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藍科技
近日,國內幾大面板廠商Q3財報相繼出爐,數據表明下半年面板行業市場開始逐漸回暖,一改上半年慘澹景象整體呈扭虧為盈。幾家面板大廠主營業務盈利能力持續上升。
隨著全球面板行業格局變化,國內以京東方和TCL華星光電為首的第一梯隊面板廠加速完成全球產業產能布局,以雙雄姿態穩居LCD市場。
供求關係影響面板價格
自2018年開始,全球液晶面板價格持續走低,去年更是進入行業利潤谷底。到今年上半年全球經濟雖受新冠疫情影響,液晶面板價格卻在後半期開始逆勢增長。這種現象背後其實是供求關係失衡的表現。
以京東方為首的國內面板廠為尋求在行業內的更高話語權,前幾年不斷進行擴張。這種擴張行為帶來的鯰魚效應,從發展上來講對於整個產業是有利的,但由於整個行業迅速擴張出現的產能過剩則勢必導致供大於求。
一是市場內存無法短時間消化,二則是面板廠利潤被大幅削減,整個面板行業價格走入低迷也是理所當然的。
但行業發展終歸存在著周期,觸及谷底則勢必觸底反彈。
日韓面板產業結構調整
由於前兩年的供求失衡造成的行業低迷,整個面板產業也正經歷著大洗牌。日韓企業選擇在LCD面板急流勇退,三星、LGD宣布將逐漸關閉其國內外LCD工廠,最終淡出LCD轉向OLED、QLED。
而這次日韓面板企業的退出,又某種程度上扭轉了供大於求的失衡局面,短期內供不應求則支配著液晶面板價格回調,這種現象很容易讓國內很多人飄飄然。
目前國內很多論調是什麼中國面板行業已然崛起,將三星之流擠出LCD產業,如果真的這樣想就大錯特錯了。誠然國內的面板行業在今天確實取得了矚目的成績,但依然還是無法撼動日韓企業的行業地位,它們雖然宣布退出LCD產業的競爭。但其實質還是因為行業利潤的降低,換句話就是不屑於再去競爭這個微薄利潤的產業。
話雖難聽,但行業發展也需借鑑教訓。
當前,日韓面板企業正不斷轉讓其大陸LCD產業工廠,而國內企業從來不乏喜歡收購其落後產線的案例。因此謹防競爭對手「高位拋售」是一大要義。對中國企業來說,可以在LCD行業這種成熟技術上深耕,而保持在新技術上的投入也是必不可少的。
目前新型的顯示技術聚焦於OLED、MiniLED以及MicroLED等,國內企業在涉足的同時,亦需在產業上下遊進行布局。
「宅經濟」助力面板回暖 消費端需求上升
「宅經濟」本質上還是網際網路技術普及帶來的經濟效應。無論是電商直播帶貨,還是釘釘或騰訊的遠程辦公會議,都屬於人——屏——網際網路——屏——人的一種模式。
可以看出屏幕在這種經濟模式下的必要性,本質還是作為人與人face to face的交互窗口,而這次疫情則加速了「宅經濟「的催生發展,因此面板行業在網際網路數位化經濟的普及上起到了無可替代的作用。
這次液晶面板漲價,某種意義上說也算是借了疫情的「東風「。手機、平板、TV等產品的需求上升,以及疫情影響下的產業復工產能影響都助力面板價格上漲。
消費升級加速行業整合
隨著大眾購買力的增強以及消費的升級,人們不再單單是為了價格便宜,而更多的是對產品的性能以及服務的需求。同樣消費需求帶動產業升級,面板行業不再局限於低端產品的競爭。
任何行業發展必定面臨產品的最終同質化,如何去規避這種現象帶來的危機,這是企業需要考慮的。以如今的一些併購案例來說,如果在市場競爭中不具備差異化的優勢,那麼很可能就會被市場拋棄。
因此對於國內面板企業來說,如何在市場競爭中樹立品牌影響力很關鍵。對於顯示面板行業,需要利用自身技術上的優勢,再與終端品牌建立產品生態,就比如現如今的智慧屏一般,面板廠商需要在產業鏈上進行縱深的資源整合,最後使其更具行業標準化和規範化。
機遇與危機同在
目前,國內面板企業在LCD行業已經逐漸把握市場話語權,這也得益於產能集中帶來的優勢。
基於消費市場的需求,國內面板企業需要在日韓廠商退出後的有限時間裡,牢牢把控大尺寸液晶面板業務擴大優勢。
這裡為什麼說有限時間呢?原因在於日韓面板企業退出LCD產業並不是退出半導體面板行業,而是產業結構調整的結果.一旦當日韓企業的新型顯示技術諸如OLED的大尺寸面板技術成熟之時,則是LCD大尺寸面板的優勢消失的時候。
所以,國內的面板廠尤其是如今的液晶「雙雄」—京東方與TCL華星光電切忌不能被「面板企業龍頭」這一光環所蒙蔽。
過去的幾十年裡,中國面板行業基本都是處於燒錢式的不斷投入,一直追趕日韓企業。雖說如今在LCD上擁有了和日韓企業扳手腕的產業技術,但是要實現趕超遠遠不夠。
目前日韓企業賣掉LCD產線試圖全面轉型至OLED代表的新型顯示技術產業,就拿三星來說,憑藉先發制人的優勢在OLED產業已經拿下全球超過80%的市場份額,而國內面板企業雖也有相應的布局,但明顯是被碾壓更別說趕超,因此國內企業發展的同時需要有憂患意識。
希望國內企業穩紮穩打,不局限於LCD龍頭,更需要加緊技術儲備,打贏OLED為代表的決勝之戰。過去的經驗教訓告訴我們,購買低端落後產線最終也只能淪為代工廠,唯有技術開發創新才是發展的源泉。
同時,由於全球經濟處於一個不健康的環境下,那麼國內更需要整體產業鏈協同發展,機遇與危機並存!
本文原創於藍科技,未經授權,任何網站及平臺不得轉載,侵權必究。