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審計第四年,年薪120萬!普華永道審計師直言:內資、投行都……

2020-12-20 會計網

@小註:在金融圈鄙視鏈中,投行一直鄙視四大,但這次,一位四大同仁表示不服!

金融圈,投行一直以高薪著稱,不少四大人甚至將其作為自己下一步的Dream Offer。不過近日,一位普華永道的員工,卻在某社交平臺上公開diss起了投行。

1

該員工表示,在P記事務所工作的第四年就能拿到120萬的年薪,除了忙季的三個月,基本不幹活。總結一下就是:事少錢多地位高。(怎麼感覺自己當年呆的是個假四大……)

雖然這位網友的表述著實誇張,但四大和投行之間的相互diss卻並不少見。

四大人認為:券商的財務水平進不了四大,工作內容就是複製券商審計報告、律師的律師報告進行黏貼,只是做材料。而且認為做投行的人都沒有什麼核心專業能力,只會「拉皮條」。券商的人是進不了四大的,而四大的人進投行綽綽有餘

投行人認為:四大工作強度高工資低,所謂的能學到更多專業知識,那又怎樣呢?你有沒有想過你學這些所謂的知識有什麼用呢?你自己努力把cpa考出來,在誰眼裡都是一樣的。投行你自己留心,一樣能學到很多東西。不僅是會計審計,還有行業、法律知識。一個公司怎麼起步的,怎麼玩成功的,這都是投行才會去了解的。更重要的是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交流,這絕對是四大出身的人的短板,四大的環境還是太單純了。

此外投行的人認為在四大你能接觸到客戶人員,大多都是底層財務人員;在投行,有更多機會認識到更高層一點的人、律師、評估師等等,這些人好好維繫都是你以後的資源。

咱們今天就從不容維度來盤一盤,四大和投行到底誰更優秀。

2

四大VS投行

正式開始前,咱們先明確一下它倆到底是什麼。關注小注的小夥伴對四大肯定不陌生,全球頂尖的四家會計師事務所:普華永道、德勤、安永、畢馬威。這四家基本代表了會計師事務所這個領域的最高水平,是萬千財會人渴望進入的地方。

投行,全稱投資銀行。咱們平時對銀行的概念大多停留在中國銀行、工商銀行、建設銀行等等的商業銀行領域。而投資銀行就是與商業銀行相對的一種金融機構。商業銀行幹的是存款、貸款,投資銀行玩的則是證券發行、風險投資等等。

明確了概念,咱們從工作內容、招聘難度和薪資待遇三個維度來一一對比。

1.工作內容

一般IPO項目涉及的中介機構包括:投行,律師,會計師,評估師。其中,投行是總協調人,負責安排整個項目進度、工作分工,以及與證監會的匯報溝通工作。

所以自項目正式啟動,投行會有3-5人的團隊長期駐守在現場,而會計師和律師一般是逢年報或者半年報審計的時點短期進場進行相應的工作。

一般會計師在現場兩周到一個月就會結束工作,回去走流程出審計報告就完了,所以在四大你可以獲得:

①嚴謹的職業精神

相對財務基礎,我認為在四大養成的職業態度和工作習慣是更可寶貴的。雖然它不是那麼明顯和量化,但是滲入骨髓般的職業精神會成為整個職業道路上最不可替代的財富。

②紮實的財務基礎

金融市場從業者,財務和法律背景是兩個絕對的主流人群。四大形成的財務基礎為之後再金融行業的發展奠定了一個好的基礎。無論是去企業,還是投行或者私募基金等機構,財務背景都是你第一張名片。

而投行因為涉及海量的細節性核查工作,需要長年累月待在項目現場,每天吃喝玩樂都跟客戶高管混在一起,所以跟客戶搞好個人關係是所有工作順利開展的前提,當然也直接決定了兄弟們的生活質量。

在一個項目中,投行收費高達數千萬不等,承擔的責任也更重大,並且投行收費幾乎全部來自於項目成功。

而會計師和律師的收費一般在百萬級別,且幾乎在完成申報文件的節點就收取大部分的佣金,最終項目成功與否影響不大。

收費上的差異導致各方中介在面對項目中的具體問題時出發點有所不同。例如,對於財務不規範的一些問題,會計師會傾向于謹慎性處理,而投行會傾向於在不違反原則的前提下儘可能減少對客戶的不利影響,這一差異有時候甚至會導致嚴重的衝突。

