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片「功臣」梁孟松辭職,與「師父」蔣尚義有關?真相都在這裡!

2020-12-27 騰訊網

蔣尚義(左)梁孟松(右)

自從美國對華為「發難」之後,「晶片被卡脖子」就成了最受國人關注的話題之一。為此,華為乃至整個晶片行業都承受了不小的損失,以致於我國不得不走上自研晶片,打造自己的晶片產業的道路。而作為中國大陸晶片龍頭企業的中芯國際自然就成為了大家心目當中,最有可能扛起國產晶片大旗的企業,社會各界對其寄予了無限的厚望。

然而就在最近,中芯國際卻被爆出一個影響極其不好的事情,那就是中芯國際的聯席CEO,也是中國晶片的功臣梁孟松突然提出辭職。而就在此前,中芯國際才剛剛宣布半導體界的領軍人物蔣尚義「空降」中芯國際,擔任該公司的副董事長。

蔣尚義

兩件事情剛好湊在一起,所以網上就炸開了鍋,說梁孟松的突然請辭,與蔣尚義有關。其中流傳最廣的一種說法是,梁孟松和蔣尚義曾經同在臺積電共事,而且還是師徒關係。不過後來發生了一些事情,導致二人開始心生嫌隙。所以,大家都認為中芯國際此舉,等於是給梁孟松請來了一個老冤家,氣憤之餘他便選擇了辭職。

但事情的真相真的是這樣嗎?我只想說,梁孟松的辭職確實與蔣尚義有關,但並不是像傳聞所說的是因為二人「不和」。網上關於二人「不和」的傳聞有兩個,而且都跟臺積電有關。

傳聞一:梁孟松當年離開臺積電,是因為蔣尚義的打壓。

蔣尚義和梁孟松在臺積電共事時,是上下級的關係,再加上梁孟松得到了蔣尚義的「真傳」所以也就有了二人是「師徒關係」的說法,大家也一度認為梁孟松將是蔣尚義的「接班人」。

梁孟松

2006年7月,蔣尚義從臺積電退休,而在他正式退休之前,臺積電決定設置兩個研發副總,來接手蔣尚義的工作。其中一個已經定下,由來自英特爾的羅唯仁擔任,另一個則在梁孟松和孫元成二人之中選擇。

不過在蔣尚義正式退休之後,臺積電選擇了讓孫元成擔任研發副總,梁孟松則成為了羅唯仁的部下。此後,梁孟松便鬱郁不得志,再加上身邊同事的排擠,他覺得自己不被重用,於是便有了辭職的想法,並於2009年2月離開了臺積電。

所以,關於梁孟松因為蔣尚義的打壓離開臺積電的說法根本就站不住腳。你想一下,2006年蔣尚義都要退休了,他還要去打壓一下自己的「徒弟」,這不是有點嗎?而且2009年6月蔣尚義再次加盟臺積電的時候,梁孟松已經走了,打壓一說就更無從說起了。

而且臺積電方面對於升遷這件事也做了解釋,大概的意思就是梁孟松是個技術大牛,但缺乏統籌、管理能力,而孫元成雖然技術不如梁孟松,但他有更好的全局觀。

所以,說到底,梁孟松當年離開臺積電,真的跟蔣尚義沒有一毛錢關係。

傳聞二:蔣尚義迫使梁孟松離開三星。

這件事情大概是這樣的,在離開臺積電之後,因為有競業協議,於是他跑去韓國教了兩年書,並於2011年加入三星。也是在這一年,梁孟松被臺積電起訴了,說他在韓國教書的時候,其實就已經加入了三星,違反了競業協議。

其中的一個證據就是一封郵件,網上傳言這封郵件是梁孟松發給蔣尚義的賀壽郵件,但因為是用三星公司的內部郵件發送的,所以蔣尚義向臺積電告發了此事,最後臺積電把梁孟松給告了,迫使梁孟松離開了三星。

但事實是,梁孟松的郵件是發給他真正的恩師胡正明的賀壽郵件,郵件名稱是被他同學看到之後曝光的。也就是說,這件事其實也跟蔣尚義沒有一毛錢關係。

所以,說到底,梁孟松在中芯國際突然請辭,是因為跟蔣尚義不和一說似乎不太可信。但正如我前文所說,他辭職確實跟蔣尚義有關,這一點他在自己的辭職聲明中也有說到。

他說中芯國際邀請蔣尚義擔任副董事長,公司並沒有跟他提前溝通,讓他感覺自己不被尊重,認為公司不再需要他,所以才提出辭職。

不過,關於梁孟松突然請辭的原因,我不認為全如他自己所說的那樣。「不被尊重」確實是有的,再怎麼說他也是中芯國際的聯席CEO,任命副董事長這麼大的事都沒人跟他商量一下,確實放在誰身上都會有點憋屈。

