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音效剪輯,最佳混音,傻傻分不清。(文章無法完全展現聲音,我們做了許多動圖和描述性文字來解釋。)
文 |Jacob T. Swinney
編輯 | Camphor
每年的奧斯卡頒獎,有兩個獎項總會一同頒發:最佳音效剪輯(Sound Editing)和最佳混音(Sound Mixing)。
它們看起來很相似,但實際上大有不同。我確信大部分觀眾搞不清兩者的區別,那麼就讓區分一下吧。
奧斯卡頒獎現場
音效剪輯指的是對聲音素材的錄製和創作,除了現場收音以外,還包括各種單獨錄製的音效。其中包含「擬音」,也就是重現電影中物體發出的聲音,是戲中的次要元素,比如腳步聲、觸摸物品的聲音等。
音效剪輯還需要創造出現實世界中不存在的聲音。比較出色的影片有《侏羅紀公園》,片中音效師將各種動物的聲音進行處理與結合,創造出了恐龍的叫聲。
例如霸王龍的聲音,就是音效師用大象寶寶加鱷魚和老虎的聲音創造出來的。
《侏羅紀公園》
一旦完成音效剪輯,混音工作就開始了。
混音指的是調整不同音頻層的過程,有時音頻層數量多達幾千個,包含對話、配樂、音效等一切元素。
混音師的目標是混合聲音形成一種聲音景觀,配合電影的需要。在混音師手中,一個場景可以寂靜無聲,也可以震耳欲聾。
《瘋狂的麥克斯4:狂暴之路》
有時某種特定的聲音被故意的調高音量,為的是加強某種感覺;有時則恰恰相反,某個聲音被刻意降低;有時混音師還會將聲音交織混雜在一起。
如果你看過《現代啟示錄》的話,就能發現在開場的時候,通過這段混音,業界標杆沃爾特·默奇是怎麼贏得了第一個奧斯卡最佳混音獎的。
音效和配樂結合在一起,為整部電影定下基調,同時精準捕捉到了戰後有精神創傷的主人公的內心世界。
《現代啟示錄》
混音在電影中舉足輕重,尤其是那些有大量音樂表演的電影。
在配樂中,平衡是最為重要的元素,而平衡掌握在混音師的手中,比如《爆裂鼓手》中的一個場景,所有的聲音都像在互相爭鬥,使電影更加有張力。
《爆裂鼓手》
在《極盜車神》中,音效剪輯和混音密切配合,使電影聲畫嚴絲合縫、水乳交融。
《極盜車神》
儘管音效剪輯和混音難以區分,常常混淆,但這截然不同的兩項技術卻都在電影製作中舉足輕重。
最後記下筆記:
【音效剪輯】是對聲音素材的錄製和創作,比如現場收音,比如擬音(重現電影中物體發出的聲音,比如腳步聲),還有創造新的聲音(比如恐龍的吼聲)
【混音】的目標則是將各種聲音素材混合,需要考慮層次感,平衡性,突出或弱化某些聲音等等,以配合電影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