Business is business——投行在項目中與客戶的利益充分綁定,決定了他們在中介機構間的強勢地位。

所以,常見的情況是當投行與會計師就專業問題發生衝突時,要麼會計師妥協,要麼更換會計師,這也是四大在國內資本市場不受待見的原因之一。

2.招聘要求

國內投行社會招聘員工主要來自四大、律所、其他投行。這跟國內IPO制度發展密切相關,至少到目前為止,受限於IPO的中國特色審批制度,投行的作用類似會計師,是為監管機構提供一個專業的鑑證服務而非面向市場的價值發現作用,也就是所謂的牌照業務或者通道業務。

所以,簡單粗暴的說法是:投行的工作與會計師的工作差異更多是的工作量和複雜度。

基於此,投行需要大量的來自四大的財務專業人士。總結起來,四大人在投行眼裡的特點無外乎:財務基礎好,好用(工作嚴謹、甚少浮誇)。

投行在招聘四大人的時候考察的方面簡單來說包括:

1、工作年限+CPA;

2、個人素質。

工作年限和CPA是考察一個四大人財務專業能力最簡單直觀的方式,試想兩份簡歷擺在面前,一個在四大工作了四年只考過了CPA兩科,一個工作三年CPA全過,基本上前面那個就不怎麼考慮了。

但是面試仍然很重要,主要考察的是個人的言談舉止,這一點其實有點黑幕,就是國內投行普遍對四大人評價是過於刻板情商過低,所以需要通過面試看這個人是否「還算中毒不深」,是否還能夠「同化」過來。

很多的投行人對四大的偏見根深蒂固,既有業務上合作產生的衝突所致(四大相對國內審計師的不靈活是普遍的,而且引以為榮……),也有一些四大人去了投行之後跟投行團隊長期無法融入,始終比較異類的緣故。

常常有一些從四大進入投行的人,臉上仍然有很重的會計師氣質,可見一斑。

其實投行相對具有百年歷史將professional視為核心價值觀的四大而言,江湖氣息濃厚。

因為國內投行服務嚴重同質化,為了生存,拼關係拼資源拼喝酒拼忽悠,這些造就了國內投行圈的基本氣質。

作為四大人,要麼適應要麼離開,但適應不是要放棄底線和原則,嚴謹的職業態度永遠是你區別於大多數人的東西,這也是從事任何一份職業的關鍵。

3.薪資待遇

咋們先來看投行的,隨著2019年中報悉數披露完畢,A股上市券商的薪酬情況也浮出水面。

其中,中信證券以35.70萬的上半年人均薪酬碾壓其他券商,其支付給職工的薪酬總數達到31.92億元,最新員工為8941人,盡顯財大氣粗的氣質。

其次是海通證券,上半年員工的人均薪酬為33.58萬元,雖然其支付給職工的現金總數只有18.97億元,但其員工數也只有5649人,顯示了「人少好分錢」;國泰君安則以26.84萬元的人均薪酬排名第三,其支付的薪酬總數達30.32億元,但員工數也達到11295人。

另外,招商證券、華泰證券、中國銀河、國信證券、申萬宏源等上半年員工的人均薪酬也超過20萬元。

四大19年也調整了應屆生的薪資,從8500元提到了9000元,四大的薪酬和職級非常的明確,以普華永道為例:

另外,四大裡面還有個神秘的高薪部門——諮詢。在全球審計服務市場競爭激烈的情況下,四大的綜合收入還能穩步提升,主要就得益於它們的諮詢部門。近幾年諮詢業務帶來的收入甚至有超過老本行鑑證業務的勢頭。

▼ Revenue of Deloitte worldwide from 2006 to 2018, by service line (in billion U.S. dollars)

(截圖來源於 Statista)

能給公司掙錢,公司自然也願意開出高薪,咱們來看看四大審計部門各崗位的薪資水平,是否能和投行一較高下呢?

Deloitte

PwC

EY

KPGM

3

到底該選擇投行還是四大?