「公司不再需要他」這種說法就有點言過其實了。雖然說中芯國際被美國列入「實體清單」,使得梁孟松負責的先進位程沒辦法再推行下去,中芯國際也不得不轉變運營思路,這也就意味著他對公司的作用確實沒那麼大了。但是,作為一個把中芯國際的技術從28nm推向7nm的「功臣」,又是個不可多得的技術狂人,中芯國際怎會沒有他的用武之地呢?

趙海軍

除此之外還有一點不得不提,那就是梁孟松和另外一位聯席CEO趙海軍確實不和。據說是梁孟松加入中芯國際之後,在公司安插了不少「親信」,導致公司內部怨聲載道,很多技術人員,甚至是客戶都轉投他廠,這讓趙海軍很不爽。再加上有一次趙海軍的提議被梁孟松投了反對票,而反對的原因是為了他自己的那「一畝三分地」,這使得二人的矛盾進一步激化。

你想一下,本來他在公司就跟與自己同級的趙海軍有矛盾,現在又空降一位自己曾經的頂頭上司來做自己的頂頭上司,這事放誰心裡都不太好受!更何況像他這種技術大牛,多多少少都會有點個性和自傲。

任正非

現在關於梁孟松辭職這事還沒有最終的結論,但還是希望像這樣的晶片人才,切不可流失海外!很多人都認為,梁孟松離職之後,大可以去任人唯才的華為,助力國產晶片更上一層樓!

你覺得梁孟松的下一站,會是華為嗎?

