體、無水條件下的MOF質子導體及二者兼具的MOF質子導體。根據樣品的形貌,則可分為微晶、單晶、薄膜和玻璃態。儘管大量質子導電MOF材料被不斷被報導出來,MOF作為質子導體仍然面臨一些重大挑戰,如足夠高的質子導電率(> 0.01S cm-1),化學和熱穩定性,機械強度,成膜性等。相信通過對質子導電MOF的構-效關係的深入理解,可期待在本領域迎來更大的突破!

作者簡介:

李文華博士後,中國科學院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

2009.09-2013.07煙臺大學,學士

2013.09-2019.07中國科學院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博士

2017.10-2018.10日本京都大學,聯合培養博士

2019.08-至今中國科學院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博士後

李文華博士畢業於中科院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目前從事博士後研究(合作導師:徐剛研究員),主要研究方向為導電金屬-有機框架材料的合成及應用研究,以第一作者或者共同第一作者在Adv. Funct. Mater.、J. Mater. Chem. A發表論文2篇。

徐剛研究員,中國科學院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

1999-2003年 華僑大學,學士

2003-2008年 中國科學院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博士

2008-2010年 香港城市大學,博士後

2010-2011年 德國雷根斯堡大學,博士後

2011-2013年 日本京都大學,博士後

中國科學院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博士、研究員、課題組長。主要研究方向為導電配位聚合物的設計製備及其在電學器件方面的應用基礎研究。已發表SCI論文90多篇,其中以通訊作者身份發表JACS, Angew. Chem. Int. Ed., Adv. Mater.,Nat. Commun.等影響因子大於10的論文11篇。論文他引3000多次,單篇最高他引260次,獲選ESI TOP 1%高被引論文4篇,熱點論文2篇。目前作為課題負責人承擔有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中科院前沿重點研究項目、福建省自然科學基金傑出青年項目等。