看了這麼多,那麼到底是該選擇投行還是四大呢?其實並沒有確定的答案,這和每個人的性格、職業規劃都密切相關。

而且這涉及到大家的人生抉擇的重要時刻,甚至會影響以後的人生軌跡,我只能客觀的描述我所知道的情況,供大家自行去判斷。

選擇四大的優勢:

1)審計經驗。在目前IPO對財務審核越來越嚴格的情況下,來到四大審計工作幾年確實有很大優勢,不僅對審計師的工作內容有了清晰的了解,而且在以後去投行時,能夠良好的判斷重大錯報風險領域在哪裡,與直接去投行的人員相比(經驗豐富的投行老司機除外),可能更加具有財務風險敏感性。

2)四大的金字招牌。雖然國內所越來越壯大,對四大審計衝擊很大,但是四大出來的審計人員依舊很搶手,有的券商投行甚至直接在招聘要求中寫明四大會計師事務所優先。

3)學歷學校相對較好。一般審計行業入行門檻相對投行相對較低,即使四大全日制研究生學歷也不過為35%左右,並且學校為985,在四大算相對較好的學歷了。如果本科不太差,在跳槽時還是非常具有競爭力的。獵頭朋友說過四大985碩士+CPA+三年工作經驗在人才市場比較受歡迎。

從學歷來看,四大從業者學歷普遍較高,50%為本科學歷,將近50%為研究生及以上學歷。其中擁有研究生學歷的佔比35%,擁有MBA學位的佔比11% 。

選擇四大的劣勢:

1)一般事務所跳槽去券商投行,一般需要2-3年審計經驗,最好拿到通過CPA綜合階段,能夠籤字。如果在事務所經驗短、CPA尚未獲得,這均會為跳槽到一個滿意的一線券商打折。另外,碩士畢業後2-3年再去投行,年齡方面相對屬於劣勢。

2)同行業跳槽相對更易。因為國內券商投行的工作模式大同小異,從一家券商投行跳到另外一家,會更容易一些,這也是券商投行在招聘投行項目經理時,有投行經理的需要工作經驗2年,而會計師則需要3年。

3)收入前幾年相對較低。四大的工資在行業內比較透明,並且是固定工資,第一年稅前9000,以後每年以30-50%的速度進行增長。券商的工資base前幾年可能比四大高,後期不如四大base高,主要看項目獎金(這一部分不固定,所以有風險)。這也是題主需要考慮的,捫心問一下,在上海、北京或其他一二線城市,第一年能否承受住稅前9000多的工資?