相關焦點

  • 中芯國際人事:蔣尚義(個人簡介與工作履歷)回歸,梁孟松辭職離開?
    BA6EETC-電子工程專輯    1997年,蔣尚義於加入臺積電擔任研發副總裁,在其帶領下,臺積電實現了技術上的飛躍,製程從0.25μm進入到16nm FinFET,一躍成為晶片製造業的技術引領者。BA6EETC-電子工程專輯  如今已經74歲高齡的蔣尚義,從事半導體行業45年之久,可以算的上是半導體的領軍人物,2016年從臺積電離職後的蔣尚義首次加入中芯國際,擔任非獨立董事一職,在中芯國際三年多的時間裡,蔣尚義參與研發了中芯國際的晶片研發與製造,而中芯國際的28nm到14nm再到12nm晶片的進步,都離不開蔣尚義的貢獻;BA6EETC-電子工程專輯
  • 梁孟松辭職大佬蔣尚義回歸
    蔣尚義(圖源網) 另外,網上還有傳聞顯示,中芯國際董事長力邀蔣尚義回歸,並擔任副董事長一職,但是沒有事先告知梁孟松,引發了後者的不滿。
  • 梁孟松的辭職,中芯可能會停止10nm以下研發
    毫不誇張,梁孟松是「半導體行業元老」、「行業傳奇」、「技術狂人」,被業界冠以無數的名號,又帶領中芯國際從28nm到7nm五代的跨越。為什麼會突然提出辭職呢?抽絲剝繭後發現,可能跟前不久中芯的人事變動有關!
  • 蔣尚義受邀任職中芯國際,梁孟松請辭,為何鬧的如此之僵
    梁孟松為何會選擇辭職呢?其實就目前整體的晶片形勢來看的話,蔣尚義加入中芯國際無疑是很好的一個助力,畢竟現在中芯國際正是14nm的一個轉折點,如果能得到臺積電研發主管蔣尚義的幫助,14nm的量產之路不會走的太難,前有被美國國防部列入「黑名單」,後又被納斯達克剔除企業名單,這些壓力帶給中芯國際的挑戰都是非常巨大的,而蔣尚義的任職不只是穩定軍心這一個作用,更多的也是為中芯國際以後的發展更好的助力
  • 中芯國際內鬥的背後:蔣尚義為何而來?梁孟松為何要走?
    而對於梁孟松辭職的原因,梁孟松本人在報告的辭職聲明中透露的信息來看,似乎是因為,中芯國際董事長邀請蔣尚義重回中芯國際擔任副董事長一事沒有提前與梁孟松溝通,使其認為不被尊重,認為公司已不再需要他,故而提出辭職。不過,「沒有提前溝通」顯然並不是最主要的原因。這也使得外界對於梁孟松辭職的真實原因爭論不已。
  • 博士、功臣、叛將、技術國寶,梁孟松是誰?
    在幾乎所有與晶片有關的技術中,基本上都是美國的原創性技術,IBM作為技術製造方面的巨頭,與以英特爾為首的IDM晶片公司,一同打造了第一代晶片製造的製程工藝,而依附在這一工藝之下的日本、韓國或者臺灣地區,本質上只是作為美國建立起來的技術壁壘中,發展了其中的一個環節,這些環節只是作為美國統治半導體行業的補充,這些方面,包括以臺積電為首的代工集體,包括臺聯電、力晶等。
  • 蔣尚義完成28nm到7nm工藝技術開發
    蔣尚義完成28nm到7nm工藝技術開發 maomaober 發表於 2020-12-18 16:30:18 日前,晶片行業的一個大新聞爆出,市值4000億的中國半導體製造巨頭,中芯國際的CEO梁孟松竟在董事會上提出了辭職
  • 梁孟松沒走,中芯國際傳來一個好消息一個壞消息
    好消息是經歷了引入蔣尚義,但梁孟松提出辭職的高層動蕩後,最新公布的中芯國際董事會成員名單顯示蔣尚義、梁孟松都在列,並仍是之前職位:蔣尚義為副董事長,梁孟松為董事、聯席CEO。因為這是最新公布的正式消息,這至少在很大程度上說明中芯國際可能能留住梁孟松。這當然對中芯國際來說是個好消息。
  • 國內:梁孟松辭職蔣尚義回歸,國外:涉及民事訴訟
    前臺積電營運長、前中芯國際獨立董事、前武漢弘芯CEO蔣尚義根據公告,蔣尚義有權根據聘用合約獲得年度固定現金酬金 670000 美元及年度激勵,年度激勵將按照中芯國際董事及高級管理人員薪酬政策且由董事會參考中芯國際的業績以及其個人的表現釐定後發放。
  • 臺積電老將蔣尚義「趕走」聯席CEO梁孟松
    突發,臺積電前COO蔣尚義重回中芯國際,重要人物CEO梁孟松憤然離職。中芯國際「窩裡鬥」? 股價大跌9%今日早盤,中芯國際H股在港暫停交易。根據公告,蔣尚義有權根據聘用合約獲得年度固定現金酬金67萬美元及年度激勵,年度激勵將按照中芯國際董事及高級管理人員薪酬政策且由董事會參考中芯國際的業績以及其個人的表現釐定後發放。 於此同時,消息稱中芯國際另一重要人物――聯合CEO梁孟松卻向董事會遞交了一封書面辭呈。
  • 蔣尚義加盟中芯國際:臺積電董事長劉德音這樣回應
    基本上尚義也是我們的老同事了,尊重他個人的決定、他要去哪裡是個人本來的權利。」劉德音表示,認同蔣尚義關於 chiplet(小晶片)的想法,臺積電已經發展十多年,有助於3nm工藝提升性能。蔣尚義曾主導了臺積電多代工藝自主研發,一路從0.25微米、0.18微米、0.15微米、0.13微米、90納米走到65納米世代,還參與了28nm HKMG高介電金屬閘極、16nm FinFET技術,穩固了臺積電天字一號代工廠的地位,被臺積電員工尊稱為「蔣爸」,一度被認為是張忠謀的最佳接班人。
