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遞公司的價格戰,為何要快遞員買單!

2020-12-14 快遞員的一天

如今的快遞江湖價格戰愈演愈烈,優勢今年疫情期間,電商件的攬收價格都在2元左右,而根據各家上市快遞公司第二季度財報,營收與淨利潤有所下降,但是卻沒有傷及根本,原因就是所有快遞員集體為價格戰買了單。

疫情過後,各家快遞公司復工復產,但是各家快遞公司卻統一的調整了快遞派送價格,導致快遞員派送一降再降,究其原因就是疫情期間過路費減免,各快遞為擴大市場份額,分分降價以獲得更多的份額,隨著疫情的全面控制,快遞公司卻無法集體漲價,所以在面臨抉擇時,減少快遞員派送成為快遞公司最優先的選擇。

近期又傳了快遞員派送費迎來了一年當中的3連降。那麼為什麼快遞員首當其衝成為了價格戰的犧牲品呢?首先我們來了解下快遞公司的快件在運作過程中所產生的費用。

第一是攬收費用,這個費用基本很小,很多快遞網點都是大型的電商代理的,所以在攬收環節基本無利可圖。

第二是運輸費用,現在各大快遞公司都是包倉模式,就是快遞公司根據數據算出運輸所需費用,在分攤到各網點,快遞公司為了維持網點的健康運行,基本上是略高與成本。

第三是中轉費用,這個費用是是快遞公司的盈利所在,快遞公司不會把自己的利潤分離出去。

第四就是派送費用,在全民網購熱潮當中,每年的快件數量大幅增長,相應的快遞員的派送數量也是每年增加。所以降低派送費用是降低快遞成本中最為行之有效的辦法。做快遞的網友都知道,快遞派送員的工資一直都是在一個相對平穩的狀態,快遞員收入與快件增長並不成正比。

那麼快遞派送費用的減少對於廣大網購的網友有什麼影響呢?最為直接的就是快遞不打電話,不送貨上門,直接放入快遞代理點。這其實並不是快遞員不想送給客戶而是不能。雖然面臨著快遞公司以罰代管的極端規則,但是巨大的派送件量如果逐一進行派送這一定是不可行的。

有很多網友提出疑問,既然如此為何還在在快遞公司工作呢?面對這樣一個說法我就不得不說現在存在的一個大問題。我們國家是一個人口大國,有這過剩的勞動力,優勢面對這疫情影響,很多人都在降低薪資要求在尋找工作,這也是快遞公司可以在一年之中連降3次派送費用的底氣,因為不缺人。正是因為這個理由,最為基層的快遞員不得不為價格戰買單。

