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續時尚來襲,看耐克、優衣庫、寶潔等都做了哪些事兒?

2020-12-15 騰訊網

「快時尚是原罪,消費者是同謀」。也許這句話略為偏頗和激進,但不可否認的是,「時尚」背後暗藏著資源浪費和汙染。鞋服、配飾、包袋、化妝品等時尚產品,從生產時帶來的水汙染等問題,到淘汰時帶來的垃圾填埋,都給環境帶來了巨大挑戰。隨著這些問題的產生,可持續時尚一詞悄然興起。看似對立的兩個詞彙,組合在一起,卻仿佛成為了時尚行業未來發展的方向和目標之一。

圖片來自網絡

2020年的疫情如同催化劑,激發了行業對於可持續時尚議題的探討。現如今,可持續時尚顯然已成為多方關切。無論是消費者、品牌還是供應鏈端,可持續這一概念都不再陌生。這實際上是一個閉環。消費者意識覺醒,其對於可持續的關注和認同,促使品牌將可持續納入自身體系。而與二者都密切相關的供應鏈端,自然不會等閒視之。其中表現最為直觀和亮眼的,莫過於品牌與集團。

對於品牌來說,踐行可持續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從原材料入手,同時把控設計理念,最終實現產品端的可持續;而作為品牌背後的集團而言,可持續不僅僅意味著一件新品,更多的代表著其發展理念,是更為宏觀層面的內容。近日,一些品牌和集團在可持續時尚方面頻頻亮相。

「Move to Zero」計劃——來自耐克的環保路線

2019年9月,NIKE發布了「MOVE TO ZERO」計劃。一年後的現在,NIKE通過網絡舉辦了一場「MOVE TO ZERO」線上圓桌會議。耐克於會上所宣告的未來計劃可以總結為兩點:2025 年之前,將100%使用可再生能源為自有自營設施來供能;2030 年之前,Nike 將在其全球供應鏈中減少 30% 的碳排放。

從以上計劃中不難看出耐克對於可持續概念的支持與踐行。耐克方面表示,保護環境就是保護體育的未來。作為全球目前最大的運動品牌,耐克做出了符合其長遠利益的選擇。

而數據顯示,過去兩年,約九成以上的耐克鞋類產品生產廢料實現了再利用,約七成以上的耐克鞋類和服裝採用了可回收材料。今年,耐克更是發布了可持續「Space Hippie」系列鞋,於線下推出了沉浸式「廢料玩家手工坊」店內體驗活動。耐克極力在推廣可持續概念的同時,進一步推進自身品牌建設。

耐克表示,該項計劃將持續貫徹到設計、製造到運輸和銷售等多個環節。

圖片來自耐克

優衣庫「明日博物館」:科技下守護綠色

近日,優衣庫方面宣布,將於11月5日首次亮相本屆進博會,屆時將打造1500平方米「明日博物館」十大創新展區。「明日博物館」以呈現藝術與科技的創新為主旨,向消費者展現美好生活。

其中,第十大展區為環保展區,其主題為「服裝的可持續發展力量:減塑節水,守護綠色地球家園」。在服裝的可持續發展方面,優衣庫作為以「科技公司」自居的服飾品牌,是有一定話語權的。

此前,優衣庫曾推出DRY-EX系列,該服飾系列的面料取材於飲料瓶,最終加工為再生聚酯纖維面料。早在去年,優衣庫就用上了最新節水牛仔服裝製造技術,這種創新方法最多能夠節約99%牛仔褲水洗過程中的用水量,平均能夠節約90%以上的水洗步驟用水。

優衣庫的可持續理念,更多體現在其對於面料選材和再利用上。這種依託科技實現綠色環保可持續的方式,更符合其品牌定位。

圖片來自優衣庫

寶潔亮相進博會,特設可持續發展區

近日,寶潔公司宣布,將以「向上向善,共創未來」為參展主題,亮相本屆進博會。

在本屆進博會上,寶潔將重點展示其在可持續發展方面的新成果,同時也會推出多款首次展出的新產品。寶潔方面稱,將在現場宣布寶潔中國的可持續發展規劃和承諾。

在展區設置方面,寶潔特設了可持續發展區,用來展現集團內部相關項目。據悉,主要項目包括寶潔美尚事業部「盡責盡美」項目、代表綠色智造的「燈塔工廠」寶潔太倉工廠、綠色電商供應鏈網絡,「盡責盡美,重塑新生」塑料空瓶回收再生行動等。