  • 由蔣尚義回歸,梁孟松請辭想到武漢弘芯亂尾,還能不能實事求是了
    蔣尚義先前受聘於武漢弘芯,武漢弘芯的事件媒體報導了不止一次了,先前我們都以為不能做7nm晶片是因為沒有光刻機,事實上武漢弘芯還真的買到了光刻機,那些說過光刻機的馬上又改口了,主要缺光膠和軟體問題。蔣尚義何許人也,蔣尚義1997年進入臺積電擔任研發副總經理,蔣尚義在代工領域享有盛名,1997年進入臺積電後曾擔任研發副總經理,在臺積電參與了從微米製程到 20 納米甚至16納米FinFET等重要製程節點,2013 年退休時,蔣尚義除了是臺積電共同首席執行副總,也是臺積電共同運營官(COO),並於退休後仍擔任臺積電兩年董事長顧問。
  • 半導體大牛蔣尚義重返中芯國際,聯合CEO梁孟松請辭
    sjZEETC-電子工程專輯蔣尚義2016年12月就曾加入中芯國際,擔任第三類獨立非執行董事,並於2019年6月辭職。此後,蔣尚義出任武漢弘芯CEO。sjZEETC-電子工程專輯可以預見的是,招攬蔣尚義加盟,主要是為了幫助中芯國際在先進位程上實現突破、並且發展先進封裝技術。sjZEETC-電子工程專輯蔣尚義最近一次對外表態時曾談到,其對半導體仍有很強烈的熱情,並且熱衷先進封裝技術和小晶片(Chiplet)。
  • 中芯國際功臣梁孟松請辭,7nm製程要涼?
    在晶片行業愈發受到重視的情況下,中芯國際的市值也達到了驚人的4000億,儼然成為了半導體領域的巨頭之一。然而近期中芯國際卻曝出了一個大瓜,CEO梁孟松竟在董事會上提出了辭職。提到梁孟松,可能很多人並不了解,但他對於半導體行業的貢獻,卻是實實在在影響到了每一個人。梁孟松在加入中芯國際之前,曾在臺積電、三星等企業擔任要職,並且帶領臺積電搶先IBM完成了130nm銅製程工藝研發,加入三星之後,又協助三星完成了14nmFin FET工藝的研發。如今三星與臺積電也成為了臺積電最大的競爭對手,今年的5nm工藝製程之爭,還是這兩家公司。
  • 深夜內訌,蔣尚義回歸,梁孟松憤然辭職
    市場傳言,中芯國際聯合執行長兼執行董事梁孟松在大會現場提出辭職。中芯國際內部人士今晨向《科創板日報》記者回應稱,關於中芯國際聯合執行長梁孟松向董事會遞交書面辭呈相關事項,「以公告為準,早上應該還會有公告。」截至目前,中芯國際對於梁孟松的辭呈尚未任何表態。
  • 中芯國際功臣梁孟松請辭,7nm製程要涼?
    然而近期中芯國際卻曝出了一個大瓜,CEO梁孟松竟在董事會上提出了辭職。不誇張的說,中芯國際能有今天4000億的市值,梁孟松是不可或缺的功臣。在辭職聲明中,梁孟松表示,對於梁孟松的離職申請,中芯國際也作出了回應。他們表示,梁孟松確實有辭職意願,但暫時還沒有明確信息,請以中芯國際發布的公告為準。
  • 難以置信,4000億國產晶片龍頭人事任免如此唐突,CEO憤而辭職!
    之所以中芯國際會發生這些動蕩,只是因為公司在沒有跟梁孟松商量的情況下就從外聘請了一位晶片大佬蔣尚義。 這到底是什麼情況呢?為什麼一位近70歲的CEO還會因為空降領導如此衝動,憤而辭職呢?
  • 夜探「暴風眼」中芯國際 偶遇怒遞辭呈CEO梁孟松
    一山不容二虎的故事,開始在4000億晶片巨頭中芯國際內外發酵。2蔣尚義重回,梁孟松辭職,事發後第二夜,《IT時報》記者在中芯國際廠區偶遇梁孟松的車子,聽內部員工聊了聊蔣、梁二人。12月16日晚8點20分,一輛黑色轎車從中芯國際1號門駛向中芯南方工廠,眼尖的保安一瞧就認出這是「大領導」梁孟松的車。顯然,這名保安並沒有覺察出與平時有什麼不同。
  • 國產晶片7nm技術背後,中國專家功不可沒,曾就職三星、臺積電
    如今,蔣尚義加盟中芯國際,對於後者而言無疑是如虎添翼,國產晶片製造工藝有望在短時間內取得更大突破。不過,在另一位行業地位不輸蔣尚義的中國專家的帶領下,近年來國產晶片同樣實現了飛速發展。這位中國專家還是國產晶片7nm技術背後的最大功臣。提及此,可能已經有不少讀者已經知道,筆者所說的這位中國專家正是梁孟松。
  • 蔣尚義加入本是利好消息,結果中芯國際卻「內憂外患」了!
    其實臺積電晶片人才流失這麼多後應該清楚,技術握在手裡是自己的,人才留在廠裡不一定是誰的。以前不挖你人是情誼,現在挖能挖你人絕對是本事。確實中芯國際底子薄、起步晚,本以為造不如買,不但礙於「情面」沒有大量挖走臺積電優秀人才,還每年給臺積電大量的訂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