相關焦點

  • 快遞價格戰:投訴快遞不上門,快遞員:就賺幾毛錢
    目前在攬件、包裹長途運輸上已經沒有可以壓榨的地方,可以壓縮的空間就是最後的派件過程,如果挨家挨戶的派件,終端成本會陡增,而放在快遞櫃或者是驛站讓收件人自取,能省下不少錢。因為快遞價格戰之下,不這樣做根本活不下來,那麼這場價格戰,到底是誰獲利了?快遞員不上門的問題又該誰來買單?
  • 快遞之間打價格戰卻壓縮快遞員收入,這合適嗎?
    近日,快遞價格戰壓縮快遞員收入登上了熱搜。現在快遞行業的競爭越來越激烈,許多快遞公司打價格戰,結果快遞員變得更忙了,但收入反而下降了。許多快遞員對此叫苦不迭。有一位快遞員曾在網上吐槽,今年7月,到手派件費已經降到了0.4元/件,再扣除簡訊費、電話費之後,每一單只能賺0.25元。為什麼快遞員的收入不升反而下降了?
  • 一單快遞只賺2毛5?快遞價格戰壓縮快遞員收入
    記者在貼吧中看到,許多快遞員對派費下降叫苦不迭。一位快遞員在網上吐槽說,今年7月,到手派件費已降至0.4元/件,扣除簡訊費、電話費後,一單只能賺0.25元。快遞行業的競爭愈演愈烈,不斷加劇的價格戰使得快遞員更忙了,快遞員為什麼反而收入降了?原來,價格戰降低了源頭的收件價,面單收入、中轉費、運輸費用基本固定,最終會使剩餘的派件費相應減少。減少的兩部分,正是快遞員的利潤來源。
  • 快遞價格戰壓縮快遞員收入 一單只賺2毛5
    隨著網購成為生活的常態,特別是疫情期間宅經濟的火爆,快遞行業的競爭愈演愈烈,不斷加劇的價格戰使得快遞小哥更忙了,但快遞小哥們卻反映收入降了。一位快遞員在網上吐槽說,今年7月,到手派件費已降至0.4元/件,扣除簡訊費、電話費後,一單只能賺0.25元。
  • 快遞員欠薪辭職萬件包裹積壓發臭:韻達快遞價格戰自損八百
    針對目前國內快遞業掀起的兇猛價格戰,多位專家學者發出警示:快遞市場價格競爭導致的突出問題是,部分企業或步入價格競爭臨界點,各類資源面臨極限挑戰,很難在存量產能上降本提效。「質量和服務是未來快遞公司競爭的關鍵。各大快遞公司應通過科技化和智能化手段降低成本,並優化產業鏈、供應鏈,以創新的優質服務取勝,而不是簡單粗暴地打價格戰。」
  • 快遞員送一票賺2毛5,更慘烈的快遞價格戰即將到來
    旺季前的快遞行業一片繁榮景象。先是德邦老闆崔維星為200多名快遞員頒發總價逾2000萬元的金磚;接著王衛給每位員工發888元的紅包,總額接近5億元;緊接著中通年業務量突破100億件。許多快遞員對派費下降與層層截留叫苦不迭,一位通達系快遞員吐槽稱,8月份到手派件費已降至0.4元/件,扣除簡訊費、電話費後,一單只能賺0.25元。
  • 快遞公司價格戰,多家快遞無人派送,快遞小哥工資何處討?
    最近各家快遞的"低價戰"如火如荼,微博數據顯示,最近一個月有關快遞罷工的討論已超過1萬次,涉及通達系公司的全國多個網點。有員工透露,異常網點大多因拖欠工資導致快遞員罷工,網點停擺,影響包裹投遞
  • 一單快遞只賺2毛5:價格戰壓縮快遞員收入,態度越來越差了
    一單快遞只賺2毛5,許多快遞員對派費下降叫苦不迭。一位快遞員在網上吐槽說,今年7月,到手派件費已降至0.4元/件,扣除簡訊費、電話費後,一單只能賺0.25元。快遞行業的競爭愈演愈烈,不斷加劇的價格戰使得快遞員更忙了,快遞員為什麼反而收入降了?
  • 一單快遞只賺2毛5:價格戰壓縮快遞員收入,態度越來越差了
    一單快遞只賺2毛5,許多快遞員對派費下降叫苦不迭。一位快遞員在網上吐槽說,今年7月,到手派件費已降至0.4元/件,扣除簡訊費、電話費後,一單只能賺0.25元。快遞行業的競爭愈演愈烈,不斷加劇的價格戰使得快遞員更忙了,快遞員為什麼反而收入降了?
  • 跌跌不休的價格戰,落到快遞員頭上就是派費每單只掙2毛5?
    據央視財經報導,有快遞員吐槽,7月,到手派件費已降至0.4元/件,扣除簡訊費、電話費後,一單只能賺0.25元。越來越忙的快遞員為何賺得越來越少了?想必很多人對此都有疑問,平時寄一個小件,省(市)內基本都在8元左右,省外的要10塊錢左右。為何到快遞員手中的費用少得可憐?一件包裹從下單到收件,大致要經過攬收—運輸—中轉—運輸—派送等幾個環節。
  • 雙十一前夕,京東快遞員降派費!快遞員:雙十一讓東哥去派件!