早在10月9日,寶潔公司美尚事業部就已攜手WWD(Woman』 Wear Daily)亮相上海時裝周,舉辦了首屆 「Responsible Beauty 盡責,盡美」高峰論壇。此前,寶潔更是發布了萬字可持續發展白皮書,明確提出了「產品安全、品質與效用、可持續性、透明度、平等與包容」五項相互依存的基本原則。「盡責盡美,重塑新生」則是寶潔與京東物流在綠色供應鏈方面展開的一次創新合作,目的是實現塑料空瓶回收再生。

圖片來自寶潔

香奈兒發行6億歐元債券用於可持續,設立可持續負責人

近日,據路透社報導,奢侈品牌香奈兒發行了6億歐元債券。香奈兒方面表示,該債券這筆錢將幫助香奈兒轉變其業務模式,並實現其今年初發布的Mission 1.5°報告中提出的一系列可持續發展目標,部分收益可能用於投資開發塑料或皮革替代品的初創企業。

該報告顯示,香奈兒計劃到2030年,旗下各部門的碳排放量減少50%;到2025年,旗下自有業務向「100%可再生能源模式」轉變。另外,Chanel將只支持符合國際碳減排聯盟(ICROA)原則的項目;Chanel 將資助環境適應項目,同時在自身的價值鏈內外建立有彈性的原材料供應鏈。

此前,香奈兒還新設立了人權和企業可持續主管職位,由Agathe Derain擔任。香奈兒方面表示,該項新職位的主要職責在於加強品牌在人權領域的專業認知,提供對新興議題的洞察,以及判定全球供應鏈存在的潛在風險。

圖片來自網絡

雅詩蘭黛計劃:旗下品牌Origins將使用可回收管狀包裝

近日,雅詩蘭黛宣布,將推出可回收管狀包裝,同時於2021年將其在市場上進行推廣。此項計劃的合作方為化工企業SABIC(沙特基礎工業公司)及包裝供應商 Albéa,而主要踐行者為雅詩蘭黛旗下品牌Origins(悅木之源)。

雅詩蘭黛方面表示,此項計劃是整個集團可持續包裝目標的一步。預計到2025年,悅木之源包裝中的消費後回收塑料(即PCR材料)數量將增加50%。同時,到2023年,至少八成以上的包裝可以實現循環再利用。