4)四大審計員這幾年在人才市場供給很大,加劇了求職競爭。

本文來源:直通四大原創發布,未經授權禁止轉載。編輯:四姐,一個正能量多到爆炸的人。歡迎更多讀者或媒體投稿合作。

相關焦點

  • 四大指南第一期-普華永道(PwC)
    PwC極高的美譽度讓其在大型審計業務上遙遙領先,像是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IPO——阿里巴巴美國上市,就是PwC擔任審計師;2014年PwC重要的審計項目還有京東和北京汽車IPO審計。PwC在中國大陸區一共有8955名員工,其中合伙人346人,也就是100人中只有3.86個人才能成為合伙人,相比全球5.1%的比例,還是有一定的提升空間,也意味著中國區晉升合伙人的還是蠻高的。
  • 年薪200萬投行MD被群嘲,投行收入究竟有多高?
    這是200萬被黑得最慘的一次。作者 | 吳婷婷、徐明輝來源 | 券業觀察熱播劇《三十而已》大結局,但劇中女主的相親對象——知名內資券商投行部年薪200萬MD宋東湖給小券帶來的心理陰影久久無法消散。都說這是投行男被黑得最慘的一次,可又何嘗不是200萬被黑得最慘的一次?如果非要說宋東湖是個投行男,那渾身上下、從內到外,大概只有所謂的「年薪200萬」勉強符合投行男的特點。金融圈薪資水平高,投行尤勝。近日,券商半年報陸續出爐,哪家員工最「多金」?200萬年薪MD在業內屬於什麼水平?
  • 四大工資信:德勤悶聲漲,普華變「普華永凍」?
    還有人諷刺公司的薪酬改革,表面 Game Changer,早晚 Game Over。    圖示的每個級別工資都有漲幅,最小漲幅400,Senior級別最高漲了2200,數據還算不錯。  不過,在普華哀嚎漫天之際,德勤也不是每個員工都對薪資滿意。
  • 羨慕別人在四大上班,自己卻連財務報表審計怎麼做都不知道?揭秘
    成功進入普華的學姐告訴我,她成功的秘訣有很多,最重要的一點是:提前了解普華永道內部的審計要求。在HR眼裡,了解普華永道內部的情況的,比一無所知的人更吃香,最後拿下offer的概率也會更高!那普華永道到底是怎麼做審計的?財務報表審計又該怎麼做?
  • 投行PPT美工年薪最高60萬?全國20萬VC/PE默默低下了頭
    事情是這樣的:上周五,一張看起來「年代久遠」的招聘截圖在各種金融微信群裡瘋傳,上面的信息尤為扎眼——某券商招聘PPT崗,2年以上工作經歷,年薪可達30W-60W!一個投行PPT美工年薪可以高達60萬,無疑深深刺痛了其他金融同行的心靈。
  • 普華永道年薪40萬難嗎?請看下文
    普華永道年薪40萬對於很多剛剛從業的人來講,無疑是一個天文數字,因此有同學發問:難不難?想知道答案嗎?一起閱讀下文。 一、普華永道年薪40萬難嗎? 在普華永道上班,年薪40萬不難,甚至有點少。
  • 入職5年,年薪60萬?四大的offer真那麼值錢嗎?
    為什麼都想進四大,看看他們的薪酬就明白了以2019年北京的四大的審計師,按照入職時間的長短(不均衡之處,採用平均取值方法)為例:第一年:審計助理基本工資+獎金+補助:7200-10000元註冊會計師證書補助:500-1000元年底獎金:春節當月(7200-10000元)初級審計師級別中,同樣KPI評分的研究生比本科生每月多拿
  • 審計師報考條件中「從事審計、財經工作」指的是什麼?
    發表時間:2020/2/19 14:45:33 來源:網際網路點擊關注微信:審計師報考條件中「從事審計、財經工作」指的是什麼?>從事審計、財經工作。3.參加審計師資格考試的人員,除具備本條第一款條件外,還必須具備下列條件之一:(1)取得大學專科學歷,從事審計、財經工作滿5年;(2)取得大學本科學歷,從事審計、財經工作滿4年;(3)取得雙學士學位或研究生班畢業,從事審計、財經工作滿2年;(4)取得碩士學位,從事審計、財經工作滿1年;
  • 上市銀行「大考」,審計市場洗牌,江蘇本土會計師事務所佔一席
    記者注意到,在截至目前公布2019年審計費用的近3300家A股上市公司中,中、建、工、農這四家國有商業銀行亦位居前四位。就2019年收取的上市銀行審計費總和來看,安永以約4.01億元的審計費總和再次位居各事務所首位,比第二名普華永道多出約35.38%。在「瓜分」2019年上市銀行審計費的八家會計師事務所中,安永、普華永道、畢馬威的審計費收入均超過1億元。
  • 《實施內部審計業務》練習題(2)_國際註冊內部審計師_中華會計網校
    4、內部審計師的業務目標是確定所有的現金收入是否都完整無缺的存入銀行。為達到這個目標,內部審計師與主計長進行了會談,主計長保證所有的現金收入儘快存入銀行是合理、可能的。首席審計執行官正在覆核某項審計的工作情況,這項審計是由三位進行輪崗任職的審計師完成的,在審計部門工作六個月之後,他們就會回到原來崗位。他們每個人都有相當豐富的經驗,而且很快能提升為原來崗位的高級管理人員。為了鍛鍊他們的分析性決策能力,首席審計執行官抽取了一些舊的審計工作底稿,刪除了相關的覆核意見,並要求他們指出違反信息標準的工作底稿。
  • 【中國內地億萬富豪增至415人】瑞銀與普華永道聯合發布的《2020...
    【中國內地億萬富豪增至415人】瑞銀與普華永道聯合發布的《2020億萬富豪洞察》報告顯示,全球目前有2189位億萬富豪(淨資產至少10億美元),總財富達10.2萬億美元。截至7月份,亞太地區有831位億萬富豪,為全球最多,總財富達3.3萬億美元。美洲有762位億萬富豪,歐洲、中東和非洲區有596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