    京東物流這次降派費,無疑直接降低了績效,讓快遞員的收入再次降低。那麼,京東物流為何要在雙11之前降低快遞員的派費呢?有分析人士認為,京東這是故意選在了雙11前夕。因為雙11的快遞量比平時顯著增大,即便京東快遞員的單票收入降低,在這個月的總收入也未必會很快下降,以此達到"無感降薪"、"鈍刀子割肉"的效果。
  • 每單只賺2毛5:被捲入價格戰的末端快遞員
    快遞行業之間的價格戰,使得企業業務量節節攀升的同時,末端快遞員的收入卻一降再降。據安徽某縣城中通快遞員在網上吐槽,今年7月,到手派件費已降至0.4元/件,扣除電話費和簡訊費,一單只能賺0.25元!1價格戰苦了快遞員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越來越多的用戶對快遞員們的感官產生了些許變化。
  • 一降再降,幾家快遞公司的快遞員再次降薪!罷工熱潮來了
    當時就有京東快遞員擔心,先是下調公積金,後來取消底薪,"也許下一步就是降低單價"。現在果然預言成真。京東物流這次降派費,無疑直接降低了績效,讓快遞員的收入再次降低。那麼,京東物流為何要在雙11之前降低快遞員的派費呢?有分析人士認為,京東這是故意選在了雙11前夕。
  • 雙十一期間快遞業務量29億件 快遞行業價格戰或影響雙十一
    雙十一在即,快遞業卻有隱憂,因低單價和待遇差,許多快遞公司出現「無人派送」,快遞員罷工不送時有發生,中研普華《2020-2025年中國快遞行業全景調研與發展戰略研究諮詢報告》顯示,最近一個月有關快遞罷工的討論已超過1萬次,涉及通達系公司的全國多個網點。
  • 快遞價格戰壓縮快遞員收入:一單僅賺2毛5 用戶體驗直線下降
    快遞行業的競爭愈演愈烈,不斷加劇的價格戰使得快遞員更忙了,快遞員為什麼反而收入降了? 據央視報導,許多快遞員對派費下降叫苦不迭。一位快遞員在網上吐槽說,今年7月,到手派件費已降至0.4元/件,扣除簡訊費、電話費後,一單只能賺0.25元。 據了解,價格戰降低了源頭的收件價,面單收入、中轉費、運輸費用基本固定,最終會使剩餘的派件費相應減少。減少的兩部分,正是快遞員的利潤來源。
  • 快遞員罷工頻現,今年的雙11能順利進行嗎?
    但在一片熱火朝天的景象中,卻突然冒出不和諧的聲音:多地快遞員在鬧大罷工。雙11就在眼前,按理來說這也是眾多快遞員最掙錢的時候,罷工潮為何會在這個時候出現?、拖欠快遞員工資的新聞。如果不能做到平衡,快遞行業的罷工或許只是一個開始。種種問題都源於行業競爭加劇導致的價格戰,但低價競爭並沒有完全由資本方買單,而是轉嫁到快遞員身上。
  • 價格戰苦了快遞員:派件費層層擠壓,一單只賺兩毛五
    本文字數:2210|預計4分鐘讀完為何越來越多快遞員沒有事先通知,直接塞到快遞櫃?記者丨李惠琳編輯丨陳曉平快遞巨頭間兇猛的價格戰,害苦末端網點。有媒體曾拆解過快遞費用的分配環節,假設用戶付出10元快遞費,其中的3元歸網點,1.6元歸攬件快遞員,城市內分撥費用0.6元,運到分撥中心運費0.3元,總部收到面單費1元、中轉費2元以及派件費1.5元。價格戰降低了源頭的收件價,面單收入、中轉費、運輸費用基本固定,最終會使剩餘的派件費相應減少。減少的兩部分,正是末端加盟網點和快遞員的利潤來源。
  • 快遞行業向好業績顯眼 為何快遞罷工事件源源不斷
    張坤表示,公司每天會要求派送員每天至少派多少件包裹,完成不了就會面臨罰款。提到罰款張坤笑了,他反問 「你知道我們有多少種罰款類別嗎?」不及時開會要罰款、不及時配送要罰款、包裹丟失要罰款、包裹破損要罰款、客戶不滿意要罰款等等,每項罰款最低 100 元起。
  • 快遞行業價格戰邁入後半場
    ,好像既坑了快遞員,又沒給消費者便宜運費,用戶體驗還下降了。隨著競爭的加劇,快遞價格開始下降,9.9包郵的商品越來越多,江浙滬成了全國人民羨慕的免郵費專區。平臺少,但快遞公司多,為了爭奪業務量,所以從一開始,快遞行業就註定要踏上以低價換取市場份額的戰場。
  • 快遞員集體罷工,大量包裹堆積如山無人送
    ,門店內部人員也間接承認了「快遞員罷工」這一事件的真實性。其實在「快遞員罷工」傳聞背後,是快遞行業的競爭愈演愈烈。為了快速擴大佔領市場,各大快遞公司就打起了價格戰。快遞中轉站和運輸成本是固定的,就只能降低快遞員的人力成本,畢竟中國最不缺的就是人嘛,你不幹自然有大批的人來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