此前,同為美妝集團的歐萊雅曾推出線上生態設計工具「SPICE」。該工具用於評估化妝品包裝的環境足跡,幫助包裝工程師作出更可持續的設計選擇,加速創新的可持續性。

對於可持續包裝這一領域來說,美妝行業對其的試探是多樣且持續的。使用可回收包裝,對品牌來說,也是吸引消費者的賣點之一。

相關焦點

  • 阿迪、耐克、優衣庫的中國工廠造「首富」
    連「代工之王」都如此,也難怪當下「新製造」喊得這麼響。不過,一家服裝代工廠卻成了國內服飾行業的大贏家。據福布斯官網數據顯示,優衣庫、耐克和阿迪達斯等知名品牌的代工廠申洲國際老闆馬建榮,目前身價為70億美元(約合480億人民幣),成為國內服飾零售行業首富,在總榜中排名第199(二到五名依次是海瀾之家周建平、森馬服飾邱光和及其家族、安踏集團丁世忠與丁世佳)。
  • 每周營銷業贏單:傳立媒體保住耐克中國媒介業務
    【傳立媒體保住耐克中國媒介業務】 根據多方消息報導,傳立媒體(Mindshare)擊退電通安吉斯網絡和星傳媒體,在耐克中國跑步系列的媒介業務比稿中勝出。耐克對外界提出對這一消息進行確定的要求未作回答,並且上述代理商也拒絕發表評論。
  • 優衣庫、Gap和耐克面臨斷貨危機…
    據日本媒體報導,雖然一些國際時尚品牌已經將部分生產線轉移至東南亞國家,但是,越南、柬埔寨和緬甸等國的服裝代工廠仍然依賴大陸供應原料,比如越南縫紉產品所用的原料有大約60%來自大陸。
  • 拆解優衣庫:日式時尚觀的全球進擊
    以前只有大企業抓全球趨勢,把最新的款式呈現給消費者,現在全網都在做這件事,Zara勢必會有壓力。淘寶、抖音網紅直播也讓電商比以前「更帶勁兒」,這給Zara這樣的品牌帶來了更大衝擊。但她表示,消費者心智和生活追求的變化,是導致過度追求時髦、忽略產品質量的一些快時尚品牌陷入瓶頸的又一重要原因。
  • 日本快時尚優衣庫如何做到「零庫存」
    側重基本款的另一個好處還在於,幫助優衣庫在非標準化的服裝行業裡面挖掘出標準化的品類,使得終端管控標準簡單可複製,並在店鋪形象、產品展示等方面能呈現一體化的管理。  值得注意的是,儘管SKU數不多,但優衣庫對每一款都進行了深度開發,一款單品,往往分圓領、V領,男女老少款全覆蓋,尤其在顏色體現上,每個SKU多有四五種顏色。
  • 國內最受歡迎的4家服裝品牌,優衣庫墊底,榜首銷售額達千億!
    那麼你們知道,在中國市場上最受歡迎的服裝品牌有哪些嗎?NO.4 優衣庫優衣庫是一個日本的服裝品牌,不過在日本的本土市場上,優衣庫的總份額只佔據一半,另一半的市場份額來自海外,其中大頭就是中國市場,可見在中國的市場上優衣庫這個品牌還是比較受歡迎的。
  • 誰為優衣庫做了一本發行量百萬的雜誌?
    你在《POPEYE》工作時,有哪些讓你印象深刻的記錄瞬間?又有哪些讓你曾經覺得遺憾或後悔的事?A:我沒什麼後悔的。我在《POPEYE》的 6 年,做了 72 期雜誌,我都非常喜歡。就算現在看,也沒覺得那些選題過時。《POPEYE》儘可能廣泛地介紹了生活在不同地方的年輕人的生活方式——哪怕非常小眾。
  • 優衣庫有哪些值得購買的基本款
    說起優衣庫想必大家都很熟悉了,來自日本的一個服裝品牌,無論是線上還是線下都能經常看到,優衣庫的款式多以基本款為主打,看上去很平常的衣服,穿起來卻很是耐看和百搭,因此也吸引了一大批粉絲,但也有不少人疑惑,都說優衣庫的服飾百搭,可是優衣庫的哪些服飾值得購買呢?快來跟隨小編一起看看吧。
  • 一篇文章告訴你:優衣庫哪些產品必須買,哪些產品買了會後悔
    幾乎所有的快時尚品牌的套路都一樣,所以你會發現快時尚品牌裡所售賣的款式幾乎很多都是一樣的,不看標籤根本分不出是哪個品牌。但是優衣庫能在一眾快時尚品牌中能脫穎而出,說明其產品的口碑還是不錯的。小編作為一個資深的優衣庫剁手黨,今天就給大家講講優衣庫哪些衣服值得買,哪些不值得買。優衣庫有哪些產品最值得買?
  • 快時尚敗退之年,優衣庫憑什麼在中國逆勢而上?
    以前只有大企業抓全球趨勢,把最新的款式呈現給消費者,現在全網都在做這件事,Zara勢必會有壓力。淘寶、抖音網紅直播也讓電商比以前「更帶勁兒」,這給Zara這樣的品牌帶來了更大衝擊。 但她表示,消費者心智和生活追求的變化,是導致過度追求時髦、忽略產品質量的一些快時尚品牌陷入瓶頸的又一重要原因。
  • 耐克阿迪優衣庫關店減訂單,申洲越南工廠建的252條生產線可咋辦
