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快遞江湖價格戰愈演愈烈,優勢今年疫情期間,電商件的攬收價格都在2元左右,而根據各家上市快遞公司第二季度財報,營收與淨利潤有所下降,但是卻沒有傷及根本,原因就是所有快遞員集體為價格戰買了單。
疫情過後,各家快遞公司復工復產,但是各家快遞公司卻統一的調整了快遞派送價格,導致快遞員派送一降再降,究其原因就是疫情期間過路費減免,各快遞為擴大市場份額,分分降價以獲得更多的份額,隨著疫情的全面控制,快遞公司卻無法集體漲價,所以在面臨抉擇時,減少快遞員派送成為快遞公司最優先的選擇。
近期又傳了快遞員派送費迎來了一年當中的3連降。那麼為什麼快遞員首當其衝成為了價格戰的犧牲品呢?首先我們來了解下快遞公司的快件在運作過程中所產生的費用。
第一是攬收費用,這個費用基本很小,很多快遞網點都是大型的電商代理的,所以在攬收環節基本無利可圖。
第二是運輸費用,現在各大快遞公司都是包倉模式,就是快遞公司根據數據算出運輸所需費用,在分攤到各網點,快遞公司為了維持網點的健康運行,基本上是略高與成本。
第三是中轉費用,這個費用是是快遞公司的盈利所在,快遞公司不會把自己的利潤分離出去。
第四就是派送費用,在全民網購熱潮當中,每年的快件數量大幅增長,相應的快遞員的派送數量也是每年增加。所以降低派送費用是降低快遞成本中最為行之有效的辦法。做快遞的網友都知道,快遞派送員的工資一直都是在一個相對平穩的狀態,快遞員收入與快件增長並不成正比。
那麼快遞派送費用的減少對於廣大網購的網友有什麼影響呢?最為直接的就是快遞不打電話,不送貨上門,直接放入快遞代理點。這其實並不是快遞員不想送給客戶而是不能。雖然面臨著快遞公司以罰代管的極端規則,但是巨大的派送件量如果逐一進行派送這一定是不可行的。
有很多網友提出疑問,既然如此為何還在在快遞公司工作呢?面對這樣一個說法我就不得不說現在存在的一個大問題。我們國家是一個人口大國,有這過剩的勞動力,優勢面對這疫情影響,很多人都在降低薪資要求在尋找工作,這也是快遞公司可以在一年之中連降3次派送費用的底氣,因為不缺人。正是因為這個理由,最為基層的快遞員不得不為價格戰買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