相關焦點

  • 可導電的新型金屬有機框架材料,是可能的下一代半導體
    蘇拉夫·薩哈的金屬有機框架研究於2020年3月18日登上ACS Applied Materials&Interfaces封面。圖片:Sourav Saha 金屬有機框架(MOF,metal-organic framework)是新興的多功能材料,它們正逐漸退出實驗室並進入無數實際應用中。例如,MOF可以存儲危險氣體、催化化學反應、以受控方式遞送藥物,甚至可以用於可充電電池和太陽能電池。
  • 生物相容的「離子驅動柔性有機電晶體」與「混合導電顆粒材料」
    論文一,於3月16日發表在《自然材料(Nature Materials)》期刊上,有關離子驅動的柔性有機電晶體。這款電晶體可以記錄單個神經元並進行實時運算,以促進神經系統疾病的診斷與監測。過去幾年,他的課題組一直在採用這些材料獨特的性能,開發與生物基質特別是神經網絡以及大腦有效相互作用的新型電子器件。傳統電晶體由矽製成,無法在離子和水的存在下工作,確切地說,當離子擴散到設備中時,就會失效。因此,這些器件在身體中需要完全密封,通常是密封在金屬或者塑料中。
  • 模切材料|導電膠的特性
    什麼是導電膠:導電膠是固化或乾燥後具有一定導電性能的膠粘劑。它通常由基體樹脂和導電填料(即導電顆粒作為主要成分)組成。導電顆粒通過基體樹脂的粘結而結合在一起,形成導電通路,以實現粘附材料的導電連接。導電填料通常主要分為三類:碳,金屬和金屬氧化物。碳基材料中的炭黑具有良好的導電性,但是存在難以加工的問題;石墨不易破碎和分散,電導率隨產地變化很大。金屬氧化物通常導電性差。
  • 新型金屬有機框架納米片,可用於防腐塗層
    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NIMTE)Wang Liping教授領導的海洋功能材料課題組,通過表面活性劑輔助自下而上的方法,成功製備了超薄金屬有機框架(MOF)納米片。開發的二維MOF納米片增強了複合塗層的防腐性能。研究成果發表在《Corrosion Science》上。
  • 認識導電纖維的分類
    常規類型的導電纖維是:導電性金屬纖維,導電性碳纖維和導電性有機纖維。1、金屬導電纖維這種纖維是通過對不鏽鋼絲反覆穿過模具精細拉伸而製成的,主要是利用金屬優良的導電性能,使用的金屬主要有不鏽鋼、銅和鋁等。
  • 鐵銅為什麼可以導電,石頭和木不能導電,材料導電的機理是什麼?
    那為什麼絕緣皮不能導電,而金屬能導電呢?導體能導電的機理又是什麼?電流其實就是一大群電子向某一個方向做定向運動,宏觀上形成電流形態。導體能夠導電,其前提是該材料存在大量可以自由移動的電子。所謂自由電子,就是不受到原子核束縛的電子,不需要按固定軌道繞原子核繞動,就像地球按固定軌道繞太陽公轉一樣。
  • 導電材料電阻率的三種經典測量方法
    _10976.html 推薦閱讀 研究開發解析電池材料結構的新方法 過去幾年,一類名為金屬有機骨架(MOF)的材料引起關注。
  • 聚合物同時內外改性金屬有機框架的物理纏繞策略
    聚合物同時內外改性金屬有機框架的物理纏繞策略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25 14:34:34 上海科技大學李濤團隊開發了一種聚合物同時內外改性金屬有機框架的物理纏繞策略。
  • 可在任何表面「列印」的導電金屬油墨生產技術
    德國OrelTech GmbH導電金屬油墨生產技術ORELTECH生產的導電油墨不含顆粒,可通過噴墨等印刷方式進行加工,油墨和專利表面塗層技術可帶來多方面的成本降低。ORELTECH是先進金屬化技術領域的開拓者。
  • FIP導電膠點膠加工的材料特性
    在進行FIP導電膠點膠加工時,所用的導電膠材料要求導電粒子本身要有良好的導電性能粒徑,並且這個粒精要在合適的範圍內,並且還可以添加到導電膠基體中形成導電通路。導電填料可以是金、銀、銅、鋁、鋅、鐵、鎳的粉末與石墨以及一些其他的有導電性能的導電化合物。
  • 導電聚合物如此有魅力!9篇《自然·材料》一網打盡
    ,發現導電性增加了不同數量級(圖1),從此,共軛聚合物正式進入導電材料領域。從單純利用材料導電性製備電池並走向產業化,到現在交叉領域的滲透研究,導電聚合物一次次向我們展示其背後潛在的巨大魅力。Nature Materials雜誌針對最近導電聚合物(CPs)的相關報導或者文獻進行整理,分別有2篇評論、1篇Letter快報、2篇綜述以及4篇文章,接下來,我們將分模塊為大家介紹一下導電聚合物的現狀。
  • 5G產業鏈核心材料——導電銀漿優質供應商
    導電銀漿在5G產業鏈中主要應用於陶瓷濾波器金屬化工藝中,是濾波器生產中的關鍵材料之一。目前陶瓷濾波器可能採用的金屬化工藝有:注銀、絲網印銀、噴銀、浸銀等,然後烘銀、燒銀等進行表面金屬化加工。導電銀漿的導電性能以及導電銀漿所形成的的導電層的緻密性對濾波器的性能產生重要的影響,因此銀漿也是目前陶瓷濾波器生產廠商關注的重點。
  • 日本這兩家公司合作,成功開發納米導電材料
    據悉,該納米導電材料出貨目標是在2020年達到50噸/年。丨薄膜新材網 · 勢銀旗下媒體平臺丨來源:材料世界網註:文內信息僅為提供分享交流渠道,不代表本公眾號觀點日前有消息稱,大陽日酸與東邦化成公司共同開發成功氟樹脂(聚氯三氟乙烯樹脂-PCTFE)/CNT納米導電材料。
  • 導電銀漿 Conductive Silver
    一、定義導電銀漿(Conductive Silver),指以銀粉為主體經同樹脂等有關材料混合後製成的油墨,網印於基材經固化後具有導電功能
  • 研究揭示藥物在金屬有機框架中的缺陷輔助裝載和對接構象
    研究揭示藥物在金屬有機框架中的缺陷輔助裝載和對接構象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1/1/7 13:50:22 浙江大學孔學謙研究小組揭示藥物在金屬有機框架中的缺陷輔助裝載和對接構象。
  • 有機電極材料在鋰離子電池中的應用前景分析
    商品化鋰離子電池的正極材料主要是無機過渡金屬氧化物和磷酸鹽,如LiCoO2、LiMn2O4、LiFePO4和LiNixMnyCozO2等。其中過渡金屬資源大都不可再生,電池回收利用技術複雜、成本高,從長遠的角度來看,可能會面臨資源短缺等難點問題。因此,可循環再生的電極材料開發已成為電池領域的學術前沿和重大需求。
  • 自發光鑭系金屬有機框架作為電化學發光免疫分析的信號探針
    自發光鑭系金屬有機框架作為電化學發光免疫分析的信號探針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31 23:31:25 濟南大學魏琴團隊報導了一種新的自發光鑭系金屬有機框架作為電化學發光免疫分析的信號探針。
  • 新型導電油墨問世,無需摻雜就具備極佳導電性能
    (文章來源:環球創新智慧)        為了提升聚合物的導電性,從而在有機太陽能電池、發光二極體和其他生物電子學應用中獲取更高的效率,迄今為止研究人員們都是將材料與各種物質摻雜在一起。
  • 精密的FIP點膠加工材料之導電膠的介紹
    什麼是導電膠?FIP點膠加工所用材料導電膠是將玻璃鍍銀、鋁鍍銀、銀等導電顆粒均勻分布在矽橡膠中,通過壓力使導電顆粒互相接觸,達到良好的導電性能,在軍事和商業以及工業上都有應用。點膠加工用導電材料主要作用是防水密封和電磁屏蔽。產品可以模壓或者擠出成型,有片裝以及其他的模切衝切形狀可供選擇。屏蔽性能高達120 dB (10 GHz)。
  • 科學家打造出首款由全有機材料製成的氧化還原液流電池
    作為可再生能源的存儲解決方案,科學家們看到了所謂的氧化還原液流電池的巨大潛力,這種電池在大型儲罐中而不是在緊湊的電極材料中儲存能量。瑞典林雪平大學的一項新設計是這項技術的絕對環保版本,將稀缺的金屬和合成聚合物換成全天然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