    來源:第一紡織網隨著新冠疫情大流行持續抑制消費需求,加上投資者對全球經濟衰退的擔憂加劇,歐美時尚零售商近期紛紛採取舉措以應對銷售衝擊和庫存壓力,其中部分選擇削減給服裝工廠的訂單量,部分開始打折促銷,以降低庫存壓力。
  • 優衣庫母公司營利雙跌 快時尚品牌發力中國市場
    來源:中國經營報優衣庫母公司營利雙跌 快時尚品牌發力中國市場本報記者/許禮清/孫吉正/北京報導疫情之下,快時尚品牌均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優衣庫也不例外。據記者了解,Zara、訊銷集團都宣布將首次參與進博會,展示自身品牌,同時,6月下旬,優衣庫在深圳、杭州等地同時開業7家門店,加大市場布局。記者就優衣庫目前在中國的市場表現、未來的具體規劃等問題向其發去採訪函,截至發稿,未收到對方回復。
  • 優衣庫才是中國直男的衣櫃|zara|男裝|女裝|快時尚|柳井正_網易新聞
    但男裝裡有一個例外,那就是優衣庫。中國男人格外鍾情於優衣庫,2019年天貓發布的雙十一男裝成交排行,優衣庫排第一,GXG第二,太平鳥第三(當然,女裝成交量優衣庫也是第一)。同時,優衣庫入榜10億成交品牌榜單,這個榜單另外三家是耐克、阿迪達斯、南極人,它們都沒入圍男女裝top10榜,由此可以推測,它們是靠賣鞋或其他上榜的。
  • 10分鐘帶你逛完優衣庫,哪些值得買?-技術貼
    再說建立自己的搭配資料庫, 就是將所有的衣服都拍照,做好搭配, 要做到一 衣多搭,這也是購買的原則之一。3-了解一些當下的時尚品牌,符合自己風格了,知道哪些值得買。 我想不少朋友都是直接衝進去店裡面,購買的可能會比較隨意,覺得好看就行。但是這樣往往會產生不理智消費,中了商家以及營銷的計謀了。
  • 優衣庫2020秋冬新品發布會 持續進化和拓店
    核心提示:無論線上還是線下,無論哪一次聚首,都能深刻感受到優衣庫對疫情以來消費者生活習慣、消費認知的改變以及情感歸屬的轉移之關切,而這背後是優衣庫對後疫情時代品牌創新的求索,同時在此過程中將「LifeWear服適人生」的品牌理念作了深度詮釋。
  • 從「明日博物館」,看優衣庫如何打造「科技公司DNA」?
    當下,可持續消費所帶來的價值將激發更持久的情感滿足與消費粘度。綠色消費群體正在成幾何倍數增長,去年天貓雙11購物趨勢顯示,90後消費者以41%的佔比成為「環保購」的主力軍。正是因為這些「技術」,才支撐起了優衣庫龐大的服裝帝國。 可以看到,優衣庫在技術和理念上都是超前的。我們都知道優衣庫是一家主打快時尚的「服裝倉庫」,依靠獨特的模式風靡全球。但它本質是家「技術公司」。
  • 優衣庫進博會首秀背後,品牌有哪些新的思考?
    在可持續創新展區,可以看到優衣庫在積極經營服裝事業的同時,以服裝的力量,助力社會美好發展,守護共同的綠色家園。進入中國市場近20年,優衣庫參與和見證了中國服裝市場的風雲突變,航向依然穩固,品牌發展依然堅挺。如今的優衣庫早已於傳統快時尚潮流中脫胎換骨,以極高的性價比和高品質產品持續打動消費者,成為世界領先的零售品牌。面向未來,優衣庫將展示怎樣的變與不變?
  • 洗牌模式持續,快時尚品牌探索新賽道
    事實上,整個快時尚行業近兩年都在掙扎前行。Forever 21、New Look、Superdry、Esprit、Earth Music & Ecology等品牌先後宣布退出中國市場,而強如ZARA,其母公司Inditex也在今年6月宣布全球關店1200家。國內品牌同樣感受到了洗牌期的陣痛,女裝品牌拉夏貝爾在去年關店約4400家。
  • 日本優衣庫淨虧損近百億,他卻帶著中國的優衣庫走上巔峰!
    紮根優衣庫7月,優衣庫的母公司迅銷集團發布了公司第三財季的業績報告。根據財報顯示來看,受疫情影響,迅銷集團第三財季淨虧損已經達到了98.2億元,而優衣庫更是營收銳減,淨利潤狂跌74%。但與狂跌的國際市場相比,迅銷的優衣庫在中國市場持續減低的虧損額和6月以來在中國市場新增的十幾家新店引起了人們的注意。
  • Fast Retailing迅銷全年收入、盈利創新高 Uniqlo優衣庫海外業務盡...
    海外Uniqlo 優衣庫的收入也從一季度開始持續跑贏日本Uniqlo 優衣庫,這兩個部門全年收入分別上漲26.6%和6.7%至8,963億日元和8,647億日元。過去一年Fast Retailing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